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城市大气混合层与气溶胶垂直分布观测研究 被引量:93
1
作者 贺千山 毛节泰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4-384,共11页
2002年3~10月在北京大学利用微脉冲激光雷达(MPL)观测了气溶胶时空变化。提出一种反演混合层高度的方法,这种方法减小了仪器订正的误差,反演的混合层高度与探空测量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利用该方法计算了观测期间晴天无云天气条件下的... 2002年3~10月在北京大学利用微脉冲激光雷达(MPL)观测了气溶胶时空变化。提出一种反演混合层高度的方法,这种方法减小了仪器订正的误差,反演的混合层高度与探空测量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利用该方法计算了观测期间晴天无云天气条件下的混合层高度,分析了混合层高度及其增长率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初步研究了混合层高度和近地面气溶胶分布的相互关系,分析了表征大气扩散能力的通风系数的日变化。结果表明,利用MPL监测城市混合层是可行的和优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大气混合层 观测研究 垂直分布 城市 混合层高度 微脉冲激光雷达 2002年 时空变化 北京大学 探空测量 天气条件 季节变化 相互关系 通风系数 扩散能力 日变化 一致性 增长率 近地面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商务中心区大气环境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宝民 刘辉志 桑建国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04-618,共15页
北京商务中心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CBD)位于北京市中心的东部,距离故宫博物院约4.5km,占地约4km2,最高建筑物超过300m,建成后会导致局地大气环境改变。采用基于k-ε湍流闭合的城市冠层模式对CBD建成后的大气环境进行模拟,结果... 北京商务中心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CBD)位于北京市中心的东部,距离故宫博物院约4.5km,占地约4km2,最高建筑物超过300m,建成后会导致局地大气环境改变。采用基于k-ε湍流闭合的城市冠层模式对CBD建成后的大气环境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主导风向西北风时的大气通风能力稍优于次主导风向西南风,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约5.3m,零平面位移约110.0m;浅色建筑外观、屋顶绿化及高叶面指数植被有助于气温的降低,可缓解夏季热岛效应;交通高峰时段,主要道路尤其是交叉路口的NOx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上述研究结果对优化CBD规划设计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 数值模拟 城市冠层 北京商务中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天气雷达定量降水估测集成系统 被引量:44
3
作者 刘晓阳 杨洪平 +3 位作者 李建通 李柏 赵坤 郑媛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0-95,共6页
降水的定量测量是天气雷达的重要应用之一,新一代天气雷达定量降水估测集成系统(QPEGS)是一套基于新一代天气雷达的雷达雨量计联合估测降水软件,利用多种雨量计校准雷达降水的方法,生成1小时降水分布。其产品的时间分辨率达10分钟,空间... 降水的定量测量是天气雷达的重要应用之一,新一代天气雷达定量降水估测集成系统(QPEGS)是一套基于新一代天气雷达的雷达雨量计联合估测降水软件,利用多种雨量计校准雷达降水的方法,生成1小时降水分布。其产品的时间分辨率达10分钟,空间分辨率1 km×1 km,适合省市级业务台站使用。过去3年的数据评估表明:校准雨量计数量和估测精度有明显正相关,校准雨量计数越多,降水估测精度越高,2003年的小时降水估测误差约40%,过程降水量的估测误差小于20%;雨量计密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降水时段越长,降水区域越大,降水估测的精度也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雷达 雨量计 降水 估测 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PM_(10)浓度空间分布特征的综合变分分析 被引量:30
4
作者 程兴宏 徐祥德 +3 位作者 陈尊裕 丁国安 李成才 翁永辉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5-172,共8页
利用2003年10月北京地区PM10浓度流动观测资料和同期MODIS AOD(Aerosol Optical Depth)高分辨率遥感资料,采用卫星遥感-地面观测变分订正处理方法,综合分析了北京地区PM10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机动车排放的影响效应。动态观测试验结... 利用2003年10月北京地区PM10浓度流动观测资料和同期MODIS AOD(Aerosol Optical Depth)高分辨率遥感资料,采用卫星遥感-地面观测变分订正处理方法,综合分析了北京地区PM10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机动车排放的影响效应。动态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北京城区大部分为轻污染区,北京近郊区PM10浓度高值区沿环路呈环状分布,其中北京西南部、南部和东北部污染较严重,北京城郊街区PM10的空间分布受机动车排放的影响较大。MODIS卫星遥感资料分析表明:北京城区及近郊区AOD值较远郊区高得多,AOD空间分布场中存在虚假高值区,AOD非均匀分布特征不明显。采取点-面结合综合观测研究思路,运用卫星遥感-地面观测综合变分分析方法,可以取得客观订正的显著效果。经地面实测PM10浓度变分订正后的AOD变分场可以较高分辨率信息描述北京地区AOD的非均匀分布特征,弥补地面PM10浓度观测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排放 PM10 气溶胶光学厚度 变分订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洋淀地区非均匀大气边界层的综合观测研究——实验介绍及近地层微气象特征分析 被引量:32
5
作者 胡非 洪钟祥 +1 位作者 陈家宜 刘熙明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83-893,共11页
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地表通量参数化与大气边界层过程的基础研究”在河北省白洋淀地区进行的两次综合观测实验(时间分别是2004年11月16-22日和2005年9月8~27日),这两次实验获得了大量宝贵的资料,全面深入的资料分析... 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地表通量参数化与大气边界层过程的基础研究”在河北省白洋淀地区进行的两次综合观测实验(时间分别是2004年11月16-22日和2005年9月8~27日),这两次实验获得了大量宝贵的资料,全面深入的资料分析正在进行中。此文主要限于白洋淀地区水陆不均匀地表近地面层微气象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陆地上近地面层的气温日变化比水域上的大,而风速比水域上的小,其中9月份陆地上白天的气温比水域上的高,夜间比水域上的低,11月份两地白天气温接近,但夜间陆地上的气温明显偏低;无论是9月还是11月,水域上近地面层都是以下沉气流为主,而陆地则在中午前后存在弱的上升运动;9月份,两地的近地面层短波射入辐射比较接近,但水域上的短波射出辐射比陆地上的大;长波射入辐射则是陆地比水域的大,而长波射出辐射则是水域的比陆地的大;两地的净辐射白天接近,夜间水域地区负的净辐射值明显比陆地的大;9月份,水陆两地的感热通量相差不大,为150~200W/m^2,而潜热通量比感热通量大,天气晴朗时可达到300W/m^2;11月份,陆地的感热通量比潜热通量大,为100-120W/m^2,而水域地区的感热通量则与潜热通量相当;两地的潜热通量相差不大,一般不超过50W/m^2。无论是9月还是11月,水域地区夜间都存在水汽向下输送的逆湿现象,而陆地只在9月份存在逆湿现象。2005年9月份的水温观测结果表明,白洋淀水体平均温度比水表平均温度明显偏高,而且日变化幅度很小,水表平均温度则日变化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边界层 综合观测 微气象 白洋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来大气气溶胶模式研究综述 被引量:18
6
作者 颜鹏 李维亮 秦瑜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9-640,共12页
该文对当前大气气溶胶模式的发展和应用作了简单的回顾和评述 ,介绍了较流行的几个气溶胶热力学平衡模式和适用于城市 区域空气质量研究的气溶胶模式的特点 ,并对发展一个完全的气溶胶动力 化学模式的复杂性进行了探讨 ,指出未来气溶... 该文对当前大气气溶胶模式的发展和应用作了简单的回顾和评述 ,介绍了较流行的几个气溶胶热力学平衡模式和适用于城市 区域空气质量研究的气溶胶模式的特点 ,并对发展一个完全的气溶胶动力 化学模式的复杂性进行了探讨 ,指出未来气溶胶模式发展和改进还需要在有机气溶胶的形成和转化机制 ,云、雾等条件下气溶胶的形成和转化 ,以及复杂的气溶胶物理、化学过程与区域、全球模式的耦合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研究 物理 化学 特点 未来 转化机制 条件 大气气溶胶 空气质量 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玛纳斯河径流波动与北大西洋涛动的关系 被引量:15
7
作者 南峰 李有利 张宏升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4-541,共8页
对新疆玛纳斯河流量资料、北疆地区温度、降水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了其变化的特征和规律,并将其与北大西洋涛动指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冬季北大西洋涛动指数与玛纳斯河冬季流量呈现显著的正向变化关系,夏季两者的关系则相反。利用... 对新疆玛纳斯河流量资料、北疆地区温度、降水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了其变化的特征和规律,并将其与北大西洋涛动指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冬季北大西洋涛动指数与玛纳斯河冬季流量呈现显著的正向变化关系,夏季两者的关系则相反。利用交叉小波变换,分别发现了冬、夏季北大西洋涛动指数与玛纳斯河流量变化关系最密切的振荡周期。文中还发现冬、夏季北大西洋涛动指数与北疆温度、降水的变化也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河 北大西洋涛动 流量 小波分析 交叉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资料在多层云系特征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健 朱元竞 +1 位作者 赵柏林 董超华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08-412,共5页
利用FYID、NOAA仪器的多光谱探测通道数据,采用1.6μm反射率和11μm亮度温度双通道散点图及3.75μm与11μm亮度温度差分析方法,对密实卷云、卷云覆盖在水云上、密实水云等几种云覆盖情况进行判识检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运用多探测通... 利用FYID、NOAA仪器的多光谱探测通道数据,采用1.6μm反射率和11μm亮度温度双通道散点图及3.75μm与11μm亮度温度差分析方法,对密实卷云、卷云覆盖在水云上、密实水云等几种云覆盖情况进行判识检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运用多探测通道数据,可简单有效地识别典型的多层云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系 水云 卫星资料 卷云 探测 判识 NOAA 多层 特征识别 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年夏季临安地区大气气溶胶离子成分的尺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19
9
作者 颜鹏 张养梅 +4 位作者 杨东贞 汤洁 于晓岚 程红兵 俞向明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80-987,共8页
文中利用2003年夏季在浙江临安大气本底污染监测站观测的资料,分析了临安的气溶胶质量浓度、离子成分的尺度分布特点及主要离子间的相互关系。初步结果显示,该期间临安气溶胶主要以粒径小于2.1μm的细粒子为主,约占总质量浓度的66%,其... 文中利用2003年夏季在浙江临安大气本底污染监测站观测的资料,分析了临安的气溶胶质量浓度、离子成分的尺度分布特点及主要离子间的相互关系。初步结果显示,该期间临安气溶胶主要以粒径小于2.1μm的细粒子为主,约占总质量浓度的66%,其中粒径小于0.65μm的粒子可达总质量浓度的50%,远高于其他各级尺度段上的粒子浓度。与质量浓度分布相似,可溶性无机离子成分主要集中在粒径小于2.1μm(记为PM2.1)的细粒子中,PM2.1粒子中可溶性无机离子约占所有尺度段(包括所有5级)离子质量浓度总和的88%。其中粒径小于0.65μm的亚微米粒子中的离子质量浓度是细粒子的主要部分,占所有尺度段上离子质量浓度总和的77%。SO42-,NH4+和K+是PM2.1中决定性的离子成分。相关分析和离子平衡表明,PM2.1中SO42-与NH4+和K+有很高的相关,在粒径小于0.65μm的亚微米粒子中,非海盐硫酸盐(Nss-SO42-)主要为(NH4)2SO4,由气-粒转化产生;而在粒径为0.65~2.1μm尺度段,Nss-SO42-除(NH4)2SO4外,可能还有K2SO4,Na2SO4等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离子成分 尺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西风环流指数的变率及其与北半球温度变化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5
10
作者 龚道溢 王绍武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4-110,共7页
用H40°N-H65°N即40°N和65°N纬圈平均位势高度的差来定义西风指数,可以很好地反映温带地区西风的强弱。西风环流强的年份,北半球气温通常偏高,主要是中纬度大陆变暖明显,这可能与中高纬度西风强时,向北的经向热量输... 用H40°N-H65°N即40°N和65°N纬圈平均位势高度的差来定义西风指数,可以很好地反映温带地区西风的强弱。西风环流强的年份,北半球气温通常偏高,主要是中纬度大陆变暖明显,这可能与中高纬度西风强时,向北的经向热量输送也加强有关。在长期变化的趋势上,1950年代以前北半球偏暖时期的指数偏低,而偏冷时期的指数偏高。但近30多年来,伴随全球加速变暖,西风指数也持续加强,这是否与温室效应的加强有关还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风指数 变率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春季气溶胶分布特征的个例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海燕 郑国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9,I0001,共8页
为探讨北京地区春季气溶胶分布特征,利用机载PMS资料中的Probe PCASP-100X数据,分析了2005年4月2日和4月17日北京地区的气溶胶垂直、水平分布的特征,并初步讨论了气象因子和城市对气溶胶的影响。结果表明,4月2日的气溶胶平均浓度为1422.... 为探讨北京地区春季气溶胶分布特征,利用机载PMS资料中的Probe PCASP-100X数据,分析了2005年4月2日和4月17日北京地区的气溶胶垂直、水平分布的特征,并初步讨论了气象因子和城市对气溶胶的影响。结果表明,4月2日的气溶胶平均浓度为1422.7cm-3,4月17日的平均浓度为2142.1cm-3,平均直径分别为0.22μm和0.25μm。4月2日和4月17日在北京沙河机场气溶胶数浓度垂直变化较大,混合层顶上下具有不同的垂直分布特征,温度层结对气溶胶浓度的分布有重要影响,气溶胶水平分布不均匀,北京市区的气溶胶浓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PMS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雨锋云带内α-中尺度对流系统周边水汽风的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启汉 陈受钧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7-242,共6页
应用准静止卫星水汽图像导出的风 (简称为水汽风 )分析东亚梅雨锋云带内中尺度对流系统 (MCS)在对流层上层的流出通道。结果表明梅雨锋云带内MCS有二类流出通道。一类MCS在对流层上层呈现为一个中尺度反气旋。MCS的东部有一支中尺度高... 应用准静止卫星水汽图像导出的风 (简称为水汽风 )分析东亚梅雨锋云带内中尺度对流系统 (MCS)在对流层上层的流出通道。结果表明梅雨锋云带内MCS有二类流出通道。一类MCS在对流层上层呈现为一个中尺度反气旋。MCS的东部有一支中尺度高空急流 ,这支中尺度高空急流向东流出后转向南 ,流入 2 0°N附近的南亚东风急流内 ,是MCS在对流层上层的主要流出通道。另一类MCS发生在中纬度西风急流的南侧。中纬度西风与MCS南部的偏东北风构成一个反气旋环流带。MCS前方的流出通道 (中尺度高空急流 )是中纬度西风急流的一个中尺度分支。梅雨锋云带内垂直方向水平风速切变小于 1m/ (s·10 0hPa) ,垂直方向“不通风”有利于云带内MCS的维持。初步分析验证了以前数值模拟得到的中尺度高空急流及其流出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风 梅雨锋云带 中尺度对流系统 准静止卫星 水汽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CAR分析资料在大气边界层内误差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肖霞 郭振海 +2 位作者 张文煜 郑飞 李万彪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5-483,共9页
通过比较1998年南海季风试验(SCSMEX)期间(1998年5月5日~5月25日,6月4日~6月20日)7个站点的探空加密观测资料与NCAR分析资料,分析了在大气边界层内分析资料存在的误差。结果表明:在大气边界层内,NCAR分析资料存在较大的误差。位温和... 通过比较1998年南海季风试验(SCSMEX)期间(1998年5月5日~5月25日,6月4日~6月20日)7个站点的探空加密观测资料与NCAR分析资料,分析了在大气边界层内分析资料存在的误差。结果表明:在大气边界层内,NCAR分析资料存在较大的误差。位温和比湿误差随着高度的增加呈现下高上低的特征。比湿的误差要大于位温的误差,7个站点的位温均方差最小值基本都小于1K,最大均方差也不大于2K,而比湿均方差最小值基本都大于1.0g·kg-1,部分站点的误差最大值超过2.0g·kg-1。初步说明,下垫面对NCAR分析资料误差的产生有较大影响,内陆地区和海岛地区的分析资料位温的误差比沿海地区大,而比湿数据则相反;在垂直方向上,分析资料的位温误差在0.98~1.33K之间,比湿误差介于1.39~1.60g·kg-1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CAR分析资料 探空资料 大气边界层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FY-2C静止卫星资料反演云粒子有效半径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4
14
作者 陈英英 周毓荃 +1 位作者 毛节泰 杨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34,共6页
为充分发挥FY-2C静止卫星在人工影响天气和气候领域的重要作用,基于SBDART辐射传输模式,利用该卫星通道4(3.5~4.0μm)的探测数据,反演了云粒子有效半径,并与TERRA上MODIS的相应产品做了比较。结果表明,FY-2C和MODIS资料能一致地反映云... 为充分发挥FY-2C静止卫星在人工影响天气和气候领域的重要作用,基于SBDART辐射传输模式,利用该卫星通道4(3.5~4.0μm)的探测数据,反演了云粒子有效半径,并与TERRA上MODIS的相应产品做了比较。结果表明,FY-2C和MODIS资料能一致地反映云粒子有效半径分布的主要特征,但反演的粒子大小存在差异。反演算法、卫星分辨率及选取通道的不同可能是造成两种资料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半径 FY-2C静止卫星 辐射传输模式 云粒子 人工影响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TRMM卫星微波成像仪遥感云中液态水 被引量:23
15
作者 姚展予 李万彪 +1 位作者 朱元竞 赵柏林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3期19-26,共8页
应用热带降雨测量卫星微波成像仪 (TRMM/TMI)的被动遥感资料 ,选用对云中液态水变化非常敏感的 85 .5GHz垂直极化通道的亮温信息 ,通过离散纵坐标矢量辐射传输模式 ,采取逐步逼近的方法确定出地表的微波比辐射率 ,并运用迭代方法有效地... 应用热带降雨测量卫星微波成像仪 (TRMM/TMI)的被动遥感资料 ,选用对云中液态水变化非常敏感的 85 .5GHz垂直极化通道的亮温信息 ,通过离散纵坐标矢量辐射传输模式 ,采取逐步逼近的方法确定出地表的微波比辐射率 ,并运用迭代方法有效地反演出云中液态水含量及其分布。与对应的卫星红外云图对比结果表明 ,反演的云中液态水分布是合理和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降雨测量卫星微波成像仪 被动遥感资料 液态水 微波比辐射率 地表 迭代方法 卫星红外云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FY-1C资料反演水云的光学厚度和粒子有效半径 被引量:23
16
作者 刘健 董超华 张文建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36-440,共5页
利用FY IC极轨气象卫星扫描辐射计的通道 1(0 .5 8~ 0 .6 8μm)、通道 3(3.5 5~ 3.95 μm)和通道 6 (1.5 8~ 1.6 4 μm)所提供的探测数据进行了水云光学厚度和粒子有效半径的反演试验 .在非水汽吸收波段 (如通道 1) ,云的反射函数主... 利用FY IC极轨气象卫星扫描辐射计的通道 1(0 .5 8~ 0 .6 8μm)、通道 3(3.5 5~ 3.95 μm)和通道 6 (1.5 8~ 1.6 4 μm)所提供的探测数据进行了水云光学厚度和粒子有效半径的反演试验 .在非水汽吸收波段 (如通道 1) ,云的反射函数主要是云光学厚度的函数 ,而在水汽吸收波段 (如通道 6 ) ,云的反射函数主要是云粒子大小的函数 .因此当云光学厚度较厚时 ,可利用通道 1和通道 6反射率 ,或通道 1反射率和通道 3亮度温度同时计算出云的光学厚度和有效粒子半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厚度 有效半径 反射率 亮度温度 FY-IC极轨气象卫星 近红外探测仪 双通道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伯利亚高压对亚洲大陆的气候影响分析 被引量:111
17
作者 龚道溢 朱锦红 王绍武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14,共7页
西伯利亚高压是冬季影响亚洲大陆地区的重要环流因子 ,本文用冬季 (1~ 3月 ) 70°~ 12 0°E ,40°~ 6 0°N区域平均海平面气压值代表其强度 ,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从 192 2年到 1970年代中期 ,西伯利亚高压略... 西伯利亚高压是冬季影响亚洲大陆地区的重要环流因子 ,本文用冬季 (1~ 3月 ) 70°~ 12 0°E ,40°~ 6 0°N区域平均海平面气压值代表其强度 ,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从 192 2年到 1970年代中期 ,西伯利亚高压略有增强趋势 ,但并不显著。但近 2 0多年来的显著减弱非常突出。用NCAR资料计算的线性趋势是 - 1.78hPa/ 10a(1976— 2 0 0 0年 ) ,用CRU气压资料计算的趋势是 - 2 .15hPa/ 10a(1976— 1995年 )。西伯利亚高压对中高纬亚洲大陆平均 (30°~ 140°E ,30°~ 70°N)温度和降水都有显著影响 ,与两个要素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 - 0 .5 8和 - 0 .44。如果同时考虑其他的影响因子 (如北极涛动、欧亚遥相关型等 ) ,72 %的温度变化及 2 6 %的降水变化能得到解释。其中北极涛动对亚洲大陆的温度贡献最高达到 30 % ,西伯利亚高压的贡献为 2 4%。而区域平均降水变化的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高压 亚洲大陆 温度 降水 气候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旋发展中平流层空气干侵入现象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伟 陶祖钰 +2 位作者 胡永云 王洪庆 黄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67,共7页
以一次黄海气旋发展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MM5数值模式对此个例数值模拟结果,使用五维大型可视化系统LiveView这一新的可视化手段,力图较详细的揭示此事件中发生的平流层空气干侵入现象,探讨其发生原因及在这次气旋快速发展中所起的作... 以一次黄海气旋发展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MM5数值模式对此个例数值模拟结果,使用五维大型可视化系统LiveView这一新的可视化手段,力图较详细的揭示此事件中发生的平流层空气干侵入现象,探讨其发生原因及在这次气旋快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文中给出“干侵入”的各种水平剖面和垂直剖面以揭示其三维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结构。并采用轨迹分析方法,较完整地揭示了“干侵入”过程中空气块的运动。探讨了发生“干侵入”的机制和它与气旋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干侵入是影响气旋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旋发展 干侵入 数值模拟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估测降水模拟史灌河流域径流 被引量:26
19
作者 刘晓阳 毛节泰 +1 位作者 李纪人 朱元竞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2-349,共8页
运用雷达联合少量雨量计方法估测流域面雨量 ,结合GAME HUBEX国际合作项目 1998年加强观测期在史灌河流域获取的水文观测资料和TOPMODEL进行降水径流模拟 ,并与稠密雨量计站网测量的面雨量进行流域出口流量模拟的对比试验。在 15 0 0小... 运用雷达联合少量雨量计方法估测流域面雨量 ,结合GAME HUBEX国际合作项目 1998年加强观测期在史灌河流域获取的水文观测资料和TOPMODEL进行降水径流模拟 ,并与稠密雨量计站网测量的面雨量进行流域出口流量模拟的对比试验。在 15 0 0小时时间序列的比较试验表明 ,雷达估测面雨量和雨量计测量的面雨量都能较好地模拟每小时流域出口蒋集的出流量 ,数值试验还表明 ,雷达估测面雨量在某一时段上的均值误差作为一个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其应用于降水径流模拟时的精度 ;总雨量和强降水的估测精度是雷达估测面雨量能否用于径流模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雨雷达 雨量计 雷雨量 降水径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8年6月28日~7月2日淮河流域暴雨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刘淑媛 郑永光 +1 位作者 王洪庆 吴庆丽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74-779,共6页
文中对比分析了 1998年 6月 2 8~ 2 9日和 7月 1~ 2日淮河水循环试验期间两次特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红外卫星云图上降水云系的特征及其水汽来源。结果表明 :(1) 6月底的暴雨是一次东移的西南低涡引发的暖性切变线降水 ,β中尺度对... 文中对比分析了 1998年 6月 2 8~ 2 9日和 7月 1~ 2日淮河水循环试验期间两次特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红外卫星云图上降水云系的特征及其水汽来源。结果表明 :(1) 6月底的暴雨是一次东移的西南低涡引发的暖性切变线降水 ,β中尺度对流系统起主要作用。 7月初的暴雨过程是一次移动缓慢的锋面降水 ,锋面上有中尺度的云团活动 ,这是一次大中尺度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 (2 )两场特大暴雨的水汽源地都为中国南海北部地区 ,而强度达到18~ 2 2m/s的西南低空急流是水汽的输送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8年 6月 淮河流域 降水云系 水汽输送 暴雨 天气过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