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全球公域国际战略的突破创新
被引量:4
- 1
-
-
作者
翟崑
-
机构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
-
出处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0-43,共4页
-
基金
2020年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印太战略下‘东盟中心地位’重构与中国-东盟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项目编号:20&ZD145)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极地、深海、网络和外层空间同属于全球公域,是各种国际力量竞争与合作的新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各方向、各领域不断取得积极进展,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中国外空治理领域国际战略的演进,进一步发展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认知层面,在外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野从“地球观”提升到“宇宙观”。未来,可秉持长期主义,积极审慎探索中国外层空间国际战略发展路径,在外空领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关键词
外层空间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公域
天缘政治学
国际治理
-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美国战略学术界对“全球南方”的认知与辩论
被引量:9
- 2
-
-
作者
赵建伟
-
机构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
-
出处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86,157,共23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号:22JJD810035)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战略学术界出现讨论“全球南方”的热潮。其中,“全球南方”概念、使用情境及战略运用成为议论焦点。对于“全球南方”概念的迅速复兴,一些人排斥且强调谨慎对待,另一些人则接受并主张创造性使用。美国战略学术界主要从六个层面探讨“全球南方”的使用情境。在传统安全领域,“全球南方”成为美国拉拢的对象,正逐步获得更多的战略自主权;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全球南方”是利益受损的集体,但其影响力逐渐增强;在地区秩序层面,“全球南方”被视为中国和印度争夺地区领导权的竞技场;在全球秩序层面,“全球南方”被看作是中俄与美西方争夺的焦点。在地缘政治经济层面,“全球南方”中的关键摇摆国家代表了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在意识形态与政治制度层面,“全球南方”是一个多元化的混合体。研究发现,美国战略学术界的辩论起始于现实政治的迫切性,服务于美国的战略需求;其认知兼具多样性与局限性,具有强烈的地缘政治倾向;其主流观点在美国外交政策实践中获得认可,未来可能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观点和方案。面对美国对“全球南方”采取的新攻势,中国须深化对“全球南方”的认知,避免陷入美方设定的议题陷阱,进一步明确本国的国际定位,并坚定地同“全球南方”站在一起,不断为“全球南方”的发展与合作注入强大动力。
-
关键词
美国战略学术界
全球南方
地缘政治
全球秩序
国家安全
-
Keywords
strategic and academic communities
global south
geopolitics
global order
national security
-
分类号
D51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
-
题名对美国战略评估的再思考: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5
- 3
-
-
作者
雷少华
李卓
-
机构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
-
出处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9,156,共18页
-
文摘
战略评估是指关于战略制定和实施的综合评价和衡量,主要体现为大国对世界发展趋势的一种综合分析。战略评估是整个战略决策流程中的重要部分,高质量的战略评估并不能保证高质量的最终战略决策,但是最终战略决策和外交政策必须依赖战略评估。当代美国的战略评估制度,有一套完备体系和科学手段。内容上涵盖了长时间、大空间和多重领域,对政治、经济、军力、科技甚至产业现状和未来趋势做出评估。本文从美国战略评估理论的发展、战略评估的特点出发,以净评估方法为例,深入探讨美国战略评估的方法,进而讨论如何应用这些方法来分析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只有掌握美国战略评估的理论、逻辑和方法,才能够更好地理解美国战略评估的文本背后的政策含义,从而为应对来自美国的外部挑战提供更为准确的对应措施,也能够进一步推动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
-
关键词
国家安全
战略评估
净评估
战略环境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
Keywords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ic assessment
net assessment
strategic environment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分类号
D81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亚太地区安全架构:目标、条件与构想
被引量:24
- 4
-
-
作者
王缉思
-
机构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
-
出处
《国际安全研究》
2016年第1期4-12,共9页
-
文摘
中国领导人指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架构众多,建立一个符合地区实际、满足各方需要的区域安全架构势在必行。"中国应当抓住目前的战略机遇,本着"主动谋划、积极进取"的精神,在亚太地区安全问题上扮演"概念设置国""议程设置国"的角色,在适当时机提出建立亚太区域安全架构的倡议。中国倡导并参与亚太安全架构的建设,有助于达到以下目标:整合并超越现有的地区安全机制;进一步发挥中国在整个亚太地区事务中的引领作用,同时推进"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和"构建中关新型大国关系"两大目标;缓解中国在本地区的安全压力,冲淡美国的亚太安全同盟体系并最终使其转型;保障和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中国在亚太安全事务中的规则制订权;引导国内外舆论和公众正确理解新时期的国家安全观和国际合作观。中国以外的任何一个国家在近期内都不大可能主动提出关于亚太安全架构的倡议,而中国正式提出这一倡议的时机亦不成熟,拟首先明确自己的战略目标,厘清战略思路。
-
关键词
亚太地区
安全架构战略构想
亚太区域安全
-
Keywords
Asia Pacific region
security architecture
strategic vision
Asia Pacific security
-
分类号
D815.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美国对“数字丝绸之路”的认知与应对
被引量:22
- 5
-
-
作者
赵明昊
-
机构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
-
出处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61,139,共21页
-
基金
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美国因素及其应对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17CGJ02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美国兰德公司合作研究项目的成果
-
文摘
在特朗普政府不断强化对华战略竞争背景下,美国战略界对"数字丝绸之路"的负面认知突出,认定"数字丝绸之路"在经济利益、技术发展、军事和情报安全、国际标准和规则、意识形态等方面对其构成挑战,反映了美国战略界日益从"数字地缘政治"视角审视对华政策。为应对"数字丝绸之路",美国从加大对数字基础设施投资、强化对中国企业打压、深化与盟友和伙伴国协作等方面多管齐下,并通过推动"经济议题安全化"、挑弄意识形态分歧等方式压制中国的"数字影响力"。美国将东南亚视为制衡"数字丝绸之路"的首要区域,不断细化充实"印太战略"框架下的相关机制和举措,在数字经济、智慧城市和网络安全等领域与日本等国协同推进对华竞争。尽管美国的制衡措施会对"数字丝绸之路"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受限于国内国际各方反对因素,美国难以实现其压制中国经济和技术影响力的目的。
-
关键词
“数字丝绸之路”
中美关系
大国竞争
印太战略
-
分类号
D817.2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以高质量伙伴关系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 6
-
-
作者
翟崑
-
机构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
出处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2-20,共9页
-
基金
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印太战略下‘东盟中心地位’重构与中国-东盟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20&ZD145
-
文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对外战略中的伙伴关系得以系统性发展,包括伙伴关系政策体系的完善、伙伴关系内涵的丰富、全球伙伴关系网络的形成等。中国对于伙伴关系的最新定位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高质量伙伴关系”,即更加“全面、紧密、务实、包容”的伙伴关系。从系统性国际战略创新的角度分析,以下四个问题意义重大:一是高质量伙伴关系发展演进的历程,二是高质量伙伴关系系统演进的主要动力,三是高质量伙伴关系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路径,四是以高质量伙伴关系保障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道之行。总之,我们要通过提高伙伴关系质量这个关键局部,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整体发展。
-
关键词
伙伴关系
高质量伙伴关系
全球治理
人类命运共同体
-
Keywords
partnership
high-quality partnership
global governance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
分类号
D822
[政治法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