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拉伯世界的世俗主义与世俗化 被引量:4
1
作者 吴冰冰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06年第5期39-46,共8页
阿拉伯世界的世俗主义是受西方的影响而产生的。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是阿拉伯世界世俗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首先在阿拉伯基督教信徒中间产生,并为阿拉伯基督教信徒和穆斯林共同发展。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世俗化运动,使作为非阿拉伯国... 阿拉伯世界的世俗主义是受西方的影响而产生的。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是阿拉伯世界世俗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首先在阿拉伯基督教信徒中间产生,并为阿拉伯基督教信徒和穆斯林共同发展。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世俗化运动,使作为非阿拉伯国家的土耳其以其世俗主义模式影响了阿拉伯世界,很多阿拉伯国家随之走上世俗化道路。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现代伊斯兰主义兴起,作为非阿拉伯国家的伊朗以其伊斯兰革命影响了阿拉伯世界现代伊斯兰主义的发展。作为对现代伊斯兰主义的回应,阿拉伯世界的世俗主义进入了第二阶段,福阿德·宰凯里亚的思想最具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俗主义 世俗化 福阿德·宰凯里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冲突、文明对话、发展模式——9·11与阿拉伯思想文化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冰冰 《阿拉伯世界》 2002年第2期8-12,共5页
911事件和随后西方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对中东和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此,阿拉伯世界在政治层面做出反应的同时,在思想文化层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同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矛盾将如何解决?是按塞缪尔·... 911事件和随后西方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对中东和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此,阿拉伯世界在政治层面做出反应的同时,在思想文化层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同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矛盾将如何解决?是按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任其发展下去,使西方、东方都受害,还是以文明对话的方式来解决,使双方都受益。对此目前虽有分歧,但放弃冲突,走文明对话之路已成主流,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对话 思想文化 发展模式 “文明冲突论” 阿拉伯世界 伊斯兰文明 世界局势 军事打击 政治层面 文化层面 西方文明 发展方向 阿富汗 亨廷顿 东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拉伯文学:全球化语境中的机遇与挑战
3
作者 林丰民 《阿拉伯世界》 2002年第2期63-68,共6页
全球化对阿拉伯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从全球文化一体化还是全球文化多元化的角度来看,全球化都对阿拉伯文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阿拉伯文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文学的体裁、创作的手法都变得丰富多彩。但是,全球化对阿拉伯文学的... 全球化对阿拉伯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从全球文化一体化还是全球文化多元化的角度来看,全球化都对阿拉伯文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阿拉伯文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文学的体裁、创作的手法都变得丰富多彩。但是,全球化对阿拉伯文学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阿拉伯文学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掘与表达。面对全球化的浪潮,阿拉伯文坛正在思考应对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伯文学 机遇与挑战 全球化语境 民族传统文化 文化多元化 文化一体化 负面影响 文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玛观念与伊斯兰宗教共同体的构建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冰冰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07年第3期41-48,共8页
“乌玛”是伊斯兰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对伊斯兰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古兰经》确立了“乌玛”作为伊斯兰宗教共同体的观念,而麦地那时期乌玛观念的实践则为穆斯林后代树立了典范。在古代伊斯兰社会,大征服和帝国的... “乌玛”是伊斯兰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对伊斯兰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古兰经》确立了“乌玛”作为伊斯兰宗教共同体的观念,而麦地那时期乌玛观念的实践则为穆斯林后代树立了典范。在古代伊斯兰社会,大征服和帝国的伊斯兰化虽使伊斯兰乌玛的规模得到扩大,但政权分立、教派分化和族裔对立却使统一的乌玛走向分裂。近代以来西方的入侵和控制以及伊斯兰世界民族主义和世俗主义思潮的兴起,大大激发了伊斯兰世界重建乌玛的激情和斗志。为此,他们不断尝试泛伊斯兰主义、现代伊斯兰主义以及全球化时代以信息网络为依托的伊斯兰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玛 伊斯兰社会 伊斯兰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教传统与历史情境中的德鲁兹派认同建构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海鹏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8,118,共16页
德鲁兹派由什叶派伊斯玛仪支派演变而来,其信仰体系与宗教实践继承了中古时期伊斯兰宗教文化的丰富遗产。从中古至现代,逊尼派统治集团和宗教学者发布了大量针对德鲁兹派的敌意性宗教裁决,其部分原因是二者间的宗教文化差异与社会隔阂,... 德鲁兹派由什叶派伊斯玛仪支派演变而来,其信仰体系与宗教实践继承了中古时期伊斯兰宗教文化的丰富遗产。从中古至现代,逊尼派统治集团和宗教学者发布了大量针对德鲁兹派的敌意性宗教裁决,其部分原因是二者间的宗教文化差异与社会隔阂,而更为深刻的根源在于特定历史时期复杂的政治因素。进入现代以来,以沙基卜·艾尔斯兰、苏尔坦·艾特拉什、卡迈勒·琼布拉特为代表的德鲁兹派精英多次主动调整、重塑社群的自我认同,以适应因政治、社会、文化转型而带来的挑战。尽管德鲁兹精英的尝试未能克服教派面临的政治和社会困境,但从宗教、文化角度来看,这些尝试为根除中东地区教派主义的痼疾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少数群体 德鲁兹派 逊尼派 教派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东剧变中的阿尔及利亚政局透视 被引量:2
6
作者 黄慧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4-76,共13页
2010年底以来,中东地区多国发生了政权更迭,阿尔及利亚一度爆发群众游行示威,但目前阿尔及利亚政局基本稳定,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阿尔及利亚独立以来的长期动荡释放了民众的不满;二是布特弗利卡执政联盟仍具有较强的政治实力... 2010年底以来,中东地区多国发生了政权更迭,阿尔及利亚一度爆发群众游行示威,但目前阿尔及利亚政局基本稳定,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阿尔及利亚独立以来的长期动荡释放了民众的不满;二是布特弗利卡执政联盟仍具有较强的政治实力;三是国内的两个主要反对派因其各自的缺陷,难以获得大多数民众的支持;四是现政权与美国保持了较好的关系。然而,由于目前中东地区的局势尚在发展中,随着新因素的加入,阿尔及利亚的政局仍存在变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剧变 阿尔及利亚政局 执政联盟 政治反对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极端主义的式微与扩散 被引量:1
7
作者 林丰民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1-33,共3页
达伊什恐怖组织的主力在2017年被消灭之后,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在2018年总体上呈现减弱甚至衰微的趋向,但与此同时,达伊什组织的残余势力也在向非洲和欧洲等世界其他地区转移、扩散。极端主义在也门则出现"求财"的新特点,胡塞... 达伊什恐怖组织的主力在2017年被消灭之后,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在2018年总体上呈现减弱甚至衰微的趋向,但与此同时,达伊什组织的残余势力也在向非洲和欧洲等世界其他地区转移、扩散。极端主义在也门则出现"求财"的新特点,胡塞武装分子被爆出通过绑架换取赎金。与此同时,阿拉伯各国政府和社会正在越来越积极地反对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不仅在思想上拒斥极端主义,而且在行动上不遗余力地打击恐怖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主义 达伊什组织 胡塞武装 恐怖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东研究的立场问题 被引量:1
8
作者 林丰民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9-13,46,共5页
当前中东局势的发展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自然也吸引了中国人的目光。中国学术界也越来越关注中东问题的研究。但是由于研究者本身条件的不同,使从事中东研究的学者们站在了不同的立场上。学习阿拉伯语科班出身的学者与阿拉伯世界有着较... 当前中东局势的发展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自然也吸引了中国人的目光。中国学术界也越来越关注中东问题的研究。但是由于研究者本身条件的不同,使从事中东研究的学者们站在了不同的立场上。学习阿拉伯语科班出身的学者与阿拉伯世界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常常站在阿拉伯的立场上来研究中东问题;非阿拉伯语科班出身的学者,因为条件限制,只能阅读中文材料和英文等西方文字材料而受到其中所含立场的影响,在客观上彰显了其亲西方的立场。笔者认为研究中东问题的中国学者最需要的是中国国家利益的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研究 中国立场 西方立场 阿拉伯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与偏见——从《错在哪里?》看伯纳德·刘易斯的中东史观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冰冰 《阿拉伯世界》 2005年第1期46-50,共5页
关键词 纳德 中东 回应 西方 美国 偏见 出版 刘易斯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阿安全合作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冰冰 《阿拉伯世界》 2005年第6期37-42,共6页
中阿安全合作的基础是彼此对对方的战略需求。中阿双方应在这一基础上建立面向未来的战略关系,这种关系的核心目标是在全球化进程中推动多极化的发展。这种关系落实在国家安全的层面,其具体目标是反对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以及打击... 中阿安全合作的基础是彼此对对方的战略需求。中阿双方应在这一基础上建立面向未来的战略关系,这种关系的核心目标是在全球化进程中推动多极化的发展。这种关系落实在国家安全的层面,其具体目标是反对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以及打击跨国毒品交易等。具体的措施包括设立机构、信息共享、人员交流和观点交换等方面。在安全合作领域,最大的障碍是彼此对对方缺乏了解,尤其是对历史文化领域了解不够。这种状况导致对对方的核心利益认知不够以及在反恐和反对宗教极端主义方面的认识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 中阿合作 恐怖主义 贩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比亚乱局:利益驱动还是文明冲突
11
作者 吴冰冰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6-37,共2页
评述由头利比亚局势的动荡,法英美等国轰炸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引起世界舆论的密切关注。有观点认为,利比亚战争是发生在基督教文化圈和伊斯兰文化圈之间的战争。这使人想起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多年前的战争预言——文明的冲突... 评述由头利比亚局势的动荡,法英美等国轰炸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引起世界舆论的密切关注。有观点认为,利比亚战争是发生在基督教文化圈和伊斯兰文化圈之间的战争。这使人想起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多年前的战争预言——文明的冲突。在利比亚乱局中,"文明的冲突"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与以往西方对于中东国家的干涉有何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比亚 文明冲突 文明的冲突 利益 军事行动 政治学家 中东国家 文化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湾之鹰》:传记文学与国家历史的融合
12
作者 林丰民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2010年第6期48-54,共7页
科威特女诗人、作家苏阿德·萨巴赫的传记文学作品《海湾之鹰:阿卜杜拉·穆巴拉克·萨巴赫》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记述了传主的一生,以学术的方法考证传主的生平,描述其传奇的人生经历,将传主个人的生活与国家、民族的历史融汇... 科威特女诗人、作家苏阿德·萨巴赫的传记文学作品《海湾之鹰:阿卜杜拉·穆巴拉克·萨巴赫》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记述了传主的一生,以学术的方法考证传主的生平,描述其传奇的人生经历,将传主个人的生活与国家、民族的历史融汇在一起,从而形成了该作品独特的风格。详细的注释、报刊资料和外交文件的引用、系列资料索引、文献附录和传主生平的考证,共同塑造了作品浓厚的学术品味。该书作者的学术经历和学术训练奠定了作品的学术基础,而传主本人在国家建设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则使作者选择作品的历史性架构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之鹰》 传记文学 科威特 苏阿德·萨巴赫 中东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派主义与叙利亚危机教派化机制浅析
13
作者 李海鹏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22,156,共21页
关于教派因素在叙利亚危机中作用的现有研究多持工具论观点,忽视了教派身份认同被精英工具化的必要条件以及教派动员的微观机制。本文认为,教派因素确非叙利亚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但阿萨德家族统治时期叙利亚社会长期积累的教派间利益... 关于教派因素在叙利亚危机中作用的现有研究多持工具论观点,忽视了教派身份认同被精英工具化的必要条件以及教派动员的微观机制。本文认为,教派因素确非叙利亚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但阿萨德家族统治时期叙利亚社会长期积累的教派间利益分流、社会区隔和敌对情绪,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危机教派化的前提条件和大众动员的最初框架。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伊始,民间自发的地方性教派动员和暴力已然出现。叙国内外精英通过不同政策迅速直接或间接介入民间自发性的教派动员,制造或强化了历史积累和新近出现的教派敌意、利益冲突、能力、机会等因素,触发并加剧了“安全困境/暴力螺旋”和“群体内—群体间交互作用”两大机制,最终导致了危机的教派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派主义 叙利亚危机 教派化 “双轨制”治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拉克库尔德地区两党政治格局的演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睿恒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16,116,共14页
1946年伊拉克库尔德民主党的成立,奠定了伊拉克库尔德地区政党政治格局形成的基础。在土地改革、城市化、私有化和两伊战争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伊拉克库尔德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末形成了以库尔德民主党与库尔德爱国联盟为主导的两党政治... 1946年伊拉克库尔德民主党的成立,奠定了伊拉克库尔德地区政党政治格局形成的基础。在土地改革、城市化、私有化和两伊战争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伊拉克库尔德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末形成了以库尔德民主党与库尔德爱国联盟为主导的两党政治格局,并在1991年和2003年后不断得到强化。但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脱节催生出新兴的政治反对派及其对旧有格局的挑战,使伊拉克库尔德地区在伊拉克战争后向两个阵营并立、三股力量互动、两种理念竞争的政党政治格局方向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拉克 库尔德人 库尔德民主党 库尔德爱国联盟 政党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拉克战后去极端化的实践及挑战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睿恒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4-57,117,共15页
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伊拉克国内安全局势不断恶化。为应对该国国内不断加剧的极端主义,美军于2007年发起了“康复中心服务计划”,旨在从预防、康复和善后关注三个方面针对伊境内被拘押者开展去极端化工作。尽管该计划取得了一定成效,但... 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伊拉克国内安全局势不断恶化。为应对该国国内不断加剧的极端主义,美军于2007年发起了“康复中心服务计划”,旨在从预防、康复和善后关注三个方面针对伊境内被拘押者开展去极端化工作。尽管该计划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美国的撤军和伊拉克教派政治的发展使得该计划未能持续下去。“伊斯兰国”组织的兴起导致伊拉克安全局势再度恶化,极端主义威胁加剧。目前,伊拉克的去极端化计划更多强调在个人层面对极端分子进行脱离劝解、心理疏导和观念纠偏。伊拉克的去极端化实践表明,去极端化的成效不仅取决于思想层面针对个体的微观治理,同时也离不开政治与社会层面的宏观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拉克 去极端化 “康复中心服务计划” 伊拉克战争 教派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建构视域下伊拉克库尔德民族主义的演变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睿恒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7-96,159,共21页
2017年9月伊拉克库尔德地区举行的独立公投表明,具有独立倾向的库尔德民族主义已经成为当前伊拉克库尔德社会内部显著的政治思潮。然而,这并非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它本质上是现代伊拉克国家能力的失效,以及随之带来的畸形的伊拉克现... 2017年9月伊拉克库尔德地区举行的独立公投表明,具有独立倾向的库尔德民族主义已经成为当前伊拉克库尔德社会内部显著的政治思潮。然而,这并非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它本质上是现代伊拉克国家能力的失效,以及随之带来的畸形的伊拉克现代国家建构进程的产物。因此,只有从现代国家建构的视域出发,才能理解伊拉克库尔德民族主义作为奥斯曼帝国遗产的起源背景,以伊拉克现代国家结构作为发展框架的基本前提,以及集体惩罚措施"安法尔行动"和1991年后库尔德人自治实践所激化的历史转折,进而把握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拉克 国家建构 库尔德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5年黎巴嫩内战爆发的国内根源析论
17
作者 熊亮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120,159,共21页
1975年黎巴嫩内战爆发,这场复杂的现代战争对中东地区乃至国际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黎巴嫩内战的爆发有其深刻的国内根源。在政治层面,教派主义政治制度为黎巴嫩实现国家独立奠定基础,但也成为制约日后国家政治发展与改革的障碍;穆斯林... 1975年黎巴嫩内战爆发,这场复杂的现代战争对中东地区乃至国际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黎巴嫩内战的爆发有其深刻的国内根源。在政治层面,教派主义政治制度为黎巴嫩实现国家独立奠定基础,但也成为制约日后国家政治发展与改革的障碍;穆斯林社群对分享更多政治权力的诉求同基督徒社群对失去特权的担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并成为引发国家认同危机的重要原因。在经济层面,黎巴嫩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面临教派和阶级矛盾激化带来的双重压力。与此同时,在后谢哈布时期,黎巴嫩政府的社会治理和危机应对能力持续弱化。上述因素的交织叠加构成了黎巴嫩内战爆发的国内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巴嫩内战 教派主义 国家认同 基督徒社群 穆斯林社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冷战后美国单极霸权塑造中的伊拉克问题(1991~2003)
18
作者 李睿恒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4-128,158,共26页
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对伊拉克的战略重心开始向地区其他国家或域外转移,并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伊拉克作为冷战后美国塑造单极霸权道路上的首个拦路者和挑战者,其所具有的现实启示意义不应以时间的推移而被忽略。一方面,伊拉克是冷战... 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对伊拉克的战略重心开始向地区其他国家或域外转移,并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伊拉克作为冷战后美国塑造单极霸权道路上的首个拦路者和挑战者,其所具有的现实启示意义不应以时间的推移而被忽略。一方面,伊拉克是冷战后美国集中践行各类遏制与干涉手段的试验场,在美国持续塑造和护持其单极霸权地位的后期过程中,其构成了美国遏制与干涉其他国家的一个重要参考和经验来源。另一方面,伊拉克为突破美国封锁开展的外交博弈,与美国的霸权塑造形成不对称优势,深刻地影响了该进程的演变。1991~2003年期间的伊拉克构成了一面棱镜,它能从多个维度对冷战后美国塑造单极霸权的进程形成折射,对学界深化理解美国的霸权及后冷战世界格局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外交 伊拉克 单极霸权 中东政策 不对称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圣战观念与当代伊斯兰恐怖主义
19
作者 吴冰冰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06年第1期36-41,共6页
伊斯兰的圣战观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观念。《古兰经》有关圣战的规定反映了先知穆罕默德时期伊斯兰社团的发展,教法中有关圣战的规定又反映了7~10世纪阿拉伯帝国的发展状况。10世纪开始,圣战观总体上处于休眠状态,伊本·泰米叶和瓦哈... 伊斯兰的圣战观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观念。《古兰经》有关圣战的规定反映了先知穆罕默德时期伊斯兰社团的发展,教法中有关圣战的规定又反映了7~10世纪阿拉伯帝国的发展状况。10世纪开始,圣战观总体上处于休眠状态,伊本·泰米叶和瓦哈比派分别在圣战的两个低潮期激活了圣战观。赛义德·库特卜使圣战观念从传统走向现代,并催生了以埃及为中心的第一波伊斯兰恐怖主义;阿卜杜拉·阿泽姆使圣战观国际化,并催生了以本·拉登为代表的第二波伊斯兰恐怖主义。在本质上,当代伊斯兰恐怖主义是对圣战观的曲解和滥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战 伊斯兰 恐怖主义 原教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