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悬浮体系中蒙脱石和凹凸棒石的互相作用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陈天虎 徐惠芳 +4 位作者 鲁安怀 岳书仓 彭书传 汪家权 徐晓春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3-318,共6页
由于晶体结构的制约,蒙脱石和凹凸棒石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物理化学性质,在水悬浮体系中必定存在蒙脱石和凹凸棒石的互相作用,但这种互相作用的形式和科学意义未曾被人认知。通过蒙脱石和凹凸棒石分散、悬浮液混合、固液分离处理,经XRD、TE... 由于晶体结构的制约,蒙脱石和凹凸棒石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物理化学性质,在水悬浮体系中必定存在蒙脱石和凹凸棒石的互相作用,但这种互相作用的形式和科学意义未曾被人认知。通过蒙脱石和凹凸棒石分散、悬浮液混合、固液分离处理,经XRD、TEM、SSA分析证实,水悬浮体系蒙脱石和凹凸棒石存在胶体互相作用,并且以面 面形式结合。研究结果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为合理解释凹凸棒石蒙脱石混合粘土吸附现象和物理化学性质提供新的视角;②凹凸棒石可以作为蒙脱石粘土的改性剂,在蒙脱石粘土中添加少量的凹凸棒石即可达到提高比表面积的效果,可以利用蒙脱石和凹凸棒石的互相作用来制备类似柱撑粘土的纳米孔结构材料;③凹凸棒石粘土样品湿法处理时,水悬浮体系中不同矿物胶体颗粒互相作用会影响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结果,对此现象在粘土矿物定量研究中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石 凹凸棒石 水悬浮体系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台地泥盆纪末绝灭事件后的微生物沉积 被引量:8
2
作者 侯鸿飞 周怀玲 刘建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5-156,共12页
湖南中南部浅水碳酸岩台地,泥盆系顶部假整合面之上,石炭纪海进最早期,相当四射珊瑚Cystophrentis-Uralinia间隔带和单房室有孔虫带的层位,普遍发育厚度不等(7~30m)的微生物沉积。宏观上为条带状或斑块、瘤状构造,大部分由核形石组成,... 湖南中南部浅水碳酸岩台地,泥盆系顶部假整合面之上,石炭纪海进最早期,相当四射珊瑚Cystophrentis-Uralinia间隔带和单房室有孔虫带的层位,普遍发育厚度不等(7~30m)的微生物沉积。宏观上为条带状或斑块、瘤状构造,大部分由核形石组成,局部发育凝块构造内碎屑。它们均属微生物成因,代表汉根卑尔格绝灭事件后(接近泥盆-石炭系界线)的劫后产物,和北美奥陶纪末,特提斯、泛太平洋二叠纪末灭亡事件后的微生物沉积类似。据此表明,紧随生物绝灭事件后微生物沉积的再现并伴随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可能是生物复苏开始前的普遍规律。这一成果对研究集群绝灭后海洋生态系统恢复的进程和模式提供了又一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沉积 汉根卑尔格事件 泥盆-石炭系界线 核形石 凝块石 湖南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东北金矿矿源岩的区域岩石密度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2
3
作者 周遗军 郭友钊 +2 位作者 张立为 言会 李磊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53,共4页
对研究区内金矿岩双桥山群的4336件岩石密度数据的统计分布、空间制图分析,得到岩石密度参数的地质制图,发现双桥山群岩石密度为偏态分布,推测岩石密度的增高可能是变质作用或成矿作用增强的反映,区内主要岩金矿床均分布在密度高异常区... 对研究区内金矿岩双桥山群的4336件岩石密度数据的统计分布、空间制图分析,得到岩石密度参数的地质制图,发现双桥山群岩石密度为偏态分布,推测岩石密度的增高可能是变质作用或成矿作用增强的反映,区内主要岩金矿床均分布在密度高异常区内,因此认为高密度异常区或重力正异常区,是区内岩金矿床的找矿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九岭-高台山金矿成矿区 双桥山群 矿源岩 岩石密度 岩石改造 赋存 找矿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