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背景噪声面波与布格重力异常联合反演:山西断陷带三维地壳结构 被引量:25
1
作者 郭震 陈永顺 殷伟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21-831,共11页
讨论了利用面波与布格重力异常联合反演三维地壳速度结构的新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联合反演获得山西断陷带地壳S波速度结构.通过建立速度与密度之间的经验关系,利用非线性迭代反演方法获得最终速度模型.结果显示,联合反演获得的速度模型可... 讨论了利用面波与布格重力异常联合反演三维地壳速度结构的新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联合反演获得山西断陷带地壳S波速度结构.通过建立速度与密度之间的经验关系,利用非线性迭代反演方法获得最终速度模型.结果显示,联合反演获得的速度模型可以同时提高对面波及重力数据的观测拟合程度,而面波单独反演得到的速度模型则无法很好的拟合重力观测数据.相比较,联合反演速度模型中的大同火山区中下地壳的低速异常幅值小于面波单独反演模型中低速异常体的幅值.联合反演速度模型结果揭示,吕梁山地区在中下地壳存在低速异常,并且和北部的大同火山区低速异常相连接,说明可能导致新生代以来大同火山区岩浆活动的上地幔构造活动(上地幔局部上涌,地幔柱)可能对山西断陷带的形成和构造活动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并且导致了吕梁山地区中下地壳的低速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波与重力异常联合反演 地壳三维横波波速结构 山西断陷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及邻区现今地应变率场的计算及其结果的地球动力学意义
2
作者 朱守彪 蔡永恩 石耀霖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53-1061,共9页
许多研究人员利用GPS测量的速度资料计算了地应变率场,但其结果差异较大.本文将地质统计学中的Kriging方法引入到GPS观测的速度场研究中,通过Kriging插值得到青藏高原及邻区均匀网格节点上的速度值,然后运用有限单元中形函数(Lagrange... 许多研究人员利用GPS测量的速度资料计算了地应变率场,但其结果差异较大.本文将地质统计学中的Kriging方法引入到GPS观测的速度场研究中,通过Kriging插值得到青藏高原及邻区均匀网格节点上的速度值,然后运用有限单元中形函数(Lagrange插值函数)的求导方法,计算每个网格单元积分点处的地应变率分量,从而获得青藏高原及邻区的地应变率场的分布.计算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主体处在南北向受挤压、东西向被拉张的应变状态之中,但高原东部地区则正好相反,即南北向拉张、东西向出现挤压.青藏高原及邻区主应变率的方位与震源机制解中P轴、T轴的方向基本一致;最大主压应变率的高值区分布在喜马拉雅主边界冲断带及附近地区,高原内部出现主张应变率大于压应变率的现象,且高原内部处在拉张应变状态.面膨胀率结果也表明,喜马拉雅山及附近地区为面收缩区,而高原内部其他地区主要为膨胀区;最大剪应变率分布清晰地显示出青藏高原周边的主要断裂带轮廓.文中的应变率计算结果预示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现今的地应变与较长期的地质活动之间有一定的继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iging方法 GPS观测 地应变率场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地区及其周边的地震活动性研究
3
作者 金戈 陈永顺 巴桑次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020-3026,共7页
印度和欧亚陆-陆板块碰撞造就的青藏高原地震活动十分频繁.但由于地理因素限制,青藏高原内部地震台站分布稀疏,因此全球地震台网很难监测青藏高原内部发生的小型地震活动.本文通过对北京大学布设的流动台阵自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地震... 印度和欧亚陆-陆板块碰撞造就的青藏高原地震活动十分频繁.但由于地理因素限制,青藏高原内部地震台站分布稀疏,因此全球地震台网很难监测青藏高原内部发生的小型地震活动.本文通过对北京大学布设的流动台阵自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地震记录的分析,精确定位了拉萨周边地区的79个区域小震,发现了两个可能是受到岩浆或地下水活动影响而形成的震群,以及拉萨附近一条近期比较活跃的断层,并给出了全球台网对于该地区地震定位误差的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拉萨地区 地震定位 地震活动性 地震震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算法的改进及其在应力场反演中的应用
4
作者 朱守彪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7-100,共4页
利用人工方法产生多样化的初始群体,引入“移民”机制并采用小种群搜索,运用自动调整交换概率与变异概率的方法将遗传算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遗传算法在防止早熟,提高收敛速度方面有一定改善。最后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反演了青藏高原的... 利用人工方法产生多样化的初始群体,引入“移民”机制并采用小种群搜索,运用自动调整交换概率与变异概率的方法将遗传算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遗传算法在防止早熟,提高收敛速度方面有一定改善。最后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反演了青藏高原的应力场,其结果与地质结果有一定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青藏高原 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