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下产生的HBV病毒颗粒不具有感染性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婧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97-797,共1页
【据《Hepatology》2020年2月报道】题: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下产生的HBV病毒颗粒不具有感染性(作者Liu Y等)核苷(酸)类似物(NAs)被广泛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治疗。NAs通过与dNTP竞争结合,一旦掺入将抑制HBV P蛋白的逆转录酶和DNA... 【据《Hepatology》2020年2月报道】题: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下产生的HBV病毒颗粒不具有感染性(作者Liu Y等)核苷(酸)类似物(NAs)被广泛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治疗。NAs通过与dNTP竞争结合,一旦掺入将抑制HBV P蛋白的逆转录酶和DNA聚合酶活性,不可逆地终止子代病毒HBV DNA新链的延伸、合成,产生基因组截短的HBV子代病毒。NAs治疗下产生的子代病毒是否可以在肝细胞中建立感染,目前尚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类似物 子代病毒 HBV病毒 逆转录酶 DNA聚合酶 感染性 肝细胞 竞争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者组织学免疫耐受状态无创诊断指标及相关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杜欣雨 李嘉 +4 位作者 蒋贝 赵坤宇 胡月 王凤梅 鲁凤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92-2398,共7页
目的慢性HBV感染自然史多有组织学意义上的免疫耐受状态,免疫耐受状态一旦打破,需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通过对免疫介导的肝损伤与HBV病毒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精准定义肝组织学免疫耐受状态的患者。方法以2010年1月—2022年12月中国人... 目的慢性HBV感染自然史多有组织学意义上的免疫耐受状态,免疫耐受状态一旦打破,需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通过对免疫介导的肝损伤与HBV病毒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精准定义肝组织学免疫耐受状态的患者。方法以2010年1月—202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上海瑞金医院和浙江省台州医院收集的HBe Ag阳性且HBV DNA>2×10^(6) IU/mL未经抗病毒治疗的57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肝组织活检确定肝损伤情况,检测血清ALT、AST水平及病毒学指标。分析现有各大指南无创指标特别是HBV DNA载量界值不同的情况下,肝组织免疫耐受状态患者所占比例。进一步尝试以与肝组织免疫病理损伤程度相关性消失时的血清HBV DNA为新的阈值,联合多因素指标建立组织学免疫耐受状态的诊断模型。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多因素诊断模型,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明确各模型的诊断效能,AUC的比较采用Z检验。结果中国2022版、EASL 2017版、AASLD 2018版、APASL 2015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病毒学无创指标所鉴定出的免疫耐受状态患者中符合本研究定义(HBV DNA>2×10^(6) IU/m L)的组织学免疫耐受状态的比例分别为47.0%、38.5%、36.0%、44.6%,均未超过50%。当将血清HBV DNA阈值升至>2×10^(8) IU/m L时,尽管免疫介导的肝损伤与HBV DNA相关性消失(r=-0.029,P=0.704),此时肝组织免疫耐受状态患者所占比例也仅为52.0%。在血清HBV DNA>1×10^(8)的HBeAg阳性患者队列(n=251)中,显著肝损伤组(n=140)和无显著肝损伤组(n=111)HBsAg、HBeAg、HBV DNA、ALT及AS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进一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T、HBV DNA、HBeAg是患者组织学免疫耐受状态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5)。根据以上指标并结合临床,建立预测模型:logit(P)=1.424-0.028×AST,AUC为0.730,AST最佳临界值为30.5 U/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2.8%、84.1%。进一步使用浙江省台州医院接受肝穿刺活检的238例成人慢性HBV感染者作为验证队列,验证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模型预测效能优于AST/ALT、FIB-4、APRI(AUC分别为0.698、0.555、0.518、0.373,P值均<0.05)。结论在HBV DNA>2×10^(8) IU/mL的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中,AST>30.5 U/L时,提示组织学免疫耐受状态可能被“打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免疫耐受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母婴传播的分子病毒学机制
3
作者 宋亚荣 王杰 李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68-2172,共5页
慢性HBV感染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威胁。在HBV中高流行地区,母婴传播仍然是慢性HBV感染的主要来源。随着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的应用,HBV母婴传播率显著降低,但HBeAg阳性且高病毒载量母亲所生婴儿发生HB... 慢性HBV感染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威胁。在HBV中高流行地区,母婴传播仍然是慢性HBV感染的主要来源。随着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的应用,HBV母婴传播率显著降低,但HBeAg阳性且高病毒载量母亲所生婴儿发生HBV母婴传播的风险仍然较高。尽管HBV高病毒载量孕妇在妊娠晚期接受抗病毒治疗可进一步降低HBV母婴传播的风险,但仍无法完全阻断母婴传播。深入了解HBV母婴传播的分子病毒学机制可为阻断HBV母婴传播提供明确思路,对HBV母婴传播的预防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传染性疾病传播 垂直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道至简——简约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进展自然史建议
4
作者 刘新 李嘉 鲁凤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41-1745,共5页
慢性HBV感染是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因,为社会造成巨大的卫生和经济负担。慢性乙型肝炎的疾病进展由病毒、宿主免疫及感染肝细胞的相互作用所共同驱动。慢性HBV感染自然史分期的意义在于理解疾病进程、评估疾病进... 慢性HBV感染是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因,为社会造成巨大的卫生和经济负担。慢性乙型肝炎的疾病进展由病毒、宿主免疫及感染肝细胞的相互作用所共同驱动。慢性HBV感染自然史分期的意义在于理解疾病进程、评估疾病进展阶段,指导抗病毒治疗时机及方案选择。或许是因为对是否有真正的免疫耐受期存在争议,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淡化了疾病状态与宿主免疫状态的对应关系,对慢性HBV感染自然史的更新描述采用了2017版欧洲肝病学会指南的4种疾病阶段:HBe Ag阳性慢性HBV感染、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HBe Ag阴性慢性HBV感染和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同时,新指南也未能完全解决“不确定期”的问题。随着临床上扩大抗病毒治疗策略渐成趋势,现有的自然史分期已难以适应临床需要,更新势在必行。本文从慢性HBV感染自然史的发现历程以及现有自然史分期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方面展开阐述,以期简化自然史分期,适应现有抗病毒治疗方案的临床实践,方便临床医生进行治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人群血清HBsAg清除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段金伟 张鹏 +2 位作者 张婧 曾婉嘉 鲁凤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82-1685,共4页
HBsAg清除能够显著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终末期肝病及肝癌的发病风险,但无论是自然转归还是抗病毒治疗,HBsAg的清除率都极低。经总结分析慢性HBV感染者HBsAg自发清除和抗病毒治疗清除的影响因素以及清除后的持久性等问题,并对核酸聚合... HBsAg清除能够显著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终末期肝病及肝癌的发病风险,但无论是自然转归还是抗病毒治疗,HBsAg的清除率都极低。经总结分析慢性HBV感染者HBsAg自发清除和抗病毒治疗清除的影响因素以及清除后的持久性等问题,并对核酸聚合物、免疫调节剂等新型在研药物的HBsAg清除潜力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愈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抗病毒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趋化因子CXCL10及其受体CXCR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婧 陈洁 +3 位作者 关贵文 张婷 鲁凤民 陈香梅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02-408,共7页
目的:探索趋化因子 CXCL10 及其受体 CXCR3 基因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挖掘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HCC数据库和国际肝癌研究所(Liver Cancer Institute,LCI... 目的:探索趋化因子 CXCL10 及其受体 CXCR3 基因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挖掘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HCC数据库和国际肝癌研究所(Liver Cancer Institute,LCI)中乙肝相关肝癌数据库,分析 CXCL10 基因和 CXCR3 基因在HC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患者术后总生存率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方法检测45例乙肝相关HCC患者临床样本中 CXCL10 基因和 CXCR3 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 CXCL10 和 CXCR3 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TCGA数据库中 CXCL10 基因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非配对样本:3.379±2.081 vs. 2.213± 2.274, P <0.001;配对样本:3.159±2.267 vs. 2.213±2.274, P =0.018),LCI数据库中 CXCL10 基因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7.625±1.683 vs. 7.287±1.328, P =0.009),TCGA和LCI数据库中 CXCL10 基因高表达HCC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高于 CXCL10 基因低表达患者( P =0.107, P =0.002)。TCGA数据库中 CXCR3 基因在HCC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非配对样本:-0.906±1.697 vs.-1.978±1.629, P <0.001;配对样本:-1.329±1.732 vs.-1.978±1.629, P =0.037),而LCI数据库中 CXCR3 基因在乙肝相关HCC组织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3.989±0.339 vs. 4.074±0.309, P =0.003),但两个数据库中HCC组织 CXCR3 基因高表达患者的术后总体生存率均显著高于 CXCR3 基因低表达患者( P =0.004, P =0.014)。TCGA数据库中 CXCL10 基因与 CXCR3 基因在HCC和癌旁组织里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 r =0.584, P <0.001;r =0.776, P < 0.001 )。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 CXCL10 基因在乙肝相关HCC和配对癌旁组织里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479( 0.223 ,1.094)和 0.484 (0.241,0.846),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的0.131(0.106,0.159)( P =0.010, P <0.001), CXCR3 基因在HCC和配对癌旁组织里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011(0.006,0.019)和0.016(0.011,0.021),也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的 0.002 (0.001,0.004)( P =0.004, P <0.001),但 CXCL10 和 CXCR3 基因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配对癌旁组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1.000, P =0.374)。结论: CXCL10 在不同病因HCC组织中均呈高表达, CXCR3 在乙肝相关HCC组织中呈低表达,HCC组织中 CXCL10 和 CXCR3 的高表达均利于HCC患者的术后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 趋化因子受体 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