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务员权利的宪法保护——行政内部法律关系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千帆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5-153,共9页
本文探讨了欧美国家行政内部关系的历史演变,论述了公务员权利的宪法保护的发展趋势。综观各行政法治国家的历程,其公务员制度都经历了一个从权威到法治到权利保障的发展过程。为了保证行政效率、统一与连续性,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强调... 本文探讨了欧美国家行政内部关系的历史演变,论述了公务员权利的宪法保护的发展趋势。综观各行政法治国家的历程,其公务员制度都经历了一个从权威到法治到权利保障的发展过程。为了保证行政效率、统一与连续性,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强调等级服从与权威原则,公务员的权利受到了很大限制。最近一个多世纪以来,法治国家逐步改革了传统的公民服务关系,公务员的权利也越来越受宪法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务员 宪法权利 行政内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编纂我国行政程序法典的构想 被引量:36
2
作者 姜明安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20-232,256,共14页
健全和完善行政程序法制,编纂行政程序法典,是"为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的需要;是建设法治政府,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国家善治良政的需要。我国现已制... 健全和完善行政程序法制,编纂行政程序法典,是"为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的需要;是建设法治政府,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国家善治良政的需要。我国现已制定了大量的涉及行政程序的单行法律、法规和规章,为编纂行政程序法典奠定了基础。《民法典》的成功编纂和颁布,为编纂行政程序法典提供了宝贵经验。我国编纂行政程序法典,其内容应覆盖所有行政部门和所有行政领域。凡是属于行政行为程序性质的共性规范,均应纳入编纂的范围。但对与调整行政主体外部行政行为程序无直接关系的行政组织法规范、公务员法规范、监察法规范和行政诉讼法规范等不宜纳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程序 法典 权力制约 法治政府 善治良政 外部行政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评估的行政法治问题——以食品安全监管领域为例 被引量:58
3
作者 沈岿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27,共12页
风险评估大致上有两个环节:评估议程、优先次序的设置;评估工作本身。对风险评估的关注往往落在后者,认为其是科学事业,法律只需保证由权威专家进行评估即可。但是,科学、专家有其内生局限,应当基于同行监督原理,建立必要的信息公开、... 风险评估大致上有两个环节:评估议程、优先次序的设置;评估工作本身。对风险评估的关注往往落在后者,认为其是科学事业,法律只需保证由权威专家进行评估即可。但是,科学、专家有其内生局限,应当基于同行监督原理,建立必要的信息公开、同行评审、异议监督制度。而评估议程、优先次序的设置,科学、专家的作用趋弱,价值偏好因素加强,更需要建立公私合作的风险监测网络、拓宽的风险评估建议渠道和风险评估议程设置的应责性。唯此,风险评估作为政府风险监管的一项重要活动,其科学性、公正性才能得到行政法治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估 行政法治 食品安全 科学 价值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行政立法程序的模式选择与变通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千帆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3-141,共9页
本文探讨美国行政立法程序的不同模式选择和程序变通的界限,以及司法审查在保证行政程序合法性过程中的适当作用。美国经验显示,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要求行政政策的制订能够有效地调整不同的社会利益,并在发展实体规范的过程中考虑所有相... 本文探讨美国行政立法程序的不同模式选择和程序变通的界限,以及司法审查在保证行政程序合法性过程中的适当作用。美国经验显示,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要求行政政策的制订能够有效地调整不同的社会利益,并在发展实体规范的过程中考虑所有相关利益。由此推出一系列行政法原则,尤其是行政决策在程序上的透明度,包括行政规范的及时公布、程序公开、说明理由、行政决定在事实与法律上的逻辑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行政程序法 制规 行政解释 公布性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家统一与地方自治——从港澳基本法看两岸和平统一的宪法机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千帆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07年第4期3-12,共10页
为了解决港澳回归的特殊困难,特别行政区的宪法模式可以被归结为"法律上的高度独立,政治上的有限自治"。由于台湾地区和港澳地区在政治体制和历史背景方面的差异,港澳基本法仅在某些方面具有借鉴意义。未来台湾地区的宪法模... 为了解决港澳回归的特殊困难,特别行政区的宪法模式可以被归结为"法律上的高度独立,政治上的有限自治"。由于台湾地区和港澳地区在政治体制和历史背景方面的差异,港澳基本法仅在某些方面具有借鉴意义。未来台湾地区的宪法模式应该有别于目前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采取"法律上的高度独立,政治上的高度自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统一 港澳基本法 宪法机制 地方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一与自治——遏制“台独”的宪法机制
6
作者 张千帆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08年第6期24-32,共9页
2007年3月,"台独"势力提出的制定"第二共和宪法草案"的主张很值得作一番法理的分析。中央对台政策应从政府中心主义向选民中心主义转移,更多地考虑对台政策对台湾选民的影响并争取大多数选民的认同和支持。
关键词 对台政策 遏制“台独”分子 选民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修改《土地管理法》——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原则、理念与建议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千帆 杨世建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3-67,共5页
国家主义立法思维及重管理效率、轻权利保障的立法理念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正在成为土地管理纠纷增多和征地腐败日益严重等诸多社会问题的重要根源,同时该法存在的问题还造成公共利益界定不明确、集体土地权利限制不合理、... 国家主义立法思维及重管理效率、轻权利保障的立法理念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正在成为土地管理纠纷增多和征地腐败日益严重等诸多社会问题的重要根源,同时该法存在的问题还造成公共利益界定不明确、集体土地权利限制不合理、政府规划及征收权力几乎不受制约、权利救济渠道实际缺失等诸多现实问题。《土地管理法》的修改不能仅仅着眼于条文的修补,而应当以保障土地权利为理念,以民主参与、市场交易、公正补偿及合理税制改革等基本原则为指导,从立法目的、公共利益界定、公众参与、规划法治、公正补偿、程序公正、集体土地自由入市等十个方面进行全面修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公共利益 农民的土地权利 中国土地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诉讼功能和作用的再审视 被引量:25
8
作者 姜明安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88,共8页
目前,我国正处在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易发和多发的时期。如何解决这些不断出现的社会矛盾和各种社会问题,有两种思路:一是运用打压和安抚相结合的人治思维和人治手段;一是运用依法行政、依法解纷、依法监督和依法救济的法治思维和法... 目前,我国正处在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易发和多发的时期。如何解决这些不断出现的社会矛盾和各种社会问题,有两种思路:一是运用打压和安抚相结合的人治思维和人治手段;一是运用依法行政、依法解纷、依法监督和依法救济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不可不再度审视行政诉讼的功能和作用。行政诉讼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即是解纷、监督和救济。要有效发挥行政诉讼的此种功能和作用,并处理好行政诉讼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树立法治平衡理念,运用法治平衡原则指导行政诉讼中的解纷、监督和救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 法治思维 解纷 监督 救济 平衡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监管的政治应责:人民在哪?如何回应? 被引量:21
9
作者 沈岿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21,共17页
"应责"不同于"责任",有回应和惩戒两个维度,侧重于关系的、动态的过程。行政监管的政治应责是行政机关(特别是其首长)为其管辖范围内的工作绩效,向人民及其代表机关应责,向执政党应责,以及在科层体制内向上级应责... "应责"不同于"责任",有回应和惩戒两个维度,侧重于关系的、动态的过程。行政监管的政治应责是行政机关(特别是其首长)为其管辖范围内的工作绩效,向人民及其代表机关应责,向执政党应责,以及在科层体制内向上级应责。以号称"建立最严格法律责任制度"的食品安全领域为例,重大事件事后问责、政府绩效考核、监管规则制定过程公众参与以及代议机关专题询问,都在用不同形式表现着政治应责,但仍存在重要不足、难以达到充分有效,若对其关切和推动不够,或会成为整个监管责任体系的木桶短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监管 应责 问责 政治应责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政府必须认真对待公民权利——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被引量:11
10
作者 姜明安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7,共2页
一个政府是否是法治政府,其最重要的区别标志是看它是否认真对待和尊重公民的权利。《认真对待权利》的作者德沃金说:"如果政府不给予法律获得尊重的权利,它就不能够重建人们对于法律的尊重。如果政府忽视法律同野蛮命令的区别,它也... 一个政府是否是法治政府,其最重要的区别标志是看它是否认真对待和尊重公民的权利。《认真对待权利》的作者德沃金说:"如果政府不给予法律获得尊重的权利,它就不能够重建人们对于法律的尊重。如果政府忽视法律同野蛮命令的区别,它也不能够重建人们对于法律的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权利 法治政府 国有土地 征收 房屋 尊重 法律 德沃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更为公平的大学招生制度——中国问题与世界经验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千帆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36,共8页
本文考察了中国现行招生考试制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探讨了世界其它主要国家的大学招生与考试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无论是国外经验还是中国目前存在的问题都显示,大学招生及其连带的考试制度改革势在必行。而要改革中国的招生考试制... 本文考察了中国现行招生考试制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探讨了世界其它主要国家的大学招生与考试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无论是国外经验还是中国目前存在的问题都显示,大学招生及其连带的考试制度改革势在必行。而要改革中国的招生考试制度,中央必须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由于高校在财政、土地等资源上严重依赖地方政府,在招生指标分配过程中面临当地政府和居民的双重压力,因而不可能主动对全国各地考生一视同仁。要保护各地考生的平等受教育机会,中央有必要发挥主导作用,在全国形成并实施公平和统一的录取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大学招生 高考制度 地域歧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地方保护主义的防治机制 被引量:21
12
作者 张千帆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10,共8页
司法机构本来是防控地方保护主义的重要机制,但是中国法院自身却深陷司法地方保护主义困境。"种子案"就为我国积重难返的司法地方保护主义提供了注脚。要根治司法地方保护主义,必须从司法制度安排上入手。在这方面,采用双重... 司法机构本来是防控地方保护主义的重要机制,但是中国法院自身却深陷司法地方保护主义困境。"种子案"就为我国积重难返的司法地方保护主义提供了注脚。要根治司法地方保护主义,必须从司法制度安排上入手。在这方面,采用双重司法系统模式抑或采用单一司法系统模式的联邦国家均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要保证国家法治统一、防治司法地方保护主义,有必要实行垂直的司法管理体制,建立法律规范的司法审查制度,并在全国各地实现更为均衡的司法资源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地方保护主义 司法审查 司法联邦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众参与背景下行政程序的完善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红英 蔡乐渭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8-162,共5页
行政程序法作为对公共行政权力进行规制的法律制度,是在公共参与等要求之下出现的。在全球化、信息化、民主化和科技化等社会发展背景之下,当公众参与的兴起业已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世界性潮流时,传统行政程序面临其自身难以解决的困境... 行政程序法作为对公共行政权力进行规制的法律制度,是在公共参与等要求之下出现的。在全球化、信息化、民主化和科技化等社会发展背景之下,当公众参与的兴起业已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世界性潮流时,传统行政程序面临其自身难以解决的困境。中国行政程序法在制定过程中必须对公众参与这一潮流作出适当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参与 行政行为 行政程序 听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责任是否应当法定化 被引量:17
14
作者 姜明安 《人民论坛》 2008年第21期34-35,共2页
问责制如何真正管用、见效?我们的问责现在更多的是体内循环,就是上级对下级监督,也叫同体监督;而人大、政协或媒体、舆论、民意的监督是异体监督。人大和人大常委会应成为最主要的政治责任问责机关。
关键词 政治责任 法定化 人大常委会 同体监督 应当 异体监督 问责制 政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的制度基础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千帆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0-135,共6页
宪政国家的经验表明,地方自治是中央和地方关系法治化与理性化的制度前提。没有地方自治作为基础,地方往往会陷于"资源越多越不幸"的制度困局。要解决地方事故频发、中央监管不力等长期困扰中国的难题,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 宪政国家的经验表明,地方自治是中央和地方关系法治化与理性化的制度前提。没有地方自治作为基础,地方往往会陷于"资源越多越不幸"的制度困局。要解决地方事故频发、中央监管不力等长期困扰中国的难题,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必须实行地方自治与合理的治理分权。如果地方政府不是由地方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官员对上而不对下负责,那么地方治理将出现千奇百怪的问题,中央最后必然也束手无策。要有效解决"资源越多越不幸"等制度难题,必须确立以地方选民为主体的民主自治作为规则,中央监督作为例外。为了保证中央法律得到执行,中央可以派遣专员督察各地执法情况,但是中央干预主要应该通过法律手段进行,而非直接干预地方政治、撤换地方官员;地方官员的违法乱纪应通过完善地方民主和法治加以解决,中央主要负责跨区域纠纷的协调和处理,并通过适当的司法审查机制裁判中央和地方的法律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与地方关系 法治化 治权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概念的不足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千帆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9-93,共5页
法治就是依法之治。法治本身未必意味着民主,也不能代替以人为本。这些都是法治这个形式概念之外的实体目标,法治的实现并不表明这些良好的社会目标都能自动实现。从对法治的形式定义进行分析可知,法治概念存在不足。虽然法治和民主是... 法治就是依法之治。法治本身未必意味着民主,也不能代替以人为本。这些都是法治这个形式概念之外的实体目标,法治的实现并不表明这些良好的社会目标都能自动实现。从对法治的形式定义进行分析可知,法治概念存在不足。虽然法治和民主是天然的盟友,但是法治概念本身并不涵盖自由或民主,因而在关注法治的同时,不能忽视某些法治以外的重要制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民主 宪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交易监管的管辖权配置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锡锌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3-155,共13页
网络交易的整体性、跨区域性等空间特点,以及网络交易信息的平台集中化、电子化等数据特性,对传统上以行为的物理空间位置为联结点而配置地域管辖权的行政监管模式的有效性和效率构成挑战,因此提出了网络交易监管管辖模式改革的需求。... 网络交易的整体性、跨区域性等空间特点,以及网络交易信息的平台集中化、电子化等数据特性,对传统上以行为的物理空间位置为联结点而配置地域管辖权的行政监管模式的有效性和效率构成挑战,因此提出了网络交易监管管辖模式改革的需求。应当根据网络交易的整体性、统一性、信息化等特点,反思传统的属地管辖模式,建立以大型交易平台所在地的专门机关监管的模式,在组织法层面设立专门的、专业化的网络监管机构,赋予其统一的监管管辖权。同时,结合网络交易的特点,充分发挥网络交易平台的作用,促进专门机关和网络交易平台的协同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交易监管 行政管辖 协同管辖 区域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法理论视域下高校教师的科研自由与教育职责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刚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8-133,共6页
教育承担着培养公民的使命,是国家法理论的重要课题之一。从国家教育的内容来看,存在着价值中立和非价值中立两种教育模式。在价值中立的模式下,国家并不奉行某种特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非价值中立的模式下,国家则明确奉行某种特定的... 教育承担着培养公民的使命,是国家法理论的重要课题之一。从国家教育的内容来看,存在着价值中立和非价值中立两种教育模式。在价值中立的模式下,国家并不奉行某种特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非价值中立的模式下,国家则明确奉行某种特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我国宪法采纳非价值中立的教育模式。在此宪法框架下,高校教师在享有科研自由的同时,也负有开展社会主义教育的宪法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高校教师 国家法 科研自由 教育职责 科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法治理论的重要创新 被引量:9
19
作者 姜明安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6期20-22,共3页
习近平法治理论创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法治宏观理论的创新;二是法治制度理论的创新;三是法治运行环境和法治运作方式理论的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的诸多论述,均闪耀着法治思想创新、法治理念创新、法治理论创新的光芒,是&qu... 习近平法治理论创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法治宏观理论的创新;二是法治制度理论的创新;三是法治运行环境和法治运作方式理论的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的诸多论述,均闪耀着法治思想创新、法治理念创新、法治理论创新的光芒,是"理论一定要体现原创性、时代性,要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的最好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理论 创新论述 治国理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可复议的行政不作为 被引量:6
20
作者 沈岿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7-27,共11页
行政不作为是一个成文法律未予权威解释的、争议丛生的概念。可复议的行政不作为,首先可按照公共行政组织"没有做其应该做的"标准获得广义界定,包括不履行、拖延履行、不完全履行作为义务三种情形。此处的作为义务既有程序义... 行政不作为是一个成文法律未予权威解释的、争议丛生的概念。可复议的行政不作为,首先可按照公共行政组织"没有做其应该做的"标准获得广义界定,包括不履行、拖延履行、不完全履行作为义务三种情形。此处的作为义务既有程序义务也有实体义务,绝大多数情形下是羁束性的、作出具体决定或采取具体行动的义务。作为义务的来源或依据有:法律规范的直接规定、间接规定、公共行政组织自我约束性规定、行政惯例、合同、先行行为等。而不可复议的行政不作为范围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不作为 可复议性 不履行职责 作为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