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土地级别划分的方法研究——以北京城市土地定级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姜安源 马修军 +1 位作者 魏黎 杜海鹏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2年第2期9-12,共4页
城市土地定级是制订基准地价的基础 ,也是有效进行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和土地管理的重要手段。文章主要探讨空间插值方法在北京城市土地定级中的应用 ,认为空间插值算法是一种通过已知点的数据推求同一区域其它未知点数据的计算方法 ,在土... 城市土地定级是制订基准地价的基础 ,也是有效进行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和土地管理的重要手段。文章主要探讨空间插值方法在北京城市土地定级中的应用 ,认为空间插值算法是一种通过已知点的数据推求同一区域其它未知点数据的计算方法 ,在土地市场发达、土地交易案例较多的城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土地级别 空间插值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旧石器晚期文化遗址的古环境背景 被引量:4
2
作者 莫多闻 徐海鹏 +1 位作者 杨晓燕 朱忠礼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31-239,共9页
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遗址,是在北京平原的首次发现。依据对遗址区剖面中段( 包含了上下两个文化层) 沉积样品的沉积相特征以及粘土矿物、化学元素和孢粉等古环境指标的分析,探讨了2-6 万年前后至1-4 万... 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遗址,是在北京平原的首次发现。依据对遗址区剖面中段( 包含了上下两个文化层) 沉积样品的沉积相特征以及粘土矿物、化学元素和孢粉等古环境指标的分析,探讨了2-6 万年前后至1-4 万年前后古环境的演变过程。古人类活动遗址所处地貌部位为古永定河冲积扇的河间冲积平原。古环境分析表明,文化层出现前后的这一段时期,一直以干冷气候为主,草本花粉占绝对优势,中后期温湿度有所增加,尤其上下文化层之间曾有一个短暂而明显的较为温湿的时期,出现了温带森林草原景观。在下文化层形成之后,由于气候转湿,河流水量增加,洪泛加剧,古人类活动范围有可能限于其他地势较高的地区,后期气候又有所变干,古人类活动才又涉足本区,因而形成上下两个文化层。晚更新世晚期干冷气候背景下,古人类活动遗址在北京、内蒙和黑龙江等地的发现表明,当时的古人类已具有能抵御干冷气候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广场遗址 北京 旧石器晚期 文化遗址 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00~1937年北京城市人口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均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6-90,共5页
收集了自清光绪末期至民国中期北京城市户口统计资料,通过数据分析和相关社会经济因素分析,表现了近代北京城区及其内部的人口地理特征,包括人口规模演变、各阶段人口分布状况、城市人口职业结构等几个方面。明确指出近代北京城市人... 收集了自清光绪末期至民国中期北京城市户口统计资料,通过数据分析和相关社会经济因素分析,表现了近代北京城区及其内部的人口地理特征,包括人口规模演变、各阶段人口分布状况、城市人口职业结构等几个方面。明确指出近代北京城市人口的发展与变化是城市性质由封建政治中心向近代工业时代的政治中心及区域中心城市转变的必然结果和主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城市人口 北京 人口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的沟谷系统提取算法综述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光 李树德 张亮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15,共5页
该文对近20多a来基于栅格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沟谷系统的方法与技术进行了综述。将沟谷系统提取方法归纳为三类:局部方法、全局方法、局部与全局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分别综述与比较了提取沟谷系统的三个主要问题—... 该文对近20多a来基于栅格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沟谷系统的方法与技术进行了综述。将沟谷系统提取方法归纳为三类:局部方法、全局方法、局部与全局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分别综述与比较了提取沟谷系统的三个主要问题———水流路径的确定、洼地的处理以及累计汇流阈值的确定的解决算法以及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要使这方面的研究走向真正的实用化,必须借助其它的信息,利用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等多种手段来实现自动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沟谷系统 提取算法 数字高程模型 数字化地形图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山地森林珍稀植物群落的结构与动态 被引量:18
5
作者 沈泽昊 金义兴 +2 位作者 赵子恩 吴金清 黄汉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800-807,共8页
为探讨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珍稀植物群落的性质和特征 ,调查了长江三峡大老岭地区 6类珍稀树种占优势的森林群落 ,分析它们植物区系与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种间关系及其空间格局、珍稀树种的种群结构。结果表明 :1这些珍... 为探讨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珍稀植物群落的性质和特征 ,调查了长江三峡大老岭地区 6类珍稀树种占优势的森林群落 ,分析它们植物区系与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种间关系及其空间格局、珍稀树种的种群结构。结果表明 :1这些珍稀植物群落的区系构成中 ,东亚、东亚 -北美和中国特有成份的比例更高 ;2群落内物种非常丰富 ,乔木层和草本层多样性尤高 ;3各珍稀植物群落的生活型谱相似 ,却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退化次生的混交林不同 ;4种间关系分析反映了 3个相对集中的种组 ,DCCA排序表明它们分布格局的主要分异因子是海拔、坡位和坡度。5除穗花杉外 ,其它 5种在群落中占据优势的珍稀树种均为阳性种。这些珍稀植物群落及荟萃其中的古老特有植物代表了我国亚热带山地森林植被特有的一类生物多样性组分 ,它们的存在反映了一种区域特有的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植物群落 种间关系 演替动态 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元素锗对四种微藻光合色素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大志 王海黎 +2 位作者 李少菁 程兆第 金德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82-484,共3页
采用溶液培养方法 ,以锗作为胁迫因子 ,研究了锗对 4种微藻 :钝顶螺旋藻 ( Spirulina platensis)、盐生杜氏藻( Dunaliella salina)、湛江叉鞭金藻 ( 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和微绿藻 ( N annochloropsis.sp)光合色素的影响。实验... 采用溶液培养方法 ,以锗作为胁迫因子 ,研究了锗对 4种微藻 :钝顶螺旋藻 ( Spirulina platensis)、盐生杜氏藻( Dunaliella salina)、湛江叉鞭金藻 ( 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和微绿藻 ( N annochloropsis.sp)光合色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经 1 0 mg/ dm3锗处理后 ,四种藻类细胞中的光合色素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有些色素发生明显的增加或形成 ,有些色素则减少或消失 ,但不同种间差别较大。此外还对锗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锗微藻 光合色素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西江淮分水岭易旱区旱灾机制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梁修存 杨祎 +1 位作者 丁登山 魏守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1-65,共5页
通过皖西江淮分水岭易旱区旱灾机制的分析 ,认为复杂的自然条件直接造成旱灾频繁 ,水利设施不配套降低了抵御旱灾的能力 ,现有土地利用模式加剧了旱情。在此基础上提出旱灾综合治理的对策与建议 :(1)开源节流 ,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 (2 ... 通过皖西江淮分水岭易旱区旱灾机制的分析 ,认为复杂的自然条件直接造成旱灾频繁 ,水利设施不配套降低了抵御旱灾的能力 ,现有土地利用模式加剧了旱情。在此基础上提出旱灾综合治理的对策与建议 :(1)开源节流 ,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 (2 )建设造纸林基地 ,改善生态环境。 (3)调整农业结构 ,推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4)改革水利建设管理体制 ,加快水利产业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旱区 江淮分水岭 旱灾机制 造纸林基地建设 农业结构调整 水利建设管理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遥感智能分类方法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滕骏华 刘宇 顾德宇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7年第3期331-338,共8页
利用GIS信息中的红树林地域分布规律作向导,充分利用红树林区的光谱信息进行红树林植被信息提取。在对比研究常规的红树林图象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红树林植被信息遥感监测的智能分类方法。即通过GIS中的DEM模型获取红树林分... 利用GIS信息中的红树林地域分布规律作向导,充分利用红树林区的光谱信息进行红树林植被信息提取。在对比研究常规的红树林图象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红树林植被信息遥感监测的智能分类方法。即通过GIS中的DEM模型获取红树林分布于区的地理范围,并与TM卫星图象数据进行Overlay操作获取红树林子区的TM资料,通过人工种经网络分类方法,将红树林群落信息分类并绘成专题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遥感 智能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生态重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情势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谢强 方创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4-79,共6页
河西地区是甘肃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全国十二大商品粮基地之一 ,在大西北开发和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区由于其特殊的自然环境 ,历来是生态脆弱的地区之一。分析了河西地区在重建生态环境和发展社会经济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及存... 河西地区是甘肃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全国十二大商品粮基地之一 ,在大西北开发和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区由于其特殊的自然环境 ,历来是生态脆弱的地区之一。分析了河西地区在重建生态环境和发展社会经济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该区新世纪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生态重建与经济发展并重是本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重建 经济可持续发展 河西走廊 甘肃 生态环境 治沙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天山山地自然灾害垂直带谱及其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熊黑钢 刘耕年 崔之久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27-233,共7页
分析天山山地由气候原因引起的自然灾害分布的垂直带谱,主要灾害类型有12种,可分为3个带:(1)基带(暴雨-塌方带):主要是由中、低山突发性的降雨引起的各种灾害.此带灾害频发时期与最大降水期是同步的.(2)中带(融水-冰冻带):其灾害大多同... 分析天山山地由气候原因引起的自然灾害分布的垂直带谱,主要灾害类型有12种,可分为3个带:(1)基带(暴雨-塌方带):主要是由中、低山突发性的降雨引起的各种灾害.此带灾害频发时期与最大降水期是同步的.(2)中带(融水-冰冻带):其灾害大多同温度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3)上带(风吹雪-雪崩带):由积雪运动造成的灾害多集中在这里.山地坡向和高度对自然灾害垂直带谱的组成和灾害出现的频率影响很大.由于温度和降水的地区差异,不同纬度和经度地带自然灾害的垂直带谱是不相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垂直带谱 天山山地 新疆 气候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般持续发展论(上) 被引量:62
11
作者 杨开忠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1994年第1期11-15,共5页
本文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持续发展的由来、概念、目标和战略要素。作者指出,持续发展的提出反映了人类对自身与环境关系的认识进入新阶段;是既满足当代人和局部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和全球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包括一般持续发展论、全球持续... 本文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持续发展的由来、概念、目标和战略要素。作者指出,持续发展的提出反映了人类对自身与环境关系的认识进入新阶段;是既满足当代人和局部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和全球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包括一般持续发展论、全球持续性、区域持续性和部门持续性。作者认为,社会福利既包括人造产品也包括自然资本,持续发展的目标在于促进社会福利的增长与公平分配,以及生态系统的持续性;而达到持续发展目标的战略要素则包括经济结构的生态现代化、实行以预防为主的环境政策、经济机制的生态现代化、实行有控制的人口转变以及反贫困。在目标和战略要素的论述中,作者提出了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地区)应分别实行强持续性和弱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发展 全球持续性 区域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志书地图绘制准则初探 被引量:37
12
作者 阙维民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6年第4期334-342,共9页
中国古代地方志书中的雕版刊印或手摹地图,本文命之为“志书地图”,在中国古代地图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其中除极少数(尤其在明代以前)外,都不采用“制图六体”和“计里画方”法则,而是成功地运用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某些绘画法则,... 中国古代地方志书中的雕版刊印或手摹地图,本文命之为“志书地图”,在中国古代地图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其中除极少数(尤其在明代以前)外,都不采用“制图六体”和“计里画方”法则,而是成功地运用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某些绘画法则,形成了绘制志书地图的“经营位置”准则。显然,志书地图薄弱的数学基础,是影响它成为中国古代地图发展主流的致命点。但它吸取了中国传统绘画中图象表现的精华,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使它拥有了经久的生命力。尽管中国古代志书地图不是中国古代地图发展的主流,但它绝对数量之多、普及应用范围之广、延续时间之久的事实,不能不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书地图 绘制准则 中国 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般持续发展论(下)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杨开忠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1994年第2期7-12,共6页
本文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持续发展的由来、概念、目标和战略要素。作者指出,持续发展的提出反映了人类对自身与环境关系的认识进入新阶段;是既满足当代人和局部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和全球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包括一般持续发展论、全球持续... 本文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持续发展的由来、概念、目标和战略要素。作者指出,持续发展的提出反映了人类对自身与环境关系的认识进入新阶段;是既满足当代人和局部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和全球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包括一般持续发展论、全球持续性、区域持续性和部门持续性。作者认为,社会福利既包括人造产品也包括自然资本,持续发展的目标在于促进社会福利的增长与公平分配,以及生态系统的持续性;而达到持续发展目标的战略要素则包括经济结构的生态现代化、实行以预防为主的环境政策、经济机制的生态现代化、实行有控制的人口转变以及反贫困。在目标和战略要素的论述中,作者提出了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地区)应分别实行强持续性和弱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发展 发展战略要素 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4万年以来山东半岛东北部沿海地区的构造抬升速率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庆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6-113,共8页
在综合考虑新构造运动和全球海面变化与海岸带地区地貌发育的关系后,根据现代地貌面、海岸线和相关沉积等所反映的海面变化与全球海面变化的对比,推算了山东半岛东北部沿海地区的新构造抬升速率。结果表明,12.4万年以来牟平-即... 在综合考虑新构造运动和全球海面变化与海岸带地区地貌发育的关系后,根据现代地貌面、海岸线和相关沉积等所反映的海面变化与全球海面变化的对比,推算了山东半岛东北部沿海地区的新构造抬升速率。结果表明,12.4万年以来牟平-即墨断裂带两侧的构造抬升速率有明显差异,断裂带西侧沿岸为0.50mm/a,断裂带东侧沿岸仅为0.15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半岛 海面变化 沿海地区 新构造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侵蚀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3年第3期73-76,共4页
国内外土壤侵蚀模型的发展过程 ,可以大致划分为经验统计模型、物理过程模型与分布式模型三个阶段。就这三个阶段 ,介绍了国内外土壤侵蚀模型的研究成果。并将地理信息系统 (GIS)在土壤侵蚀模型中的应用分为三类 ,一是以 GIS为工具 ,利... 国内外土壤侵蚀模型的发展过程 ,可以大致划分为经验统计模型、物理过程模型与分布式模型三个阶段。就这三个阶段 ,介绍了国内外土壤侵蚀模型的研究成果。并将地理信息系统 (GIS)在土壤侵蚀模型中的应用分为三类 ,一是以 GIS为工具 ,利用 GIS提取模型所需因子 ,然后按照模型要求利用 GIS的图形运算和地图代数运算 ,最后得到计算结果。二是将 GIS与土壤侵蚀模型作为两个不同的系统 ,考虑结合方法的问题。三是利用 GIS开发新的模型或改善已有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侵蚀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旅游区开发建设研究
16
作者 刘伟强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54-57,35-73,共6页
旅游区的开发建设问题是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研究的核心。我们知道,旅游区的地位分析是研究旅游区发展的基础,旅游区的时空结构透视是把握旅游区内部动态机制的关键,旅游区的开发评价为旅游区的进一步开发建设提供具体的佐证。因此,在分析... 旅游区的开发建设问题是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研究的核心。我们知道,旅游区的地位分析是研究旅游区发展的基础,旅游区的时空结构透视是把握旅游区内部动态机制的关键,旅游区的开发评价为旅游区的进一步开发建设提供具体的佐证。因此,在分析旅游区的地位、时空结构以及开发评价的基础上,研究旅游区的开发建设问题,既能反映旅游区的区域特征及其动态演化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区开发 旅游发展战略 区域特征 开发评价 时空结构 大理旅游 动态演化 内部动态 旅游业 区域国土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行社管理条例》给行业发展及管理带来的几点显著变化 被引量:12
17
作者 窦群 崔凤君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1-12,60,共3页
《旅行社管理条例》给行业发展及管理带来的几点显著变化□窦群崔凤君1996年10月15日国务院颁布的《旅行社管理条例》(以下称《条例》)和1996年11月28日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称《细则》... 《旅行社管理条例》给行业发展及管理带来的几点显著变化□窦群崔凤君1996年10月15日国务院颁布的《旅行社管理条例》(以下称《条例》)和1996年11月28日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称《细则》)与我国80年代发布的《旅行社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行社业 旅行社管理条例 《条例》 行业发展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国际旅行社 旅游业务 旅游者 暂行条例 出境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毛细柱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硝基苯类化合物
18
作者 王承嫱 王永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9-21,共3页
硝基苯类国内外一般均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后气相色谱法分析,在GC条件选择上用FID、ECD两种检测器和填充柱、毛细柱两种柱型.溶剂萃取法虽然富集倍数大,但选择性较差.
关键词 毛细柱气相色谱法 硝基苯类化合物 二硝基甲苯 一硝基氯苯 一硝基甲苯 平衡温度 水样 C分离 富集倍数 按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