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恒星形成过程中的天体物理现象 被引量:4
1
作者 秦胜利 王俊杰 +1 位作者 赵刚 吴月芳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2-133,共12页
恒星形成于分子云环境中。近30多年的观测研究使得天文学家对小质量恒星的形成有了相对明确的认识:小质量恒星通过坍缩、吸积和外向流的路标而形成。至于大质量恒星,其形成过程还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现有的观测证据表明:大质量恒星也... 恒星形成于分子云环境中。近30多年的观测研究使得天文学家对小质量恒星的形成有了相对明确的认识:小质量恒星通过坍缩、吸积和外向流的路标而形成。至于大质量恒星,其形成过程还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现有的观测证据表明:大质量恒星也可能通过坍缩、吸积和外向流的路标来形成,但也不排除在星团中通过中小质量恒星聚合而成的因素。大质量恒星形成与致密电离氢区(UCHII)成协较好,而与大质量恒星形成区成协的分子云环境中,既有大质量恒星也有小质量恒星形成。综述了恒星形成各个阶段的观测结果和研究现状以及成协的天体物理环境情况。未来的观测和研究重点在于:大质量恒星形成以及星团环境中的恒星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物理学 恒星形成 综述 坍缩 吸积盘 外向流 HII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电脉冲星的偏振特性与逆康普顿散射(ICS)模型
2
作者 徐仁新 乔国俊 韩金林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67-270,共4页
大量射电脉冲星的偏振观测──包括线偏振和圆偏振,个别脉冲的垂直偏振模式,累积脉冲的消偏振现象等──为辐射区的物理状态和辐射过程提供了非常确切的观测事实.但现有理论对众多观测事实尚无法给出完整的说明.综述了脉冲星的偏振... 大量射电脉冲星的偏振观测──包括线偏振和圆偏振,个别脉冲的垂直偏振模式,累积脉冲的消偏振现象等──为辐射区的物理状态和辐射过程提供了非常确切的观测事实.但现有理论对众多观测事实尚无法给出完整的说明.综述了脉冲星的偏振观测特征,并利用逆康普顿散射模型对这些特性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电射冲星 偏振 辐射机制 逆康顿散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质量恒星形成的观测和研究
3
作者 吴月芳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46-248,共3页
对于大质量星的形成,由于区域的遥远和结构的复杂以及过程的特殊,研究相对迟缓.对可能形成大质量星的云核和大质量年轻星体的活动,进行了多波段搜寻和研究.取得了相应的进展.
关键词 星际物质 星际分子 喷流 外流 恒星形成 云核 CO同位素 谱线天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向流喷流驱动的模型研究进展
4
作者 蔡锴 吴月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1-127,共7页
按喷流与周围介质的相互作用过程把外向流的喷流驱动模型分为 2大类 ,对其中几个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和比较 。
关键词 星际介质动力学 分子外向流 恒星形成 喷流驱动模型 STAHLER模型 喷流-外流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