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代收入流动及其评估 被引量:21
1
作者 何晓琦 邓晓岚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9-43,共5页
The growth of un-equality is always determined by income mobility.And it maybe has a great influence of the government policy that will eliminate the un-equality.The degree of the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of income mo... The growth of un-equality is always determined by income mobility.And it maybe has a great influence of the government policy that will eliminate the un-equality.The degree of the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of income mobility will has a great influence of the problems of economic issues.The degrees of 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mobility also influence the remove of pover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transfer of human capital will play a great role in income mobility.The investment of equal education opportunity maybe has a good effect of income mo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 收入流动 跨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理结构失衡与制度安排缺失——中国治理“假冒伪劣”问题的制度范式思考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国庆 赵亚翔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56,共5页
制度安排既是假冒伪劣问题的外生根源,亦是假冒伪劣问题的治理工具。当今中国的假冒伪劣问题存在着两个制度安排悖论。全能政府监管模式先天不足,治理假冒伪劣问题的新型公共治理监管的制度范式具有耗散结构的特征,因而内嵌多元平衡激... 制度安排既是假冒伪劣问题的外生根源,亦是假冒伪劣问题的治理工具。当今中国的假冒伪劣问题存在着两个制度安排悖论。全能政府监管模式先天不足,治理假冒伪劣问题的新型公共治理监管的制度范式具有耗散结构的特征,因而内嵌多元平衡激励机制的官民协同体制是治理假冒伪劣问题的唯一长效治理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冒伪劣 治理 制度安排 悖论 制度革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率调整的未预期成分对股市的影响效应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吴言林 肖龙敏 尹哲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22,共5页
本文通过将利率调整分解为预期成分和未预期成分,建立扩展的指数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以分析中央银行利率调整的未预期成分对股市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利率调整的未预期成分与股市收益率负相关,一个百分点的未预期的利率变动将导... 本文通过将利率调整分解为预期成分和未预期成分,建立扩展的指数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以分析中央银行利率调整的未预期成分对股市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利率调整的未预期成分与股市收益率负相关,一个百分点的未预期的利率变动将导致次日股市收益率反向变化0.34个百分点。同时,未预期的利率调整成分将导致次日的股市波动性降低,但利率调整后的第2个交易日股市的波动性又恢复到之前的水平。从利率调整后的第3个交易日开始,未预期成分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不再具有显著性,表明股市价格在2个交易日的时间里已经完全吸收了未预期利率调整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率调整 未预期成分 股票市场 Augmented—EGARCH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要素对东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薛领 李涛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49,共11页
在新时代背景下,研究土地要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空间相关性,探寻不同约束条件下中介机制的调节作用,对东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实证结果表明,土地要素对东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和空间... 在新时代背景下,研究土地要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空间相关性,探寻不同约束条件下中介机制的调节作用,对东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实证结果表明,土地要素对东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但二者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型曲线关系。门槛分析发现,土地要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双重门槛,当其处于两门槛值之间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最为明显;从固定资产投资、研发经费支出和政府财政支出在土地要素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调节作用来看,三者均表现为单一门槛,且研发经费支出的调节作用最为明显。因此,充分运用约束条件的中介调节作用,发挥土地要素对促进东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要素 经济高质量发展 空间面板杜宾模型 面板门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贷危机后美国、英国和欧盟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尹哲 张晓艳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5-38,81,共5页
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美国、英国和欧盟对金融监管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内容不仅包括按照国际组织新规则制订或完善本国或本地区的监管措施,更包括了对本国或本地区监管体制的重构。本文就此分析了危机前美国、英国和欧盟金融... 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美国、英国和欧盟对金融监管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内容不仅包括按照国际组织新规则制订或完善本国或本地区的监管措施,更包括了对本国或本地区监管体制的重构。本文就此分析了危机前美国、英国和欧盟金融监管体制的缺陷,阐述了危机后这些国家和地区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面采取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监管 次贷危机 国际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社会融合的意愿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娟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3-88,共6页
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是一个脱离农村、还未融入城市的特殊群体,他们从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社会直接进入到现代社会,亟需推进这一群体的社会融合。社会融合意愿是实现社会融合的内部条件之一,一方面是他们对身份转变以及由此... 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是一个脱离农村、还未融入城市的特殊群体,他们从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社会直接进入到现代社会,亟需推进这一群体的社会融合。社会融合意愿是实现社会融合的内部条件之一,一方面是他们对身份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活方式转变的意愿,另一方面是他们以转变了的身份积极参与当地政治、社会、文化生活的意愿。由于失地农民的社会融合意愿普遍不高,尽管文化变迁短期内无法实现,仍然可以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征地补偿政策以及赋予失地农民同等的政治权利、公民权利和社会权利来积极提升他们的社会融合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地农民 城乡结合部 社会融合意愿 身份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框架下的国有产权代表制度构建
7
作者 刘万明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共7页
国资委是我国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内核。"管人"是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关键,管人就是对国有资产产权代表进行管理。建立健全以国资委为主导的产权代表制度意义重大,产权代表制度由企业类产权代表制度和个人产权代表制度... 国资委是我国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内核。"管人"是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关键,管人就是对国有资产产权代表进行管理。建立健全以国资委为主导的产权代表制度意义重大,产权代表制度由企业类产权代表制度和个人产权代表制度构成。建立企业类产权代表制度,必须理顺国资委同国资经营公司、国资集团公司之间的出资人关系和职能关系;建立个人产权代表制度,应对代表国有资产权益的股东代表、董事、监事的选拔委派、履行职责、激励约束、考核奖惩、能力培养等进行规范,坚持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建设并重。有效地构建产权代表制度,需要遵循构建原则和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资委 产权代表制度 国有产权代表 个人产权代表 企业类产权代表 外部环境条件 构建原则 制度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嵌入基层民生监督的机制、挑战与策略——基于C市Q区“民生监察平台”的个案观察 被引量:15
8
作者 姚清晨 黄璜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24,共11页
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民生监督是政府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深入了解这一实践过程的运行机制和现实挑战,是当前数字政府建设的关键议题。以C市Q区“民生监察平台”为个案,研究发现,大数据嵌入通过场景吸纳机制促进了多元主体协同,通过空... 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民生监督是政府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深入了解这一实践过程的运行机制和现实挑战,是当前数字政府建设的关键议题。以C市Q区“民生监察平台”为个案,研究发现,大数据嵌入通过场景吸纳机制促进了多元主体协同,通过空间刻画机制重塑了信息流动逻辑,通过技术执行机制驱动了监督方式革新,通过规则生产机制建构了平台运行规程。同时,也面临数据的非制度化供给与政策可持续性弱化、全过程监控与自我审查导致基层治理执行偏差、公民数字素养有待加强与公权力行使者的个人隐私风险等挑战。对此,要从体制、机制和技术上保障数据供给,从理念、政策和行动上纠正治理偏差,并基于素养、宣传和法律层面积极应对网络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基层政府 民生监督 “微腐败” 民生监察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屋及乌:家庭住房资产与城市居民的社区治理参与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志原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133,共12页
家庭住房资产的变化对中国城镇居民的社区治理有一定的影响。分析CFPS 2014和2020的调查数据发现,家庭住房资产与社区治理参与呈倒“U”型关系,住房价值相对于家庭年收入越高,社区居民在当年参与居委会选举投票的概率越大、积极性越高;... 家庭住房资产的变化对中国城镇居民的社区治理有一定的影响。分析CFPS 2014和2020的调查数据发现,家庭住房资产与社区治理参与呈倒“U”型关系,住房价值相对于家庭年收入越高,社区居民在当年参与居委会选举投票的概率越大、积极性越高;但如果住房资产超出一定临界值,社区投票行为反而会下降。此外,主结果的异质性分析显示,住房资产与社区治理参与的关系也受到家庭资产配置、社区治理结构以及区域房价趋势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城镇居民合理的财产性收入需求可以转化为参与社区治理的动机,但同时也应当坚持“房住不炒”,减少因房价过快上涨引发的投机性行为和对社区治理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 家庭资产 社区治理 城市基层治理 政治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典分配理论:理论基础、内容架构与方法论意义
10
作者 刘万明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19,共6页
作为最早的分配理论,也是最早的功能性分配理论,古典分配理论在斯密那里形成,后由李嘉图最终完成。古典分配理论由分配形式理论、工资理论、地租理论和利润理论等组成,核心是利润理论。古典经济学家主要在社会关系或社会制度的框架内考... 作为最早的分配理论,也是最早的功能性分配理论,古典分配理论在斯密那里形成,后由李嘉图最终完成。古典分配理论由分配形式理论、工资理论、地租理论和利润理论等组成,核心是利润理论。古典经济学家主要在社会关系或社会制度的框架内考察收入分配,同时也不排除技术关系对分配的影响。相反,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分配由偏好和技术关系决定,而制度的影响被忽视;"分配—增长"分析范式的创立者是李嘉图;不同于新古典学派,古典学派采用了更能反映分配实质的剩余和宏观总量分析方法,将劳动价值论作为分配理论的基础,从而使古典分配理论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分配理论 劳动价值论 古典分析传统 李嘉图 斯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