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插图版鲁迅小说英译本中的图像叙事重构
1
作者 王逊佳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34,共11页
本文首次对插图版鲁迅小说英译本中插图对源文的图像叙事重构展开较为系统的研究。首先对西方学者马蒂内克与萨尔韦提出的图文关系的总体分析框架做出更适于小说译本的修订,以建立新的分析框架,继而以插图版鲁迅小说英译本为例,探讨插... 本文首次对插图版鲁迅小说英译本中插图对源文的图像叙事重构展开较为系统的研究。首先对西方学者马蒂内克与萨尔韦提出的图文关系的总体分析框架做出更适于小说译本的修订,以建立新的分析框架,继而以插图版鲁迅小说英译本为例,探讨插图对源文进行叙事重构的多种方式与其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插图通过详细描绘、增加、缩减和投射等多种方式重构源文中的人物、事件和场景等,从而深化外国读者对小说主题与艺术特色的认识,促进其对小说所处文化背景的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 符际翻译 图像叙事重构 插图 鲁迅小说英译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大学体验英语》 被引量:96
2
作者 孔庆炎 胡壮麟 +1 位作者 桂诗春 贾国栋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3年第8期39-41,共3页
大连理工大学孔庆炎:<大学体验英语>的编写原则 教育部正在启动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程',确定了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全面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改革方向,把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和写作表达能力作为重点.这一改革... 大连理工大学孔庆炎:<大学体验英语>的编写原则 教育部正在启动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程',确定了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全面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改革方向,把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和写作表达能力作为重点.这一改革方向和思路体现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在科技进步、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环境下,是对实现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跨越式发展的有力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体验英语》 编写原则 普通高等学校 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材介绍 听说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学英语—“我”是谁?——三位英专学生的自我认同建构 被引量:25
3
作者 高一虹 李玉霞 李伟娜 《外语研究》 2003年第4期69-77,共9页
本文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视角 ,以深度访谈为主要方法 ,对三位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与自我认同发展历程进行了个案描述。研究发现 ,外语学习的过程 ,也是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与宏观、微观情境不断互动 ,自我认同得以建构的过程。在... 本文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视角 ,以深度访谈为主要方法 ,对三位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与自我认同发展历程进行了个案描述。研究发现 ,外语学习的过程 ,也是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与宏观、微观情境不断互动 ,自我认同得以建构的过程。在多重、变化的自我认同当中 ,存在着统一、稳定的“核心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学习 自我认同 建构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宏刚 李彦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7-52,共6页
通过对来自成都、天津和沈阳三个地区的省重点中学、城市一般中学和普通农村中学(共18所)的1153名1—3年级的高中生进行的“高中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的调查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偏低,农村中学和城市普通中学学生的自主能... 通过对来自成都、天津和沈阳三个地区的省重点中学、城市一般中学和普通农村中学(共18所)的1153名1—3年级的高中生进行的“高中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的调查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偏低,农村中学和城市普通中学学生的自主能力比省重点中学学生的自主能力要低,男生比女生的自主能力低。可见,在实施新课标,进行新课改的过程中,教师要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 高中生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国英语教育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328
5
作者 胡壮麟 《外语研究》 2002年第3期2-5,9,共5页
我国外语教育经过多次起伏后 ,英语已恢复其主要外语的地位。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应进一步从语言规划上认识外语教育的重要性 ,对一些有关中国英语教育的问题进行思考 ,如 :在我国应建立一个全国性、权威性的外语教学咨询机构 ;英语... 我国外语教育经过多次起伏后 ,英语已恢复其主要外语的地位。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应进一步从语言规划上认识外语教育的重要性 ,对一些有关中国英语教育的问题进行思考 ,如 :在我国应建立一个全国性、权威性的外语教学咨询机构 ;英语专业的设置不应降底为仅仅是语言技能的培养 ;加强研究生教学和博士生教学 ;注意当前的交际教学法呈现向交际———语法教学法过渡的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教育 英语专业 研究生教学 交际——语法教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网络教育英语学习者负动机因素与应对策略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于莹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8-53,共6页
语言学习的动机问题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领域,负动机的研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于负动机的研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另一方面,随着技术手段的应用,远程教育正在成为成人教育的重要形式,远程教育实施过程中学习者的动机问题值... 语言学习的动机问题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领域,负动机的研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于负动机的研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另一方面,随着技术手段的应用,远程教育正在成为成人教育的重要形式,远程教育实施过程中学习者的动机问题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本文以量化因子分析与质性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式,以某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学员为例,探讨了远程条件下,英语学习者负动机的诱发因素和学习者的应对策略。研究发现:这一群体的英语学习负动机由学能、兴趣、环境支持、教学内容、自信以及家学与工学矛盾6类因素导致;学习者的应对策略包括消极对待、寻求娱乐、寻求帮助与寻求交流四种方式。最后,本文作者依据这些研究发现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网络教育 英语学习者 负动机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务教育阶段中、外籍英语教师动机策略对比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于莹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4-93,共10页
动机是影响学习者外语学习效果的重要情感因素之一。英语教师在激发和保持学习者动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的动机策略问题成为了二语习得社会心理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法,以131名在小学和初中任教的中、外籍英语... 动机是影响学习者外语学习效果的重要情感因素之一。英语教师在激发和保持学习者动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的动机策略问题成为了二语习得社会心理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法,以131名在小学和初中任教的中、外籍英语教师为样本,对比分析他们在动机策略的认识程度和使用频率方面的异同,发现中、外籍英语教师都重视并频繁使用的8项宏观动机策略,包括教师行为、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等;二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中教更为侧重为人师表、明确任务和给予奖励等宏观策略,外教则更倾向于通过游戏、幽默、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和文化背景渗透等方式来激发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籍英语教师 动机策略 重要性 使用频度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英汉辞书的三大家族看我国英汉双语词典编纂的演进过程 被引量:2
8
作者 罗益民 《外国语文》 1999年第4期84-88,共5页
本文讨论了代表我国大陆英汉辞书编纂最高水平的三大英汉普通语文词典系列。其中 ,以《简明英汉词典》和《最新高级英汉词典》为代表的蔡氏家族 ,针对中国人学英语的特点 ,简明扼要、画龙点睛 ,是极优秀的学习词典。以《英华大词典》及... 本文讨论了代表我国大陆英汉辞书编纂最高水平的三大英汉普通语文词典系列。其中 ,以《简明英汉词典》和《最新高级英汉词典》为代表的蔡氏家族 ,针对中国人学英语的特点 ,简明扼要、画龙点睛 ,是极优秀的学习词典。以《英华大词典》及其修订版为代表的郑氏家族 ,五十年来一直保持其百科性、综合性和丰富性 ,是不可多得的优秀的认识型大学词典。以《新英汉词典》和《英汉大词典》为代表的陆氏家族 ,自建语料库 ,独立研编 ,其鼎盛之作《英汉大词典》在学术性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创新和突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辞书 三大家族 双语词典 演进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时间观 被引量:13
9
作者 胡家峦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1-5,共5页
通过对拟人化时间的某些重要形象的追根溯源 ,探讨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歌中反映的时间观以及人与时间的关系。时间既是破坏者又是启示者。文艺复兴时期诗人强调时间的摧毁力量 ,因为只有摧毁虚假的价值 ,时间才能完成其揭示真理的功能。... 通过对拟人化时间的某些重要形象的追根溯源 ,探讨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歌中反映的时间观以及人与时间的关系。时间既是破坏者又是启示者。文艺复兴时期诗人强调时间的摧毁力量 ,因为只有摧毁虚假的价值 ,时间才能完成其揭示真理的功能。时间对人生和人类文明的威胁激励人们不断地追求完美和永恒 ,表达出战胜时间的热望 ,而这些都对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歌的主题产生了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文艺复兴时期 意象 诗歌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文学伪作研究引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晓东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23,共8页
伪作(1iterary forgery)虽是文学中的另类,但在18世纪之前非常普遍。英国文学中,中世纪和18世纪的伪作数量与质量均达到了相当高度,这与文学的创作传统和社会历史有密切关系,许多伪作家的创作具有一定的严肃性,推动了文学的发展... 伪作(1iterary forgery)虽是文学中的另类,但在18世纪之前非常普遍。英国文学中,中世纪和18世纪的伪作数量与质量均达到了相当高度,这与文学的创作传统和社会历史有密切关系,许多伪作家的创作具有一定的严肃性,推动了文学的发展。研究伪作可以还原历史的真实,更加全面看待文学史。从宏观的角度看,伪作分为机械性伪作和冒名性伪作两种,我们从历史观和作家权两方面入手,用英国乃至西方伪作的传统来证明18世纪冒名性伪作兴盛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属于古典主义思想的回归,它们在创作模式上走了古典的道路,而在内容上和灵感上却突破了古典主义中“摹仿”的枷锁,以丰富的想像力为本土化的浪漫主义开辟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作 作家权 历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篱墙:花园与旷野——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园林诗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家峦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3-9,共7页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歌中的园林意象大多以正规花园的特点为基础。篱墙内外的不同,以及花园与旷野之间的对照,为诗人提供了社会、政治、宗教和道德伦理等方面寓意深刻的象征。营造园林常被看作是对伊甸园的模仿,而园林意象也往往用于基...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歌中的园林意象大多以正规花园的特点为基础。篱墙内外的不同,以及花园与旷野之间的对照,为诗人提供了社会、政治、宗教和道德伦理等方面寓意深刻的象征。营造园林常被看作是对伊甸园的模仿,而园林意象也往往用于基督教乐园主题,或反映人们回归理想乐园的渴望,或表现对崇高精神境界的热切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时期 英国 园林诗歌 园林意象 文学研究 篱墙 花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伤与欢乐的对话——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夜莺与云雀意象之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许德金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33-36,共4页
夜莺与云雀一直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最爱吟咏的对象 ,但它们在诗歌中所代表的意象和含义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夜莺的意象是多元化的 ,有喜也有悲 ;而云雀的意象则是一元化的 ,即自由和欢乐的象征。
关键词 哀伤 欢乐 对比 反衬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世纪英国小说兴起中的道德因素 被引量:5
13
作者 胡振明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2-46,共5页
18世纪是英国资产阶级兴起的时期,新的阶级以积极的态度在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等方面的公共领域全面参与,以此来建构本阶级独有的意识形态。他们非常关注社会道德,力图使之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个人身份和社会制度得以确立的途径。文学... 18世纪是英国资产阶级兴起的时期,新的阶级以积极的态度在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等方面的公共领域全面参与,以此来建构本阶级独有的意识形态。他们非常关注社会道德,力图使之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个人身份和社会制度得以确立的途径。文学家们出于同一目的而在作品中积极进行道德说教,道德内容的转变影响到了作品的叙述策略,这为小说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世纪 英国小说 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瓦尔特·司各特对英国社会变革的想象性书写--以小说《威弗利》为个案分析
14
作者 赵鹏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01-113,137,共13页
《威弗利;或,六十年前的事》(1814)是苏格兰作家瓦尔特司各特(1771—1832)的第一部历史小说。小说中现代叙述者讲述了无知、爱幻想的英格兰青年军官威弗利于1745—1746年詹姆斯党起义(或叛乱)期间在苏格兰的冒险和奇遇,并通过他的活动... 《威弗利;或,六十年前的事》(1814)是苏格兰作家瓦尔特司各特(1771—1832)的第一部历史小说。小说中现代叙述者讲述了无知、爱幻想的英格兰青年军官威弗利于1745—1746年詹姆斯党起义(或叛乱)期间在苏格兰的冒险和奇遇,并通过他的活动和视角来展现内战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本文用比较的方法,结合18世纪英格兰与苏格兰之间的关系这一历史背景和苏格兰高地习俗的变迁及其在英国文学中的象征意义,探讨了小说作者如何用罗曼司的形式书写现代英国在快速社会变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本文的结论是,虽然《威弗利》以18世纪苏格兰历史为背景,其实司各特关注的是从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初期,发生在英国的革命和暴力冲突的根源以及现代英国的命运。司各特小说中所揭示和探讨的社会问题虽然有其特殊性,但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仍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尔特·司各特 《威弗利》 社会变革 苏格兰高地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英语的阅读和理解
15
作者 钱景明 《课程.教材.教法》 1988年第5期43-46,共4页
学习外语的目的,对多数人来说,是为了获取信息,进行交流。所以历来大家都重视阅读和阅读教学。然而,目前的阅读教学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本文仅就阅读过程和理解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 阅读和理解 阅读教学 阅读技巧 阅读速度 阅读过程 长时记忆 非视觉信息 阅读技能 短时记忆 阅读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拉斯维尔的“五W”模式分析当代美国的国际宣传体制 被引量:12
16
作者 乐利文 罗蕾蕾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56-59,共4页
指出国际宣传是一种国际大众传播活动 ,因此可以借用大众传播学及国际传播学中的分析模式去研究它。选中了拉斯维尔的“5W”模式 ,分析了此模式的不足与优点。根据“5W”模式的内容 ,即谁 (who) ,说什么 (saywhat) ,通过什么渠道 (bywha... 指出国际宣传是一种国际大众传播活动 ,因此可以借用大众传播学及国际传播学中的分析模式去研究它。选中了拉斯维尔的“5W”模式 ,分析了此模式的不足与优点。根据“5W”模式的内容 ,即谁 (who) ,说什么 (saywhat) ,通过什么渠道 (bywhatchannel) ,对谁说 (towhom) ,产生什么效果 (withwhateffect)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大众传播 拉斯维尔 “5W”模式 当代美国 国际宣传体制 受众 传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学科视野下对Point of View的重新界定 被引量:9
17
作者 申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3,共13页
在西方叙事作品研究界,“point of view”自20世纪初以来一直是一个核心概念和热门话题。叙事学和文体学都十分关注这一话题。表面上看,两个学派对“point of view”进行了大致相同的探讨,而实际上两者在理念和路径上各行其道且相互排... 在西方叙事作品研究界,“point of view”自20世纪初以来一直是一个核心概念和热门话题。叙事学和文体学都十分关注这一话题。表面上看,两个学派对“point of view”进行了大致相同的探讨,而实际上两者在理念和路径上各行其道且相互排斥。叙事学界在探讨“point of view”时,将其囿于观察者的感知(区分“谁说”和“谁感知”),这种自我限制不合情理。与此相对照,文体学在探讨“point of view”时,聚焦于叙述者(说话者)的立场态度,这种自我限制也造成了很大问题。这两个学派在探讨“point of view”时各自的片面性以及相互之间的排他性还导致了不少理论上的混乱。这也对国内的研究造成了影响。本文在指出以往问题的基础上,对“point of view”提出切合实际的新的界定,旨在通过这一新的界定帮助推进理论探讨的发展并促进跨学科研究,以便对叙事作品进行更好、更为全面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nt of view 重新界定 叙事学与文体学 片面与混乱 跨学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ipf与省力原则 被引量:149
18
作者 姜望琪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87-95,共9页
本文首先介绍Zipf的生平及以其名字命名的定律,然后讨论了省力原则与Zipf定律的关系:即,省力原则是单一化力量跟多样化力量之间的妥协,Zipf定律是省力原则的体现。并指出,省力原则与语言冗余现象不矛盾。在后半部分,我们讨论了省力原则... 本文首先介绍Zipf的生平及以其名字命名的定律,然后讨论了省力原则与Zipf定律的关系:即,省力原则是单一化力量跟多样化力量之间的妥协,Zipf定律是省力原则的体现。并指出,省力原则与语言冗余现象不矛盾。在后半部分,我们讨论了省力原则与语用学的关系。Grice(1978)曾提出修订版奥卡姆剃刀(Occam’sRazor),这跟省力原则有明显的联系。Horn(1984)则进一步把Zipf的省力原则跟Grice的准则结合起来,提出了Q原则和R原则。Sperber和Wilson(1986/1995)的关联原则也谈到了省力问题,但他们的理论的解释力不如Horn的两原则大。最后,我们通过具体讨论如何理解anX,论证了我们的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pf定律 省力原则 Q原则和R原则 AN 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的可证性和语篇分析 被引量:46
19
作者 胡壮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13-23,共11页
本世纪初,美国学者在印第安诸语言中发现可证性的现象,但受形式主义的束缚,研究进展不大。国外自八十年代采用了功能主义方法后,已取得巨大进展,已对世界上多种语言进行研究。本文主要从功能主义着手,论证汉语也有表达可证性的手... 本世纪初,美国学者在印第安诸语言中发现可证性的现象,但受形式主义的束缚,研究进展不大。国外自八十年代采用了功能主义方法后,已取得巨大进展,已对世界上多种语言进行研究。本文主要从功能主义着手,论证汉语也有表达可证性的手段。作者进一步论证,可证性的分析是语篇分析的一个有效手段,可展示不同语篇的某些特征,故可证性分析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证性 功能主义 语篇分析 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隐性进程”对翻译提出了何种挑战? 如何应对这种挑战? 被引量:14
20
作者 申丹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7-63,112,共7页
在不少叙事作品中,情节发展的背后存在一股与之并行的叙事暗流,即叙事的"隐性进程"。它旨在表达与情节相对照甚或相对立的主题意义,塑造相异的人物形象,体现不同的审美价值。这股叙事暗流长期以来被文学批评界和翻译界所忽略... 在不少叙事作品中,情节发展的背后存在一股与之并行的叙事暗流,即叙事的"隐性进程"。它旨在表达与情节相对照甚或相对立的主题意义,塑造相异的人物形象,体现不同的审美价值。这股叙事暗流长期以来被文学批评界和翻译界所忽略。由于关涉隐性进程的文字对于情节发展往往无关紧要,甚或显得离题,因此常常被译者省略或有意无意地加以变动。而局部处理的不妥,也许会导致整个隐性进程的不复存在。从情节发展来看相当到位的翻译,从隐性进程来观察则可能存在较大问题。本文以四则短篇小说的翻译为例,说明隐性进程对文学翻译提出的新挑战,并从译者和翻译研究这两方面就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隐性进程 双重叙事运动 新的挑战 翻译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