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血管胚胎发生发育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鸿祺 凌锋 +6 位作者 李萌 支兴龙 缪中荣 宋庆斌 夏家骝 陈莉 田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03-407,共5页
目的 :观察人胚胎脊髓血管的发生发育过程 ;分析胚胎脊髓血管的结构特征以及与成人脊髓血管结构的关系。方法 :采用胎龄 30d~ 2 8周的胚胎及胎儿、新生儿和成人尸体标本 ,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 :对脊髓血管胚胎各期的发育特征进行了描... 目的 :观察人胚胎脊髓血管的发生发育过程 ;分析胚胎脊髓血管的结构特征以及与成人脊髓血管结构的关系。方法 :采用胎龄 30d~ 2 8周的胚胎及胎儿、新生儿和成人尸体标本 ,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 :对脊髓血管胚胎各期的发育特征进行了描述。神经管未闭合时 ,周围的间充质内已出现了毛细血管网 ,逐渐向基板和翼板集中 ,并沿神经根走行 ,进出椎管 ,每一节段均有两对 ,左右对称。表面的毛细血管垂直向脊髓内发出分支 ,部分分化成各级动、静脉 ,并在髓内发出分支 ,构成毛细血管网。原基板外周的毛细血管网随脊髓的生长 ,形成了脊髓前动脉纵轴。颈髓前动脉多保持双干结构。脊髓后动脉为双干 ,在外侧方。胎龄 3个月以上的胎儿脊髓血管已与成人大致相仿。结论 :脊髓前动脉在胎龄 8周时 ,胸腰段就已经融合为一条。颈髓的脊髓前动脉多为双干 ,有相互靠近的趋势。胎龄 3个月以上的胎儿脊髓表面血管形态已经与成人大致相仿。脊髓血管是神经管周围间充质中的毛细血管网随着脊髓的生长 ,通过相互融合和不均衡退化等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血管 胚胎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大鼠腰骶部脊神经前根显微外科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黄红拾 王文婷 +4 位作者 周谋望 陈亚平 杨磊 陈庆山 周长满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0-92,共3页
目的:为实验性高选择性腰骶神经前根小束切断术治疗圆锥上损伤的痉挛性膀胱提供可靠的神经根分束的形态学依据。方法:对6只雄性SD大鼠L1-S4节段的脊神经前根自然分束进行形态学观察和显微测量。结果:粗细不一的神经小束从脊髓发出,几个... 目的:为实验性高选择性腰骶神经前根小束切断术治疗圆锥上损伤的痉挛性膀胱提供可靠的神经根分束的形态学依据。方法:对6只雄性SD大鼠L1-S4节段的脊神经前根自然分束进行形态学观察和显微测量。结果:粗细不一的神经小束从脊髓发出,几个神经小束形成一个神经亚束。2~6个神经亚束构成一个神经束,或由神经小束直接形成神经束。腰骶部脊神经前根一般含有1股神经束,3~13支神经小束。L5~S2节段前根的小束数目在5支以上。每一前根内有一支神经小束较粗大,直径0.1~0.2mm左右,其余较细小,最小可至0.01mm左右,粗细程度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实验性高选择性腰骶部前根神经小束切断术的分束可达到神经小束水平,以7~8支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脊神经前根 神经束 形态学 痉挛性膀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CT下钩骨骨内微小动脉三维构筑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鼎予 李旭 +5 位作者 沈重成 谷培良 裴玉茹 曾钢 冷慧杰 张卫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5-248,共4页
目的:获得钩骨内微小动脉三维构筑模型,为钩骨骨折后血供保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将红色氧化铅研磨至40μm以下,按铅丹和松节油1 g∶1.5 m L、1 g∶1 m L和1 g∶0.5 m L比例混匀制成铅造影剂。3个新鲜上肢肱动脉插管,灌注铅造影剂。... 目的:获得钩骨内微小动脉三维构筑模型,为钩骨骨折后血供保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将红色氧化铅研磨至40μm以下,按铅丹和松节油1 g∶1.5 m L、1 g∶1 m L和1 g∶0.5 m L比例混匀制成铅造影剂。3个新鲜上肢肱动脉插管,灌注铅造影剂。钩骨取材,使用micro CT扫描钩骨,扫描设置为Binning 1,系统分辨率为highmed,重建设置为Down sample factor 2,图像最终分辨率为27.30μm。最终获得钩骨周围与钩骨内血管在各个切面的图像,重建形成钩骨内微动脉分支分布的三维构筑。结果:钩骨表面血管分布密集,主要分布在钩骨周围的韧带和肌腱内。钩骨表面主要有4大血管分布区域,分别位于钩骨体掌侧平台、钩骨背侧、钩骨尺侧和钩骨钩顶端。钩骨钩接受了来自钩骨钩顶端、钩骨体掌侧平台和钩骨尺侧动脉网的骨内分支,钩骨体接收了钩骨掌侧平台、钩骨背侧和钩骨尺侧的动脉骨内分支,并且骨内动脉相互吻合。结论:钩骨体和钩骨钩的骨内微小动脉各自存在多个来源并有丰富的吻合,出现缺血性钩骨坏死的概率较小,钩骨钩骨折后骨折不愈可能是由于对线不良等其他原因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骨 骨内血管 MICRO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羊膜基质细胞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梅芳 唐军民 +3 位作者 钟金妍 齐伟宏 唐岩 李枫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2-195,共4页
目的:初步探索人羊膜基质细胞(hAMC)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潜力。方法:分离培养hAMC,将第3代hAMC在含有地塞米松(0.1μmol/L)、维生素C(50mg/L)和β-磷酸甘油钠(10mmol/L)的DMEM培养液中进行成骨诱导培养1周,行茜素红染色,计数钙化... 目的:初步探索人羊膜基质细胞(hAMC)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潜力。方法:分离培养hAMC,将第3代hAMC在含有地塞米松(0.1μmol/L)、维生素C(50mg/L)和β-磷酸甘油钠(10mmol/L)的DMEM培养液中进行成骨诱导培养1周,行茜素红染色,计数钙化结节形成的数量,并进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以检测Ⅰ型胶原和碱性磷酸酶的表达。利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羊膜及hAMC中FasL的表达。结果:hAMC经过成骨诱导后,可见明显钙化结节形成,平均每孔18个,钙化结节处细胞Ⅰ型胶原和碱性磷酸酶表达阳性。人羊膜组织中细胞及体外培养的hAMC均可检测到FasL的阳性表达。结论:hAMC有潜力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 骨和骨组织 生物医学工程 胶原Ⅰ型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SOCS-3在成年大鼠脑内的基础表达 被引量:4
5
作者 石献忠 赵靖 刘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1-304,共4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探讨细胞因子信号转导途径抑制蛋白 SOCS-3在大鼠脑内的基础表达与细胞定位。结果显示 :SOCS-3免疫阳性细胞在脑内分布广泛 ,阳性产物主要分布在神经元核内 ;部分神经元的胞浆、神经纤维、胶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探讨细胞因子信号转导途径抑制蛋白 SOCS-3在大鼠脑内的基础表达与细胞定位。结果显示 :SOCS-3免疫阳性细胞在脑内分布广泛 ,阳性产物主要分布在神经元核内 ;部分神经元的胞浆、神经纤维、胶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也呈 SOCS-3免疫阳性。结果表明 :SOCS-3蛋白在脑内具有广泛的基础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信号转导 抑制蛋白 SOCS-3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表达 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粘连蛋白在小鼠胚胎早期发育期间的表达与分布 被引量:4
6
作者 李英 吕丹瑜 杨京京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 :研究发育不同阶段早期小鼠胚胎中层粘连蛋白 (laminin ,LN)的表达与分布变化 ,以进一步探讨LN与胚胎细胞分化及着床的关系。方法 :取植入前发育不同阶段的单个小鼠胚卵 ,应用免疫荧光间接法和酶免疫组织化学ABC等方法观察早期胚胎... 目的 :研究发育不同阶段早期小鼠胚胎中层粘连蛋白 (laminin ,LN)的表达与分布变化 ,以进一步探讨LN与胚胎细胞分化及着床的关系。方法 :取植入前发育不同阶段的单个小鼠胚卵 ,应用免疫荧光间接法和酶免疫组织化学ABC等方法观察早期胚胎中LN的表达时间、强弱及分布状况。结果 :从原核期、Ⅱ细胞期至Ⅷ细胞期胚 ,卵裂球内均可见LN强免疫荧光或棕色LN阳性反应颗粒 ,卵裂球外间质中LN则为阴性反应。到桑椹胚期 ,卵裂球内及间质中同时出现LN阳性反应物质。早期胚泡中LN主要分布在内细胞团 ,滋养层细胞间质中也有分布。晚期胚泡滋养层细胞内LN表达增强 ,细胞间质中转为阴性 ,近内细胞团侧的滋养层与内细胞团处 ,均表达出LN强阳性反应。结论 :早期小鼠胚胎的卵裂球中含有LN ;桑椹胚期LN在细胞间质中出现 ;胚泡侵入子宫内膜期间近内细胞团侧的滋养层细胞及内细胞团中的LN含量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粘连蛋白 代谢 胚胎 生长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大鼠阴茎组织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黄红拾 王文婷 +2 位作者 周谋望 周长满 陈亚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观察SD大鼠脊髓损伤(SCI)后阴茎组织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NOS)的变化。方法:12只雄性SD大鼠分为SCI组与对照组。采用改良的重物坠落法(Allen法)制作大鼠T9-T10脊髓节段不完全损伤模型。伤后7天行阴茎勃起功能检测和nNOS免疫组... 目的:观察SD大鼠脊髓损伤(SCI)后阴茎组织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NOS)的变化。方法:12只雄性SD大鼠分为SCI组与对照组。采用改良的重物坠落法(Allen法)制作大鼠T9-T10脊髓节段不完全损伤模型。伤后7天行阴茎勃起功能检测和nNOS免疫组化,观察脊髓损伤后阴茎勃起潜伏期、勃起次数以及阴茎组织中nNOS神经纤维的变化。结果:SCI组大鼠阴茎勃起潜伏期明显缩短,阴茎勃起次数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和SCI组大鼠阴茎中nNOS阳性神经纤维数目分别为90.42±3.66、10.13±1.78;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18±0.01、0.11±0.01;积分光密度分别为2.37±0.08、1.08±0.13。与对照组相比较,SCI组大鼠阴茎内nNOS阳性纤维的数量及光密度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SD大鼠脊髓损伤后阴茎内nNOS表达减弱,导致勃起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阴茎 神经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勃起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唇部动脉构型与唇瓣血液供应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夏有辰 陈小迅 +1 位作者 田珑 夏家骝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 :阐明唇部动脉的配布类型、微血管构筑 ,为唇瓣移转提供血管解剖学基础。方法 :用血管造影、解剖、铸型方法研究 31例 ( 6 2侧 )尸体头部的唇动脉 ;另 1例 ( 2侧 )灌注墨汁对微血管构筑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 1)上唇动脉出现率为... 目的 :阐明唇部动脉的配布类型、微血管构筑 ,为唇瓣移转提供血管解剖学基础。方法 :用血管造影、解剖、铸型方法研究 31例 ( 6 2侧 )尸体头部的唇动脉 ;另 1例 ( 2侧 )灌注墨汁对微血管构筑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 1)上唇动脉出现率为 81.1%。它与对侧上唇动脉吻合 ,或一侧动脉占优势而另侧缺失。 ( 2 )下唇动脉出现率为6 3 .8% ,其余由副下唇动脉参与下唇血供。 ( 3)唇动脉弓恒定存在 ,弯曲行于唇部近红唇缘。按上唇动脉弓的构成 ,分为 3型 :Ⅰ型由两侧上唇动脉吻合而成 ,均衡分布或一侧占优势 ( 12 / 31) ;Ⅱ型一侧上唇动脉缺失 ,仅由另一侧上唇动脉单独构成 ( 10 / 31) ;Ⅲ型上、下唇动脉共干发出 ( 9/ 31) ,上唇外侧部分由绕行于口角附近的下唇动脉分布。按下唇动脉弓的构成分为 6种类型 :Ⅰ型由两侧下唇动脉吻合构成 ( 6 / 31) ;Ⅱ型由一侧下唇动脉与另侧下唇动脉、副下唇动脉吻合而成 ( 6 / 31) ;Ⅲ型由一侧下唇动脉单独构成 ( 2 / 31) ;Ⅳ型由一侧下唇动脉和另一侧副下唇动脉共同组成 ( 11/ 31) ;Ⅴ型由一侧副下唇动脉行向下唇缘中线附近呈T型分支构成 ( 3/ 31) ;Ⅵ型由两侧下唇动脉、副下唇动脉共同组成 ( 3/ 31)。 ( 4)微血管构筑 :唇动脉发出分支分别组成唇黏膜、皮肤致密血管网。结论 :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供给 唇部动脉构型 唇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与中枢神经系统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猛 于恩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1-153,共3页
作为一条新型信号转导通路 ,JAK STAT广泛参与细胞的生长、分化等过程。但目前对该通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造血及免疫系统 ,对其在中枢神经系统 (CNS)内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尚没有完全阐明。本文对JAK STAT途径各成员在CNS内的表达、分布情况 。
关键词 JAKS STATS 中枢神经系统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INK4a)和Fas在椎间盘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昊嵬 侯树勋 +2 位作者 商卫林 杨毅 梅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2-45,I0001,共5页
目的:分析衰老关键基因p16INK4a及凋亡相关基因Fas在人类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分别取正常人和腰椎间盘退变患者的髓核及纤维环组织块制作石蜡切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法检测p16INK4a和Fas的表达情况;提取总蛋白及... 目的:分析衰老关键基因p16INK4a及凋亡相关基因Fas在人类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分别取正常人和腰椎间盘退变患者的髓核及纤维环组织块制作石蜡切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法检测p16INK4a和Fas的表达情况;提取总蛋白及总RNA,利用Westernblot及RT-PCR对p16INK4a和Fas的表达以及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pRb)的磷酸化状态进行分析。结果:p16INK4a在正常人椎间盘髓核及纤维环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4.7%,在内破裂椎间盘(IDD)及突出椎间盘(LIDP)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44.1%、38.9%和56.1%、46.7%,较正常人椎间盘明显升高(P<0.05),尤以LIDP中的表达上调显著(P<0.05);Fas在正常椎间盘与IDD的髓核及纤维环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均较低,分别为9.9%、8.1%和10.2%、10.9%,在LIDP组织中有相对较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2%和22.0%;Westernblot及RT-PCR分析显示,p16INK4a与Fas在各自蛋白及相应mRNA水平上的表达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p16INK4a与Fas极少在同一个椎间盘细胞内表达;随着p16INK4a表达的升高磷酸化pRb也逐渐减少。结论:p16INK4a可能参与了椎间盘细胞的衰老过程,是导致椎间盘退变发生和发展的原因之一;Fas表达升高可能是突出椎间盘细胞中的一种继发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INK4A FAS 椎间盘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对MNNG诱导Wistar大鼠胃癌形成的作用及其与VEGF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苏衍萍 唐军民 +1 位作者 唐岩 高慧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1246-1248,共3页
关键词 大鼠 胃癌 VEGF MNNG 亚硒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在人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立新 冯捷 +4 位作者 唐军民 钱和年 唐岩 姚煜 李枫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496-499,共4页
目的 :通过观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 ,MHC)在人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阳性细胞数和表达强度 ,了解卵巢上皮癌局部微环境的免疫状态 ,探讨MHC与卵巢上皮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为临床进行卵巢癌的生物治疗... 目的 :通过观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 ,MHC)在人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阳性细胞数和表达强度 ,了解卵巢上皮癌局部微环境的免疫状态 ,探讨MHC与卵巢上皮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为临床进行卵巢癌的生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图像分析。结果 :在卵巢上皮癌中 ,HLA I+细胞数量与正常卵巢组织相比较明显减少 (P <0 .0 5 ) ,并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相关 ,而表达强度虽亦降低 ,但差异未见显著性 ;同时 ,HLA DR+细胞数量增多 ,表达强度增强 ,且与正常卵巢组织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 .0 5 )。结论 :人卵巢上皮癌局部微环境中MHC表达的变化在机体自身抗卵巢肿瘤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卵巢上皮癌 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脊髓Ⅰ号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肾上腺皮质酶组织化学的影响
13
作者 李艳萍 史福军 +2 位作者 唐军民 韩风岳 唐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280-2281,2288,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服用中药脊髓Ⅰ号(SC-I)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肾上腺皮质细胞琥珀酸脱氢酶(SDH)和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的影响。方法用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观察Wistar大鼠下胸髓半横断损伤后服用SC-I而引起的肾上腺皮质...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服用中药脊髓Ⅰ号(SC-I)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肾上腺皮质细胞琥珀酸脱氢酶(SDH)和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的影响。方法用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观察Wistar大鼠下胸髓半横断损伤后服用SC-I而引起的肾上腺皮质细胞SDH和3β-HSD的变化。结果脊髓半横断损伤后1d组大鼠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和网状带细胞SDH和3β-HSD活性均显著强于正常对照组(P<0.01);损伤后3d组SDH和3β-HSD活性与1d组无明显差异(P>0.05);损伤后服用SC-I冲剂3d组SDH和3β-HSD活性明显弱于损伤后1d组(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脊髓损伤后大鼠肾上腺皮质分泌激素的功能增强;服用SC-I后肾上腺皮质功能逐渐正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脊髓损伤 肾上腺皮质 组织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参与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郑翊君 刘怀存 王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9-97,共9页
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CIPNP)是以铂类和紫杉烷类为代表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使用有神经毒性化疗药物后30%~40%的病人会出现CIPNP,进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在引起CIPNP的... 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CIPNP)是以铂类和紫杉烷类为代表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使用有神经毒性化疗药物后30%~40%的病人会出现CIPNP,进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在引起CIPNP的诸多可能机制中,单核/巨噬细胞的作用在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与之相关的受体、细胞因子和细胞分泌物都可能参与CIPNP的发生。本文从巨噬细胞表面受体的异常活化、免疫细胞的迁移和免疫活性物质的分泌几个角度总结并讨论了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在CIPNP中已知的可能作用机制及最新进展,有助于进一步研究下游通路和开发靶向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趋化因子 补体 神经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4在阿尔兹海默病脑组织间液引流改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娥 张艺璇 +4 位作者 孙琳琳 滕泽 王艾博 韩鸿宾 闫军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3-206,共4页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示踪剂钆喷酸葡胺(gadolinium-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cetic acid,Gd-DTPA)在脑组织间隙(extracellular space,ECS)内扩散的特征,反映大鼠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示踪剂钆喷酸葡胺(gadolinium-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cetic acid,Gd-DTPA)在脑组织间隙(extracellular space,ECS)内扩散的特征,反映大鼠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脑组织间液(interstitial fluid,ISF)引流的改变及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在AD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将野生型SD大鼠(300~350 g)和Aqp4基因敲除(Aqp4-/-)SD大鼠(300~350 g)分别分为Sham组(10只)、AD组(10只)、Aqp4-/--Sham组(10只)、Aqp4-/--AD组(10只)。Sham组和Aqp4-/--Sham组连续6周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AD组和Aqp4-/--AD组连续6周每天腹腔注射D-半乳糖。将示踪剂Gd-DTPA(10 mmol/L,2μL)注射到大鼠海马区,分别于0.5 h、1 h、1.5 h、2 h、3 h进行MRI扫描,观察示踪剂在海马区的动态分布,并测量示踪剂的扩散速率D*值、清除速率k'值和半衰期t1/2值。结果:Sham组示踪剂在ECS内的扩散率D*值为(2.66±0.36)×10^(-6)mm^2/s,AD组D*值(2.72±0.62)×10^(-6)mm^2/s,Aqp4-/--Sham组D*值(2.75±0.47)×10^(-6)mm^2/s,Aqp4-/--AD组D*值(2.802±0.55)×10-6mm2/s,4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ne-Way ANOVA,P>0.05)。Sham组海马区的示踪剂清除速率k'为(4.57±0.14)×10-4/s,AD组k'为(3.68±0.22)×10-4/s,Aqp4-/--Sham组k'为(3.17±0.16)×10-4/s,Aqp4-/--AD组k'为(2.59±0.19)×10-4/s,4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one-way ANOVA,P<0.05),4组之间的示踪剂清除半衰期t1/2值依次延长,Sham组海马区的t1/2为(0.67±0.12)h,AD组t1/2为(0.88±0.08)h,Aqp4-/--Sham组t1/2为(1.12±0.15)h,Aqp4-/--AD组t1/2为(1.58±0.11)h,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One-Way ANOVA,P<0.05)。结论:AD的退行性病变使脑内ISF引流减慢,Aqp4的缺失使AD大鼠脑内ISF引流明显减慢,Aqp4对清除脑组织间隙的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4 阿尔兹海默病 组织间液 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与肝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利敏 姚明解 胡端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133-2136,共4页
病毒与非病毒因素引起的肝损伤是慢性肝病的重要阶段,肝损伤的发生机制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随着对肠道菌群研究的深入,大量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参与了肝损伤的发生、发展,研究证实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Akk菌)对肝损伤具有有益作用。总结了... 病毒与非病毒因素引起的肝损伤是慢性肝病的重要阶段,肝损伤的发生机制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随着对肠道菌群研究的深入,大量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参与了肝损伤的发生、发展,研究证实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Akk菌)对肝损伤具有有益作用。总结了Akk菌在免疫介导的肝损伤、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及潜在机制,认为其可为肝损伤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 肝损伤 胃肠道微生物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肺癌列线图诊断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永峰 曾浈浈 +2 位作者 娄若林 姚明解 吕全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3-518,共6页
目的:基于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构建肺癌诊断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58例原发性肺癌患者、109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321名健康体检者。随机抽取70%(n=483)作为训练集,纳入性别、年龄和肺癌相关肿... 目的:基于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构建肺癌诊断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58例原发性肺癌患者、109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321名健康体检者。随机抽取70%(n=483)作为训练集,纳入性别、年龄和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类抗原125(CA125)、甲胎蛋白(AFP)、肿瘤异常糖链糖蛋白(TAP)]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后构建诊断肺癌的列线图模型,剩余30%(n=205)作为验证集,采用ROC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列线图模型最终纳入了年龄、性别、CEA、Cyfra21-1、NSE和TAP共6个因素。训练集中,以非肺癌组(包括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时,该模型诊断肺癌的AUC(95%CI)为0.915(0.886~0.938),灵敏度为0.801,特异度为0.894;验证集中,以非肺癌组为对照时,模型诊断肺癌的AUC(95%CI)为0.924(0.879~0.957),灵敏度为0.909,特异度为0.828。结论:基于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肺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用于肺癌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肿瘤标志物 诊断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β-磷酸三钙/胶原支架与犬牙周膜细胞三维复合体的构建 被引量:11
18
作者 钟金晟 欧阳翔英 +2 位作者 梅芳 邓旭亮 曹采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7-510,共4页
目的:探索用多孔β-磷酸三钙/胶原(β-TCP/col)支架与犬牙周膜细胞(PDLCs)在体外构建三维复合体。方法:分离培养犬PDLCs,并对其来源进行鉴定;利用甲基噻唑基四唑法检测β-TCP/col浸提液对PDLCs增殖的影响;并将第3代PDLCs以2×105/m... 目的:探索用多孔β-磷酸三钙/胶原(β-TCP/col)支架与犬牙周膜细胞(PDLCs)在体外构建三维复合体。方法:分离培养犬PDLCs,并对其来源进行鉴定;利用甲基噻唑基四唑法检测β-TCP/col浸提液对PDLCs增殖的影响;并将第3代PDLCs以2×105/mL的浓度接种于β-TCP/col支架上进行三维复合体的体外构建,用扫描电镜观察。结果:β-TCP/col浸提液对犬PDLCs增殖无不良影响;PDLCs可在材料的三维结构上贴附生长,细胞充分伸展,且表面可见明显分泌物。结论:多孔β-磷酸三钙/胶原支架与犬牙周膜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二者可在体外构建成三维复合体,提示该材料具有成为牙周组织工程理想支架材料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磷酸钙类 牙周膜 支架 组织工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后顽固性神经性疼痛17例报道 被引量:15
19
作者 陈琳 江昭 +6 位作者 黄红云 张峰 刘彦铖 郗海涛 王洪美 任玉水 周长满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顽固性神经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细胞学治疗后获得疗效的脊髓损伤合并顽固性神经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2004年11月~2007年11月间的17例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2例,年龄18~68岁,平均40....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顽固性神经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细胞学治疗后获得疗效的脊髓损伤合并顽固性神经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2004年11月~2007年11月间的17例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2例,年龄18~68岁,平均40.4岁。受伤6~312个月,平均105.9个月,受伤原因包括车祸、坠落、放射性损伤、机器挤压伤、枪伤、跳水。疼痛持续时间6~309个月,平均102.2个月。嗅球嗅鞘细胞胰蛋白酶消化成单细胞后培养12~14d。细胞移植到损伤段的上下两端。疼痛评价使用国际神经修复学会脊髓损伤日常生活功能评价量表:0分为极度疼痛,止痛药无效;1分为中度疼痛,需用强效止痛药;2分为轻度疼痛,普通止痛药有效;3分为无疼痛。结果随访时间0.5~88个月,平均17.5个月,疼痛平均改善1.2分。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性疼痛有一定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鞘细胞 神经性疼痛 中枢痛 脊髓损伤 脊髓内移植 神经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多糖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20
作者 单铁英 关华 +1 位作者 苏安英 唐军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1-363,共3页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lycium bararum polysaccharides,LBPs)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无菌分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加入植物凝集素(PHA)和不同质量浓度的LBPs,MTT法检测其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RT-PCR法检测LBP对γ...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lycium bararum polysaccharides,LBPs)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无菌分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加入植物凝集素(PHA)和不同质量浓度的LBPs,MTT法检测其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RT-PCR法检测LBP对γ-干扰素(INF-γ)mRNA表达的影响;ELISA法检测LBPs作用后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分泌的变化。结果:50~100μg/mLLBPs能明显增强PHA活化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P<0.01);80、100μg/mL的LBPs能使淋巴细胞IFN-γ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LBPs能促进淋巴细胞产生IL-2和TNF-α,并呈现浓度依赖性(P<0.01)。结论:LBPs能增强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加强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淋巴细胞 增殖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