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象关系型空间数据库MMP过滤算法及其优越性
1
作者 孔冬艳 刘俊 王宏斌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6年第1期46-50,共5页
MMP(M in imum M aximum Points)过滤算法是对象关系型空间数据库中空间数据的高效过滤算法。通过对MMP算法原理的阐述及应用效果分析,说明MMP算法在实现海量空间数据检索中的优越性,即采用MMP过滤算法的速度比函数操作至少提高几十倍。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对象关系型空间数据库 ZEUS 2000 MMP过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造山带主要大地构造单元的新划分 被引量:248
2
作者 王宗起 闫全人 +9 位作者 闫臻 王涛 姜春发 高联达 李秋根 陈隽璐 张英利 刘平 谢春林 向忠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27-1546,共20页
根据近年来的地层、沉积、岩浆-火山和构造变形及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新进展,结合前人的成果,按照大地构造相单元划分原则,将秦岭造山带分为13个主要构造单元:①华北南缘陆坡带,包括第一层序的青白口系大庄组、震旦系罗圈组和寒武系... 根据近年来的地层、沉积、岩浆-火山和构造变形及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新进展,结合前人的成果,按照大地构造相单元划分原则,将秦岭造山带分为13个主要构造单元:①华北南缘陆坡带,包括第一层序的青白口系大庄组、震旦系罗圈组和寒武系,与之对应的豫西栾川群;第二层序的奥陶纪陶湾群;②北秦岭弧后杂岩带,以宽坪群和部分二郎坪群中的基性火山岩与碳酸盐岩的构造块体与变质的古生代深海碎屑岩混杂为特征;③秦岭岛弧杂岩带,由丹凤群不同的古洋隆块体、富水幔源岛弧基性岩浆杂岩、云架山群、斜峪关群和草滩沟群的岛弧钙碱性岩浆岩和火山岩及深海沉积物及秦岭群弧基底杂岩等构成,时间跨度为奥陶纪-石炭纪;④秦岭弧前盆地系,泥盆系及其它晚古生代地层是其主要充填物,同沉积断裂控制了一系列的次级盆地;⑤秦岭增生混杂带,由泥、砂岩组成的基质和基性、超基性岩、火山岩、灰岩、硅质岩等岩块构成,最终形成于二叠纪末-三叠纪初;⑥南秦岭岛弧杂岩带,碧口群的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和岩浆岩组成,称碧口弧;由三花石群的中基性火山岩以及西乡群的中酸性火山岩共同构成,称西乡弧;由耀岭河群和郧西群中基性熔岩和中酸性火山岩组成,称安康弧;⑦南秦岭弧前盆地系,碧口弧前盆地充填物是以碎屑岩为主的横丹群和关家沟群;西乡弧前沉积主要由三花岩群包括王家坝组砂岩以及由泥岩、砂岩和中酸性火山岩变质而成的片岩、片麻岩和石英岩组成。安康弧前盆地具有明显的深海扇沉积特征梅子垭群和大贵坪组;⑧南秦岭弧后盆地系,包括后龙门山的茂县群和上古生界及三叠系,大巴山的洞河群和部分耀岭河群的火山岩;⑨南秦岭弧后陆坡带,只保留大巴山弧后陆缘,是高川—毛坝以南的下古生界;⑩南秦岭前陆褶冲带,包括龙门山北段、米仓山和大巴山前陆褶冲带。三带形成于印支—燕山期,但构造线不同,且在出现的时间上,由西到东由早到晚;11○三叠纪残余海盆;○12中-新生代走滑拉分和断陷盆地;1○3基底断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构造单元 大地构造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的储层特征以及等温吸附特征 被引量:119
3
作者 熊伟 郭为 +3 位作者 刘洪林 高树生 胡志明 杨发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3-116,130,共4页
页岩的储层特征以及吸附特征是评价页岩气是否具有开采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为此,以某页岩气藏为例,测量其岩心的孔隙度与渗透率,并进行X射线衍射全岩分析和黏土矿物测定,以分析其储层特征。结果表明:该页岩的孔隙度主要分布在0.01%~5%... 页岩的储层特征以及吸附特征是评价页岩气是否具有开采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为此,以某页岩气藏为例,测量其岩心的孔隙度与渗透率,并进行X射线衍射全岩分析和黏土矿物测定,以分析其储层特征。结果表明:该页岩的孔隙度主要分布在0.01%~5%,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000 01~10mD,孔隙直径主要分布在4~6nm;页岩的孔隙度与渗透率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黏土矿物主要为绿泥石、伊利石、蒙皂石以及伊蒙混层。挑选了6块岩心进行等温吸附试验,以确定TOC以及Ro对页岩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页岩的气体吸附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曲线,其总解析气量与页岩的TOC成正相关,但与孔隙度没有明显的关系;②不同成熟度、不同TOC页岩的吸附特征研究表明,页岩的吸附能力与页岩的TOC和Ro密切相关,随着页岩TOC以及Ro的提高,页岩的吸附能力增加;当页岩的TOC相近时,页岩的Ro越高,吸附能力越强;当页岩的Ro相近时,页岩的TOC越高,页岩的吸附能力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储层特征 等温吸附 含气量 孔隙度 渗透率TOC R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盘山盆地西南缘构造样式及勘探意义 被引量:14
4
作者 赵海华 崔红庄 +3 位作者 王军 侯旭波 季建清 赵晓喜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17,118-119,共11页
六盘山盆地构造背景复杂,尤其是盆地西南缘,构造样式认识不清.在野外调查、重力资料及地震资料解析的基础上,分析六盘山盆地西南缘各大断层带构造特征和构造样式,提出以压扭走滑构造样式为主,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中新生代以来构造演化... 六盘山盆地构造背景复杂,尤其是盆地西南缘,构造样式认识不清.在野外调查、重力资料及地震资料解析的基础上,分析六盘山盆地西南缘各大断层带构造特征和构造样式,提出以压扭走滑构造样式为主,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中新生代以来构造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盆地西南缘构造带具有断层带地层陡直、剖面上呈花状构造、空间上见"丝带效应"、平面上各断裂雁列式排列的构造特征,划分走滑构造和压扭走滑构造相关褶皱两大类构造样式;结合区域构造应力场不断顺时针旋转的构造演化特点,确认六盘山盆地西南缘新生代以来以压扭走滑构造样式为主,走滑构造相关褶皱构造样式为次.该研究成果对六盘山盆地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构造样式 构造演化 压扭走滑 油气勘探 六盘山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岫岩叶蛇纹石热处理产物的矿物学特征 被引量:20
5
作者 来红州 王时麒 俞宁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4-128,共5页
对辽宁岫岩叶蛇纹石进行了热活化处理 ,通过差热 热重分析 (DTA TG)、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 (XRD)、红外光谱分析 (IR)和扫描电镜分析 (SEM) ,发现热活化温度达到 5 0 0℃时 ,叶蛇纹石八面体片中的羟基开始显著脱失 ,并出现镁橄榄石新物相 ... 对辽宁岫岩叶蛇纹石进行了热活化处理 ,通过差热 热重分析 (DTA TG)、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 (XRD)、红外光谱分析 (IR)和扫描电镜分析 (SEM) ,发现热活化温度达到 5 0 0℃时 ,叶蛇纹石八面体片中的羟基开始显著脱失 ,并出现镁橄榄石新物相 ,但仍然保持层的结构 ;当温度达到 5 5 0℃时 ,叶蛇纹石的层状结构被完全破坏 ;温度升高到 65 0℃时 ,镁橄榄石结晶度增高 ,并出现顽火辉石新物相 ;当温度达到 1 0 5 0℃时 ,镁橄榄石的含量略有减少 ,并出现较多的晶质顽火辉石物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岫岩 叶蛇纹石 热处理产物 热活化处理 矿物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东部侏罗系砂岩构造裂缝定量预测 被引量:17
6
作者 詹彦 侯贵廷 +5 位作者 孙雄伟 鞠玮 申银民 赵文韬 任康绪 张鹏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4-302,共9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依南-吐孜地区侏罗系低孔低渗砂岩是该区主要的油气储集层,构造裂缝作为油气运移通道和储集空间,其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是制约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通过对区域构造应力场演化以及裂缝充填特征的分析,认为依南-吐孜地...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依南-吐孜地区侏罗系低孔低渗砂岩是该区主要的油气储集层,构造裂缝作为油气运移通道和储集空间,其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是制约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通过对区域构造应力场演化以及裂缝充填特征的分析,认为依南-吐孜地区侏罗系砂岩裂缝主要形成于新近纪之后。在声发射古应力测量和岩石力学参数测试的基础上,考虑研究区地质背景、地层形态、断层分布等诸多因素,利用三维有限元法对库车坳陷新近纪以来的构造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在该地区14个井段裂缝面密度的约束下,预测出依南—吐孜地区侏罗系砂岩构造裂缝发育程度与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裂缝分布受到岩性、地层形态与断层的共同影响,下侏罗统阿合组构造裂缝最为发育,平面上依南2井西南区域的裂缝面密度较大,达到1.5m-1以上,而向东裂缝面密度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裂缝 低孔低渗 有限元数值模拟 定量预测 库车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北段中生代岩基及其包体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性质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7
作者 陈智超 陈斌 田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5-306,共12页
太行山北段出露大规模中生代岩浆岩带,以中酸性岩为主,普遍含有基性微粒包体。锆石的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包体形成于126Ma左右,与寄主岩石大致同时形成。锆石的LA-MC-ICPMS Lu-Hf同位素原位测量研究表明,基性岩来自富集地幔的部... 太行山北段出露大规模中生代岩浆岩带,以中酸性岩为主,普遍含有基性微粒包体。锆石的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包体形成于126Ma左右,与寄主岩石大致同时形成。锆石的LA-MC-ICPMS Lu-Hf同位素原位测量研究表明,基性岩来自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并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主要的中酸性岩基形成于壳幔岩浆混和过程,而岩基中微粒基性包体是经历分离结晶的基性岩浆注入酸性岩浆房中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Hf同位素测量 基性包体 中生代岩浆作用 太行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区地层火山岩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77
8
作者 郭丽爽 刘玉琳 +3 位作者 王政华 宋达 许发军 苏犁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71-477,共7页
包古图地区位于西准噶尔东南部,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石炭系太勒古拉组、包古图组和希贝库拉斯组,为一套巨厚的半深海相-大陆坡相火山-火山碎屑沉积建造。这套地层的时代归属和地层层序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报导了包古图地区实测地... 包古图地区位于西准噶尔东南部,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石炭系太勒古拉组、包古图组和希贝库拉斯组,为一套巨厚的半深海相-大陆坡相火山-火山碎屑沉积建造。这套地层的时代归属和地层层序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报导了包古图地区实测地层剖面,并从太勒古拉组玄武岩和包古图组及希贝库拉斯组凝灰岩中分别选出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57.5±5.4Ma、332.1±3.0Ma和336.3±2.5Ma。由此确定这套地层属于早石炭世的杜内阶到维宪阶,由下到上依次为太勒古拉组、包古图组和希贝库拉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准噶尔 包古图 火山岩 锆石 U-PB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古溶洞见证晚奥陶世抬升幅度 被引量:3
9
作者 申银民 李越 +3 位作者 赵乐元 刘永福 孙玉善 李猛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9-360,共12页
塔中隆起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灰岩与桑塔木组砂—粉砂岩之间为不整合接触,昭示着这两个组沉积期之间存在一次历时约百万年的区域性构造抬升事件。中古31井良里塔格组三段的4 125.6~4 133.9 m井段为垮塌型溶洞沉积,洞顶距良里塔格组二... 塔中隆起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灰岩与桑塔木组砂—粉砂岩之间为不整合接触,昭示着这两个组沉积期之间存在一次历时约百万年的区域性构造抬升事件。中古31井良里塔格组三段的4 125.6~4 133.9 m井段为垮塌型溶洞沉积,洞顶距良里塔格组二段顶部190.6 m,溶洞中角砾状充填物主要来自良里塔格组洞壁本身的礁相灰岩,且见数厘米厚的暗河流水沉积纹层,未发现源于其它时代的颗粒混杂其间。这一事实指证了溶洞的形成和充填时代均为良里塔格组沉积之后、桑塔木组覆盖之前的晚奥陶世凯迪中期。具溶蚀力的淡水潜流带的深度一般不低于周围的海平面,由此可推断出该井区这次抬升出海平面之上的高度,即使忽略良里塔格组顶部可能经地表剥蚀的良里塔格组一段,抬升出水面部分至少也应该有190 m,藉生态地层学恢复洞壁礁灰岩沉积时的海水深度约为30 m±,因此总抬升幅度至少能达到22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溶洞 抬升幅度 晚奥陶世 良里塔格组 中古31井 塔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荫盆地太平林场组巴尔姆孢(Balmeisporites)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10
作者 万传彪 刘本培 +3 位作者 乔秀云 杨建国 单玄龙 任延广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8,共8页
2001年在嘉荫盆地太平林场组暗色泥岩中,发现油气显示,是大庆油田外围探区中第二个重点勘探的盆地。本次工作在太平林场组的建组剖面下部泥岩中首次发现丰富的大孢子化石—巴尔姆孢(Balmeisporites),见有3个种和2个未定种,其中新种2个,... 2001年在嘉荫盆地太平林场组暗色泥岩中,发现油气显示,是大庆油田外围探区中第二个重点勘探的盆地。本次工作在太平林场组的建组剖面下部泥岩中首次发现丰富的大孢子化石—巴尔姆孢(Balmeisporites),见有3个种和2个未定种,其中新种2个,它们是:康氏巴尔姆孢(比较种)Balmeisporites cf.kondinskayae Srivastava et Binda、嘉荫巴尔姆孢(新种)Balmeisporites jiayinensis sp.nov.、太平林场巴尔姆孢(新种)Balmeisporites taipinglinchangensis sp.nov.、巴尔姆孢?(未定种 1)Balmeisporites?sp.1、巴尔姆孢?(未定种 2)Balmeisporites?sp.2。这一发现丰富了太平林场组建组剖面的生物化石内容,对嘉荫盆地井下岩石地层单元与露头剖面的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所发现的巴尔姆孢均是不具赤道突起的类型,反映出典型晚白垩世的特征,本组产出的孢粉、介形类和叶肢介化石可与松辽盆地嫩江组对比,为晚白垩世桑顿期-坎潘期。巴尔姆孢指示的古气候应为潮湿的亚热带气候,产巴尔姆孢的层位所处的古环境应是河流入湖处的三角洲前缘或前三角洲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林场组 晚白垩世 大孢子 嘉荫盆地 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山陆内造山作用的深部制约因素 被引量:22
11
作者 邵济安 何国琦 张履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7-148,共12页
中生代燕山陆内造山带是在克拉通软弱带上发育起来的。陆内造山作用受到深部条件的制约是与陆缘造山的主要区别。深部制约表现在:(1)继承性的构造活动;(2)断块的差异升降;(3)主动裂谷盆地演化;(4)岩石圈剧烈的构造变动。其中,岩石圈剧... 中生代燕山陆内造山带是在克拉通软弱带上发育起来的。陆内造山作用受到深部条件的制约是与陆缘造山的主要区别。深部制约表现在:(1)继承性的构造活动;(2)断块的差异升降;(3)主动裂谷盆地演化;(4)岩石圈剧烈的构造变动。其中,岩石圈剧烈的构造变动和主动裂谷盆地演化直接受制于上地幔的影响,而断块差异升降是深部作用的间接反映。继承性的构造活动贯穿于燕山运动各个时期,其表现形式可以不同。这些深部影响因素随着时间是有变化的,存在交叉叠置,但是构造-岩浆活动的深度总的来说趋于越来越浅。与其他陆缘、陆间造山带对比,可以看到深部热体制调整在燕山陆内造山作用中是最重要的因素。陆内造山作用是上部地壳对岩石圈不同深度层次剧烈变动的响应,地壳以及岩石圈的加厚和随后的变薄是其实质性的构造过程,不仅导致岩石的变形,而且也引起了山脉的隆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 中生代 陆内造山 深部制约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质成岩作用对有孔虫氧同位素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房殿勇 赵泉鸿 +2 位作者 成鑫荣 关平 李洋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3-66,共4页
通过对南海北部ODP184航次1148站井深477m之下深海相渐新世浮游有孔虫Globoquadrina baromoenensis压扁壳、次生方解石和充填壳的氧同位素对比,定量分析了钙质成岩作用对壳体氧同位素的影响,结果发现,受成岩作用影响,1148站浮游有孔虫... 通过对南海北部ODP184航次1148站井深477m之下深海相渐新世浮游有孔虫Globoquadrina baromoenensis压扁壳、次生方解石和充填壳的氧同位素对比,定量分析了钙质成岩作用对壳体氧同位素的影响,结果发现,受成岩作用影响,1148站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显著变轻,这种变化趋势与低纬度开放性大洋明显不同。其原因可能与南海海盆扩张早期,大量陆源物质从较窄陆架可以直接沉积到海底,由于陆源物质氧同位素相对偏负,当与海洋沉积物混合后,引起本区沉积物孔隙水氧离子浓度变轻。而扩张初始,高的沉积速率可能使钙质壳体被快速封存在一个相对孤立的系统中,造成孔隙水离子成为影响壳体氧同位素变化的主要因素。当氧同位素相对较18重的有孔虫壳体溶解和重结晶并与孔隙水离子发生交换时,引起壳体δ18O负向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同位素 成岩作用 钙质 浮游有孔虫 陆源物质 次生方解石 海洋沉积物 有孔虫壳体 Δ^18O 孔隙水 南海北部 定量分析 变化趋势 南海海盆 离子浓度 沉积速率 渐新世 深海相 开放性 低纬度 重结晶 扩张 航次 大洋 海底 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页岩微裂缝发育控制因素——以长宁双河剖面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59
13
作者 董大忠 施振生 +11 位作者 孙莎莎 郭长敏 张晨晨 郭雯 管全中 张梦琪 蒋珊 张磊夫 马超 武瑾 李宁 昌燕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63-774,共12页
以长宁双河剖面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为例,重点讨论黑色页岩微裂缝发育控制因素及页岩气储集层"甜点段"微裂缝成因。针对目标层段,开展了203块大薄片、203块小薄片、110块TOC样品、110块X-衍射全岩和103块主微量样品... 以长宁双河剖面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为例,重点讨论黑色页岩微裂缝发育控制因素及页岩气储集层"甜点段"微裂缝成因。针对目标层段,开展了203块大薄片、203块小薄片、110块TOC样品、110块X-衍射全岩和103块主微量样品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黑色页岩微裂缝分为顺层缝和非顺层缝,顺层缝多为层面滑移缝、页理缝和构造雁列缝,非顺层缝主要为剪切缝和拉张缝。纵向上,龙马溪组SLM1段微裂缝密度最高,SLM2段至SLM5段微裂缝密度逐渐降低,五峰组微裂缝密度最低。微裂缝密度与黑色页岩硅质含量正相关、与碳酸盐矿物含量负相关,黑色页岩颗粒越细微裂缝密度越大。微裂缝密度受控于生物成因硅含量,生物成因硅含量越高微裂缝密度越大,在应力作用下,微裂缝优先在细粒页岩的纹层界面处形成。区域性构造活动是龙马溪组页岩气储集层"甜点段"微裂缝形成的关键因素,成岩收缩是页理缝形成的重要动力,生烃增压是微裂缝大量发育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裂缝 有机质含量 纹层 岩性 黑色页岩 志留系龙马溪组 奥陶系五峰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拉克艾哈代布油田上白垩统Khasib组生物扰动对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根久 宋新民 +1 位作者 刘波 石开波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20,共10页
生物扰动可改变碳酸盐岩原始沉积组构,影响后期成岩作用,导致生物潜穴与基质间存在物性差异,进而增强碳酸盐岩储层的非均质性。在大量岩心、薄片观察和点渗透率等多种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伊拉克艾哈代布油田上白垩统Khasib组Kh2段生物... 生物扰动可改变碳酸盐岩原始沉积组构,影响后期成岩作用,导致生物潜穴与基质间存在物性差异,进而增强碳酸盐岩储层的非均质性。在大量岩心、薄片观察和点渗透率等多种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伊拉克艾哈代布油田上白垩统Khasib组Kh2段生物扰动遗迹组构类型及其对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开展研究。结果表明:①Kh2段发育海生迹(Thalassinoides)、蛇形迹(Ophiomorpha)、古藻迹(Paleophycus)等3种主要遗迹组构。Thalassinoides潜穴外壁光滑,不具有衬壁结构,呈三维网状连通管形,单个潜穴直径为5~25 mm;Ophiomorpha潜穴呈“T”形管状,多呈水平分布,部分发育泥质衬壁结构,直径为5~15 mm;Palaeophycus潜穴呈圆形—椭圆形的轻微弯曲—直管,直径为2.5~10 mm,主要呈水平分布,不具有衬壁结构。②由于物性差异导致的含油性差异,岩心具有明显的斑块状特征,同时不同含油级别区域分布与生物遗迹组构的形态及空间展布相关,这表明Kh2段储层非均质性主要受生物扰动作用的控制。③Kh2段不同沉积环境下发育不同的生物扰动遗迹组构类型,导致潜穴与基质的原始组构及沉积介质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形成潜穴与基质之间的孔隙结构差异,在此基础上,叠加后期成岩差异(胶结、溶蚀、压实等),进而导致Kh2段不同的储层非均质性类型。Thalassinoides遗迹组构主要发育于中缓坡绿藻生屑滩,潜穴内受到准同生溶蚀而形成大量铸模孔,基质部分受到早期强烈的胶结作用。Ophiomporpha遗迹组构主要发育于中缓坡中—低能浅滩,潜穴内因颗粒充填而发育粒间孔,基质部分灰泥含量高。Palaeophycus遗迹组构主要发育于中缓坡颗粒滩,潜穴内颗粒含量高,且早期胶结作用受到抑制;随着海平面下降,大气淡水优先进入潜穴通道进行溶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扰动 生物潜穴 遗迹组构 储层非均质性 碳酸盐岩 Khasib组 伊拉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黏土矿物特征及敏感性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吴起油田寨子河地区长6油层为例 被引量:25
15
作者 师俊峰 师永民 +2 位作者 高超利 赵晔 王哲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88-95,共8页
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结构复杂、比表面积大,岩石颗粒表面附着大量的黏土矿物,容易受到外来流体的影响,发生颗粒膨胀、迁移、离子沉淀等反应伤害储层,从而影响生产效率。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吴起油田寨子河地区延长组6段油层为例,通过岩石薄... 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结构复杂、比表面积大,岩石颗粒表面附着大量的黏土矿物,容易受到外来流体的影响,发生颗粒膨胀、迁移、离子沉淀等反应伤害储层,从而影响生产效率。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吴起油田寨子河地区延长组6段油层为例,通过岩石薄片观察、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X-RD)实验、压汞实验和储层敏感性实验等方法,对研究区储层物性、孔喉结构、黏土矿物特征和储层敏感性类型、伤害程度及敏感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岩心分析实验表明,储层黏土矿物由绿泥石、高岭石、伊利石和伊蒙混层4种矿物组成,影响储层渗透性的敏感性伤害强弱依次为酸敏、水敏、碱敏、盐敏和速敏。并结合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绿泥石富集区域尽量避免储层酸化等改造措施;对伊利石及伊蒙混层含量高、易水敏的地区,压裂改造过程需要提高压裂液砂比,减小压裂液量,从而降低储层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吴起地区 致密砂岩储层 黏土矿物 储层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下水中有机质降解过程的原位观测——以干酪根和沥青质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晋阳 张红 +1 位作者 郑海飞 曾贻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3-77,共5页
采用热液对顶砧压腔装置,对高温高压水中干酪根和沥青质的热解过程进行了原位观测。结果发现干酪根和沥青质在高温高压水中的热解行为存在很多的差别:干酪根不溶于高温高压水中,并保持固相状态直到发生异相降解反应,生成的小分子的液相... 采用热液对顶砧压腔装置,对高温高压水中干酪根和沥青质的热解过程进行了原位观测。结果发现干酪根和沥青质在高温高压水中的热解行为存在很多的差别:干酪根不溶于高温高压水中,并保持固相状态直到发生异相降解反应,生成的小分子的液相和气相烃类化合物能够与高温高压下的水混溶,而当温度降低后这些烃类物质则从水中析出;沥青质在高温高压下首先与水混溶,混溶后随着温度和压力的继续升高发生降解反应,最终生成类似石墨结构的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干酪根 沥青质 有机质降解 热液对顶砧压腔 原位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进展、挑战与前景 被引量:110
17
作者 董大忠 施振生 +9 位作者 管全中 蒋珊 张梦琪 张晨晨 王书彦 孙莎莎 于荣泽 刘德勋 彭平 王世谦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7-76,共10页
四川盆地黑色页岩层系多、页岩气资源丰富,是迄今为止中国主要的页岩气勘探开发盆地。为了给今后四川盆地乃至整个中国南方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指导和参考,以该盆地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开发实践为对象,总结... 四川盆地黑色页岩层系多、页岩气资源丰富,是迄今为止中国主要的页岩气勘探开发盆地。为了给今后四川盆地乃至整个中国南方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指导和参考,以该盆地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开发实践为对象,总结了其发展阶段与进展,明确了页岩气富集成藏的有利条件,梳理了制约页岩气发展的理论与技术挑战,进而探讨了未来的勘探开发前景。研究结果表明:(1)深水陆棚相形成高富含有机质页岩且连续段厚度大、品质好,复背(向)斜宽缓区构造相对稳定是该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持续聚集的有利条件,保存条件是页岩气富集的关键因素,页理(纹理)、微裂缝发育是页岩气高产的重要因素,超压是页岩气高产的重要条件;(2)制约该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工业化发展的技术瓶颈,主要包括富有机质页岩沉积相与沉积模式,页岩储层成岩过程与评价体系,页岩气形成与聚集机理,页岩气层地球物理识别与预测,资源动用率低、不确定性大,3500 m以深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尚未突破。结论认为,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仍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页岩气 勘探开发 进展 挑战 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质检测中的污染防治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左生 李伟 +4 位作者 黄萍 王关玉 李常清 刘耕耘 邹南智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55-158,共4页
  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质的研究刚刚起步,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质的分析检测技术尚不完善,特别在其研究环境上的尚无相关法规和对策.本文结合国外研究经验以及北京大学二噁英实验室建设的经验和管理实例,介绍了超痕量级二噁英定性定量...   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质的研究刚刚起步,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质的分析检测技术尚不完善,特别在其研究环境上的尚无相关法规和对策.本文结合国外研究经验以及北京大学二噁英实验室建设的经验和管理实例,介绍了超痕量级二噁英定性定量的环境控制技术及其实施技术,给有机质谱分析研究的同行们介绍超痕量级分析带来的问题及其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RGC - HRMS Pollution and control for laboratory for dioxins Research technique and knowh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面覆岩移动与裂隙带瓦斯运移规律及瓦斯抽采工程实践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华炜 刘玉德 张莉聪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6-60,共5页
基于芦岭煤矿的地质条件,通过建立综放工作面开采的岩层力学模型,运用RFPA、UDEC计算软件,对上覆岩层移动规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合岩层移动特征,研究了综放工作面覆岩高位裂隙瓦斯运移规律和机理,由此确定出瓦斯运移的关键层位,找出... 基于芦岭煤矿的地质条件,通过建立综放工作面开采的岩层力学模型,运用RFPA、UDEC计算软件,对上覆岩层移动规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合岩层移动特征,研究了综放工作面覆岩高位裂隙瓦斯运移规律和机理,由此确定出瓦斯运移的关键层位,找出适合煤与瓦斯共采的基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覆岩移动规律 瓦斯运移规律 瓦斯抽采 RFPA软件 UDEC软件 芦岭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辽西北票地区兴隆沟组火山岩时代的再认识 被引量:5
20
作者 邵济安 杨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2-916,共5页
针对近年来关于兴隆沟组火山岩同位素年龄及地层归属方面存在的分歧,通过详细的地质填图已查清,近年报道的2组U-Pb同位素年龄均为贯穿兴隆沟组火山-沉积地层的霏细斑岩脉年龄,兴隆沟组地层仍应归属为下侏罗统。
关键词 辽西北票地区 兴隆沟组火山岩 同位素年龄 霏细宽岩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