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钱穆的宗教观与中西文化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志刚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6期5-12,共8页
自明末清初中西方文化传统首次在信仰与价值层面相遇与冲突以来,"中国有没有宗教""中西文化的异同何在"这两个相关联的问题便一直困惑着中西方学术界。文章试以钱穆为例,主要依据其中、晚年论著里的思想观点,一方... 自明末清初中西方文化传统首次在信仰与价值层面相遇与冲突以来,"中国有没有宗教""中西文化的异同何在"这两个相关联的问题便一直困惑着中西方学术界。文章试以钱穆为例,主要依据其中、晚年论著里的思想观点,一方面力图阐释"以宗教观为切入点"来展开中西文化比较的重要学术意义,另一方面则力求发现值得日后深入研讨的问题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穆 宗教观 中西文化比较 问题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人社会中的宗教信仰与公共参与:以台湾地区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李丁 卢云峰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7-69,共13页
本文利用台湾社会变迁调查数据对华人社会中宗教信仰与公共参与进行了分析。总体上,宗教信仰有助于人们的捐献行为和志愿行动这两类公共参与形式。虽然不同宗教信仰的信徒在公共参与方面存在着程度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在控制信徒与宗教... 本文利用台湾社会变迁调查数据对华人社会中宗教信仰与公共参与进行了分析。总体上,宗教信仰有助于人们的捐献行为和志愿行动这两类公共参与形式。虽然不同宗教信仰的信徒在公共参与方面存在着程度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在控制信徒与宗教的组织性整合程度后变得不显著。有研究认为东方宗教的功利性格无助于提升民众公共参与,但我们的分析并不支持这一观点。组织程度高的中国传统教派与基督教在促进信徒公共参与方面水平相仿,但在自认为是佛教徒的被访者中,有明确宗派归属的佛教徒与无宗派归属的信众,在公共参与行为上存在的显著差异。这意味着造成差异的原因不在于其教义来自东方还是西方,而在于宗教的组织化程度。只要能够促进教徒之间的交流与交往、加强教徒与组织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必要的集体仪式和活动增加教徒对于宗教的认同,就可能提升信徒的公共参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参与 宗教信仰 华人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宗教哲学发展思路刍议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志刚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19,共7页
就我国的宗教学学科建设而言,宗教哲学研究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如果我们把三项基础性研究工作结合起来,即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批判借鉴国际宗教哲学界的先进学术成果、深入阐发中国宗教文化的优良传统,便能扎根中国文化传统,... 就我国的宗教学学科建设而言,宗教哲学研究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如果我们把三项基础性研究工作结合起来,即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批判借鉴国际宗教哲学界的先进学术成果、深入阐发中国宗教文化的优良传统,便能扎根中国文化传统,立足当今中国国情,跨入国际学术前沿,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哲学体系,为推动中国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的学术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哲学 宗教学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中国宗教文化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教对话的理论动向及其现实启发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志刚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14-17,共4页
冷战结束后,文明冲突和宗教冲突渐趋明显而严峻,宗教对话研究随之成为国际理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一个前沿领域。着眼于宗教对话研究的新近理论倾向,首先,提炼出两种新的宗教对话观——宗教兼容论和宗教实践论,并概括其主旨要义;其次,... 冷战结束后,文明冲突和宗教冲突渐趋明显而严峻,宗教对话研究随之成为国际理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一个前沿领域。着眼于宗教对话研究的新近理论倾向,首先,提炼出两种新的宗教对话观——宗教兼容论和宗教实践论,并概括其主旨要义;其次,试对这两种新理论动向加以比较性的方法论反思;最后,试论二者的借鉴意义,这对于我们积极促进中国的宗教关系、特别是政教关系的平稳发展会带来现实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对话 宗教关系 政教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