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1995年中国的中-α尺度对流系统
被引量:65
- 1
-
-
作者
陶祖钰
王洪庆
王旭
马禹
-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暴雨监测和预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6-177,共12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
-
文摘
1995年6~8月中国及其沿海共发生了102个中-α尺度的对流系统(MαCS)。它们主要分布在以下3个地区:华南西部,四川盆地附近和黄河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文中还给出了6个发生在不同地区的MαCS个例,用以展示中国MαCS在发生和发展过程及其云顶黑体温度分布上所表现出来的多样性。
-
关键词
中国
中尺度对流系统
地理分布
多样性
气流
-
Keywords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Variety.
-
分类号
P432.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华北平原中尺度对流复合体发生的环境和条件
被引量:49
- 2
-
-
作者
吕艳彬
郑永光
李亚萍
陶祖钰
-
机构
民航天津空中交通管理站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暴雨监测和预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6-412,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9735 1 80
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基金资助
-
文摘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 (MCC)会给华北平原带来暴雨灾害。在对MCC普查的基础上 ,选取发生在华北平原上的 3个典型个例合成出代表MCC发生前的环境场 ,并通过诊断分析考察了华北平原发生MCC的条件。结果表明 ,华北平原发生MCC的环境既不同于我国南方的MCC ,也不同于北美。对于具有明显夜发性的MCC ,所得到的MCC发生环境和条件 ,对预报当天傍晚华北平原是否有MCC发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关键词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
合成
发生条件
MCC
暴雨
洪涝灾害
华北平原
环境
-
Keywords
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 (MCC) Composite analysis Development conditions
-
分类号
P458.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多波段光度计遥感气溶胶误差分析及订正
被引量:42
- 3
-
-
作者
张军华
王美华
毛节泰
-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暴雨监测和预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55-859,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635200
-
文摘
结合1998年实际遥感气溶胶所用多波段光度计,详细分析了由于仪器定标、仪 器视场角、滤光片宽度、气体吸收等方面带来的误差,并提出了相应的订正方法,特别是针 对水汽的吸收,提出了三波段差分吸收订正法。结果表明,通过误差订正,遥感精度有很大 提高,气溶胶光学厚度在0.1左右,相对误差不超过10%,中等大气浑浊度情况下相对误差 2%左右。
-
关键词
光度计
大气光学厚度
气溶胶
遥感
误差
订正
-
Keywords
photometer, atmospheric optical thickness, aerosol
-
分类号
P402
[天文地球—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P415.3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地基多波段遥感西藏当雄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
被引量:29
- 4
-
-
作者
张军华
刘莉
毛节泰
-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暴雨监测和预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49-558,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 963 52 0 0
-
文摘
根据 1 998年 5、 6月份在西藏当雄地区进行的为期两个月的气溶胶地面多波段观测结果 ,讨论了仪器的定标、气溶胶光学特性及其变化规律 ,并反演了粒子谱分布。结果表明 ,当雄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较小 ,光学厚度与大气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干季气溶胶光学厚度日变化大 ,光学厚度最小值出现在中午前后 ,而湿季日变化相对要小 ,光学厚度也小于干季。反演的粒子谱符合干洁大陆气溶胶的特性。
-
关键词
西藏
气溶胶
光学特性
多波段遥感
辐射
-
Keywords
Tibetan Plateau
aerosol
optical feature
size distribution
-
分类号
P42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对流层光化学过程中的气粒转化研究
被引量:26
- 5
-
-
作者
纪飞
苏文颖
秦瑜
-
机构
空军第七研究所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暴雨监测和预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69-276,共8页
-
文摘
在MMS和RADM耦合的基础上,考虑了NH3的源排放,获得了NH3的时空分布、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气体向粒子的转化,结果表明:干气溶胶总量分布与大气中H2SO4、NH3的浓度分布有非常好的对应,富氨环境条件下,产生干气溶胶的多少是出H2SO4浓度决定的;气溶胶中的含水量与干气溶胶的浓度分布没有太多的联系,主要取决于大气中相对湿度的大小。
-
关键词
气溶胶
硫酸盐
气粒转化
对流层
光化学反应
氨气
-
Keywords
aerosol
sulfate
gas-to-particle
-
分类号
P402
[天文地球—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
-
题名1995年夏季青藏高原上及其邻域的对流活动
被引量:12
- 6
-
-
作者
朱国富
陈受钧
-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暴雨监测和预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19,共11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文摘
通过统计分析1995年夏季6~8月每小时一次的GMS红外资料,揭示了1995年夏季青藏高原及其邻域对流活动的一些天气气候特征,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喜马拉雅山分隔开孟湾印度和青藏高原两个主要大值区,另一个主要大值区在老挝至雷州半岛;高原上最频繁的对流区在以30°N,90°E为中心的地区,而不在高原东部,而且喇叭口形的雅鲁藏布江出口区是一个小值区。高原和孟湾印度两地的对流活动有不同特点,例如:高原上对流活动大值区随月份基本上少动,而孟湾印度地区的大值区随月份西移;对流活动在出梅后的增加幅度高原上比孟湾印度地区更大。(2)有明显的日变化,而且增强过程显著地快于减弱过程。高原上对流活动比孟湾印度地区滞后1~2h,但日变化幅度在高原上更显著。在日变化演变过程中高原上对流活动区少动,而孟湾印度的对流活动区有较大的移动性。
-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对流活动
红外辐射
黑体温度
气流
-
Keywords
The Qinghai Xizang Plateau Convective activity Infrared black body temperature(TBB)
-
分类号
P421.3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3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区域对流层光化学过程研究
被引量:3
- 7
-
-
作者
纪飞
苏文颖
秦瑜
-
机构
空军第七研究所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暴雨监测和预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46-255,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49392 70 0 )"中国地区大气臭氧变化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课题资助
-
文摘
将 MM5和 RADM耦合 ,建立了一个区域大气光化学模式。用此模式来研究区域大气光化学过程。分析了大气光化学过程中前体物、自由基以及主要产物的时空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得到了大气光化学过程各主要成分的分布及其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水平平流、垂直扩散及沉降以及化学转化等物理、化学过程在大气光化学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 ,结果表明 ,水平平流和垂直扩散及沉降等物理过程对大气光化学过程中各种成分的浓度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有重要的作用。
-
关键词
大气光化学
前体物
光化学产物
对流层
时空分布
水平平流
垂直扩散
-
Keywords
Atmospheric photochemistry, Precursor, Photochemical product.
-
分类号
P402
[天文地球—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P421.3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气象资料的集成管理
- 8
-
-
作者
李亚萍
张焱
王洪庆
陶祖钰
-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暴雨监测和预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4-57,共4页
-
基金
国家攀登专项 P5-专 -3
重点基础研究专项资助
-
文摘
介绍了为国家科技攀登项目“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试验研究”中所要求的对性质、来源不同的资料进行集成而开发的气象资料集成管理系统的开发。
-
关键词
气象资料
集成管理系统
数据库软件
-
Keywords
data integration management
-
分类号
P468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