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可达性变化研究——以北京为例 被引量:38
1
作者 吕斌 张纯 陈天鸣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63,共8页
职住平衡被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的支持者所倡导,它不仅可以降低小汽车出行,促进城市就业,也关系到社会公平。本文选择北京作为案例,采取网络OD矩阵分析法,以平均通勤时间做测度指标,考察居住在可支付性住房中的低收入群体到商业就业中... 职住平衡被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的支持者所倡导,它不仅可以降低小汽车出行,促进城市就业,也关系到社会公平。本文选择北京作为案例,采取网络OD矩阵分析法,以平均通勤时间做测度指标,考察居住在可支付性住房中的低收入群体到商业就业中心的就业可达性。研究发现,采取公交方式付出的通勤时间大约为小汽车通勤方式的2倍,这反映了不同群体的就业可达性确实因交通方式的不同选择而存在差异。从时间变化上看,2004年之后比之前的可支付性住房,无论采取公交还是小汽车出行的平均通勤时间都更长,表明低收入群体在就业可达性上被置于更不利的境地,这将为中国城市未来的可支付性住房布局和交通规划提供借鉴,并进而对城市中弱势群体的居住、就业给予实实在在的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达性 职住错位 低收入 可支付性住房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街区可持续再生城市设计绩效的社会评估——北京南锣鼓巷地区开放式城市设计实践 被引量:43
2
作者 吕斌 王春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38,共8页
构建城市规划的社会评估体系是实现完整的城市规划评估过程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以北京南锣鼓巷地区开放式城市设计实践为例,构建了适于我国的历史街区可持续再生规划绩效的社会评估体系。本文利用该评估体系,分析评估了主体在南锣鼓巷... 构建城市规划的社会评估体系是实现完整的城市规划评估过程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以北京南锣鼓巷地区开放式城市设计实践为例,构建了适于我国的历史街区可持续再生规划绩效的社会评估体系。本文利用该评估体系,分析评估了主体在南锣鼓巷地区可持续再生城市设计实施过程的参与程度、对地方形象和城市设计定位的认可度及对城市设计实施效果的满意度,总结了城市设计实施的经验与问题,衡量了城市设计实施后地区的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最后,对城市设计过程后期实施措施进行了相应的优化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 可持续再生 开放式城市设计 社会评估体系 南锣鼓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叉学科的地理学类城市规划教学思考——以社会实践调查和规划设计课程为例 被引量:31
3
作者 汪芳 朱以才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3-61,共9页
地理学类城市规划教学探索,是以交叉学科的教育理论为基础,探求如何在传统优势学科形成特色专业。在教学思想、研究对象、分析方法上,地理学类城市规划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本文以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为例,介绍社会调查课程和规划设计... 地理学类城市规划教学探索,是以交叉学科的教育理论为基础,探求如何在传统优势学科形成特色专业。在教学思想、研究对象、分析方法上,地理学类城市规划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本文以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为例,介绍社会调查课程和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地理规划与设计"的教学思路,"时间—主体—客体"的分析路径,以及"数据采集——模拟分析——方案制定——反馈评价"的训练步骤;最后总结出地理学背景的规划课程教学的特点在于:地理基础、理性分析、理解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学科 地理学背景 规划课程教学 地理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与ANN的土地转化模型在城市空间扩展研究中的应用--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19
4
作者 徐颖 吕斌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2-270,共9页
结合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与人工神经网络(ANN)处理非线性适应性信息的独特能力建立一种土地转化模型(land transformation model,LTM),用以定量分析城市土地扩展与社会、政策、环境等因子之间关系,并基于此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动态进行... 结合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与人工神经网络(ANN)处理非线性适应性信息的独特能力建立一种土地转化模型(land transformation model,LTM),用以定量分析城市土地扩展与社会、政策、环境等因子之间关系,并基于此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动态进行模拟与预测。LTM模型的运行主要分为3步:因子选取与数据预处理;建立人工神经网络并输入数据对其进行训练与仿真;应用PID法对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出进行分析,同时在GIS平台上模拟出城市扩展的动态分布。选取相应的影响因子并运用该模型对北京市的城市扩展进行实证模拟检验与预测,结果表明此LTM模型确实提供了一种定量分析和预测城市空间扩展的方法,能够为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扩展 土地转化模型(LTM) GIS 人工神经网络(A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社区空间应急疏散能力评价模型构建及其应用——以北京市交道口社区为例 被引量:12
5
作者 胡映洁 吕斌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0-124,2,共5页
以城市防灾空间中最基本的单元——社区空间为研究对象,对其应急疏散能力评价方法进行探讨。建立了基于现状空间分析的应急疏散能力评价模型,模型由应急疏散时间半径与应急疏散容量半径两个维度及应急疏散距离、道路有效宽度、道路集成... 以城市防灾空间中最基本的单元——社区空间为研究对象,对其应急疏散能力评价方法进行探讨。建立了基于现状空间分析的应急疏散能力评价模型,模型由应急疏散时间半径与应急疏散容量半径两个维度及应急疏散距离、道路有效宽度、道路集成度、应急疏散场所容量、社区人口密度5个因素构成。最后,通过GIS中的服务区分析及空间句法分析等技术,将模型应用于北京市交道口社区,找到交道口社区中应急疏散能力较弱的区域,为社区应急疏散空间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区空间 应急疏散能力 评价模型 交道口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城市规划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3
6
作者 许婵 文天祚 +1 位作者 黄柏玮 向岚麟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共8页
从后现代主义的内涵人手,指出了其两方面基本特征,即是对现代主义大叙事的质疑,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并尝试归纳了其定义;继而剖析了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和后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的主要区别,指出后者相对于前者是以"反叛"对抗&... 从后现代主义的内涵人手,指出了其两方面基本特征,即是对现代主义大叙事的质疑,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并尝试归纳了其定义;继而剖析了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和后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的主要区别,指出后者相对于前者是以"反叛"对抗"理性",以"博爱"对抗"狭隘",以"多元"对抗"单一",以"文脉"对抗"机械"。通过上述分析,得出后现代主义对现阶段中国城市规划的四方面启示,即规划主体从"长官化"到"人民化"的转向,规划目的从"高速化"到"高质化"的转向,规划方式从"蓝图化"到"过程化"的转向,及规划内容从"硬规划"到"软规划"的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中国 城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7
作者 林坚 杜一凡 +1 位作者 郭家新 王培安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共7页
通过梳理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的改革演进历程与取得的成效,从国土空间“区域”“要素”双重特性认知视角分析制度改革面临的现实挑战,包括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区域”协调不足、“要素”管控冲突、“区域”与“要素”缺... 通过梳理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的改革演进历程与取得的成效,从国土空间“区域”“要素”双重特性认知视角分析制度改革面临的现实挑战,包括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区域”协调不足、“要素”管控冲突、“区域”与“要素”缺乏统筹等,由此探讨推进制度改革的“1+5”理论支撑体系,并从“区域—要素”统筹、完善管理体系、重视国土空间功能复合性、加强立法保障等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规划许可 理论支撑 思考 “区域—要素”统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笔谈 被引量:48
8
作者 黄贤金 张晓玲 +17 位作者 于涛方 耿慧志 曾鹏 于涛 罗小龙 李翅 殷洁 申世广 楚建群 王波 金晓斌 陈逸 朱道林 卞正富 杨俊 宋戈 郭杰 吴宇哲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7-114,共8页
1引言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要求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这将对规划学科建设与行业发展产生... 1引言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要求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这将对规划学科建设与行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020年7月10日南京大学召开高校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座谈会,邀请中国具有工、理、农、林、管办学特色的规划院校专业负责人共聚一堂,按照“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学科建设”的要求,研讨传统规划教育在国土空间规划时代面临的挑战,及建立多学科交融的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体系的行动路径等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城乡规划 多规合一 传统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 规划学科 专业负责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兼析空间规划、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与自然资源监管的关系 被引量:325
9
作者 林坚 吴宇翔 +1 位作者 吴佳雨 刘诗毅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7,共9页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建立空间规划体系、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成为备受瞩目的问题。研究三者的关系发现:(1)建立空间规划体系的初衷是立足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实施国土空间...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建立空间规划体系、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成为备受瞩目的问题。研究三者的关系发现:(1)建立空间规划体系的初衷是立足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是其中的连接点;(2)自然资源监管可以区分为载体使用许可、载体产权许可和产品生产许可3个环节;国土空间首先是自然资源的载体,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对应资源载体使用许可,是载体产权许可和产品生产许可的前置条件;(3)空间规划服务并作用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现实类型多,但内容、管理逻辑基本相同,产生的冲突是因土地发展权管理权力之争带来的;(4)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表明,以资源保护为出发点的一级土地发展权管理,对属于地方事权的二级土地发展权管理产生了更强的约束力,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内容也将包括"建还是种"、"种什么"、"建什么"、"建多少"等;(5)未来两级土地发展权的统一归口管理,要求空间规划管理既要管好全域国土空间的重要控制边界,也得管住微观的用地、用海行为,这对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构建空间规划体系,应立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大计、长远大计,承担起基础性、指导性、约束性的功能;结合"管什么"、"谁来管"、"怎么管"的"管""用"前提,设想构建"一总四专、五级三类"的新时代空间规划体系,推进"三基一水两条线,两界一区五张网"的保护开发边界"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规划体系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自然资源监管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土地发展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形态对比研究 被引量:44
10
作者 王洁晶 汪芳 刘锐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6-101,共6页
空间句法通过对城市空间相互关系和结构的数量化建模,为城市形态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选取路网规整、用地集中布局以及路网自由、用地组团布局两类形态差异较大的城市为例,建立轴线图模型,对比分析两类城市的形态特征的差异与共性... 空间句法通过对城市空间相互关系和结构的数量化建模,为城市形态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选取路网规整、用地集中布局以及路网自由、用地组团布局两类形态差异较大的城市为例,建立轴线图模型,对比分析两类城市的形态特征的差异与共性。研究结果表明:两类城市的集成核形态差异较大,"自由轮轴"形式只在集中型城市中较为明显,而组团型城市自内向外整合度逐渐减小而呈现圈层分布,说明前者中心区和边缘区之间的联系比后者便捷,而对于城市形态的可识别性前者同样强于后者;在共性方面,两类城市的轴线网络都是无标度网络,借此能够解释城市核心区的集聚和城市形态演变存在的"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城市形态 可识别性 轴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城融合背景下产业园区模块空间建设体系规划引导 被引量:80
11
作者 向乔玉 吕斌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24,共8页
产城融合是在开发区升级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业园区城市化与城市产城一体化的双向发展导致的共同需求。研究界定了产城融合的核心内涵,梳理了产业园区发展的四个不同阶段和三种不同起步类型,阐述了产城融合的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和社会... 产城融合是在开发区升级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业园区城市化与城市产城一体化的双向发展导致的共同需求。研究界定了产城融合的核心内涵,梳理了产业园区发展的四个不同阶段和三种不同起步类型,阐述了产城融合的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三大要素,并在产业园区一般四层次规划的基础上构建产城融合规划的五大模块空间建设的规划体系,通过建立产业和城市的网络空间单元耦合机制,试图为产业园区向功能齐全的产业新城发展进行有效的规划引导介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城融合 模块空间建设体系 规划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城市群城市承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41
12
作者 孙莉 吕斌 胡军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20,共5页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选取中原城市群中土地、水资源、交通和环境要素承载力指标,建立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水资源承载力对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影响最大,而...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选取中原城市群中土地、水资源、交通和环境要素承载力指标,建立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水资源承载力对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影响最大,而且是城市群发展中的短板要素;城市群供给指数低于需求指数;中原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在五大城市群中处于中等水平;郑州和洛阳引领城市群发展的能力有限。针对上述问题,从城市发展速度、模式以及居民行为方式等方面提出提高承载力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承载力 综合评价 中原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城市非正规性:城市更新中的城市治理创新 被引量:33
13
作者 楚建群 赵辉 林坚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2-126,共5页
治理城市病、提升城市品质与活力是当代中国城市发展的重点任务与目标,城市更新与城市治理作为重要的实现途径,是中国备受关注的两大议题。我国城市更新的重要对象是棚户区、城中村等非正规空间,非正规性问题既是更新工作中的难点,又是... 治理城市病、提升城市品质与活力是当代中国城市发展的重点任务与目标,城市更新与城市治理作为重要的实现途径,是中国备受关注的两大议题。我国城市更新的重要对象是棚户区、城中村等非正规空间,非正规性问题既是更新工作中的难点,又是城市治理的重点关注领域之一。文章以城市更新为切入点,梳理了城市非正规性的内涵与特点及非正规空间更新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在分析城市治理及其创新路向的基础上,提出鼓励市场与社会自主参与、建立多元对话平台、推动社区主导更新及运用智慧治理手段四方面建议,以期构建城市非正规空间更新的治理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非正规性 城市更新 城市治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内外比较视角下城市蔓延概念与动力机制研究述评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衔春 李长风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9-35,共7页
快速城镇化进程及广泛深刻的社会、科技变革引起城市空间快速无序蔓延,从而造成耕地、林地被侵占,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城市蔓延的内涵及动力机制的理论成果,发现城市蔓延概念研究体现由模糊定义向精确特... 快速城镇化进程及广泛深刻的社会、科技变革引起城市空间快速无序蔓延,从而造成耕地、林地被侵占,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城市蔓延的内涵及动力机制的理论成果,发现城市蔓延概念研究体现由模糊定义向精确特征定义发展的趋势。国内城市蔓延具备高密度、强中心的基本特征;国外城市蔓延体现低密度、用地类型单一的基本特征。机制研究中,国内侧重体制与政策研究,国外以经济学研究为主导。进而,根据总结的研究成果,预测今后城市蔓延研究走向,以期有助于我国结合国情研究、控制城市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蔓延 概念 动力机制 管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健康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 被引量:7
15
作者 马亮 林坚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4-57,共4页
未来城市发展面临诸多健康风险与挑战。城市的高密度集聚特征虽然有利于提高城市经济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风险,但也为传染性疾病的快速传播提供了催化剂。通过引导城市空间布局和优化资源分配,国土空间规划在... 未来城市发展面临诸多健康风险与挑战。城市的高密度集聚特征虽然有利于提高城市经济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风险,但也为传染性疾病的快速传播提供了催化剂。通过引导城市空间布局和优化资源分配,国土空间规划在应对和解决城市未来面临的重大公共健康挑战上拥有巨大潜力。在物质空间安排方面,城市规划可从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绿地及开敞空间系统、慢行交通优先的完整街道系统以及完整社区这四个维度更好地提升公共健康;在城市管理方面,城市政府应重视气候变化、科技进步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居民健康的潜在威胁,以及城市弱势人群的健康公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城市 规划理念 公共健康 城市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国土空间规划与“央地”协同——兼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演变中的央地关系发展及趋向 被引量:97
16
作者 林坚 赵晔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0-23,共4页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构应立足于国家治理视角,以实现国土空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建立贯穿中央意志、落实基层治理、面向人民群众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其中,理顺央地事权关系、推进央地协同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中...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构应立足于国家治理视角,以实现国土空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建立贯穿中央意志、落实基层治理、面向人民群众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其中,理顺央地事权关系、推进央地协同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演变过程中的央地关系发展可以分为计划经济时期、分权改革后、分税制改革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调控期、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时期五个阶段.每一阶段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发展与变革,都与国家治理体系的演进与央地关系的转变密切相关.面向新时代,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央地关系将呈现出全新的协同趋向:(1)权责对等,央地分权与市场化改革同步进行,建立清晰的制度化分权模式;(2)各司其职,中央政府强调战略指引、底线管控、局部聚焦,地方政府关注要素配置、增质提效、权益协调;(3)协同共治,以区域-要素统筹为指向、以自然资源治理为支撑的规划将成为完善央地关系的重要试验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国土空间治理 央地关系 演变 趋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城市更新:新时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被引量:54
17
作者 林坚 叶子君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12,共4页
城市更新是一个永恒的议题,并在国家发展阶段有其特定的历史任务.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绿色城市更新必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发现绿色城市更新的时代价值,分析我国绿色城市更新在“点”、“线”、“面”上的既往... 城市更新是一个永恒的议题,并在国家发展阶段有其特定的历史任务.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绿色城市更新必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发现绿色城市更新的时代价值,分析我国绿色城市更新在“点”、“线”、“面”上的既往探索及现实挑战,结合绿色城市更新的国际动向,提出“十四五”时期有关绿色城市更新的若干建议.包括:(1)绿色城市更新规划先行;(2)建设绿色基础设施网络;(3)探索绿色零碳社区更新;(4)创新绿色城市更新机制,探索增存挂钩“绿色折抵”、绿色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城市更新 “十四五”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的发展与控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楚建群 董黎明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17,共5页
城市的发展与控制是城镇化过程中相互对立与统一的两个侧面。在以往的研究中,对大城市只讲控制而限制其发展,对中小城市只强调发展而忽视控制,都被实践证明是片面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任何级别的城市既有发展的需求,同时也... 城市的发展与控制是城镇化过程中相互对立与统一的两个侧面。在以往的研究中,对大城市只讲控制而限制其发展,对中小城市只强调发展而忽视控制,都被实践证明是片面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任何级别的城市既有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要进行必要的控制和引导。当前对城市发展规模调控的基本思路是:(1)对城市调控的政策和措施应符合城镇化的基本规律;(2)加强区域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3)运用地租的经济杠杆节约、集约用地,遏制城市无序蔓延;(4)借鉴国外经验,根据"精明"增长的理念,合理确定城市增长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发展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专类园的城市功能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汪芳 王颖莹 朱震峻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0-83,共4页
专类园是城市园林研究的新领域之一。以无锡专类园作为研究对象,对专类园的城市功能及其衍生展开分析,并对功能提升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在人们熟知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之外,进行功能衍生,包括传播生态文化效用、构建城市品牌... 专类园是城市园林研究的新领域之一。以无锡专类园作为研究对象,对专类园的城市功能及其衍生展开分析,并对功能提升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在人们熟知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之外,进行功能衍生,包括传播生态文化效用、构建城市品牌效用、丰富游憩活动效用等方面;功能提升的可行性落实于空间规划、经营管理、旅游开发等方面。以期将专类园的建设放到城市层面的高度来探讨,促进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专类园 无锡 城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规划基础理论大讨论:用途管制 被引量:8
20
作者 林坚 赵民 +3 位作者 田莉 段德罡 王富海 熊健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4,30,共5页
辨析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林坚(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空间规划改革和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不是为“多规合一”而“合一”,其初衷是为统一用途管制职责而“合一”。2013年党的十八... 辨析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林坚(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空间规划改革和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不是为“多规合一”而“合一”,其初衷是为统一用途管制职责而“合一”。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就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明确要求:建立空间规划体系……落实用途管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规划 城市与区域规划 多规合一 用途管制 学会常务理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