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金属颗粒-绝缘体膜制备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赵子强 韦伦存 +2 位作者 王浩 钟运成 卢希庭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1996年第6期534-535,共2页
本文介绍了一台利用磁控溅射产生金属团簇,同时蒸发绝缘介质得到金属颗粒-绝缘体包埋团簇的设备,并利用该设备成功地制备出了Cu:CaF2和Ti:CaF2等金属颗粒膜。该设备适应性广,可产生几乎所有固体金属和半导体团簇。从... 本文介绍了一台利用磁控溅射产生金属团簇,同时蒸发绝缘介质得到金属颗粒-绝缘体包埋团簇的设备,并利用该设备成功地制备出了Cu:CaF2和Ti:CaF2等金属颗粒膜。该设备适应性广,可产生几乎所有固体金属和半导体团簇。从而可以得到众多组合的功能膜。包埋在绝缘体中的团簇大小在10nm-70nm之间,为多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埋团簇 晶体结构 金属粒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流离子直线加速器中球形混沌与束晕的形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濮鲲 方家训 陈佳洱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06-612,共7页
强流离子直线加速器因其可作为次临界装置的驱动器,近来在放射性洁净核能系统等方面的应用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同时,这些新的应用对加速器低束损也提出了苛刻的要求,使得对粒子损失的主要来源之一的束晕问题... 强流离子直线加速器因其可作为次临界装置的驱动器,近来在放射性洁净核能系统等方面的应用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同时,这些新的应用对加速器低束损也提出了苛刻的要求,使得对粒子损失的主要来源之一的束晕问题的研究成为当前加速器物理研究中的热点。本文采用束核-试验粒子模型,通过在哈密顿动力学系统中同时求解KV包络方程和Hil方程,单向自洽地研究了空间电荷控制的束流的传输问题。借助Poincare映射技术和Lyapunov指数,对粒子在相空间的运动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失配的包络振荡是引起粒子哈密顿参量共振的前提,而共振条件则只决定于有效空间电荷参数。参量共振的发展导致束核附近的粒子运动出现混沌。随着球形混沌的演化,使更多位于KV包络附近的粒子成为束晕粒子。结果同时显示,束晕具有再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 直线加速器 混沌 束晕 粒子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中子辐照 GaAs 损伤研究
3
作者 夏宗璜 刘士杰 杨胜东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7-351,共5页
在热中子与快中子成份比大于70的条件下,用6.5×1016cm-2和6.5×1018cm-2剂量水平辐照纯净GaAs样品,研究由于嬗变产生的杂质和损伤。所得结果表明:热中子对Ga、As发生俘获核反应,其最终稳... 在热中子与快中子成份比大于70的条件下,用6.5×1016cm-2和6.5×1018cm-2剂量水平辐照纯净GaAs样品,研究由于嬗变产生的杂质和损伤。所得结果表明:热中子对Ga、As发生俘获核反应,其最终稳定产物Ge作为两性杂质元素被导入;复杂的移位缺陷形成及其热行为是影响辐照后GaAs电学性质变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中子 辐照损伤 砷化镓 嬗变 电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埋团簇Ge∶CaF_2膜光学性质的研究
4
作者 韩朝晖 赵子强 杜庆立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19-20,24,共3页
采用蒸发法在不同条件下制备了不同大小的嵌埋团簇 Ge∶ Ca F2 膜 ,团簇尺寸介于 2 .1nm~ 7.8nm。电子衍射分析表明 ,Ge∶ Ca F2 团簇为微晶结构 ,晶格常数相对于体材料发生了 4.8%左右的膨胀 ;其光吸收性质表现出了明显的量子受限效... 采用蒸发法在不同条件下制备了不同大小的嵌埋团簇 Ge∶ Ca F2 膜 ,团簇尺寸介于 2 .1nm~ 7.8nm。电子衍射分析表明 ,Ge∶ Ca F2 团簇为微晶结构 ,晶格常数相对于体材料发生了 4.8%左右的膨胀 ;其光吸收性质表现出了明显的量子受限效应 ,随着团簇尺寸的减小 ,光吸收边蓝移 ,带隙变宽 ;从吸收强度可以看出 ,处于团簇状态 ,Ge出现了从间接带隙到直接带隙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埋团族 微晶结构 光吸收 光学性质 Ge:GaF2膜 锗团簇 氟化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Ag嵌埋团簇薄膜的磁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杜庆立 赵子强 韩朝晖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73-475,共3页
用蒸发共沉积方法制备了Co -Ag磁性嵌埋团簇薄膜 ,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背散射 (RBS)、交变梯度磁强计等技术对团簇的形貌、结构、粒径和磁性能进行了研究。用此方法制备出的嵌埋团簇分布均匀 ,粒径大小可控 ,基本无自聚集效应 ... 用蒸发共沉积方法制备了Co -Ag磁性嵌埋团簇薄膜 ,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背散射 (RBS)、交变梯度磁强计等技术对团簇的形貌、结构、粒径和磁性能进行了研究。用此方法制备出的嵌埋团簇分布均匀 ,粒径大小可控 ,基本无自聚集效应 ,而且能够防止氧化 ;它的磁性能随粒径成规律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g 嵌埋团簇 磁性 尺寸效应
全文增补中
质子、氚和α在Ar和Kr中的径迹长度测量与计算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国辉 唐国有 +1 位作者 陈金象 施兆民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0-55,共6页
用屏栅电离室对α、t和p在Ar与Kr中到达电离密度重心的径迹长度X进行了测量,并根据Trim程序和其它文献的阻止本领数据对其进行了计算。理论值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关键词 屏栅电离室 径迹长度X 质子 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洋沉积物中^(10)Be和^(26)Al的浓度变化与定年 被引量:2
7
作者 马配学 穆治国 郭之虞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25,共9页
10Be和26Al都是长寿命宇宙成因放射性核素(半衰期分别为1.51和0.7Ma)。在深海沉积物剖面上10Be浓度随深度的增加并不是成简单的指数衰减,而往往表现出较大幅度的起伏和跳跃,沉积物中10Be的初始浓度不仅仅... 10Be和26Al都是长寿命宇宙成因放射性核素(半衰期分别为1.51和0.7Ma)。在深海沉积物剖面上10Be浓度随深度的增加并不是成简单的指数衰减,而往往表现出较大幅度的起伏和跳跃,沉积物中10Be的初始浓度不仅仅取决于10Be的海底通量,而且还与沉积物的成分以及沉积速率密切相关,10Be在广海海水中的滞留时间可以达到500~3000年,这意味着在沉积到海底之前10Be与9Be可能已混合均匀,虽然不同海域海底沉积物表面可交换离子相和自生相10Be/9Be比值变化很大,但在一个洋盆之内却相对一致并且与洋底海水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铍10 铝26 测年法 大洋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