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74篇文章
< 1 2 1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空行为视角下多层级城市生活圈空间结构测度与类型划分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1
作者 梁弘 鞠秋雯 +4 位作者 柴彦威 金尚琪 孙道胜 张晓东 顾重泰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8,共10页
依据城市生活圈理论,基于时空大数据对北京市的多层级城市生活圈进行研究。利用社团识别、核密度估计和多算法聚类等技术手段,量化测度北京社区生活圈、通勤生活圈和扩展生活圈的空间结构,刻画居民活动产生的“社区—停留点—路径”网络... 依据城市生活圈理论,基于时空大数据对北京市的多层级城市生活圈进行研究。利用社团识别、核密度估计和多算法聚类等技术手段,量化测度北京社区生活圈、通勤生活圈和扩展生活圈的空间结构,刻画居民活动产生的“社区—停留点—路径”网络,揭示了不同生活圈居民日常活动的时空规律。根据通勤及生活性出行的距离—概率曲线,利用基于Hausdroff距离的K-Medoids聚类算法对北京全市社区生活圈进行类型划分和特征归纳,同时选取代表性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北京全市生活圈依照不同出行特征可划分为均衡型、通勤依赖型、生活依赖型、廊道型及其他类型5大模式,其差异主要体现在就业活动和其他生活性活动圈层与居住地和城市中心的空间相对关系上,空间上呈现显著的圈层分布特征。研究为理解城市生活圈的空间结构提供了实证基础,并为城市规划和管理实践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圈 时空行为学 时空大数据 手机信令数据 K-Medoids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城市更新绩效评价——以北京市朝阳区十八里店片区为例
2
作者 胡昊宇 杨乐 +2 位作者 李佳鸣 苏黎馨 冯长春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7-107,共11页
在城市更新中引入生态系统评估方法,有助于更好地满足人居环境质量要求。从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内涵出发,结合我国国情,选取生态价值、城市景观、社会包容、经济支撑、规划管理等5个关键因素,构建了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城市更新评价体系... 在城市更新中引入生态系统评估方法,有助于更好地满足人居环境质量要求。从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内涵出发,结合我国国情,选取生态价值、城市景观、社会包容、经济支撑、规划管理等5个关键因素,构建了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城市更新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多因素评价模型等方法,对北京市朝阳区十八里店片区城市更新的现状与规划预期绩效分别开展了评价。研究主要结论包括:(1)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行动,确实有利于实现城市的绿色更新,但相关行动与措施一般偏向于公园建设、居住区绿化、步道优化等具体绿化手段,评价尺度以城区或城市片区为宜。(2)研究区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城市更新现状绩效等级为Ⅱ,尚未达到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预期目标。(3)若现行规划得到良好落实,研究区在规划终期的预期绩效可提升至等级IV,符合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实施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自然解决方案 城市更新 绩效评价 北京 十八里店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未名湖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随深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贾振邦 赵智杰 +2 位作者 安凯 夏正楷 郑公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22-525,共4页
对北京大学未名湖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进行回归分析 ,应用地积累指数法对未名湖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做出影响评价。结果表明 :未名湖沉积物中重金属随深度的变化规律主要是与粒径因素相关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 对北京大学未名湖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进行回归分析 ,应用地积累指数法对未名湖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做出影响评价。结果表明 :未名湖沉积物中重金属随深度的变化规律主要是与粒径因素相关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很低 ,基本属于无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名湖 沉积物 重金属 地积累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校园内埋藏古树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夏正楷 陈福友 岳升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6-230,共5页
史前时期的大洪水及其对人类古代文明的影响一直是中外学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北京大学校园内出土的埋藏古树 ,其埋藏特征和测年数据表明它们是 5 0 0 0aBP前后古永定河洪水泛滥的产物 ,与古树同时出土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物 ,提供了洪水... 史前时期的大洪水及其对人类古代文明的影响一直是中外学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北京大学校园内出土的埋藏古树 ,其埋藏特征和测年数据表明它们是 5 0 0 0aBP前后古永定河洪水泛滥的产物 ,与古树同时出土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物 ,提供了洪水给古代人类带来重大灾难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校园 埋藏古树 洪水泛滥事件 5000aBP 新石器时期文化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未名湖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250年以来的变化 被引量:5
5
作者 贾振邦 安凯 +2 位作者 赵智杰 夏正楷 郑公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3-94,共2页
关键词 北京大学未名湖 沉积物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扩展的环境效应模拟与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孙强 蔡运龙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3-129,134,共8页
基于L-THIA GIS模型,以北京为案例研究区,应用水文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以及长期日降水量数据,有效模拟了长时间段内以城市扩展为主要特征的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以及城市非点源污染的宏观影响态势,挖掘出区域内潜在的长期污染问题... 基于L-THIA GIS模型,以北京为案例研究区,应用水文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以及长期日降水量数据,有效模拟了长时间段内以城市扩展为主要特征的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以及城市非点源污染的宏观影响态势,挖掘出区域内潜在的长期污染问题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虽然1996—2004年间连续干旱导致年径流量整体减少,但城八区年径流量却呈增加趋势,各分区年径流量变化幅度与耕地向建成区转化的比例具有一致性,说明保护并合理利用耕地对减少城市径流有重要意义;城市建设用地的单位面积产流量远远大于农业用地和生态用地,林地向城市建设用地转变所产生的水文效应敏感性最强,其次依次为:水域、草地、农村居民点和农业用地,林地、水域、草地等生态用地需要特别加强保护;通过L-THIA模型和GIS平台,实现了区域非点源污染的分布式模拟,结果显示城市扩展对城市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大于降水变化的影响,根据模拟结果和下垫面(土地利用)对城市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初步将北京划分为4类城市非点源污染产生的敏感性区域,为土地利用管理和环境规划提供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展 环境效应 模拟 L-THIA GIS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未名湖沉积物中公元1747年以来气候变化的氧碳同位素记录 被引量:3
7
作者 夏正楷 陈福友 +3 位作者 郑公望 马军 金德秋 周锡煌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47-554,共8页
对北京大学未名湖底泥层做了2 10 Pb计年法和137Cs时标法定年以及氧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厚度约 50cm的底泥层形成于公元 174 7— 1997年之间 ,湖泥中碳酸盐的氧碳同位素组成和有机物含量记录了北京地区公元 174 7年以来的气候变化 :1... 对北京大学未名湖底泥层做了2 10 Pb计年法和137Cs时标法定年以及氧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厚度约 50cm的底泥层形成于公元 174 7— 1997年之间 ,湖泥中碳酸盐的氧碳同位素组成和有机物含量记录了北京地区公元 174 7年以来的气候变化 :186 6年以前冬季风盛行 ,气候比较寒冷干燥 ;1887年以后夏季风盛行 ,气候比较温暖湿润 ,其中 190 7— 192 6年是近 2 50年以来气候最为温暖湿润的时期 ;介于两者之间的 186 7— 1886年是气候急剧转型的时期 ,也是自然灾害频繁出现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名湖 气候变化 沉积物 氧碳同位素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中国城市职能特征及其演变
8
作者 曹广忠 彭荣熙 刘涛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39,共12页
基于第五、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职能类型进行了识别和划分,并对2000—2020年间城市职能结构和空间特征及其演变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近20年来,中国城市职能结构并未与经济结构同步呈现出由二产为主向三产... 基于第五、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职能类型进行了识别和划分,并对2000—2020年间城市职能结构和空间特征及其演变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近20年来,中国城市职能结构并未与经济结构同步呈现出由二产为主向三产为主的转变。不同职能类型城市的空间格局具有差异化变化趋势:高级服务业城市在2000—2010年间形成了以国家和区域中心城市为主的分布格局并保持相对稳定;制造业城市始终集聚在东部沿海地区;建筑业城市由东向西梯次转移;资源能源业城市北多南少的分布特征逐渐强化;行政及公共事业城市空间范围向西部地区收缩。21世纪以来,全球化与城镇化、产业的空间转移、市场化与国家战略等成为中国城市职能变迁的重要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职能 追踪研究 城镇体系 人口普查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环境对积极交通出行的影响——中西方研究比较 被引量:7
9
作者 马亮 黄言 曹新宇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6-227,共12页
本文总结和比较了中西方的积极交通研究,基于对中西方积极交通发展趋势的总结,发现各国积极交通发展大都经历了“繁荣-衰落-复兴”3个阶段。这一过程与各国城市化和机动化发展进程紧密相关。通过梳理中英文期刊中有关城市环境影响积极... 本文总结和比较了中西方的积极交通研究,基于对中西方积极交通发展趋势的总结,发现各国积极交通发展大都经历了“繁荣-衰落-复兴”3个阶段。这一过程与各国城市化和机动化发展进程紧密相关。通过梳理中英文期刊中有关城市环境影响积极交通出行的文献,总结一般性的规律。再从城市环境对积极交通出行的影响效果以及人口经济特征的调节效应等方面,比较中西方研究在研究结论和侧重点上的差异。最后,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出展望,以期为国内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交通出行 建成环境 社会环境 环境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想社区生活圈与实际社区生活圈的划分与比较——以北京市当代社区和怡美社区为例
10
作者 柴彦威 杨振宇 肖苗苗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共7页
社区生活圈逐步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概念。聚焦社区生活圈规划的前置性问题,提出理想社区生活圈与实际社区生活圈的概念体系与划分方法,并以北京市清河街道当代社区、怡美社区为例进行研究。基于地理空间数据的结晶生长模型,划分出... 社区生活圈逐步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概念。聚焦社区生活圈规划的前置性问题,提出理想社区生活圈与实际社区生活圈的概念体系与划分方法,并以北京市清河街道当代社区、怡美社区为例进行研究。基于地理空间数据的结晶生长模型,划分出理想社区生活圈范围;基于居民出行的GPS数据,划分出实际社区生活圈范围。城市社区生活圈的内部结构由“基本生活圈—弹性生活圈—共享生活圈”组成。理想社区生活圈呈现类似“摊大饼”式的扩张模式,而实际社区生活圈呈现出“点—轴”分布的结构,共享生活圈也呈现出相似特征。总体来说,本研究为深入理解社区生活圈的划分方法和居民日常活动及行为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生活圈 理想社区生活圈 实际社区生活圈 GPS数据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城市群人口-产业-环境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蕴琳 赵鹏军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0,共8页
利用人口、产业和环境三大维度相关的多源大数据,构建耦合协调度测度模型。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测定人口-产业-环境维度的耦合协调度,并结合相关分析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人口-产业-环境协调度普遍... 利用人口、产业和环境三大维度相关的多源大数据,构建耦合协调度测度模型。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测定人口-产业-环境维度的耦合协调度,并结合相关分析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人口-产业-环境协调度普遍较低,呈现明显的高值与低值聚集的空间分布格局。城市群内各地级市与不同城乡地域类型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差异不大。耦合协调度主要受产业维度产业链串联共生度与环境维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人口与产业维度因子间相关性强且呈正相关,但二者与环境维度因子呈负相关关系。结合研究结果,提出夯实南沙与珠三角西岸地区以创新引领的高质量发展、加强珠三角城市群生态保护的可持续经济发展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可持续发展 耦合协调 珠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行为理论下社区公园儿童活动场地利用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蓝靛厂公园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文楚 王美熙 +1 位作者 陈祁琪 冯健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6-82,共7页
社区公园是儿童户外活动频繁且集中的场所,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具有基石作用。在儿童友好型户外活动场地的研究中,常常存在儿童意愿反映不足的问题。选取北京市海淀区蓝靛厂公园为研究案例地,基于环境行为理论,建立“建成环境-儿童感知-... 社区公园是儿童户外活动频繁且集中的场所,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具有基石作用。在儿童友好型户外活动场地的研究中,常常存在儿童意愿反映不足的问题。选取北京市海淀区蓝靛厂公园为研究案例地,基于环境行为理论,建立“建成环境-儿童感知-儿童行为-建成环境”模型,运用实地观察、行为注记法和质性访谈法,通过儿童行为推断儿童需求,进而对儿童友好社区公园的设计提出建议。关注了儿童在社区公园活动的时空特征、行为偏好及空间需求。研究结果显示,儿童户外活动具有年龄差异化、需求多样化和体验舒适化等需求特征,出现了儿童体育训练活动的场地利用新方式,呼吁社区公园的设计应充分满足儿童的多样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儿童友好 社区公园 环境行为 户外活动 体育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绿隔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与驱动因素分析——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为视角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豪 习皓 +2 位作者 龙嘉骞 郑秋月 冯长春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5-944,共10页
引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视角,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绿隔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得到以下结果:1)从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看,2005—2020年,绿隔地区整体上呈现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空间上圈层格局明显;2)两道绿隔地区... 引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视角,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绿隔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得到以下结果:1)从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看,2005—2020年,绿隔地区整体上呈现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空间上圈层格局明显;2)两道绿隔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不同,第一道绿隔地区相对更低,且一直延续下降趋势,第二道绿隔地区2015年后止降回升;3)从驱动因素看,NBS措施对绿隔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具有驱动作用,其中绿色基础设施在两道绿隔地区都表现出显著的驱动作用,而生态基础设施仅在第二道绿隔地区表现出显著的驱动作用。北京市进入减量发展新阶段以来,绿隔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未来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应用NBS措施,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完善城市绿色空间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驱动因素 绿隔地区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助制度促进了研究生的学业表现吗?——一项基于北京大学的校本调查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林 游蠡 +1 位作者 于津民 于佳鑫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1-57,共7页
阐述了国内外关于学生经济资助方面的部分研究成果,提出了研究问题及假设。通过对北京大学研究生资助情况的调查发现,资助模式的不同、资助额度的高低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模式和学生发展水平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进... 阐述了国内外关于学生经济资助方面的部分研究成果,提出了研究问题及假设。通过对北京大学研究生资助情况的调查发现,资助模式的不同、资助额度的高低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模式和学生发展水平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资助制度,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能,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的建议,如进一步扩大偿还—保障型与赠与—保障型奖学金的覆盖面;加大赠与—激励型和报偿—培养型资助的覆盖面和力度;健全专业学位研究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强化多元化资助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奖助制度 学习行为 学业发展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校园食堂低碳绩效研究——以北京大学康博斯食堂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柏玮 吕斌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0-326,共7页
用生态足迹量化方法评估校园食堂饮食产生的碳足迹,研究结果说明校园食堂产生可观的碳足迹排放量。提出用生态标签标明校园使用者饮食足迹的排放量,以减少食物浪费和不必要的食物需求,并对食材碳排放的结构进行调整,全面减少碳排放,以... 用生态足迹量化方法评估校园食堂饮食产生的碳足迹,研究结果说明校园食堂产生可观的碳足迹排放量。提出用生态标签标明校园使用者饮食足迹的排放量,以减少食物浪费和不必要的食物需求,并对食材碳排放的结构进行调整,全面减少碳排放,以达到构建绿色生态校园的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食堂 生态足迹 低碳绩效 生态标签 北京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源新污染物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与生态风险——以云南高原湖泊流域为例
16
作者 吕广硕 程和发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53-1974,共22页
农业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农业源新污染物的风险尚未引起足够重视.随着云南省近年来种植业与禽畜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农药、有机肥和塑料薄膜等农业投入品被大量使用,农药、抗生素、类固醇激素和微塑料等不同形态的... 农业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农业源新污染物的风险尚未引起足够重视.随着云南省近年来种植业与禽畜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农药、有机肥和塑料薄膜等农业投入品被大量使用,农药、抗生素、类固醇激素和微塑料等不同形态的农业源新污染物被释放到周边环境中,导致九大高原湖泊流域受到农业源新污染物的污染.本文归纳了农药、抗生素、类固醇激素和微塑料四类农业源新污染物在土壤与水体中的主要迁移与归宿过程,包括吸附/解吸、氧化-还原降解、生物降解和光降解,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总结了这四类农业源新污染物的生态与环境效应,探讨了不同类型污染物之间可能存在的协同作用;基于这四类农业源新污染物在云南省内的检出情况,种植业、禽畜养殖业与淡水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农药、有机肥和农用塑料薄膜的使用情况,分析了云南省农业发展面临的新污染物污染压力.云南高原独特的气候、地理和水文条件会对污染物的区域环境地球化学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亟需研究土-水介质中农业源新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揭示不同形态特征新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评估农业源新污染物在高原湖泊典型流域中的环境归趋与生态风险,以保护云南高原湖泊流域环境与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污染物 高原湖泊 农业活动 区域环境地球化学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扩张的生态底线--基本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安全格局 被引量:172
17
作者 俞孔坚 王思思 +1 位作者 李迪华 乔青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24,共6页
在土地极其有限、保护与发展压力同样巨大的形势下,科学判别和保护城市扩张的生态底线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探讨城市生态底线的科学内涵,提出通过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城市的基本生态系统服务。以北京市为例,运用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和GIS技... 在土地极其有限、保护与发展压力同样巨大的形势下,科学判别和保护城市扩张的生态底线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探讨城市生态底线的科学内涵,提出通过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城市的基本生态系统服务。以北京市为例,运用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和GIS技术,通过对水文、地质灾害、生物、文化遗产和游憩过程的模拟和分析,判别维护上述过程安全的关键性空间格局,构建不同安全水平的综合生态安全格局,特别是界定最低安全标准下的景观格局。并以生态安全格局为刚性框架,模拟北京城镇扩张格局。结果显示: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城镇发展格局,用尽可能少的土地,维护城市的基本生态系统服务,同时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建设用地,是实现精明保护与精明增长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规划 生态系统服务 景观安全格局 生态底线 反规划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可达性变化研究——以北京为例 被引量:38
18
作者 吕斌 张纯 陈天鸣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63,共8页
职住平衡被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的支持者所倡导,它不仅可以降低小汽车出行,促进城市就业,也关系到社会公平。本文选择北京作为案例,采取网络OD矩阵分析法,以平均通勤时间做测度指标,考察居住在可支付性住房中的低收入群体到商业就业中... 职住平衡被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的支持者所倡导,它不仅可以降低小汽车出行,促进城市就业,也关系到社会公平。本文选择北京作为案例,采取网络OD矩阵分析法,以平均通勤时间做测度指标,考察居住在可支付性住房中的低收入群体到商业就业中心的就业可达性。研究发现,采取公交方式付出的通勤时间大约为小汽车通勤方式的2倍,这反映了不同群体的就业可达性确实因交通方式的不同选择而存在差异。从时间变化上看,2004年之后比之前的可支付性住房,无论采取公交还是小汽车出行的平均通勤时间都更长,表明低收入群体在就业可达性上被置于更不利的境地,这将为中国城市未来的可支付性住房布局和交通规划提供借鉴,并进而对城市中弱势群体的居住、就业给予实实在在的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达性 职住错位 低收入 可支付性住房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S数据的城市郊区居民日常活动时空特征——以北京天通苑、亦庄为例 被引量:20
19
作者 郭文伯 张艳 +1 位作者 柴彦威 申悦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9-164,共6页
利用2010年北京市居民活动GPS调查的第一手数据,结合城市社会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理论,运用时间地理学和GIS方法对北京市天通苑、亦庄居民日常活动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表明:郊区居民活动呈现以多点方式分布在以郊区居住区为轴... 利用2010年北京市居民活动GPS调查的第一手数据,结合城市社会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理论,运用时间地理学和GIS方法对北京市天通苑、亦庄居民日常活动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表明:郊区居民活动呈现以多点方式分布在以郊区居住区为轴向市中心方向展开的扇面上,且产业新城较居住新城更为集中;产业新城居民可选择的商业服务业设施较居住新城更为集中;工作活动在郊区居民日常活动中处于绝对重要地位,由于产业新城较居住新城吸收了更多的当地居民就业,天通苑居民工作活动空间上表现为多点分散模式,亦庄表现为单点扩散模式;天通苑购物活动时间表现出双高峰特点,亦庄时间上均态分布;休闲娱乐活动工作日、休息日差异大,空间上天通苑更为分散,亦庄表现出明显的双中心模式。通过比较郊区不同类型居住区居民日常生活特征,进而探讨不同类型居住区建设模式存在的优势和劣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郊区 居民活动 时空特征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中居民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20
作者 李莹 白墨 +2 位作者 张巍 杨开忠 王学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25-128,共4页
本文旨在用统计的方法 ,分析影响北京市居民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而付费的支付意愿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对被调查者支付意愿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家庭收入 ,其次是年龄、家庭人口数和教育水平。其中 ,收入和教育水平对支付意... 本文旨在用统计的方法 ,分析影响北京市居民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而付费的支付意愿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对被调查者支付意愿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家庭收入 ,其次是年龄、家庭人口数和教育水平。其中 ,收入和教育水平对支付意愿的影响为正 ,年龄和家庭人口数的影响为负。对调查范围内八个行政区被调查者的支付意愿均值比较显示 ,这八个区居民的支付意愿没有显著性差异。本文的结论是 ,提高收入水平和环境意识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付意愿 影响因素 环境意识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