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向城市区域财政收支空间均衡的战略规划——北京市经济空间结构演变对城市财政收支空间格局的影响
1
作者 梁基英 胡军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2-28,共7页
本文从都市区角度上论证了经济发展导致的北京市经济结构的空间演变对北京财政收支体系空间配置的影响,分析了财政收支的空间差异对地方政府行为所产生的扭曲效应,并对促进城市空间范围内财政收支空间均衡的可能途径进行了评估。
关键词 北京 城市经济空间结构 城市财政 空间配置 战略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路径及其时空特征 被引量:74
2
作者 张纯 柴彦威 李昌霞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6-120,共5页
运用时间地理学方法,通过对北京市3个典型城市社区中老年人24 h活动日志的问卷调查,描述北京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类型的一般时空特征。运用日活动路径分析,从微观层面探讨老年人的年龄、性别、收入、家庭结构等因素对一天的时间尺度... 运用时间地理学方法,通过对北京市3个典型城市社区中老年人24 h活动日志的问卷调查,描述北京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类型的一般时空特征。运用日活动路径分析,从微观层面探讨老年人的年龄、性别、收入、家庭结构等因素对一天的时间尺度内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通过考察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的一般性规律和个性化差异,为适应老龄化趋势的和谐城市规划建设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老年人 日活动路径 时间地理学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制造业集群的辨识——以北京市制造业为例 被引量:28
3
作者 贺灿飞 梁进社 张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1-528,共8页
辨识产业集群的定性方法,过于依赖专家的主观判断,存在诸多局限性。基于投入产出表构建一个反映产业之间功能联系的矩阵,采用主成分分析定量辨识基于经济技术联系的区域产业集群。此外,设计了几个衡量集群内产业联系强度的系数来判定被... 辨识产业集群的定性方法,过于依赖专家的主观判断,存在诸多局限性。基于投入产出表构建一个反映产业之间功能联系的矩阵,采用主成分分析定量辨识基于经济技术联系的区域产业集群。此外,设计了几个衡量集群内产业联系强度的系数来判定被辨识集群的合理性,并通过相关系数衡量集群内产业的空间集聚特性。以北京市1997年投入产出表上74个制造业行业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辨别出14个产业集群,包括钢压延加工集群、有机化学制品集群、电子元器件集群以及棉毛纺织集群等。集群内产业功能联系紧密,相关产业内的企业在空间上集聚,符合产业集群的理论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主成分分析 投入产出表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展望 被引量:37
4
作者 冯健 刘玉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40,81,共9页
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公共政策,或城市规划具有公共政策属性的论断已得到越来越多中国学者或城市政府的认可。本文从公共政策学的视角,对城市规划公共政策的内涵、构成体系、运行机制,社会学议题及公众参与和城市规划公共政策的关系等问题... 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公共政策,或城市规划具有公共政策属性的论断已得到越来越多中国学者或城市政府的认可。本文从公共政策学的视角,对城市规划公共政策的内涵、构成体系、运行机制,社会学议题及公众参与和城市规划公共政策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对中国城市规划公共政策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并对其政策措施进行系统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公共政策 公共利益 公众参与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对外经济联系量与地缘经济关系的匹配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被引量:54
5
作者 丁洪建 余振国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51,共8页
在城市或区域规划研究中,常分别通过城市对外经济联系量、欧氏距离法测算城市或区域之间的联系强度、竞争与合作关系。本文尝试开展两者的协同研究,以南京市为例,通过测算其与不同城市之间的对外经济联系量、地缘经济关系及其匹配关系,... 在城市或区域规划研究中,常分别通过城市对外经济联系量、欧氏距离法测算城市或区域之间的联系强度、竞争与合作关系。本文尝试开展两者的协同研究,以南京市为例,通过测算其与不同城市之间的对外经济联系量、地缘经济关系及其匹配关系,为南京市城市或区域规划提供决策支撑,为今后开展类似研究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经济联系量 地缘经济关系 匹配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城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调控及动因——以北京市中心城储备用地的规划调整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林坚 宋丽青 马晨越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19,共6页
传统研究认为,轨道交通站点影响下周边土地利用方式将呈现"方式经营化、面积大型化、高强度随距离降低",但对旧城区未必尽然。本文在比较北京市中心城区1999年、2006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对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储备用地进... 传统研究认为,轨道交通站点影响下周边土地利用方式将呈现"方式经营化、面积大型化、高强度随距离降低",但对旧城区未必尽然。本文在比较北京市中心城区1999年、2006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对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储备用地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就北京市中心城储备用地的规划调整而言,除土地利用方式经营化外,并未出现其他情形,以微调为主,但仍可分出开发阻力型、公益建设型、原址改造型、旧城保护型和集中拆建型等类型,各自规划调整特征有别。究其原因:(1)北京旧城区轨道交通晚于城市建设,属补偿性建设;(2)历史风貌用地比例大,保护要求高;(3)土地权属复杂,利益主体需要协调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城区 土地利用 轨道交通站点 控制性详细规划 储备用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期内城传统街坊社区的城市形态演变——基于北京市内城三个社区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纯 吕斌 郑童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4-30,共7页
进入转型期以来,中国城市空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成为理解中国城市形态转变的一把钥匙。本文借鉴西方城市形态理论和测度方法,分析随着社区形态转变的社区生活品质变化。选取北京市内城采取三种不同更新策... 进入转型期以来,中国城市空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成为理解中国城市形态转变的一把钥匙。本文借鉴西方城市形态理论和测度方法,分析随着社区形态转变的社区生活品质变化。选取北京市内城采取三种不同更新策略的社区来对比:完全保持传统风貌的南锣社区,采取"修旧如旧"模式更新的菊儿社区,以及完全更新成为现代式多高层住宅的交东社区。研究发现,采取"修旧如旧"更新模式的菊儿社区和采取大规模更新模式的交东社区,社区的物质环境形态可能会改善,然而社区的社会环境形态和居民活动感知形态却可能会因为更新而下降。具体来看,采取"修旧如旧"模式更新、大体保持传统风貌的菊儿社区,不仅社会环境形态和居民活动感知形态与未更新的社区相比不具优势,其社区物质环境形态也因门禁化、封闭以及用地功能单一而下降。规划者应将关注点聚焦在社区层面那些更细致、更深入、更体现人文关怀的环节上,以营造宜居、健康、可持续的中国城市社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期 城市形态 旧城社区 城市更新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城市群主要经济联系方向研究 被引量:96
8
作者 郑国 赵群毅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4年第5期51-54,96,共5页
城市是一个开放系统,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与其它城市和区域的相互联系,研究城市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有利于城市和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有利于明确城市实体的空间发展方向、有利于交通运输的合理组织。文章理论与实证相结合,从城际联系、省... 城市是一个开放系统,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与其它城市和区域的相互联系,研究城市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有利于城市和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有利于明确城市实体的空间发展方向、有利于交通运输的合理组织。文章理论与实证相结合,从城际联系、省际联系和外向性联系3个不同的层面上分别考察了山东半岛6个城市的经济联系方向,并据此就山东半岛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城市与开发区发展和经济联系通道的建设提出了若干战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经济联系 山东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经济与城市规划变革 被引量:21
9
作者 余猛 吕斌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0-24,共5页
低碳经济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但现行城市规划在某些方面与低碳经济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针对于此,本文从低碳经济和现代城市规划的缘起着手,认为两者都源自于工业化进程,同根同源决定了其在社会发展中相生相伴的关系。之后采用比较研... 低碳经济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但现行城市规划在某些方面与低碳经济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针对于此,本文从低碳经济和现代城市规划的缘起着手,认为两者都源自于工业化进程,同根同源决定了其在社会发展中相生相伴的关系。之后采用比较研究法,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要求、多种相关规划理念的比较,探讨我国低碳经济和城市的实质,认为我国低碳城市应将低碳生产、生活与促进新经济形态产生和发展相结合。并据此进一步提出合适的规模、紧凑的形态、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促进低碳技术和政策实施等四点与城市规划密切相关的低碳城市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规划指导思想和编制方法重外延而轻内涵式发展、规划科学性和管理力度不足、相关标准指导性不足和基础设施建设协调不力等现行城市规划体系与低碳发展不相适应之处。并据此提出三点建议,即转变相关理念,建立低碳的城市规划体系;探寻城市低碳发展模式,创新规划编制方法和内容;强化低碳发展策略研究,重视规划实施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 城市规划 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群空间规划方法的转变与空间管制策略 被引量:13
10
作者 吕斌 陈睿 《现代城市研究》 2006年第8期18-24,共7页
城市群的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最主要的地域结构特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地域转移,城市群被视为带动省域乃至国家经济区发展的战略核心,我国城市群的发展面临着城市群竞争力提升、空间协调发展、空间发展引导、以及环... 城市群的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最主要的地域结构特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地域转移,城市群被视为带动省域乃至国家经济区发展的战略核心,我国城市群的发展面临着城市群竞争力提升、空间协调发展、空间发展引导、以及环境与生态系统优化等问题。本文分析了城市群规划需要实现的十个转变和需要实践的新方法,并依据城市群面临的核心问题和规划采取的主要方法总结了城市群空间管制策略的四个类型,即区域协调型、一体化引导型、竞争力培育型、空间管制型,并对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的空间管制策略进行了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空间规划 空间管制 城市群竞争力 协调发展 山东半岛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居民的空间感知与意象空间结构 被引量:127
11
作者 冯健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2-154,共13页
对北京城市居民的空间感知进行了问卷调查,从323份感知地图中提取和统计相关数据,并据此分析北京城市居民空间感知的基本类型、构成和发展阶段,以及各种差异性特征。研究表明,北京城市居民的空间感知类型与西方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但存... 对北京城市居民的空间感知进行了问卷调查,从323份感知地图中提取和统计相关数据,并据此分析北京城市居民空间感知的基本类型、构成和发展阶段,以及各种差异性特征。研究表明,北京城市居民的空间感知类型与西方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但存在一定差异;居民居住地域、性别、学历、收入以及出生地的不同,感知地图类型的级别也不相同。感知空间的构成要素在居住地域、年龄、收入和出生地方面差异明显,而发展阶段主要与性别、收入和出生地有关,社会角色和经济收入水平在决定居民感知空间发展阶段方面起到巨大作用。文章最后还根据各种地物和构成要素出现的频率,概括了北京城市意象的空间结构,并发现它与现实中北京城市空间布局的重点极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感知 意象空间 城市空间结构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郊历史文化村落的资源类型及其谱系建构研究——以北京东郊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戴林琳 盖世杰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4-89,共6页
在对京郊历史文化村落的资源总量及总体特征进行归纳与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历史文化村落的形成原因和构成特点,将北京东郊历史文化村落的资源类型划分为交通要道沿线类、长城沿线堡寨类和自然聚落类3个主类,并结合空间形态特征、人文历史... 在对京郊历史文化村落的资源总量及总体特征进行归纳与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历史文化村落的形成原因和构成特点,将北京东郊历史文化村落的资源类型划分为交通要道沿线类、长城沿线堡寨类和自然聚落类3个主类,并结合空间形态特征、人文历史特征及自然地理特征等主要影响因素将其进一步划分为1 0个亚类,尝试建构北京东郊历史文化村落资源谱系,为后续的资源评价及保护再利用工作提供系统的评价框架与工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村落 资源类型 资源谱系 北京东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问题及对策——以北京西城区为例 被引量:11
13
作者 任晋锋 吕斌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C00期229-233,共5页
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和建设不仅是城市政府治理的内在要求和社区居民自治的必要前提,也是促进城市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以北京西城区为例,对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进行分析,指出西城区社区目前存在... 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和建设不仅是城市政府治理的内在要求和社区居民自治的必要前提,也是促进城市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以北京西城区为例,对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进行分析,指出西城区社区目前存在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不均、供给不足、供需不匹配、使用效率低等问题,其原因既有发展历史的影响,也有思想认识、政策、体制及规划建设管理等因素的影响,提出对策要从使用者需求出发,注重供需平衡,根据社区的类型及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类型、属性区别制定指标,采用不同的建设方式,加强设施规划、建设、使用的管理,并制定相关政策,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配置建设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中的利益相关者诉求研究——以北京市中心城轨道交通站点储备用地的规划调整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宋丽青 林坚 马晨越 《上海城市规划》 2014年第2期91-95,共5页
基于公共产品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北京市中心城轨道交通站点储备用地1999年、2006年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为切入点,分析政府、开发单位、公众、设计单位等利益主体的权力分配与利益诉求。构建多元利益主体博弈的一般框架,指出旧城区... 基于公共产品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北京市中心城轨道交通站点储备用地1999年、2006年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为切入点,分析政府、开发单位、公众、设计单位等利益主体的权力分配与利益诉求。构建多元利益主体博弈的一般框架,指出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过程中以权力分配倾斜化、关注对象区别化、利益诉求差别化为特征的不均衡现状,建议我国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践注重:划定底线,制定针对性的保护原则;设施先行,提升土地开发潜力;制度为本,明确可能的利益主体的权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调整 利益相关者 北京市中心城轨道交通站点储备用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城市静态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兼论利用地下空间缓解北京静态交通问题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晓川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1-456,共6页
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对大城市静态交通问题的分析,认为解决大城市静态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城市静态交通的政策与管理、实施城市交通综合发展战略和开发利用地下空间.通过分析城市静态交通地下化的特点与综合效益,提出了城市... 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对大城市静态交通问题的分析,认为解决大城市静态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城市静态交通的政策与管理、实施城市交通综合发展战略和开发利用地下空间.通过分析城市静态交通地下化的特点与综合效益,提出了城市静态交通地下化的规划原则与过程.在此基础上,针对北京静态交通的具体问题和北京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优势,结合北京总体结构布局特点与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提出了北京静态交通系统的规划布局和发展建议,并认为北京应采取限制城市中心区内部停车的城市停车结构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静态交通 地下空间 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城市职能的历史演变与区域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群毅 金晓哲 《现代城市研究》 2006年第2期37-42,共6页
城市职能是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的传统研究领域,但已有研究多局限于区域中城市的职能分类,而对于单个城市的具体研究则相对薄弱。文章以武汉市为例,采用历史演变和区域比较两个角度综合分析了武汉市城市职能的演变特点、内在肌理和现实... 城市职能是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的传统研究领域,但已有研究多局限于区域中城市的职能分类,而对于单个城市的具体研究则相对薄弱。文章以武汉市为例,采用历史演变和区域比较两个角度综合分析了武汉市城市职能的演变特点、内在肌理和现实区域地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职能研究对于武汉城市性质确定的启示,以期为单个城市的城市职能研究提供一个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职能 历史演变 区域比较 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北林特色的城乡规划学科体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翅 《风景园林》 2012年第4期96-99,共4页
首先分析了北京林业大学的办学思想、学科优势和专业特点,提出了城乡规划学科特色以及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其次探讨了城乡规划学科课程体系优化的四项措施;最后,对构建北林特色的城乡规划学科发展进行了探讨,并指出我校城乡规划学科发... 首先分析了北京林业大学的办学思想、学科优势和专业特点,提出了城乡规划学科特色以及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其次探讨了城乡规划学科课程体系优化的四项措施;最后,对构建北林特色的城乡规划学科发展进行了探讨,并指出我校城乡规划学科发展基于建筑-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的"融合共生",走向城市"生态园林化"的城乡规划学科体系,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规划 北林特色 学科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年代北京郊区化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其对策 被引量:96
18
作者 冯健 周一星 +1 位作者 王晓光 陈扬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29,共17页
跟踪研究了1990年代北京郊区化的最新发展趋势,发现:无论在形式上还是规模和强度上,北京的郊区化都在继续发展。具体而言,1990年代北京居住郊区化愈演愈烈,出现许多新的形式,都市区居住空间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工业郊区化发展幅度不断加大... 跟踪研究了1990年代北京郊区化的最新发展趋势,发现:无论在形式上还是规模和强度上,北京的郊区化都在继续发展。具体而言,1990年代北京居住郊区化愈演愈烈,出现许多新的形式,都市区居住空间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工业郊区化发展幅度不断加大;商业郊区化趋势初见端倪;近年来私家车的发展及其对郊区化的推动作用大大超出学者们最初的预料;第二住宅引起一定程度的季节性郊区化发展;郊区化进程中城市贫富分化明显,并在空间上有所体现。针对北京郊区化的最新发展,提出若干调控的建议和对策。最后,尝试构建1990年代中国城市郊区化发展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郊区化 居住郊区化 工业郊区化 商业郊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结合部的地域识别与土地利用研究——以北京中心城地区为例 被引量:35
19
作者 林坚 汤晓旭 +1 位作者 黄斐玫 苗春蕾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6-44,共9页
在分析城乡结合部内涵和特性的基础上,尝试从非农化建设密度、土地权属特征入手,应用门槛值法、空间叠加法进行城乡结合部地域的识别,并在北京中心城地区进行了试验。在识别出北京市中心城城乡结合部地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地理信息系... 在分析城乡结合部内涵和特性的基础上,尝试从非农化建设密度、土地权属特征入手,应用门槛值法、空间叠加法进行城乡结合部地域的识别,并在北京中心城地区进行了试验。在识别出北京市中心城城乡结合部地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的手段,对其土地利用特点进行分析,同时设计了有关指标和方法,划分出不同的土地利用地域类型,并提出差别化的土地利用引导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地域识别 土地利用 北京中心城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对存量和减量的总体规划 被引量:63
20
作者 施卫良 邹兵 +7 位作者 金忠民 石晓冬 丁成日 王凯 赵燕菁 郑皓 林坚 石楠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21,共6页
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已圆满落幕。会议期间共举办了12场自由论坛,来自城市规划领域方方面面的专家、学者等出席论坛做精彩发言,并与听众互动交流。会后,由各论坛主持人执笔,根据嘉宾发言,整理并提炼出了与其论坛主旨相关的政策建... 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已圆满落幕。会议期间共举办了12场自由论坛,来自城市规划领域方方面面的专家、学者等出席论坛做精彩发言,并与听众互动交流。会后,由各论坛主持人执笔,根据嘉宾发言,整理并提炼出了与其论坛主旨相关的政策建言,以期为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献计献策。本刊将选择其中部分自由论坛嘉宾发言及政策建言一并刊出,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互动交流 论坛 主持人 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