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饮水与加速康复外科实践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成付 夏瑞 朱斌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7年第11期876-880,共5页
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基于循证医学,采用多模式策略,通过优化一系列围手术期措施,以减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及生理应激反应,最终达到改善术后康复和临床转归,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医疗费用的目的。措施包括术前评估和病人教育,缩短禁食水时... 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基于循证医学,采用多模式策略,通过优化一系列围手术期措施,以减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及生理应激反应,最终达到改善术后康复和临床转归,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医疗费用的目的。措施包括术前评估和病人教育,缩短禁食水时间,择期手术口服补液溶液(ORS)最迟至术前2 h,医疗风险优化,微创手术,多模式镇痛,术后尽早经口进食和早期活动。其中,口服补液不仅是治疗术前脱水,液体和电解质管理的静脉补液的一种选择,而且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口服补液中的盐/糖平衡配方不影响胃排空,事实上,它有利于快速肠道吸收。择期手术前口服补液可降低术后胰岛素抵抗,而这是代谢反应的核心特征,也有利于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此外,胰岛素抵抗程度能更好地预测成人择期手术住院时间的长短(LOS)。概述由美国(ERAS)协会和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指南提出的关于术前口服补液加速康复外科的建议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禁食水 误吸 术前口服补液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醒镇静麻醉用于腹膜透析置管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清华 丁嘉祥 +3 位作者 甘红兵 姚兰 刘鲲鹏 王梅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1年第3期185-188,共4页
目的探讨清醒镇静(conscious sedation,CS)麻醉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置管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5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使用手术切开法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的患者,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成2组:传统组(A... 目的探讨清醒镇静(conscious sedation,CS)麻醉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置管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5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使用手术切开法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的患者,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成2组:传统组(A组):术前30min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和盐酸异丙嗪,联合局部浸润麻醉。改良组(B组):手术开始时静脉使用芬太尼(B1)、舒芬太尼(B2)或瑞芬太尼(B3)联合局部浸润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手术过程中血压、心率,术中、术后疼痛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共9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A组53例,B组41例。2组的人口学资料及相关的化验检查无差异,美国麻醉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麻醉风险分级评估为IV级的高危风险患者比例分别占58.5%和68.3%(P=0.330)。B组患者术中疼痛比例明显低于A组患者(17%比39.6%,P=0.018);术后疼痛比例、静息疼痛评分及活动时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A组有5例(9.4%)不良反应,其中3例出现了胃肠道反应,1例发生了低血压和1例出现意识障碍,B组有2例(4.8%)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均是胃肠道反应,但2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395)。进一步分析,在B1、B2和B3组患者使用不同的药物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结论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的患者存在麻醉高风险,采用清醒镇静麻醉能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且安全性好,体现了舒适化医疗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置管术 清醒镇静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内表面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气管超声内镜引导针吸活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永强 潘伟 姚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34-837,共4页
目的探讨气管内表面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气管超声内镜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e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e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EBUS-TBNA的老年患者(年龄65~85岁... 目的探讨气管内表面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气管超声内镜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e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e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EBUS-TBNA的老年患者(年龄65~85岁)63例,麻醉医生根据麻醉习惯选择麻醉方法,单纯全身麻醉31例(A组),气管内表面麻醉联合全身麻醉32例(B组)。比较EBUS-TBNA操作开始至苏醒拔除喉罩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发生的次数、呛咳/体动次数、苏醒时间(停止麻醉药物泵入至拔除喉罩时间)、瑞芬太尼用量和操作时间。结果B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次数中位数2(0~3)次,明显少于A组6(3~12)次(Z=-6.758,P=0.000);B组患者呛咳/体动次数中位数0(0~1)次,明显少于A组2(0~4)次(Z=-4.943,P=0.000);B组患者瑞芬太尼用量(427.2±46.2)μg,明显少于A组(535.2±73.6)μg(t=6.996,P=0.000);B组患者苏醒时间(8.6±1.6)min,明显短于A组(12.4±1.9)min(t=8.855,P=0.000)。2组操作时间差异无显著性(32.7±3.9)min vs.(32.3±4.1)min(t=-0.362,P=0.719)。结论气管内表面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老年患者EBUS-TBNA安全可行,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术中循环系统更加稳定,苏醒更加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内表面麻醉 环甲膜穿刺 全身麻醉 气管超声内镜引导针吸活检术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分娩镇痛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中的应用 被引量:45
4
作者 王静 李菊 +3 位作者 蔺莉 秦学伟 李智 秦学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7-129,133,共4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分娩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section,VBAC)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3月于我院阴道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单胎足月孕妇资料,其中接受椎管内分... 目的探讨椎管内分娩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section,VBAC)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3月于我院阴道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单胎足月孕妇资料,其中接受椎管内分娩镇痛25例(镇痛组),43例未接受(非镇痛组)。2组产妇年龄、体重指数、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率、产后尿潴留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镇痛组镇痛后半小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2.2±1.0)分,显著低于镇痛前的(8.6±1.0)分(配对t检验,t=22.09,P=0.00)。2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产钳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椎管内麻醉应用于VBAC安全有效,在有条件的医院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 分娩镇痛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10年,我们还有哪些问题? 被引量:6
5
作者 朱斌 黄建宏 黄宇光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2年第9期744-746,共3页
尽管“WHO手术安全核查”引进中国10年,已经作为保障医疗安全的一项核心制度被要求强制执行,通过调查发现,实际实施状况存在诸多问题。根据前期的调查报告总结了现存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思路。
关键词 手术安全 手术核查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预后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6
作者 李红培 刘鲲鹏 +2 位作者 苗成利 罗成华 姚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91-496,共6页
目的探讨腹膜后肿瘤(retroperitoneal tumors,RPTs)切除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预后因素。方法应用我院临床数据中心系统筛选2019年1月~2022年3月择期RPTs完全切除手术患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320例,其... 目的探讨腹膜后肿瘤(retroperitoneal tumors,RPTs)切除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预后因素。方法应用我院临床数据中心系统筛选2019年1月~2022年3月择期RPTs完全切除手术患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320例,其中40例术后发生AKI,对性别、年龄、BMI、ASA分级、术前合并症、术前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既往肾切除史、既往RPTs手术史、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肾切除、组织分型、出血量、术中低体温、术中血糖最高值、术中乳酸最高值、术中低血压、术中持续泵注去甲肾上腺素、速尿使用、术中输注红细胞>2000 ml、术中输注血浆>1000 ml等进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AKI的预后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0岁、术中肾切除、术中出血量>2000 ml、术中低血压、术中持续泵注去甲肾上腺素≥0.05μg•kg^(-1)•min^(-1)、术中输注红细胞>2000 ml、术中输血浆>100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肾切除(OR=7.710,95%CI:3.407~17.450)和术中低血压(OR=3.699,95%CI:1.710~8.002)是术后发生AKI的独立预后因素。40例AKI中28例发生术中低血压,其中16例MAP 55~65 mm Hg持续时间超出20 min,6例MAP<55 mm Hg持续时间>10 min。结论RPTs切除术的围术期麻醉管理要避免长时间术中低血压甚至严重低血压,对肾切除患者应重视优化麻醉对循环的管理,对于预防术后发生AKI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急性肾损伤 预后因素 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