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延边缝合带的性质与东北亚构造 被引量:50
1
作者 唐克东 邵济安 +1 位作者 李景春 康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85-891,共7页
根据近年的新进展,讨论了延边缝合带的性质,认为它是晚侏罗世兴凯地块与龙岗-冠帽地块联合的增生缝合带,属于东北亚中生代环太平洋构造带的一部分。中国东北与整个东北亚一样,中生代构造主要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其内带是大陆(包... 根据近年的新进展,讨论了延边缝合带的性质,认为它是晚侏罗世兴凯地块与龙岗-冠帽地块联合的增生缝合带,属于东北亚中生代环太平洋构造带的一部分。中国东北与整个东北亚一样,中生代构造主要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其内带是大陆(包括大陆边缘)碎块的增生,外带主要是具有特提斯洋特征的洋壳和岛弧碎块的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 延边缝合带 晚侏罗世 逆冲推覆 特提斯洋 东北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西北晚侏罗世火山-沉积盆地的性质及构造环境 被引量:52
2
作者 邵济安 孟庆任 +2 位作者 魏海泉 张履桥 王佩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51-761,共11页
冀西北晚侏罗世髫髻山组和后城组火山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揭示,晚侏罗世的火山岩主要为来自富集地幔的钾玄岩系列和部分壳源高钾酸性岩石组合。通过对髫髻山组之上的后城组的地层层序和沉积构造研究,认为这套河-湖相沉积形成在... 冀西北晚侏罗世髫髻山组和后城组火山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揭示,晚侏罗世的火山岩主要为来自富集地幔的钾玄岩系列和部分壳源高钾酸性岩石组合。通过对髫髻山组之上的后城组的地层层序和沉积构造研究,认为这套河-湖相沉积形成在伸展背景下的断陷盆地之中,下部由粗粒冲积扇和辫状河体系组成,上部则为河湖相沉积物,并出现火山岩夹层,从而在总体上表现为一个向上变细的沉积层序。髫髻山组到后城组的层序反映出从断陷盆地到坳陷盆地的发展过程。此外,后城组形成后所发生的区域性挤压作用导致了这期伸展盆地的反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西北 晚侏罗世 断陷盆地 钾玄岩系列 伸展构造 火山-沉积盆地 构造环境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早白垩世火山-沉积作用及构造背景 被引量:41
3
作者 邵济安 张履桥 储著银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84-390,共7页
根据火山岩Rb-Sr等时线测年结果,将张家口组置于下白垩统下部。讨论了早白垩世139~138Ma左右的张家口组和120Ma左右的化吉营组2期火山岩的组分特征和岩浆来源,认为它们的成因与底侵作用引起的下地壳部分熔融有关,与该区发现的140~120M... 根据火山岩Rb-Sr等时线测年结果,将张家口组置于下白垩统下部。讨论了早白垩世139~138Ma左右的张家口组和120Ma左右的化吉营组2期火山岩的组分特征和岩浆来源,认为它们的成因与底侵作用引起的下地壳部分熔融有关,与该区发现的140~120Ma麻粒岩包体所反映的底侵作用一致。从火山-沉积作用相互联系的角度,可以将这2期火山岩和它们各自上覆的沉积地层看做上、下2个火山-沉积旋回。下部的火山断陷盆地和上覆的沉积坳陷盆地组成了二元结构的盆地。沉积盆地的特征、火山岩的成因及同期麻粒岩的存在,总体反映了晚中生代伸展背景下的构造热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 张家口组 化吉营组 火山—沉积旋回 底侵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体制转折是岩石圈尺度的行为 被引量:32
4
作者 邵济安 张履桥 牟保磊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73-979,共7页
试将华北中生代的构造-岩浆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早中生代岩石圈结构的深部调整和底侵作用;中晚侏罗世的断块差异隆升和火山喷发;早白垩世的地壳伸展和岩石圈减薄。据此说明构造体制转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其动力来源应与岩石圈地幔乃至软... 试将华北中生代的构造-岩浆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早中生代岩石圈结构的深部调整和底侵作用;中晚侏罗世的断块差异隆升和火山喷发;早白垩世的地壳伸展和岩石圈减薄。据此说明构造体制转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其动力来源应与岩石圈地幔乃至软流圈的运动相联系。因此,转折的过程应从深部开始,不同深度的响应必然有一个滞后效应。构造体制转折的标志也应是多方面的,其构造格局的转化是首位的,而且应从全球角度探讨它们的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体制转折 华北 中生代 断块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