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中性磷类萃取体系微乳现象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焦杰英 姜健准 高宏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45-749,共5页
通过分析几种中性磷类萃取剂(TBP、P205、P350、TRPO等)稀释剂水酸体系中有机相的体积变化值、电导率值随着有机相中酸度变化的曲线和利用核磁共振与激光光散射等实验技术,探讨有机相中中性磷类萃取剂和H2O、酸的结合情况以及萃取过程... 通过分析几种中性磷类萃取剂(TBP、P205、P350、TRPO等)稀释剂水酸体系中有机相的体积变化值、电导率值随着有机相中酸度变化的曲线和利用核磁共振与激光光散射等实验技术,探讨有机相中中性磷类萃取剂和H2O、酸的结合情况以及萃取过程中生成的微乳现象。观察到在HCl、H2SO4和HClO4体系的萃取过程中,在一定的酸度范围内,有机相中有聚集现象,即有反相胶束和微乳液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萃取 中性磷类萃取剂 微乳液 TBT P205 P3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光化学烟雾污染研究 被引量:269
2
作者 张远航 邵可声 +1 位作者 唐孝炎 李金龙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92-400,共9页
根据在兰州西固石油化工区、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区、北京地区和广州地区开展的光化学烟雾研究,讨论我国城市光化学烟雾的污染状况及其污染特征,探讨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制,并预测城市光化学烟雾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上述地区存在严重... 根据在兰州西固石油化工区、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区、北京地区和广州地区开展的光化学烟雾研究,讨论我国城市光化学烟雾的污染状况及其污染特征,探讨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制,并预测城市光化学烟雾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上述地区存在严重的光化学烟雾污染,控制我国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有效途径是降低NOx排放;北京中关村大气O3最大小时浓度不仅逐年递增,而且出现O3最大值的时间也提前,说明大气光化学活性增强;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迅猛增加,一些大城市的大气污染已逐渐由煤烟型转向机动车尾气污染型,或成为具有二者综合的污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烟雾 中国 城市 大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交换树脂对有机废水中铜离子的吸附 被引量:47
3
作者 张剑波 王维敬 祝乐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9-32,共4页
选用多种大孔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 ,用于吸附浓集含有机物废水中的铜离子 ,通过测定各种树脂对铜离子的去除率、不同铜离子浓度和溶液 p H值对去除率的影响 ,以及各树脂再生性能的比较 ,表明“争光”、“强酸 1号”和 PK2 0 8树脂性能最... 选用多种大孔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 ,用于吸附浓集含有机物废水中的铜离子 ,通过测定各种树脂对铜离子的去除率、不同铜离子浓度和溶液 p H值对去除率的影响 ,以及各树脂再生性能的比较 ,表明“争光”、“强酸 1号”和 PK2 0 8树脂性能最为突出 ,效果明显优于其它几种树脂 ,可用于吸附处理有机废水中的铜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树脂 有机废水处理 铜离子 去除率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苯甲酸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 被引量:40
4
作者 王亚俐 王海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9-163,共5页
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的方法研究了苯甲酸钠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的体外相互作用。苯甲酸钠的加入使得白蛋白紫外吸收光谱中 2 10nm处的峰值逐渐降低 ,峰位红移。傅里叶红外光谱的测量结果显示随着苯甲酸钠的加入白... 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的方法研究了苯甲酸钠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的体外相互作用。苯甲酸钠的加入使得白蛋白紫外吸收光谱中 2 10nm处的峰值逐渐降低 ,峰位红移。傅里叶红外光谱的测量结果显示随着苯甲酸钠的加入白蛋白中α 螺旋的百分含量减少。白蛋白中色氨酸残基的荧光被苯甲酸钠淬灭。以上光谱结果表明苯甲酸钠引起了BSA构象的变化 ,1mg的BSA中加入 10mg苯甲酸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酸钠 血清 白蛋白 紫外光谱 荧光光谱 傅里叶红外光谱 相外相互作用 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从甘蔗根部分离的固氮成团泛菌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星洪 李大捷 +1 位作者 李薇 彭立娥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41-475,共1页
从甘蔗根部分离的固氮菌株W11,经细菌自动鉴定系统根据96个生化试验指标,鉴定为成团泛菌。该菌株耐酸(pH3.5),耐高蔗糖浓度(30%),产酸使培养基的酸度降低到pH4.41,3.1mmolNH4NO3或58.8m... 从甘蔗根部分离的固氮菌株W11,经细菌自动鉴定系统根据96个生化试验指标,鉴定为成团泛菌。该菌株耐酸(pH3.5),耐高蔗糖浓度(30%),产酸使培养基的酸度降低到pH4.41,3.1mmolNH4NO3或58.8mmolNaNO3能抑制固氮酶活性。在培养基的蔗糖浓度为10%,谷氨酸钠0.25g/L,pH5.5,28~30℃条件下,该菌株生长最佳,固氮酶活性最高。在耐高蔗糖浓度,耐酸,碳源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根部 生化试验 成团泛菌 固氮菌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化对尼古丁基因毒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孙红芳 王艳 +1 位作者 王海芳 刘元方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63-568,共6页
引言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吸烟是造成肺癌、喉癌、口腔癌等多种癌症的重要因素;Philips等[2]研究发现吸烟者肺细胞中的DNA加合物与其每天吸烟支数线性相关。尼古丁是烟草中最主要的生物碱,占烟草重量的1%~2... 引言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吸烟是造成肺癌、喉癌、口腔癌等多种癌症的重要因素;Philips等[2]研究发现吸烟者肺细胞中的DNA加合物与其每天吸烟支数线性相关。尼古丁是烟草中最主要的生物碱,占烟草重量的1%~2%,是使吸烟成瘾的决定性因素,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古丁 亚硝化 基因毒性 香烟 化学致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萃取金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姜健准 李小 +4 位作者 周维金 高宏成 吴瑾光 徐光宪 陈景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66-771,共6页
用放射性核素198Au示踪法研究了季铵盐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TDMBA)从碱性氰化液中萃取金 ,考察了水相金浓度、助溶剂含量、萃取时间、季铵盐与KAu(CN) 2 摩尔比值nr 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 ,并研究了有机相的连续萃取、有机相金含... 用放射性核素198Au示踪法研究了季铵盐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TDMBA)从碱性氰化液中萃取金 ,考察了水相金浓度、助溶剂含量、萃取时间、季铵盐与KAu(CN) 2 摩尔比值nr 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 ,并研究了有机相的连续萃取、有机相金含量与水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助溶剂体积比 10 %以上时 ,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对金具有萃取能力强 ,平衡时间短的特点。季铵盐阳离子与Au(CN) 2 - 结合比为 1∶1,符合离子缔合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 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萃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纤维上SuMA的紫外光接枝及对蛋白质的固定化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军 伊敏 +1 位作者 刘宁 哈鸿飞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46-751,共6页
通过使用NaIO4而不需除氧的条件下,利用紫外光接枝技术,成功地将SuMA或SuMA和HEMA二元单体共接枝到PET纤维上。在相同SuMA单体浓度下,HEMA的加入能显著提高SuMA的接枝率。如所期望的那样,接枝在P... 通过使用NaIO4而不需除氧的条件下,利用紫外光接枝技术,成功地将SuMA或SuMA和HEMA二元单体共接枝到PET纤维上。在相同SuMA单体浓度下,HEMA的加入能显著提高SuMA的接枝率。如所期望的那样,接枝在PET纤维上的SuMA,在近中性的水溶液中,通过其活性酯基与蛋白质的—NH2反应,成功实现了对胰蛋白酶和肝炎表面抗体的固定化;HEMA的加入虽然提高了SuMA的接枝率,但是HEMA接枝产生的空阻却显著减少了固定的蛋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接枝 胰蛋白酶 固定化 PET纤维 Su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加速器质谱法研究尼古丁与生物大分子的加合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海芳 吴小红 刘元方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17-323,共7页
自1992年以来,使用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的2×6MVEN型串列静电加速器上的加速器质谱仪(AMS),较系统地研究了14C标记的尼古丁和鼠肝、肺细胞核DNA的加合,以及和鼠肝细胞核组蛋白的加合。在这些体内生物... 自1992年以来,使用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的2×6MVEN型串列静电加速器上的加速器质谱仪(AMS),较系统地研究了14C标记的尼古丁和鼠肝、肺细胞核DNA的加合,以及和鼠肝细胞核组蛋白的加合。在这些体内生物大分子中均观察到肯定的加合作用。加合物数目随尼古丁的动物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剂量响应呈指数直线关系或非指数直线或曲线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尼古丁不仅是公认的吸烟上瘾的主要因子,而且可能是致癌物质。AMS测量灵敏度达很高水平:每1010个核苷酸可检测的最低限量为1个加合物和每mg(毫克)H1蛋白质可检测的最低限量为4.6×10-17mol加合物,后者高于前人报道过的灵敏度。生物加速器质谱法可以为基因毒性研究提供极灵敏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加速器质谱 尼古丁 组蛋白 生物大分子 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CuMT和(Cu,Zn)MT与H_2O_2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淮清 方兴旺 王文清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763-769,共7页
CuMT紫外光谱的特点是在200~350nm有吸收,在260nm处有一肩峰。260nm的紫外吸收为CuMT中Cu-S键的特征吸收,因此通过观察紫外光谱中CuMT在260nm处吸光度的变化,研究了H2O2引起哺乳动物C... CuMT紫外光谱的特点是在200~350nm有吸收,在260nm处有一肩峰。260nm的紫外吸收为CuMT中Cu-S键的特征吸收,因此通过观察紫外光谱中CuMT在260nm处吸光度的变化,研究了H2O2引起哺乳动物CuMT中Cu-S键断裂的反应动力学,并且比较了MT中金属组成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锌的存在可以稳定Cu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硫蛋白 哺乳动物 CuMT MT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起源中的对称性破缺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文清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65-272,共8页
生命起源中的对称性破缺——生物分子手性均一性,是生命科学中的长期未解之谜。自然界中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除甘氨酸无不对称碳原子外)全部是L型,组成RNA,DNA中的核糖却全部是D型。对蛋白质和核酸的手性、分子构型... 生命起源中的对称性破缺——生物分子手性均一性,是生命科学中的长期未解之谜。自然界中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除甘氨酸无不对称碳原子外)全部是L型,组成RNA,DNA中的核糖却全部是D型。对蛋白质和核酸的手性、分子构型(D和L)和旋光(+和-,右旋光和左旋光)概念作了阐明。对当前国际上最著名的两大学说—β粒子极化和手性分子的相互作用与萨拉姆假说以及国内外的研究工作,结合科研组10几年来的实验研究和理论观点作了较为全面的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起源 对称性破缺 生物分子 手性均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分子结构的高维空间拓扑编码与手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惟昌 王文清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30-236,共7页
分析高维空间的拓扑特性,并给出高维空间的标准作图法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有机分子结构的高维空间拓扑编码方法。这种方法以不同的上标符号代表不同的非氢原子,再根据有机分子中的非氢原子在高维空间中的位置排列和联结方式... 分析高维空间的拓扑特性,并给出高维空间的标准作图法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有机分子结构的高维空间拓扑编码方法。这种方法以不同的上标符号代表不同的非氢原子,再根据有机分子中的非氢原子在高维空间中的位置排列和联结方式进行编码。这种编码简单明了,普遍适用,统一规范,系统性强,使用方便,同时能够反映出分子的不同异构体和手性。特别对L-型氨基酸及D-型氨基酸的手性及其编码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结构 高维空间 拓扑编码 手性 有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FQ加速器电极参数的计算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51-355,共5页
介绍了北京大学26MHz1MeVO+离子RFQ加速器电极参数的计算过程,该过程包括电极主要部分的参数、径向匹配段的参数和Crandal单元的参数计算3部分,并给出了计算结果。
关键词 RFQ加速器 准正弦近似 电极参数 加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解RFQ加速器末端静电场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9-73,共5页
使用RELAX3D程序第一次求解了RFQ加速器电极末端空间的电位分布形式,并探讨了运用插值法求解任意一点电位的方法。
关键词 RELAX3D RFQ加速器 末端静电场 电位 加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萃取过程的量热研究Ⅲ.——萃取剂之间的缔合作用
15
作者 李改玲 李忠 +1 位作者 彭启秀 高宏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678-682,共5页
本文利用量热滴定的方法,研究了萃取有机相中酸性萃取剂P204、P507、P272和PMBP与中性磷酸酯之间的缔合作用,求出相应的缔合常数β以及热力学函数△H、△S、△G。
关键词 滴定 量热法 溶剂萃取 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_2(O_2CMe)_4]与若干含氮配体的加合物
16
作者 周维金 王祥云 +2 位作者 刘新起 李革 崔安熙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646-652,共7页
合成了10个[Rh_2(O_2CMe)_4]与含氮配体的加合物:[Rh_2(O_2CMe)_4L_2),L=哌啶,4-氨基安替比林,3-氨基苯二甲酰环肼(鲁米诺),2,5-二苯基噁唑(PPO),1,4-二(2-(5-苯基噁唑基)]苯(POPOP);[Rh_2(O_2CMe)_4L_2]·H_2O,L=苯骈噻唑,1-萘胺;[... 合成了10个[Rh_2(O_2CMe)_4]与含氮配体的加合物:[Rh_2(O_2CMe)_4L_2),L=哌啶,4-氨基安替比林,3-氨基苯二甲酰环肼(鲁米诺),2,5-二苯基噁唑(PPO),1,4-二(2-(5-苯基噁唑基)]苯(POPOP);[Rh_2(O_2CMe)_4L_2]·H_2O,L=苯骈噻唑,1-萘胺;[Rh_2(O_2CMe)_4L]_n,L=外消旋—5,7,7,12,12,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tet b),4,4′-二胺基-3,3′-二甲基联苯(邻联甲苯胺)。研究了它们的红外光谱,测定了它们在乙醇—苯中的稳定常数,观察到logβ_2与加合物电子光谱谱带I的波数v_1呈正相关关系。讨论了π相互作用对轴向Rh-L成键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醋酸根 含氮 加合物 配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茂(取代茂)二异硫氰基钛、锆、铪的FT-IR光谱研究
17
作者 张剑波 许振华 陈寿山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855-858,共4页
0 引 言二茂类钛、锆和铪化合物在均相催化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因而它们的合成和性能研究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1,2];陈寿山等人[3]合成了二茂(取代茂)二异硫氰基钛、锆和铪系列化合物,但至今未见其光谱研究的详细报道。本文测定了18个... 0 引 言二茂类钛、锆和铪化合物在均相催化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因而它们的合成和性能研究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1,2];陈寿山等人[3]合成了二茂(取代茂)二异硫氰基钛、锆和铪系列化合物,但至今未见其光谱研究的详细报道。本文测定了18个二茂(取代茂)二异硫氰基钛、锆和铪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硫氰基 茂基 FT-IR光谱 有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HF方法对sdg区奇A核^(115~123)I的能谱研究
18
作者 刘英太 廖继志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4-48,共5页
将近似角动量投影形变Hartree Fock(PDHF)方法用于 3s 2d 1g壳层区的 5个奇A核115~ 12 3 I。计算了它们的基态带及低激发带能谱 ,并与实验能谱作了比较 ,发现利用PDHF的计算结果与实验能级符合很好。
关键词 形变HF内禀态 PDHF 近似角动量投影形变Hartree-Fock方法 原子核 基态带能谱 低激发带能谱 sdg区 奇A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15)N示踪标记法测定人工诱发黄瓜根瘤固氮酶活性
19
作者 李星洪 田德祥 +2 位作者 禹仲举 王永民 陈德元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32-437,共6页
报道了用15N示踪标记法对人工诱发黄瓜根瘤固氮酶活性的测定结果。将长有人工诱发根瘤的黄瓜根系暴露在15N2的气体中,部分根系浸在无氮培养液内,标记48h后,质谱分析测定结瘤黄瓜根系中15N的丰度为0.431原子%15... 报道了用15N示踪标记法对人工诱发黄瓜根瘤固氮酶活性的测定结果。将长有人工诱发根瘤的黄瓜根系暴露在15N2的气体中,部分根系浸在无氮培养液内,标记48h后,质谱分析测定结瘤黄瓜根系中15N的丰度为0.431原子%15N,对照样品为0.369原子%15N,对15N示踪标记结果进行了统计学t检验,t=3.15>t0.01=2.819,表明黄瓜根系通过根瘤内细菌固氮作用所提供的氮与对照相比达99.9%极显著性水平,同时用乙炔还原法测定黄瓜离体根瘤的乙炔还原率每克鲜重为(0.299±0.076)μmol/hC2H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标记 黄瓜 固氮活性 根瘤 氮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R-R'-环己烯基)-甲基取代茂]二氯钛和锆化合物的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研究
20
作者 张剑波 许振华 陈寿山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59-262,共4页
The NMR and FT\|IR Spectra of ten (ηC 6H\-9CRR′ Cp)\-2MCl\-2 (M=Ti,Zr) were measured.The constructions of th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by 1H NMR and 13 C NMR spectra.All complexes are bonded by M\|Cp through center... The NMR and FT\|IR Spectra of ten (ηC 6H\-9CRR′ Cp)\-2MCl\-2 (M=Ti,Zr) were measured.The constructions of th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by 1H NMR and 13 C NMR spectra.All complexes are bonded by M\|Cp through center of Cp.The vibration modes were reasonably assigned,absorption of ν s M\|Cp (A\-1) (M=Ti and Zr) vibration all appear in 310?cm -1 or so,while ν as M\|Cp (B) appear around 410?cm -1 and 360?cm -1 for Ti and Zr respectively.The influence of the center metal atoms and the substituents upon the NMR and FT\|IR spectra we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红外光谱 钛有机化合物 锆有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