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的城市规划分析框架及应用--以“深圳硅谷”概念规划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刘青 路旭 +1 位作者 李贵才 顾正江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42,共5页
区域创新体系包含创新网络和创新环境两方面的内容,适用于创新空间背后的运行机制和支撑环境的分析。城市规划是促进创新网络形成和优化创新环境的重要手段,与区域创新体系存在多方面的一致性。研究基于创新体系形成过程和城市规划建设... 区域创新体系包含创新网络和创新环境两方面的内容,适用于创新空间背后的运行机制和支撑环境的分析。城市规划是促进创新网络形成和优化创新环境的重要手段,与区域创新体系存在多方面的一致性。研究基于创新体系形成过程和城市规划建设过程、创新结点功能类型划分和土地使用功能类型划分、创新环境建设需求和城市规划一般目标、创新体系行动主体和城市规划参与主体这四个方面的一致性,提出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的城市规划分析框架,指引规划编制与实施,并将其应用在"深圳硅谷"概念规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体系 城市规划 分析框架 深圳硅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在城市规划实践应用中的批判性思考 被引量:7
2
作者 万励 尹荦懿 +3 位作者 汤俊卿 张龙飞 Timea NOCHTA Jennifer SCHOOLING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23,共6页
起源于航空制造业的数字孪生概念在2010年代后期引入城市领域,方兴未艾。城市数字孪生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城市中大量新兴数据源的兴起和计算机算力的飞跃提升(供给端),另一方面反映了人民对高品质、可持续城市生活的向往,以及城市... 起源于航空制造业的数字孪生概念在2010年代后期引入城市领域,方兴未艾。城市数字孪生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城市中大量新兴数据源的兴起和计算机算力的飞跃提升(供给端),另一方面反映了人民对高品质、可持续城市生活的向往,以及城市管理者对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城市竞争力的诉求(需求端)。供给端与需求端在表象上的匹配解释了城市数字孪生市场当下的繁荣。通过对早期“智慧城市”运动的批判性剖析和对国外数字孪生发展近况的简要综述,指出期待仅凭数字技术即可解决城市固疾是对城市数字孪生过于简单化的理解和不切实际的期望。从非技术视角对城市数字孪生的必要性和革新性进行探讨,浅析当前城市数字孪生在城市规划领域应用中面临的重大挑战,并对城市数字孪生的未来发展提出若干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规划支持系统 城市模型 城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目标组合优化的城市骑行路网规划设计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超凡 张永平 +1 位作者 林雕 宋静 《风景园林》 2023年第9期29-36,共8页
【目的】骑行路网作为城市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之一,是居民绿色出行的重要载体。以城市骑行路网规划设计为目标,提出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骑行路网规划设计方法。【方法】首先,利用兴趣点和骑行大数据实现对城市道路空间特征和骑行使... 【目的】骑行路网作为城市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之一,是居民绿色出行的重要载体。以城市骑行路网规划设计为目标,提出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骑行路网规划设计方法。【方法】首先,利用兴趣点和骑行大数据实现对城市道路空间特征和骑行使用特性的量化刻画。其次,综合考虑骑行路网使用现状、潜在需求、规划预算以及道路连通性等因素,对骑行路网规划问题进行多目标组合优化建模。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一种改进蚁群算法对该问题进行求解,并以宁波市中心五区为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该方法有效地识别出在未来骑行路网规划中应着重考虑的城市道路与功能节点,展示了不同目标、不同情景下的差异化骑行路网规划方案。【结论】该方法可有效解决骑行路网规划问题,为构建便利、高效的绿色骑行网络提供基于数据驱动化的技术支持,得出的规划政策建议对提高城市存量道路空间利用效率、指导城市绿色交通规划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规划 骑行路网规划 多源大数据 蚁群算法 多目标组合优化 绿色出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创新与城乡收入不平等对城市碳排放的交互效应异质性研究
4
作者 陈亮 招建聪 +2 位作者 康婷婷 李增 林刚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00-1314,共15页
文章基于2005、2010、2015和2019年中国279个城市样本数据,采用最优参数的地理探测器,探讨数字技术创新与城乡收入不平等、能源效率等因子的单因素效应及其之间的交互如何作用于中国城市碳排放。结果表明:1)数字技术创新(q:0.159~0.290... 文章基于2005、2010、2015和2019年中国279个城市样本数据,采用最优参数的地理探测器,探讨数字技术创新与城乡收入不平等、能源效率等因子的单因素效应及其之间的交互如何作用于中国城市碳排放。结果表明:1)数字技术创新(q:0.159~0.290)、人均GDP(q:0.249~0.296)和城市化率(q:0.120~0.204)是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且数字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在持续增强。2)数字技术创新与城乡收入不平等的交互作用,在全国层面,呈现先增强后减弱再增强的“N型”曲线(q:0.202~0.303)。具体到区域,东北地区从非线性减弱转变为双因子增强(q:0.325~0.802);中部(q:0.278~0.512)和西部(q:0.198~0.588)地区两者的交互作用持续增强;而在东部地区,数字技术创新与城乡收入不平等的交互作用从双因子增强转变为非线性减弱(q:0.056~0.301),特别是在2015年,二者交互的q值为0.056,仅是城乡收入不平等单向效应的十分之三,表明数字技术创新与城乡收入不平等的交互可以抑制碳排放。这启示在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中,要充分发挥数字创新技术的作用,减小城乡收入不平等性,更需发挥两者的复合作用来降低城市的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城乡收入不平等 碳排放 交互作用 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城市形态交互作用对城市PM_(2.5)的影响
5
作者 招建聪 陈亮 +3 位作者 杨俊毅 康婷婷 关潇 李增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17-1228,共12页
数字技术作为城市社会发展升级的新兴技术,已广泛渗透到产业结构优化和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现有研究忽略了数字技术与城市空间形态之间的协同作用,二者的复杂交互作用对PM_(2.5)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基于2005−2020年中国272个城市数据... 数字技术作为城市社会发展升级的新兴技术,已广泛渗透到产业结构优化和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现有研究忽略了数字技术与城市空间形态之间的协同作用,二者的复杂交互作用对PM_(2.5)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基于2005−2020年中国272个城市数据,运用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方法,揭示数字技术与城市空间形态单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PM_(2.5)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社会经济因子中,数字技术与人口密度是PM_(2.5)浓度变化的核心驱动因子,其中数字技术与PM_(2.5)浓度呈倒“U”型非线性关系;城市形态因子中,城市中心性与形状复杂度(PC3)对PM_(2.5)浓度的影响最显著,单中心布局与复杂斑块形态会造成高PM_(2.5)浓度。②数字技术与城市形态的交互效应均超过单因子效应,其中,数字技术与城市紧凑度和连接度(PC1)的交互效应较单因子叠加强度提升了3.20%~24.76%,与城市规模和连接度(PC4)的交互效应提升了10.95%~44.80%;而数字技术与中心度和形状复杂度(PC3)的交互效应在2005−2015年间较单因子叠加强度增强了6.08%~8.46%,但到2020年该交互效应强度较二者单因子作用叠加强度降低了0.16%,揭示了数字技术与复杂城市形态协同治理PM_(2.5)的潜力。③数字技术的独立减排效应易被“技术-空间”协同矛盾削弱。研究显示,数字技术虽能独立抑制PM_(2.5)排放,但其与GDP增长、城市中心性及形状复杂性等空间维度的交互作用会削弱减排效益。建议突破单要素治理框架,构建“技术赋能-空间适配”的协同路径,通过数字技术优化城市空间规划,实现环境治理与空间优化的协同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城市形态 PM_(2.5) 交互作用 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语言模型助力社区生活圈规划与治理研究
6
作者 张文佳 李博洋 +3 位作者 黄诺贤 王雨润 武钰林 牛璐瑶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5,共8页
伴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社区生活圈规划与治理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但仍面临动态服务智能定制和用户实时交互能力不足的挑战,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技术的自然语言理解和知识整合能力为破解该难题带来机遇。通过时空知识图... 伴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社区生活圈规划与治理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但仍面临动态服务智能定制和用户实时交互能力不足的挑战,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技术的自然语言理解和知识整合能力为破解该难题带来机遇。通过时空知识图谱集成、地理邻近性增强检索与垂域大模型动态决策,搭建融合LLMs与检索增强生成技术的社区公共设施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本地公共服务设施信息智能助手、邻里在线社交平台、社区生活圈资源实时评估与优化等应用场景。深圳高校型社区与超高密度混合社区的试点结果显示,该体系能有效提升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增强居民互动与社区治理参与。展望LLMs在生活圈规划和治理中的双重应用,包括自上而下的政策宣导、规划反馈以及自下而上的需求预测与公众参与、项目建议和社区服务优化,反映大模型等新技术对生活圈规划与治理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LLMs) 检索增强生成(RAG) 社区生活圈 社区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景观视角下“四态合一”的古镇复兴方法与路径——以黔东南下司古镇概念性城市设计为例 被引量:22
7
作者 陈可石 李静雅 +1 位作者 朱胤琳 周庆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53,共6页
近年来,我国古镇开发的热度持续升温,对古镇复兴研究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因此有必要开拓新的理论视角,探寻古镇复兴的内涵与路径。研究从文化景观的角度入手,通过分析与解读古镇的文化景观类型和构成要素,提炼基于物质要素和价值要素的... 近年来,我国古镇开发的热度持续升温,对古镇复兴研究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因此有必要开拓新的理论视角,探寻古镇复兴的内涵与路径。研究从文化景观的角度入手,通过分析与解读古镇的文化景观类型和构成要素,提炼基于物质要素和价值要素的古镇复兴内涵,总结出融合生态、形态、文态和业态"四态合一"的古镇复兴策略和方法,并结合黔东南下司古镇概念性城市设计实践,阐述"四态合一"的古镇复兴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 古镇复兴 四态合一 下司古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社区绿道的服务效率及设计优化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12
8
作者 韩西丽 王烨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0-96,共7页
非机动出行是解决现代城市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修建以自行车道为主的社区绿道旨在促进市民自行车出行,引导道路交通秩序,进而推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本文采用录像法,对深圳市中心城区4类典型社区绿道建成后的使用效率及交通行为... 非机动出行是解决现代城市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修建以自行车道为主的社区绿道旨在促进市民自行车出行,引导道路交通秩序,进而推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本文采用录像法,对深圳市中心城区4类典型社区绿道建成后的使用效率及交通行为特征进行研究,进而提出城市社区绿道建设及改造建议:绿道上的自行车道宽度应大于等于2.00m且应设置为双向通行;自行车道一侧的人行道宽度应不小于2.25m;自行车道应在邻接人行道的绿化带边缘而非绿化带内修建;垃圾桶应间隔设置于人行道两侧;行道树避免选择枝条下垂的树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绿道 自行车道 使用效率 设计优化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MP 模式在滨海旅游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以辽宁省葫芦岛休闲旅游创意产业园为例 被引量:12
9
作者 卓想 陈可石 +1 位作者 陈一 周波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45,共6页
滨海旅游区开发是带动城市发展的活力点。目前我国滨海旅游区规划设计大多采用空间规划的模式,以展示滨海风光为主,缺少对具体方法的应用以及对实际开发需求的分析。辽宁省葫芦岛休闲旅游创意产业园项目基于RMP模式,整合R性旅游资源,确... 滨海旅游区开发是带动城市发展的活力点。目前我国滨海旅游区规划设计大多采用空间规划的模式,以展示滨海风光为主,缺少对具体方法的应用以及对实际开发需求的分析。辽宁省葫芦岛休闲旅游创意产业园项目基于RMP模式,整合R性旅游资源,确定园区的主题形象,分析M性市场需求及客源结构,明确园区的目标定位,并围绕P性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园区的主题板块及体验流线,以期为我国滨海旅游区的规划设计做出探索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旅游区 RMP 模式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产性老城区城市肌理及其公共空间设计理念——以青岛为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静雅 陈可石 邰浩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5-59,76,共6页
从城市形态学中城市肌理概念出发,通过人本行为认知城市空间。以青岛老城区为例,分析城市肌理与公共空间的关系,并解析城市肌理的构成,探究老城区公共空间设计的理念。提出现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路径:在符合城市规划理念、满足功能要... 从城市形态学中城市肌理概念出发,通过人本行为认知城市空间。以青岛老城区为例,分析城市肌理与公共空间的关系,并解析城市肌理的构成,探究老城区公共空间设计的理念。提出现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路径:在符合城市规划理念、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重视功能肌理中生活空间的质量,注重公共场所的人本化设计。意在为中国当下城市建设中公共空间的营造提供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肌理 公共空间 空间支持性 空间体验性 空间识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复兴视角下古镇城市设计实践--以河源市佗城镇详细城市设计为例 被引量:16
11
作者 陈可石 梁宏飞 +1 位作者 罗璨 卓想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6-71,共6页
古镇作为我国文化与艺术的空间载体,对于中华文化传承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古镇的开发设计多关注现代旅游服务功能的提升,缺少从文化复兴角度出发的城市设计实践。文章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在古镇设计实践中融入文化复兴,强调古镇设计应注重... 古镇作为我国文化与艺术的空间载体,对于中华文化传承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古镇的开发设计多关注现代旅游服务功能的提升,缺少从文化复兴角度出发的城市设计实践。文章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在古镇设计实践中融入文化复兴,强调古镇设计应注重空间保护、生态保护、空间复兴和生活复兴,并结合河源市佗城镇详细城市设计实践,从保护和发展两个维度进行设计与控制,提出古镇发展的具体策略,以期为我国其他古镇的城市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复兴 古镇 城市设计 佗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人文主义价值观下的历史街区复兴策略——以汕头市小公园片区城市设计为例 被引量:19
12
作者 陈可石 李雪刚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9-73,共5页
城市的历史街区维系着城市的核心情感和价值,延续着城市的文脉,是城市文明的集中体现。汕头市小公园片区有着独特的城市空间格局、优秀的历史建筑和丰富的文化传统,然而,随着汕头市港口的衰落和城市新区的迅速开发等种种原因,如今的小... 城市的历史街区维系着城市的核心情感和价值,延续着城市的文脉,是城市文明的集中体现。汕头市小公园片区有着独特的城市空间格局、优秀的历史建筑和丰富的文化传统,然而,随着汕头市港口的衰落和城市新区的迅速开发等种种原因,如今的小公园片区正面临着历史建筑破败、环境质量下降、公共空间匮乏、文化和产业衰败以及居民大量迁出等诸多问题,因此对小公园片区进行复兴已刻不容缓。研究从城市人文主义价值观出发,从环境提升、公共空间重建、文化场所营造和产业复兴四个方面探讨小公园片区的复兴,以期提升片区的文化价值,改善片区环境,重塑人性化的生活空间,再现片区的繁荣与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文主义 历史街区 城市复兴 城市设计 小公园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态完整”理念下的旅游小镇城市设计实践--以西藏鲁朗旅游小镇总体城市设计为例 被引量:20
13
作者 陈可石 袁华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5-50,共6页
随着旅游热的持续升温,旅游小镇的规划建设逐渐受到关注。目前国内旅游小镇规划设计多着眼于特色的建构,缺乏从整体层面出发的设计策略。文章引入"形态完整"理念,强调旅游小镇城市设计应注重功能完善、生态优先、文脉延续、... 随着旅游热的持续升温,旅游小镇的规划建设逐渐受到关注。目前国内旅游小镇规划设计多着眼于特色的建构,缺乏从整体层面出发的设计策略。文章引入"形态完整"理念,强调旅游小镇城市设计应注重功能完善、生态优先、文脉延续、时间连续及形态良好,并结合鲁朗旅游小镇项目,从功能、生态、文化、时间和形态五个维度进行空间规划与设计控制,以期为我国其他旅游小镇的整体性营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完整 旅游小镇 城市设计 鲁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设计师负责制”在城市设计实践中的探索和应用——以西藏鲁朗国际旅游小镇为例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可石 魏世恩 马蕾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57,66,共8页
近几年国家对城市规划领域专业化、规范化的改革力度逐渐加大,"设计师负责制"也成为行业改革探索的话题之一。对"设计师负责制"等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并以西藏鲁朗国际旅游小镇为例,介绍其全程采用的"总设计师... 近几年国家对城市规划领域专业化、规范化的改革力度逐渐加大,"设计师负责制"也成为行业改革探索的话题之一。对"设计师负责制"等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并以西藏鲁朗国际旅游小镇为例,介绍其全程采用的"总设计师负责制"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主要职能,并与传统规划组织体系比较,认为"总设计师负责制"在统一设计风格、全程管控设计质量、平衡各方利益上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因此对行业改革极具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设计师负责制 国际旅游小镇 城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加坡乌节路商业街城市设计导则应用实践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瑞瑞 陈可石 崔翀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7-111,共5页
乌节路是新加坡闻名世界的城市中心商业街,堪比纽约第五大道、东京银座大街,乌节路商业街的建设是基于城市设计导则的实践。城市设计导则通过制定具有针对性、形态控制性、特色引导性的内容,较好地指导了商业街的街道空间、建筑、交通... 乌节路是新加坡闻名世界的城市中心商业街,堪比纽约第五大道、东京银座大街,乌节路商业街的建设是基于城市设计导则的实践。城市设计导则通过制定具有针对性、形态控制性、特色引导性的内容,较好地指导了商业街的街道空间、建筑、交通层面建设,使乌节路呈现生机勃勃的街头生活、繁荣的林荫景观、混合的交通模式、无缝连接的步行网络、人性化的公共空间、多重功能复合的街道空间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街 城市设计导则 城市中心 新加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主义复兴背景下旅游小镇城市设计策略研究——以西藏鲁朗旅游小镇城市设计为例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可石 刘吉祥 肖龙珠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4-199,共6页
近年来我国旅游小镇建设如火如荼,然而快速发展的背后却隐藏着发展同质化,"千镇一面",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原有空间肌理和传统特色文化被忽视甚至被践踏等严重问题。现阶段的旅游小镇发展策略是不可持续的。在城市设计中,价值... 近年来我国旅游小镇建设如火如荼,然而快速发展的背后却隐藏着发展同质化,"千镇一面",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原有空间肌理和传统特色文化被忽视甚至被践踏等严重问题。现阶段的旅游小镇发展策略是不可持续的。在城市设计中,价值观的确立应属于"顶层设计"的范畴。人文主义是众多学科的固有本源和应有之义,在城市学科领域,人文主义是一种强调城镇发展应以人为本,并着重历史文脉、特色文化的保护以及可持续利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文章以西藏鲁朗旅游小镇城市设计项目为例,从整体生态格局的营造、历史文脉的探寻与继承、公共开放空间系统的塑造以及促进共同参与四个层面论述了人文主义视角下的旅游小镇的可持续城市设计策略,以期为同类型城市设计提供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小镇 人文主义 鲁朗 生态格局 历史文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加坡城市设计导则对我国设计控制的启示 被引量:18
17
作者 陈可石 傅一程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2-48,67,共8页
新加坡城市设计导则与总体规划相结合,在总体规划控制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设计控制,运用城市设计思想提升城市品质,创造城市活力。新加坡城市设计导则"关注建筑与建筑之间,设计城市而非建筑,积极创造城市活力"的引导方针、关... 新加坡城市设计导则与总体规划相结合,在总体规划控制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设计控制,运用城市设计思想提升城市品质,创造城市活力。新加坡城市设计导则"关注建筑与建筑之间,设计城市而非建筑,积极创造城市活力"的引导方针、关注公共空间使用细节的专项引导内容、法定制度与激励方式相结合的引导方式能为我国控规"控制有余,设计不足"以及缺乏实质设计控制的局面提供多方面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城市设计 设计控制 导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城市设计准则解读及借鉴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楠 陈可石 姜雨奇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20,共5页
城市设计准则是城市开发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完善的设计准则可以提高城市开发建设的速度和质量。近年来,城市设计准则的使用在英国再度引起广泛关注。研究对英国城市设计准则进行概要介绍,指出其重点关注三维空间,通过文字和图像等表述... 城市设计准则是城市开发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完善的设计准则可以提高城市开发建设的速度和质量。近年来,城市设计准则的使用在英国再度引起广泛关注。研究对英国城市设计准则进行概要介绍,指出其重点关注三维空间,通过文字和图像等表述方式对较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提出设计要求,并通过一定的强制措施来保障执行;其主要用于社区开发建设,同时也具备指导其他类型开发建设的要求;其编制程序包括启动、整合、评估、设计和检验、正式化、实施、管理七个步骤;其基本内容包括对场地、建筑、街道、开放空间、土地使用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些经验可为我国城市设计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设计准则 设计引导 英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兰大型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影响下的可持续城市设计与建设--以“码头模式”影响下的泽伊达斯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苗 陈可石 苏鹏海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33,共8页
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成为提高城市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之一。荷兰泽伊达斯地区大胆而创新的进行交通基础设施改造,给城市建设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这种新的交通模式被称为"码头模式",在该模式的影响下,泽伊达斯在功... 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成为提高城市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之一。荷兰泽伊达斯地区大胆而创新的进行交通基础设施改造,给城市建设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这种新的交通模式被称为"码头模式",在该模式的影响下,泽伊达斯在功能混合、传统出行环境营造以及街道计划三个方面进行了可持续性建设的探索和实践。该模式对同样广泛开展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国有很大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伊达斯 “码头模式” 城市设计 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句法在规划方案设计中的应用——以株洲建宁老区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吕斌 陈圆圆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9-122,F0002,共5页
空间句法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解空间形式和功能的理论、空间描述手段和情景分析工具,为城市中老城区的更新规划分析和方案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该文利用空间句法轴线图模型,选择了整合度、平均深度和智能度分析参量,分析了株洲市建宁老... 空间句法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解空间形式和功能的理论、空间描述手段和情景分析工具,为城市中老城区的更新规划分析和方案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该文利用空间句法轴线图模型,选择了整合度、平均深度和智能度分析参量,分析了株洲市建宁老区的空间结构,并对规划方案做了评价。应用结果证明了空间句法对规划中经常出现的前期研究和空间设计方案之间"断层"问题有所改进,提高了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规划方案设计 旧城区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