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地球动力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8
1
作者 王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50-59,共10页
综述我国地球动力学的研究进展1994年以前的情况在臧绍先总结的基础上作一些补充外,着重讨论1994年以后的进展分别从地质构造运动的力学分析、岩石层动力学、地慢流动、地核动力学、地球介质力学性质、反演的数学方法和非线性科学等部... 综述我国地球动力学的研究进展1994年以前的情况在臧绍先总结的基础上作一些补充外,着重讨论1994年以后的进展分别从地质构造运动的力学分析、岩石层动力学、地慢流动、地核动力学、地球介质力学性质、反演的数学方法和非线性科学等部分进行介绍.最后提出有待发展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动力学 区域应力场 构造动力学 地幔流动 俯冲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6年唐山地震震源动力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8
2
作者 蔡永恩 何涛 王仁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67-477,共11页
用新LDDA(Lagrangian Discontinuous Deform ation Analysis)方法模拟了唐山地震断层的破裂、错动和应力释放的整个动力过程. 模拟结果表明, 唐山地震的震源滑动过程在发震断层上各... 用新LDDA(Lagrangian Discontinuous Deform ation Analysis)方法模拟了唐山地震断层的破裂、错动和应力释放的整个动力过程. 模拟结果表明, 唐山地震的震源滑动过程在发震断层上各处不一样. 近场位移受断层的曲率影响, 断层凹侧的位移大于断层凸侧的位移. 滑动“过冲现象”在震中处最大, 并向断层两端衰减. 我们发现, 唐山地震断层的破裂速度和应力降与断层上的初始剪应力大小有关. 唐山发震断层的最大动态、准静态位错量和剪应力降均发生在中间部位, 分别是7.1 m 、6.2 m 和8.1 MPa 、5.4 MPa, 发震断层的平均准静态位错量和剪应力降分别为4.5 m 和3.3 MPa, 断层破裂的传播速度从震中向东南和西北方向分别为3.08 km /s 和1.18 km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地震 破裂过程 数值模拟 震源 动力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弹性问题与牛顿流体问题的对应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王世民 王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1-96,共6页
讨论了线弹性问题与牛顿流体问题的对应关系,说明建立两问题之间的对应关系仅考虑本构方程是不够的。通过对比两个问题的所有基本方程,证明了牛顿流体问题在满足(1)不可压缩;(2)小雷诺数;(3)温度变化对粘度的影响可忽略3... 讨论了线弹性问题与牛顿流体问题的对应关系,说明建立两问题之间的对应关系仅考虑本构方程是不够的。通过对比两个问题的所有基本方程,证明了牛顿流体问题在满足(1)不可压缩;(2)小雷诺数;(3)温度变化对粘度的影响可忽略3个条件时,等价于一个准静态不可压线弹性问题.这一等价关系应用于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中,可利用弹性程序求解岩石围的粘性流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弹性问题 牛顿流体问题 构造应力场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解接触问题的一种新的实验误差法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金朝 蔡永恩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86-290,共5页
提出了一种带松弛因子的UZAW算法求解实验误差法中给定状态下的位移和接触力满足的等式方程,并证明了该算法是R超线性收敛的.整个区域被划分为多个子区域,不同子区域位移场的求解是独立的.还提出了一种带参数的以不完全因子分... 提出了一种带松弛因子的UZAW算法求解实验误差法中给定状态下的位移和接触力满足的等式方程,并证明了该算法是R超线性收敛的.整个区域被划分为多个子区域,不同子区域位移场的求解是独立的.还提出了一种带参数的以不完全因子分解为基础的预条件子共轭梯度法求解不同子区域位移场,该算法在块体规模较大时更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误差法 UZAW算法 区域分解法 预条件子 共轭梯度法 超线性收敛 多体系统接触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弹性平板代替球壳计算板块弯曲形变的误差分析
5
作者 武红岭 王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236-243,共8页
在岩石圈板块弯曲问题的研究中常常忽略地壳曲率,用平板代替球壳计算.本文从弹性扁球壳和薄板形变的基本方程入手,通过对典型问题的解析解,推导出作简化处理所引起误差的表达式,着重分析了区域的几何尺度和地基模量对误差的影响.... 在岩石圈板块弯曲问题的研究中常常忽略地壳曲率,用平板代替球壳计算.本文从弹性扁球壳和薄板形变的基本方程入手,通过对典型问题的解析解,推导出作简化处理所引起误差的表达式,着重分析了区域的几何尺度和地基模量对误差的影响.研究表明,用弹性平板模型取代球壳模型计算板块弯曲形变会引起较大的误差.但如果采用具有适当地基模量的弹性基础板,不但更符合地学实际,且能有效地改善误差状况,获得与用肩球壳计算弯曲问题接近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模型 球壳模型 地球曲率 板块弯曲形变 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