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NA干扰技术在医学遗传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吴丹 吴白燕 +1 位作者 梁红业 Nanbert ZHONG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6-111,共6页
Experimental RNA interference (RNAi) leading to the selective knockdown of gene function is induced by introducing into cells either double stranded RNA (dsRNA), or short interfering RNA (siRNA) fragments into which d... Experimental RNA interference (RNAi) leading to the selective knockdown of gene function is induced by introducing into cells either double stranded RNA (dsRNA), or short interfering RNA (siRNA) fragments into which dsRNA is cut. The siRNA triggers degradation of homologous messengerRNA (mRNA). Widely used as a research tool in the genetic model organisms Caenorhabditis elegans,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and mouse to investigate the function of individual genes, RNAi has also been deployed in genome-wide, specific gene-knockdown screens. Recent rapid progress in the application of RNAi to mammalian cells, including neurons and muscle cells, offers new approaches to drug target identification and validation.Advances in targeted delivery of RNAi-inducing molecules have raised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RNAi directly as a therapy for a variety of human genetic and other neural and neuromuscular disorders. Here, we review exampl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RNAi to worm, fly and mouse models of such diseases aimed at understanding their pathophysi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动物模型 遗传性疾病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头痛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徐菲 刘儒昶 +1 位作者 王天云 郭淮莲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6,共5页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临床表现多样,亚型众多。除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familial hemiplegic migraine, FHM)已发现明确致病基因外,无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 MO)、有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 aura, MA)和其他类型...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临床表现多样,亚型众多。除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familial hemiplegic migraine, FHM)已发现明确致病基因外,无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 MO)、有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 aura, MA)和其他类型如月经性偏头痛(menstrual migraine, MM)、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 VM)的遗传基础尚未完全明确。本文通过回顾偏头痛及各亚型的连锁研究、关联研究及测序研究,总结其遗传学发现,并讨论各个亚型的特点。偏头痛不同亚型的遗传位点极少重叠,未来针对表型一致性高的亚型进行研究并结合组学信息有望明确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 月经性偏头痛 高通量测序 遗传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医学:基础研究应用到临床实践(英文) 被引量:5
3
作者 Nanbert ZHONG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1-382,共2页
Since the sequencing of the human genome was announced in 2001, researchers have an increased ability to discern the genetic basis for diseases. This reference genome has opened the door to translational medicine whic... Since the sequencing of the human genome was announced in 2001, researchers have an increased ability to discern the genetic basis for diseases. This reference genome has opened the door to translational medicine which may be defined as the use of data acquisition and analysis to improve medical care, including prognostics, diagnostics, preventive intervention, therapeutic selection, and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based on the complex interaction between inherited and acquired elements of human variation. It is an approach that will build on the comprehensive nature of the genome sciences. It aims at detect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all genetic variations of the human genome that contribute to the manifestation and progression of disease.It is clear that what is really new in genomic medicine is the application of genomic technology on a large scale to virtually every problem of medicine. Genomic medicine goes well beyond the traditional boundaries of genetics in medicine. As a clinical paradigm, translational medicine provided global, comprehensive, and multidimensional 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science emerging from the study of genomics and genetics of human diseases. Translational medicine will have a transformative role in healthcare, whose emphasis can be anticipated to dramatically shift from disease treatment to health mainten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医学 临床医学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骨肌萎缩症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章远志 Nanbert ZHONG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0-105,共6页
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 (CMT) affects the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It is generally inherited in an autosomal dominant pattern, but also is inherited in recessive or an X-linked pattern. The degree of severity ca... 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 (CMT) affects the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It is generally inherited in an autosomal dominant pattern, but also is inherited in recessive or an X-linked pattern. The degree of severity can vary greatly from patient to patient, even within the same family. Traditionally, the different classes of CMT have been divided into demyelinating forms and axonal forms. Until 10 years ago, the genetic basis of CMT disease was largely unknown. An intrachromosomal duplication on chromosome 17 was found in 1991, and a point mutation in the peripheral myelin protein-22 gene was discovered in 1992. The work starts a new stage of the molecular basis of this large group of peripheral neuropathies. In this review, we will summarize what is known today about the genetics of CMT, and what we have learned about the underlying disease mech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萎缩症 基因 突变 染色体隐性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病并不一定会遗传:遗传病概念的中文翻译与建议 被引量:2
5
作者 田盼辉 许玥 +1 位作者 张永清 王天云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73-676,共4页
从1865年孟德尔发现遗传学的基本定律到如今基因组学在医学中的广泛应用,医学遗传学取得了诸多进展,遗传病的概念也有了新的扩展。1972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专家组开始使用“Genetic Disease”来定义遗传病,... 从1865年孟德尔发现遗传学的基本定律到如今基因组学在医学中的广泛应用,医学遗传学取得了诸多进展,遗传病的概念也有了新的扩展。1972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专家组开始使用“Genetic Disease”来定义遗传病,而国内早期的遗传学教材使用“劣性遗传”来指代遗传病,后引入“Genetic Disease”和“Inherited Disease”等术语作为遗传病的英文翻译。在早期,人们普遍认为遗传病的发生都是由祖辈遗传下来的。但近些年的研究发现,遗传病并不一定会遗传,部分疾病其实是由后代中新产生的突变所引起。这类遗传病的发生虽然和遗传因素有关,但并不是由祖辈遗传下来的,如果仍然使用“Inherited Disease”或“Hereditary Disease”来翻译是不够准确的。为进一步规范“遗传病”概念的翻译及使用,本文系统梳理了其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探讨了不同英文翻译间的区别,以期为科学、准确地表述遗传病提供指导和建议,促进医学遗传学领域的规范交流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遗传学 遗传病 中文翻译 新发突变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EPHX1和GSTT1基因多态性与低出生体重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梁红业 陈大方 +4 位作者 张涛 杨帆 汪六六 陈栎 吴白燕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5-89,共5页
目的 :探讨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基因 (microsomalepoxidehydrolasegene,EPHX1) 139位点多态性和谷胱甘肽转硫酶theta1基因 (theglutathioneS transferasetheta1gene,GSTT1)多态性对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调查方... 目的 :探讨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基因 (microsomalepoxidehydrolasegene,EPHX1) 139位点多态性和谷胱甘肽转硫酶theta1基因 (theglutathioneS transferasetheta1gene,GSTT1)多态性对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调查方法 ,使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于 1998年至 1999年在安徽省安庆市各县级医院对入院分娩孕妇及其单胎、活产的低出生体重儿和正常出生体重的对照新生儿进行调查 ,共得到 2 4 6个母亲 新生儿对 ,其中低出生体重组 73对 ,正常出生体重对照组 173对 ,用PCR RFLP方法确定基因型。结果 :EPHX1His139His纯合子基因型与His139Arg杂合子基因 /Arg139Arg纯合子基因型比较 ,GSTT1缺失基因型与存在基因型比较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在经混杂因素 (母亲年龄、文化程度、生育史、新生儿性别、孕周 )调整前后 ,均未见导致低出生体重的危险性有显著性增加。进一步分析EPHX1139位点多态性和GSTT1位点多态性之间对低出生体重的影响 ,结果显示GSTT1缺失基因型和EPHX1His139His纯合子基因型之间有明显联合作用 ,导致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增加 (OR =3.4 6 ,P =0 .0 35 )。结论 :基因EPHX1139位点多态性和GSTT1位点多态性对低出生体重的影响有明显联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水解酶类 谷胱甘肽转移酶 多态现象 婴儿 出生时低体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遗传性小脑萎缩的临床研究(英文) 被引量:3
7
作者 田增民 陈涛 +3 位作者 Nanbert ZHONG 李志超 尹丰 刘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6-458,共3页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eur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herited cerebellar atrophy (CA). Methods:The cells from human fetal cerebellum (8-10 weeks of gestation) were grown and ...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eur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herited cerebellar atrophy (CA). Methods:The cells from human fetal cerebellum (8-10 weeks of gestation) were grown and expanded in vitro. The cultured neurospheres were then implanted into the dentate nuclei of patients by stereo tactic operation. Totally,12 patients (7 males and 5 females with age ranging 22-62 years,mean 43 years) were treated by this operation from August 2006 to August 2008. Results:The cells of fetal cerebellum were expanded by 107 folds in undifferentiated state in the culture. After the operation,no rejection was detected. Follow up,the effective rates were 58.3% after 3 months,75.0% after 6 months,and 66.7% for 12-24 months (mean 18 months). Conclusion:the transplantation of in vitro cultured neural stem cell is a feasibl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inherited CA,but the long term effectiveness need to be taken in consid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体桥脑小脑萎缩 干细胞移植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两个X连锁显性腓骨肌萎缩症家系中发现同一GJB1基因突变Glu208Lys 被引量:2
8
作者 宋书娟 闫明 +3 位作者 王小竹 章远志 邹俊华 钟南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00-804,共5页
在两个X连锁显性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家系中进行了GJB1基因的突变分析。提取基因组DNA,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反应扩增GJB1基因编码序列,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al polymorp... 在两个X连锁显性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家系中进行了GJB1基因的突变分析。提取基因组DNA,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反应扩增GJB1基因编码序列,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al polymorphism,SSCP)分析,对有差异SSCP带型的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在两家系中发现同一GJB1基因c.622G→A(Glu208Lys)突变。所发现的突变位点在国内尚未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萎缩症 X-连锁 GJB1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治疗模式遗传咨询的工作重点及基本程序 被引量:3
9
作者 章远志 Nanbert Zhong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440-1444,共5页
心理治疗模式遗传咨询的工作重点及基本程序均有别于以往的遗传咨询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工作重点不再是单纯解决咨询者所遇到的生理问题,而是要同时解决其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其中由卡尔·罗杰斯提出的“以当事人为中心的疗法”在这... 心理治疗模式遗传咨询的工作重点及基本程序均有别于以往的遗传咨询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工作重点不再是单纯解决咨询者所遇到的生理问题,而是要同时解决其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其中由卡尔·罗杰斯提出的“以当事人为中心的疗法”在这一模式的咨询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工作重点由解决生理问题转移到心理问题,心理治疗模式遗传咨询的工作程序亦需作相应的调整。这些程序大致可分为7个阶段:(1)首次接触;(2)相互介绍;(3)对咨询议程达成共识;(4)采集家族史;(5)告知并解释医学及遗传学信息;(6)结束咨询;(7)咨询后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治疗 遗传咨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杆状病毒/昆虫表达系统纯化蛋白制备抗hUTP14a多克隆抗体
10
作者 张春凤 刘惠蛟 +1 位作者 任鹏伟 杜晓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1-348,共8页
为制备兔抗人hUTP14a多克隆抗体并鉴定其抗体的特异性,本研究通过杆状病毒/昆虫表达系统制备并纯化Flag-hUTP14a-his蛋白,免疫新西兰家兔。ELISA方法检测免疫兔的抗血清滴度达到1∶10~5(体积比)时取血清,并通过Protein A免疫亲和层析柱... 为制备兔抗人hUTP14a多克隆抗体并鉴定其抗体的特异性,本研究通过杆状病毒/昆虫表达系统制备并纯化Flag-hUTP14a-his蛋白,免疫新西兰家兔。ELISA方法检测免疫兔的抗血清滴度达到1∶10~5(体积比)时取血清,并通过Protein A免疫亲和层析柱纯化抗体。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中过表达Flag-hUTP14a,或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 siRNA)沉默内源的hUTP14a蛋白表达后,提取细胞总蛋白质。经Western印迹分析制备的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通过细胞免疫化学染色、细胞免疫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 IP)实验对hUTP14a抗体的特异性进行鉴定。研究证实,制备的抗hUTP14a多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内源及外源表达的hUTP14a蛋白。该抗体可以用于细胞免疫荧光、细胞免疫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印迹及免疫沉淀等技术,为进一步研究hUTP14a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特异性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TP14a 杆状病毒/昆虫表达系统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岁发病的Fabry病1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玉鹏 黄昱 +5 位作者 王峤 吴桐菲 马艳艳 李溪远 宋金青 杨艳玲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7-311,共5页
Fabry病是由于溶酶体水解酶α-半乳糖苷酶A基因缺陷导致的X连锁隐性脂质贮积病,患者体内酰基鞘鞍醇三己糖进行性贮积,导致周围神经性疼痛,心、脑、肾、眼等多脏器损害,严重者可于青壮年死亡。但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Fabry病早期诊断... Fabry病是由于溶酶体水解酶α-半乳糖苷酶A基因缺陷导致的X连锁隐性脂质贮积病,患者体内酰基鞘鞍醇三己糖进行性贮积,导致周围神经性疼痛,心、脑、肾、眼等多脏器损害,严重者可于青壮年死亡。但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Fabry病早期诊断困难。本文报道1例男性患儿,4岁起出现双脚脚趾间断性刀割样疼痛,近2年加重伴双手手指胀痛,11岁时来院就医。患儿病程7年,曾接受多种止痛药物治疗无效,尚未出现心、脑、肾、皮肤、眼等脏器合并症,常规生化、免疫、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脑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诊断困难。外周血白细胞α-半乳糖苷酶A活性显著降低[1.0 nmol/(h.mg protein),正常对照值24.5~86.1 nmol(h.mg protein)],符合Fabry病诊断。基因分析显示,患儿α-半乳糖苷酶A基因IVS6+2 T>C剪切突变,其母亲及妹妹未携带相同突变,证实IVS6+2 T>C为新发突变。我国Fabry病发生情况不详,患者多起病隐匿,随着疾病进展逐渐出现发作性肢体疼痛及多脏器严重损害,引起尿毒症、心肌病、卒中,残障率及死亡率很高,早期的鉴别诊断至关重要。α-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是诊断Fabry病的关键,基因突变分析有助于确诊并指导家系的遗传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酶体贮积病 法布里病 α半乳糖苷酶 神经痛 酶替代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线粒体DNA突变与癌症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淑萍 宋书娟 李雅轩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3-268,共6页
细胞中的线粒体在细胞的能量代谢等功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类的肿瘤形成与线粒体DNA(mtDNA)存在着复杂的关联,在多种癌细胞中均检测到mtDNA的突变。文章综述了癌细胞中的mtDNA突变与癌症发生的相关性,并讨论了部分突变产生的原因及... 细胞中的线粒体在细胞的能量代谢等功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类的肿瘤形成与线粒体DNA(mtDNA)存在着复杂的关联,在多种癌细胞中均检测到mtDNA的突变。文章综述了癌细胞中的mtDNA突变与癌症发生的相关性,并讨论了部分突变产生的原因及在癌症中进行mtDNA突变检测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癌细胞 突变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纤层蛋白病——一个基因,多种疾病 被引量:5
13
作者 宋书娟 章远志 Nanbert ZHONG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6-99,共4页
Laminopathies are genetic diseases that encompass a wide spectrum of phenotypes with diverse tissue pathologies and result mainly from mutations in the LMNA gene encoding nuclear lamin A/C. To date, at least 9 differe... Laminopathies are genetic diseases that encompass a wide spectrum of phenotypes with diverse tissue pathologies and result mainly from mutations in the LMNA gene encoding nuclear lamin A/C. To date, at least 9 different human diseases, which superficially seem to share little with one another, result from LMNA mutations. The position of the mutation within LMNA appears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phenotypes. This review gives an overview of genotype-phenotype relationship and describes recent advances in animal models and pathogenic mech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纤层蛋白质类 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 基因 LMNA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基因MSP1位点多态性与早产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金莹 陈大方 +4 位作者 杨帆 李志平 方治安 李凌松 王黎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95-599,共5页
目的:探讨早产与母、婴细胞色素 P450氧化酶基因(CYPIAI)MSPI 位点多态性的关系 方法:于1999年到2001年,采用病例对照及核心家系的研究设计,在安徽省安庆市调查了496个核心家系,包括247个正常孕周出生的核心家系(对照核心家系)和... 目的:探讨早产与母、婴细胞色素 P450氧化酶基因(CYPIAI)MSPI 位点多态性的关系 方法:于1999年到2001年,采用病例对照及核心家系的研究设计,在安徽省安庆市调查了496个核心家系,包括247个正常孕周出生的核心家系(对照核心家系)和249个早产中核心家系 采用盐沉淀法提取基因组 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细胞色素 P450氧化酶基因 MSPI 位点进行基因型签定 采用对数-线性回归模型(log-Iinear model)分析母亲和婴儿 CYPIAI 基因 MSPI 位点多态性与早产的关联 观察母亲与婴儿 CYPIAI 基因之间的联合作用是否对早产有影响,并采用 TDT 方法检验早产对照核心家系 CYPIAI 基因 MSPI 位点、等位基因传递是否平衡。结果:婴儿 CYPIAI 基因 C/C6235基因型能明显增加早产的发生危险性(RR=1.80,95%CI=1.02~3.18)。同时,我们也发现母亲 CYPIAI 基因 C/C6235基因型对早产有显著影响(RR=1.82,95%CI=1.11~2.98)。母亲与婴儿CYPIAI 基因之间无明显联合作用存在 对照核心家系 CYPIAI 基因 MSPI 突变等位基因传递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结论:婴儿 CYPIAI 基因 C/C6235基因型和母亲 C/C6235基因型均能够明显增加早产发生风险,在早产核心家系中 CYPIAI 基因 MSOI 突变等位基因传递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 核心家系 MSP 婴儿 对照 酶基因 多态性 位点 细胞色素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发型糖原贮积病Ⅱ型患者呼吸功能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金巍娜 阙呈立 +6 位作者 唐海燕 黄昱 王朝霞 刘潇 吕鹤 张巍 袁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399-404,共6页
研究背景晚发型糖原贮积病Ⅱ型(又称Pompe病)是一种主要累及骨骼肌的全身性遗传代谢性疾病,由溶酶体内酸性α-葡糖苷酶活性缺乏所致。呼吸衰竭是主要死亡原因。方法对11例经酶学、肌肉病理检查和基因突变分析证实的晚发型Pompe病患者进... 研究背景晚发型糖原贮积病Ⅱ型(又称Pompe病)是一种主要累及骨骼肌的全身性遗传代谢性疾病,由溶酶体内酸性α-葡糖苷酶活性缺乏所致。呼吸衰竭是主要死亡原因。方法对11例经酶学、肌肉病理检查和基因突变分析证实的晚发型Pompe病患者进行立卧位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和咳嗽峰流速(CPF)测试,与预测值进行对比并计算立位至卧位FVC变化(△FVC)百分比,分析呼吸功能与发病年龄、病程、运动功能、α-葡糖苷酶活性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11例患者均存在肺功能异常,其中立位FVC和FEV1下降者各10例、△FVC下降者8例、MIP下降者11例、MEP下降者10例、CPF下降者10例;卧立位FEV1/FVC均于正常值范围。相关分析显示,立位FVC和△FVC与患者发病年龄、病程、运动功能、α-葡糖苷酶活性不存在关联性。结论呼吸功能障碍在晚发型Pompe病中较为常见。呼吸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限制型通气障碍,以吸气肌无力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贮积病Ⅱ型 α葡糖苷酶类 呼吸功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型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病(JNCL)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师尧 金巍娜 吴丹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79-784,共6页
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病(Neuronal ceroid lipofuscinosis,NCLs)是一组儿科神经退行性变疾病,青少年型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病(Juvenile neuronal ceroid lipofuscinosis,JNCL)是其中一型。其临床表现包括视网膜退化进而失明、癫痫以及... 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病(Neuronal ceroid lipofuscinosis,NCLs)是一组儿科神经退行性变疾病,青少年型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病(Juvenile neuronal ceroid lipofuscinosis,JNCL)是其中一型。其临床表现包括视网膜退化进而失明、癫痫以及进行性的认知和运动能力的减退。本文综述了其发病机制,包括凋亡、自噬、质膜相关的功能障碍、氧化应激与NO转导通路受阻、线粒体和溶酶体功能障碍、胞内pH失衡等。其中研究最为清楚的是细胞凋亡和自噬两种方式。在凋亡中,CLN3基因正常功能的缺陷导致神经酰胺的积累,导致线粒体膜通透性增加(MMP),并最终引发依赖胱酰蛋白酶(Caspase)以及非依赖胱酰蛋白酶的凋亡。自噬既有发生又有被破坏,其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自噬小泡的不成熟导致自噬不能有效循环。本文对发病机制,尤其是其细胞死亡的途径的阐述,将有助于对JNCL等神经退行性病变一类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型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病 发病机制 细胞凋亡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UTP14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春凤 刘云 +1 位作者 陆敏 杜晓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5-150,共6页
目的:hUTP14a通过促进p53和Rb降解以及增强c-Myc致癌活性促进肿瘤的发生,且在人肝癌和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升高。本研究检测hUTP14a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hUTP14a的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 目的:hUTP14a通过促进p53和Rb降解以及增强c-Myc致癌活性促进肿瘤的发生,且在人肝癌和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升高。本研究检测hUTP14a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hUTP14a的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03年5月至2006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经过组织病理学确诊的123例NSCLC患者的组织蜡块标本(鳞状细胞癌53例,腺癌7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析癌组织及其邻近癌旁非肿瘤组织中hUTP14a的表达水平,应用SPSS 17. 0软件的χ2检验,以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类型、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以及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组,对组间肺癌组织中hUTP14a的表达率进行比较。结果:hUTP14a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7. 4%(46/123),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0(0/123),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非肿瘤组织(P <0. 001); hUTP14a在肺腺癌中的表达率为48. 6%(34/70),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率为22. 6%(12/53),均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0 (0/70),0 (0/53)]; hUTP14a在肺腺癌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率(48. 6%vs. 22. 6%,χ2=8. 66,P=0. 03)。进一步分析肺鳞状细胞癌、腺癌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发现,hUTP14a在病理分期(p TNM)晚期的肺鳞状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p TNM早期的鳞状细胞癌患者,而与肺腺癌的p TNM分期没有显著关联性,未见hUTP14a表达与肺癌的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存在关联。结论:hUTP14a在肺癌组织中特异性表达升高,而且与肺鳞状细胞癌的pTNM分期具有关联性,提示hUTP14a有可能成为早期筛查诊断NSCLC的候选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TP14a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组织化学 鳞状细胞癌 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D10,一个新的多功能信号转导调节分子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东宁 赵红珊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6-310,共5页
人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0(Homo sapiens programmed cell death 10,PDCD10),最初被称为TFAR15(TF-1 cell apoptosis related gene 15),是由撤除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凋亡的人红白血病细胞系TF-1中克隆得到的1个凋亡相关基因.... 人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0(Homo sapiens programmed cell death 10,PDCD10),最初被称为TFAR15(TF-1 cell apoptosis related gene 15),是由撤除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凋亡的人红白血病细胞系TF-1中克隆得到的1个凋亡相关基因.后来发现它的突变可引起散发性或家族性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s,CCMs)的发生,为CCMs的第3个致病基因,所以又被叫做CCM3.近年来研究发现,PDCD10能够和GCKⅢ蛋白、γ-PCDH、CCM2、VEGFR2、ERM等众多蛋白相互作用,并能调控ERK-MAPK通路,增加MST4/VEGFR2的稳定性,增强相应的信号转导,促进细胞的增殖、分化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与癌症的发生相关,还能调节细胞的凋亡.以上研究证明了PDCD10的多种生物学效应,并提示其在血管生成、氧化应激、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0 相互作用蛋白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CM) GCK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RNA在肿瘤中的表达与功能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可 林进 吴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9-266,共8页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闭合环状的内源RNA分子,广泛存在于不同物种及多种人体细胞中,具有丰富性、稳定性和组织特异性等特点。人体细胞中的circRNA主要可分为外显子circRNA、环状内含子RNA和外显子-内含子circRNA等。与...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闭合环状的内源RNA分子,广泛存在于不同物种及多种人体细胞中,具有丰富性、稳定性和组织特异性等特点。人体细胞中的circRNA主要可分为外显子circRNA、环状内含子RNA和外显子-内含子circRNA等。与正常组织相比,circRNA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异常表达,并具有作为微小RNA(microRNA,miRNA)海绵调控miRNA、结合蛋白质、参与翻译等功能。虽然circRNA在肿瘤中异常表达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但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细胞癌、神经胶质瘤等多种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通路中具有重要作用,并有望成为全新的肿瘤标志物和治疗靶点。circRNA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本文根据最新研究报道,就circRNA的基本特征、异常表达机制、调控肿瘤的机制及其在多种肿瘤中发挥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肿瘤 微小RNA海绵 生物学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17orf62诱导细胞死亡的作用及其机制
20
作者 邓暄 赵红珊 +4 位作者 彭智 邓唯唯 李娜 郭帅 石太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目的:克隆功能未知的人类新基因C17orf62的长编码序列(C17orf62-L),分析其在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其在细胞内定位情况及其对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利用GenBank中的数据,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 reaction,PCR)从人的cDNA文... 目的:克隆功能未知的人类新基因C17orf62的长编码序列(C17orf62-L),分析其在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其在细胞内定位情况及其对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利用GenBank中的数据,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 reaction,PCR)从人的cDNA文库中克隆C17orf62编码187个氨基酸的长编码序列C17orf62-L,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结构特性。通过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分析C17orf62在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C17orf62-L的亚细胞定位情况。使用流式细胞检测以及Western blot实验,分析C17orf62-L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C17orf62-L具有信号肽切割位点并包含跨膜结构域。RT-PCR证明C17orf62-L在多种细胞系广泛表达;激光共聚焦实验证实,C17orf62-L广泛分布于胞质,并且与高尔基体部分共定位。功能分析发现,C17orf62-L可诱导细胞死亡,且可通过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切割发挥作用。结论:C17orf62是一个新的人类细胞死亡诱导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7orf62 基因表达 细胞死亡 聚ADP核糖聚合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