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烯醇化酶和层黏连蛋白在细菌性阴道病模型小鼠阴道中的表达
1
作者 张瑞 吴益青 +6 位作者 尹海旭 李昶 马爱昕 王君竹 白会会 刘朝晖 廖秦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39-1943,共5页
目的研究加德纳菌感染的小鼠和未感染的小鼠阴道上皮组织中的烯醇化酶和层黏连蛋白的差异情况,探讨烯醇化酶和层黏连蛋白与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病关系。方法用来自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分离、纯化、鉴定的加德纳菌菌株,感染小鼠阴... 目的研究加德纳菌感染的小鼠和未感染的小鼠阴道上皮组织中的烯醇化酶和层黏连蛋白的差异情况,探讨烯醇化酶和层黏连蛋白与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病关系。方法用来自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分离、纯化、鉴定的加德纳菌菌株,感染小鼠阴道,建立细菌性阴道病小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小鼠和建模失败的小鼠分别定义为成功组和失败组。Western blot检测两组小鼠阴道上皮组织中的烯醇化酶和层黏连蛋白的表达。统计建模成功率,比较两组烯醇化酶和层黏连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1株阴道加德纳菌菌株感染10只SPF级KM小鼠,7只小鼠符合细菌性阴道病诊断标准,3只建模失败,建模成功率70%。成功组的小鼠阴道上皮组织中的层黏连蛋白和烯醇化酶的含量明显高于失败组(P<0.05)。结论烯醇化酶和层黏连蛋白在加德纳菌感染的小鼠和未感染小鼠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这提示烯醇化酶和层黏连蛋白可能参与了加德纳菌诱发的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细菌性阴道病 烯醇化酶 层黏连蛋白 阴道加德纳菌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阴道加德纳菌的乳杆菌的筛选及其抑菌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瑞 马爱昕 +4 位作者 王君竹 李昶 尹海旭 白会会 刘朝晖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62-1965,共4页
目的筛选对阴道加德纳菌增殖有抑制功能的阴道乳杆菌菌株,探讨阴道乳杆菌菌株抑制加德纳菌的可能机制,为开发用于细菌性阴道病(BV)治疗的益生菌菌株提供先决条件。方法分别从BV患者和健康女性阴道分泌物中分离阴道加德纳菌菌株和乳杆菌... 目的筛选对阴道加德纳菌增殖有抑制功能的阴道乳杆菌菌株,探讨阴道乳杆菌菌株抑制加德纳菌的可能机制,为开发用于细菌性阴道病(BV)治疗的益生菌菌株提供先决条件。方法分别从BV患者和健康女性阴道分泌物中分离阴道加德纳菌菌株和乳杆菌菌株,通过spot on lawn法筛选有抑制阴道加德纳菌增殖的乳杆菌菌株,用双层牛津杯法对比乳杆菌菌液、上清液、菌体对阴道加德纳菌菌株抑制作用的差别。结果从20例健康女性阴道分泌物中获得62株阴道乳杆菌菌株,分属于6个菌种,其中18株有抑制阴道加德纳菌的作用。通过对18株有抑菌效应的乳杆菌菌株的不同成份(菌液、菌体、上清液)研究表明,其菌液、菌体和上清液均有抑菌效应,菌液的抑菌效应明显大于上清液组。上清液经过蛋白酶K处理之后,8份标本的抑菌效果消失,10份标本的抑菌效果明显减弱。结论该研究共纯化和鉴定阴道乳杆菌菌株62株,其中18株具有抑制阴道加德纳菌增殖的功能。产生蛋白类抑菌物质可能参与了阴道乳杆菌抑制阴道加德纳菌增殖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菌功能 抑菌蛋白 阴道乳杆菌 阴道加德纳菌 细菌性阴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