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州市农村居民对周边水环境的认知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高阳 杨小柳 +1 位作者 冯喆 蔡运龙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51,共5页
农村居民是农业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与基本的决策单位,其对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和认知理解是农村水环境变化的直接影响因素。选取德州市农村地区为案例区,采用抽样问卷、χ2检验法及对应分析方法,对2007年德州市1区8县2市农村居民水资源认... 农村居民是农业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与基本的决策单位,其对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和认知理解是农村水环境变化的直接影响因素。选取德州市农村地区为案例区,采用抽样问卷、χ2检验法及对应分析方法,对2007年德州市1区8县2市农村居民水资源认知、水污染认知及节水意识与其居住地间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居住地在水环境认知方面有显著差异。调查结果与实际水环境状况比较,德州市6个县(市、区)对其周边水资源认知准确、2个对其周边水污染认知准确、9个属"想"节水群体。11个县(市、区)可分为认知模糊意愿明确、认知乐观意愿明确、认知悲观意愿明确及认知清晰意愿模糊4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水环境 χ2检验 对应分析 德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分析的深圳市三个小型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杨卓翔 高阳 +1 位作者 赵志强 李双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635-3644,共10页
应用能值分析方法,通过能值转换率,把深圳市3个农场生态经济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货币流和信息流转化为统一量纲———能值。在绘制能值系统概图和编制能值分析表的基础上,建立能值评价指标体系对3个系统的能值输入结构、生产效率、... 应用能值分析方法,通过能值转换率,把深圳市3个农场生态经济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货币流和信息流转化为统一量纲———能值。在绘制能值系统概图和编制能值分析表的基础上,建立能值评价指标体系对3个系统的能值输入结构、生产效率、环境负载和可持续发展状况等进行分析和比较。此外,比较经济指标与能值分析结果,并采用情景分析对农场未来发展做出预测。能值分析方法不仅考虑环境及其服务功能对经济生产的贡献,同时能值交换率和能值产出率把系统经济流入和产出纳入分析过程,结合环境和经济评价,可用于综合分析农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西丽果场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最高的农场,碧岭现代农业科技园次之,而山海农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最低。都市农场应该大比例利用可更新资源,努力发展农业生产,并且积极提升农业的技术含量。在此基础上,控制规模合理地发展旅游经济,走高科技农业生态旅游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能值分析 情景分析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ta回归模型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与转移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雅昕 刘娅 +1 位作者 朱文博 李双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93-504,共12页
基于Meta-analysis方法,分别建立耕地、林地、草地、园地、水域和未利用地6个地类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回归模型。除考虑年代和评估方法外,还引入分区和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密度和人均GDP),发现这两个变量在解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时... 基于Meta-analysis方法,分别建立耕地、林地、草地、园地、水域和未利用地6个地类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回归模型。除考虑年代和评估方法外,还引入分区和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密度和人均GDP),发现这两个变量在解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时较为重要。使用价值转移研究范式,将所建模型应用到京津冀地区,计算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按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低排序为水域、林地、草地、园地、耕地、未利用地;京津冀地区不同市区各类土地利用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同,其中耕地、林地、草地、园地和水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北京和天津最高,承德和张家口最低;未利用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张家口和承德最高,北京和天津最低。研究成果丰富了生态系统价值评估的方法和技术,也可为京津冀地区土地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价值转移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全国省区生态经济系统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高阳 冯喆 +1 位作者 王羊 李双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89-1096,共8页
以我国1996,2000,2004,2008年各省区为例,分别采用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及基于能值改进生态足迹模型,从全国、地区、省区内3个层面,利用Theil系数进行区域可持续性及东、中、西部地区时空差异判定。结果表明:改进模型计算结果绝对数值明显... 以我国1996,2000,2004,2008年各省区为例,分别采用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及基于能值改进生态足迹模型,从全国、地区、省区内3个层面,利用Theil系数进行区域可持续性及东、中、西部地区时空差异判定。结果表明:改进模型计算结果绝对数值明显高于传统模型,总体人均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生态盈余与赤字区域排列均为东部>中部>西部。东、中、西部地区区内及区际差异结果分解表明:我国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省、区间的差异主要由区域内部省间差异导致;东、中、西地区尺度上,三者间差异并非构成我国区域差异的主体,区间差异基本保持稳定;区内尺度上,除西部地区外,东、中部地区差异略有下降,而西部地区异质性减少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 生态足迹 生态经济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流域近60年来径流量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99
5
作者 王钧 蒙吉军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3-88,共6页
基于莺落峡、正义峡水文站径流量数据及相关气候资料,借助小波分析、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黑河干流径流量变化周期、突变、趋势及原因。结果显示:1944—2005年莺落峡年均径流量变化长周期约7和25年,变化总体呈增... 基于莺落峡、正义峡水文站径流量数据及相关气候资料,借助小波分析、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黑河干流径流量变化周期、突变、趋势及原因。结果显示:1944—2005年莺落峡年均径流量变化长周期约7和25年,变化总体呈增加趋势,增加率约1.04m^3/(s·10a);1954—2000年正义峡年均径流量变化长周期约6和27年,变化总体呈减少趋势,减少率约2.65m^3/(s·10a);2006~2015年莺落峡年均径流量呈增加趋势,增加率约2.04m^3/(s·10a);莺落峡径流量的增加主要与黑河流域上游气候向暖湿型转化有关,而正义峡径流量的减少与中游水资源利用量的迅速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变化 小波分析 小波神经网络模型 GIS空间分析 黑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对PM_(2.5)浓度的影响——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30
6
作者 谢舞丹 吴健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0-170,共11页
以深圳市为研究区,利用空气质量监测站点PM2.5浓度数据,选取类型水平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PLAND),边缘密度(ED),以及景观水平的蔓延度(CONTAG),斑块数量(NP)和斑块平均面积(AREA_MN)共5个景观指数,并结合道路长度、餐饮点分布数量、海拔... 以深圳市为研究区,利用空气质量监测站点PM2.5浓度数据,选取类型水平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PLAND),边缘密度(ED),以及景观水平的蔓延度(CONTAG),斑块数量(NP)和斑块平均面积(AREA_MN)共5个景观指数,并结合道路长度、餐饮点分布数量、海拔和土地利用类型等影响PM2.5浓度的因子,运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究深圳市土地利用和城市景观格局对PM2.5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中,植被对PM2.5浓度的削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城市各类型景观格局特征中,组成特征(PLAND)和结构特征(ED)对PM2.5浓度的影响显著;3)城市整体景观中,景观水平的破碎度与PM2.5浓度关系密切。研究结果可以加深对景观生态学中过程–格局相互作用的认识,为大气污染防治和城市景观格局的规划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在监测数据缺失的情况下,提供一种借助景观指数估算PM2.5浓度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PM2.5 多元逐步回归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