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体学和叙事学:互补与借鉴 被引量:12
1
作者 申丹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2-65,共4页
传统的“文以载道”文学观使我们的文学研究不注重文学形式研究,或者说“形式”在文学研究中并未被看作独立的对象,“超越形式直奔主题”成了我们文学研究的主流模式。这种模式的实质是将文学首先看作思想的载体而不是文学本身,于是,文... 传统的“文以载道”文学观使我们的文学研究不注重文学形式研究,或者说“形式”在文学研究中并未被看作独立的对象,“超越形式直奔主题”成了我们文学研究的主流模式。这种模式的实质是将文学首先看作思想的载体而不是文学本身,于是,文学理论批评的错位及其危机也就在所难免。本期特邀几位学者分别就文学的文本、叙事、文体、语言和形式批评进行阐发或个案研究,尝试并倡导“通过形式阐发意义”的文学研究新方法,以期引起学界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形式 叙事学 文体学 文学研究 借鉴 笔谈 “文以载道” 文学理论批评 “形式” 主流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20世纪晚期的美国诗歌 被引量:5
2
作者 陶洁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26-32,共7页
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大学的创作课、诗歌奖、住校诗人、桂冠诗人等项目的建立对诗歌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诗歌走进公共领域,变得大众化。这时期主要有现实主义诗歌、新形式主义诗歌和语言诗歌等三类。其中,语言诗歌试验性很强。此外,... 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大学的创作课、诗歌奖、住校诗人、桂冠诗人等项目的建立对诗歌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诗歌走进公共领域,变得大众化。这时期主要有现实主义诗歌、新形式主义诗歌和语言诗歌等三类。其中,语言诗歌试验性很强。此外,少数族裔诗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20世纪后期的美国诗歌充分体现了多元文化的特色,但没有像艾略特那样的权威和大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诗歌 新形式主义诗歌 语言诗歌 扩展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涅瓦大街”:关于女性的叙事——果戈理《涅瓦大街》女性形象的解读 被引量:1
3
作者 彭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4期114-117,共4页
对果戈理短篇小说《涅瓦大街》的三个女性形象——“女性集体”、“黑发姑娘”和“金发女郎”给予考察,分析其基于男性成见的小说叙事所赋予的女性形象特质——“不确定性”、“无名性”、“被动性”、“失语”和“智性缺席”等,对女性... 对果戈理短篇小说《涅瓦大街》的三个女性形象——“女性集体”、“黑发姑娘”和“金发女郎”给予考察,分析其基于男性成见的小说叙事所赋予的女性形象特质——“不确定性”、“无名性”、“被动性”、“失语”和“智性缺席”等,对女性形象实行操作和控制的小说叙事策略,其目的在于建构男性主导的价值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戈理 涅瓦大街 女性 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美国文学 被引量:4
4
作者 陶洁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39-42,共4页
文章扼要介绍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文学在诗歌、小说、戏剧等方面的发展,指出其流派界限特点已由过 去的壁垒分明变得模糊。少数族裔文学如亚裔、印第安文学开始兴起,黑人文学开始从边缘走向中心,试验小说开 始转向现实主义。无论在诗... 文章扼要介绍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文学在诗歌、小说、戏剧等方面的发展,指出其流派界限特点已由过 去的壁垒分明变得模糊。少数族裔文学如亚裔、印第安文学开始兴起,黑人文学开始从边缘走向中心,试验小说开 始转向现实主义。无论在诗歌、小说还是戏剧方面都有不少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小说 戏剧 主流 边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闺塾》内外真性情
5
作者 范瑾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48,61,共2页
关键词 《闺塾》 真性情 《牡丹亭》 中国戏曲史 汤显祖 戏剧家 代表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e of My Eye与The Green Wave:数字时代智能手机的电影创作特征与社会价值探究
6
作者 金宝镜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66-70,共5页
一、智能手机电影的登场自苹果公司于2009年6月发售iPhone3GS以来,至今已有各式各样的智能手机进入商用领域。尤其是iPhone4①的上市,使得文化领域发生了许多变化,集音乐、游戏及DMB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手机应用领域已蔓延到整个影像产业... 一、智能手机电影的登场自苹果公司于2009年6月发售iPhone3GS以来,至今已有各式各样的智能手机进入商用领域。尤其是iPhone4①的上市,使得文化领域发生了许多变化,集音乐、游戏及DMB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手机应用领域已蔓延到整个影像产业。因为现代智能手机不仅具备高像素的相机与摄像功能,还可以通过各种应用软件完成照片的实时编辑及调色等简单的后期处理作业。另外,还可通过网络轻松与别人共享所有信息。2011年韩国导演朴赞郁②的电影《波澜万丈》③全部通过iPhone拍摄完成的消息一经报道,便在韩国掀起了iPhone电影制作的热潮。④不仅如此,这种模式还带来了发行方式的创新。在拍摄现场直接编辑,并上传Youtube或Vemeo等视频网站,或链接到Twitter或Facebook等社交网站就可以实现多人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手机 手机电影 Green 价值探究 创作特征 数字时代 The FACEBOO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