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成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重症肌无力1例
1
作者 马豆豆 卢哲敏 +4 位作者 郭倩 朱莎 古今 丁艳 石连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0-1114,共5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和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两种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RA每年发病率约为20~40/10万人,MG约为0.23~2.8/10万人,但RA合并MG临床少见,常见于中老年女性,且多无胸腺瘤。关于RA合并MG的治...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和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两种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RA每年发病率约为20~40/10万人,MG约为0.23~2.8/10万人,但RA合并MG临床少见,常见于中老年女性,且多无胸腺瘤。关于RA合并MG的治疗经验有限,这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案中均包括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经激素及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者,可选择生物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重症肌无力 利妥昔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水平测定与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 被引量:6
2
作者 徐婧 刘婧 +2 位作者 朱雷 张学武 栗占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42-946,共5页
目的:探索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水平测定对于日常门诊中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早期诊断的意义,及其与RA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至2012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门... 目的:探索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水平测定对于日常门诊中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早期诊断的意义,及其与RA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至2012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中有多关节肿痛表现的关节炎患者1 051例,选取健康人90例作为对照,ELISA法检测其血清GPI水平,根据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符合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的RA患者525例,其余患者包括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134例、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eronegative spine joint disease,Sp A)患者10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31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 syndrome,p SS)患者24例、痛风(gout arthritis,GA)患者22例、其他结缔组织病(包括风湿性多肌痛、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成人Still病等)患者46例、其他疾病(包括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骨髓炎、外伤所致骨和关节疾病、幼年类风湿关节炎、肿瘤等)患者165例。评估GPI的诊断价值,分析GPI阳性与阴性组RA患者在临床特点、疾病活动性、严重程度及炎性指标的差别。结果:RA患者中血清GPI的阳性率达55.4%(而其他自身免疫病为14.3%,健康对照组为7.78%,P<0.001),相较于OA及Sp A患者RA患者组滴度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独应用GPI诊断RA的最佳界值为0.39 mg/L,敏感性54.2%,特异性87.3%。RF阴性患者中GPI阳性率为36.1%;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阴性患者中GPI阳性率34.2%;RF和抗CCP抗体双阴性患者中GPI阳性率为24.1%。GPI水平与ESR、RF、抗CCP抗体及HRF-IgG滴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GPI在RA患者中有较高的敏感性,抗CCP抗体和/或RF阴性患者中GPI阳性对RA有一定的诊断意义,GPI滴度与RA的疾病活动度可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自身抗体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硫辛酸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郭娟 刘玮 李胜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9-157,共9页
α-硫辛酸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人体的天然抗氧化剂。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α-硫辛酸可能对适应性免疫及固有免疫系统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本文通过对α-硫辛酸的免疫调节证据和潜在机制进行综述。表明如果α-硫辛酸的免疫调节作用能够获得... α-硫辛酸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人体的天然抗氧化剂。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α-硫辛酸可能对适应性免疫及固有免疫系统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本文通过对α-硫辛酸的免疫调节证据和潜在机制进行综述。表明如果α-硫辛酸的免疫调节作用能够获得进一步证实,则对改善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硫辛酸 免疫学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1例
4
作者 杨菊 刘玥 +3 位作者 曲春娜 孙健斌 李天英 石连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8-392,共5页
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s,BPs)类药物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可以缓解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同时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功能抑制骨吸收从而增加骨密度,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及骨质疏松等以骨吸收为特点的疾病[1]。骨质... 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s,BPs)类药物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可以缓解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同时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功能抑制骨吸收从而增加骨密度,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及骨质疏松等以骨吸收为特点的疾病[1]。骨质疏松在临床中被认为是以骨质丧失为主的病理过程,目前研究认为骨质疏松是由于成骨和破骨活动失衡所致[2]。2003年Marx[3]报道使用BPs后出现颌骨坏死,这一严重并发症在医学界引起了广泛重视,此后,国内外相继报道了多起BPs相关性颌骨坏死(BPs-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BRON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 骨质疏松 唑来膦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配体1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表达及其与B细胞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刘洪江 石连杰 +3 位作者 胡凡磊 姚海红 栗占国 贾园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29-834,共6页
目的:检测趋化因子配体19(C-C chemokine ligand 19,CCL1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SLE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探讨CCL19在SLE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 目的:检测趋化因子配体19(C-C chemokine ligand 19,CCL1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SLE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探讨CCL19在SLE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90例SLE患者(未接受过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初治患者15例,曾治疗过的患者75例)和30名健康对照血清中CCL19的表达水平,分析SLE患者血清CCL19水平与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LE患者B细胞及其亚群的比例,并进行血清CCL19水平与B细胞及其亚群比例的相关性分析。数据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Pearson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1)SLE初治患者和经治患者血清CCL19表达水平[分别为(596.25±409.19)ng/L和(422.90±395.84)n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57.79±125.23)ng/L,P均<0.001],初治患者组血清CCL19表达水平又高于经治患者组(P<0.05);(2)SLE患者血清CCL19表达水平与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ouble-stranded deoxyribonucleic acid,ds 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y,Anu A)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r=0.38,P=0.007;r=0.332,P=0.029),与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r=0.30,P=0.005;r=0.31,P=0.003;r=0.469,P=0.0001);(3)SLE有光过敏、关节炎和继发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清CCL19表达水平[分别为(562.25±399.12)ng/L、(565.6±435.24)ng/L和(694.9±531.02)ng/L]分别较无光过敏、无关节炎和未继发干燥综合征SLE患者高[分别为(394.7±281.42)ng/L、(385.90±325.33)ng/L和(424.8±305.46)ng/L],P均<0.05;(4)血清CCL19水平与外周血CD27-B细胞和CD27-Ig D-双阴性记忆性B细胞的比例呈正相关(分别为r=0.519,P=0.007;r=0.461,P=0.018),与CD27+记忆性B细胞和CD27+Ig D-转化后记忆性B细胞的比例呈负相关(分别为r=-0.433,P=0.027;r=-0.616,P=0.001)。结论:SLE患者血清中高表达CCL19,与自身抗体的产生显著相关,CCL19可能通过影响B细胞亚群分布的内稳态参与SLE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趋化因子配体19 B细胞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maphorin 3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中的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郭倩 马晓旭 +5 位作者 高辉 石连杰 钟昱超 谢琳峰 邵苗 张学武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92-896,共5页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Semaphorin 3A(Sema3A)的水平,分析Sema3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血小板减少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70例SLE患者、50例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患者、19例脾...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Semaphorin 3A(Sema3A)的水平,分析Sema3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血小板减少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70例SLE患者、50例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患者、19例脾功能亢进(hypersplenism,HS)患者及150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血清中Sema3A的水平,收集患者及健康对照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主要为患者的血常规及骨髓穿刺活检结果。根据是否合并血小板减少及血小板减少是否缓解,将SLE患者分为SLE合并血小板减少组(41例)、SLE合并血小板减少缓解组(28例)及SLE未合并血小板减少组(101例)。根据是否合并血小板减少,将SS患者分为SS合并血小板减少组(18例)及SS未合并血小板减少组(32例)。将28例进行骨髓穿刺活检的SLE患者,根据骨髓象结果从骨髓增生情况方面将其分为骨髓增生正常组(19例)和增生减低组(9例),从巨核细胞成熟方面将其分为有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组(8)和无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组(20例)。比较各组Sema3A水平差异,并分析各组患者血清Sema3A水平与血小板的相关性及不同骨髓象间血清Sema3A的水平。结果:(1)SLE患者血清Sema3A水平较HC显著降低[(3.84±2.76)μg/L vs.(6.96±2.62)μg/L,P<0.001],SS患者血清Sema3A水平亦较HC显著降低[(4.35±3.57)μg/L vs.(6.96±2.62)μg/L,P<0.001],HS患者血清Sema3A水平较HC也明显降低[(5.67±2.26)μg/L vs.(6.96±2.62)μg/L,P=0.041]。(2)SLE患者血清Sema3A水平较SS患者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4±2.76)μg/L vs.(4.35±3.57)μg/L,P=0.282],SLE患者血清Sema3A水平与HS患者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4±2.76)μg/L vs.(5.67±2.26)μg/L,P=0.006]。(3)SLE合并血小板减少组Sema3A水平显著低于SLE合并血小板减少缓解组[(1.28±1.06)μg/L vs.(3.83±2.65)μg/L,P<0.001]和SLE未合并血小板减少组[(1.28±1.06)μg/L vs.(4.87±2.60)μg/L,P<0.001],而SLE合并血小板减少缓解组与SLE未合并血小板减少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3±2.65)μg/L vs.(4.87±2.60)μg/L,P=0.123]。SLE合并血小板减少组患者Sema3A水平与SS合并血小板减少组患者相比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8±1.06)μg/L vs.(1.68±1.11)μg/L,P=0.189]。(4)相关性分析显示SLE患者的Sema3A水平与血小板显著相关(r=0.600,P<0.001),SS患者的Sema3A水平与血小板亦呈明显的正相关(r=0.573,P<0.001),但HS患者与Sema3A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P=0.393)。(5)血清Sema3A在骨髓增生正常和减低的SLE患者,及有和无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的SLE患者中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ema3A在多种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疾病中水平普遍下降,SLE患者血清Sema3A水平显著降低,并与血小板呈明显正相关,在SS患者中亦可得出类似结论,提示Sema3A与结缔组织病的血小板减少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aphorin 3A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血小板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肌炎合并IgA血管炎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婧 徐静 +5 位作者 李鹤 唐杰 舒建龙 张婧 石连杰 李胜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73-1177,共5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3岁,主因“眶周水肿性红斑2周,四肢肌痛、无力伴咳嗽和吞咽困难1周”于2017年12月14日收住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风湿免疫科。入院体格检查:双眼眶周呈明显水肿性紫红斑,双手指间关节伸侧有紫红色充血疹,甲周可见红斑和瘀...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3岁,主因“眶周水肿性红斑2周,四肢肌痛、无力伴咳嗽和吞咽困难1周”于2017年12月14日收住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风湿免疫科。入院体格检查:双眼眶周呈明显水肿性紫红斑,双手指间关节伸侧有紫红色充血疹,甲周可见红斑和瘀点,手指掌面皮肤皲裂、角化,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湿啰音,四肢肌肉有压痛,近端肌力3级,远端肌力5级,其余查体无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IgA血管炎 过敏性紫癜 肾损害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信号通路相关分子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倩 陈绪勇 苏茵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00-1104,共5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证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转录因子与细胞因子表达以及抗原呈递等异常或缺陷在SLE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导致包括皮肤、肾、肺、中枢神经...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证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转录因子与细胞因子表达以及抗原呈递等异常或缺陷在SLE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导致包括皮肤、肾、肺、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关节肌肉等多系统、多器官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基因表达调控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内皮糖蛋白在抗磷脂综合征患者的血清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李记 郑莉 +3 位作者 石连杰 徐婧 舒建龙 张学武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27-1032,共6页
目的:检测可溶性内皮糖蛋白(soluble endoglin,s-Eng)在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患者的血清水平并分析其潜在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139例APS患者[原发性APS患者64例,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y... 目的:检测可溶性内皮糖蛋白(soluble endoglin,s-Eng)在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患者的血清水平并分析其潜在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139例APS患者[原发性APS患者64例,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APS患者75例]、44例不符合APS诊断的单纯SLE患者、37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 syndrome,p SS)患者、23例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患者、22例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22例持续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 CL)阳性但无法诊断SLE或APS者(单纯a CL阳性组)及87例健康对照(health control,HC)的s-Eng血清水平,分析APS患者外周血s-Eng水平与其临床及实验室表现的关系。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Pearson’sχ2检验。结果:(1) APS患者血清s-Eng水平[(10. 15±4. 64) mg/L]显著高于其他风湿病患者[单纯SLE(5. 55±2. 51) mg/L,p SS(5. 32±2. 34) mg/L,BD (4. 58±1. 53) mg/L,SSc (7. 11±4. 18) mg/L]、单纯a CL阳性组[(5. 17±2. 00) mg/L]及HC组[(5. 04±1. 11) mg/L],P均小于0. 001。原发性APS患者与继发于SLE的APS患者血清s-En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 83±5. 15) mg/L vs.(10. 42±4. 18) mg/L,P=0. 12]。单纯a CL阳性组血清s-Eng水平与H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 17±2. 00) mg/L vs.(5. 04±1. 11) mg/L,P> 0. 05]。(2)以正常对照者血清s-Eng的x珋±3s作为诊断APS的cut-off值,将APS患者血清s-Eng≥8. 37 mg/L设为s-Eng阳性组,对应的敏感性为0. 772,特异性为0. 928;约登指数为0. 700。(3) s-Eng阳性组患者出现动脉血栓事件、病态妊娠比例显著高于s-Eng阴性组患者[分别为46/81 vs. 19/58,P <0. 05; 29/65 vs. 10/44,P <0. 05]; s-Eng阳性组患者的血小板水平显著低于s-Eng阴性组患者(72. 00×109/L vs. 119. 00×109/L,P <0. 001)。(4) s-Eng阳性组患者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 CL)阳性的比例(93. 83%vs. 37. 93%,P <0. 001)及抗体滴度(61. 70 U/m L vs.15. 45 U/m L,P <0. 001)均高于s-Eng阴性组。抗β2-糖蛋白Ⅰ抗体阳性的比例(61. 73%vs. 43. 10%,P <0. 05)及抗体滴度(33. 48 U/m L vs. 17. 40 U/m L,P <0. 05)也均高于s-Eng阴性组。结论:s-Eng在APS患者血清中异常升高,其有可能为APS的诊断及风险预测提供一个血清学标志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内皮糖蛋白 抗磷脂综合征 血栓形成 病态妊娠 抗磷脂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后纤维化致肾盂积水的临床分析:附17例报道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世博 高辉 +7 位作者 冯元春 李静 张彤 万利 刘燕鹰 李胜光 罗成华 张学武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69-1074,共6页
目的:分析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sis,RPF)的临床特点,重点探讨通过药物联合外科干预治疗RPF及其所致肾盂积水的疗效及转归。方法:对北京大学国际医院2016年5月至2019年12月诊治的17例RPF合并肾盂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转归... 目的:分析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sis,RPF)的临床特点,重点探讨通过药物联合外科干预治疗RPF及其所致肾盂积水的疗效及转归。方法:对北京大学国际医院2016年5月至2019年12月诊治的17例RPF合并肾盂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中男12例,女5例,年龄38~71岁,中位年龄56(53,65)岁,中位病程4.00(0.83,8.00)个月。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腰痛(9例)、腹痛(6例)、少尿(2例)以及下肢水肿(3例)。入组患者中,合并左侧肾盂积水8例、右侧1例、双侧8例。17例患者的血液样本检查发现,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升高13例(76.5%),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升高13例(76.5%),免疫球蛋白G亚型4(immunoglobin G4 subtype,IgG4)升高5例(29.4%);进行血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in,Ig)亚型分析的13例患者中,IgG升高4例(30.8%),IgE升高4例(30.8%),IgA升高1例(7.7%)。有12例患者接受了病理活检,病理组织中的IgG4表达量高低不一,6例表达量<10/高倍视野(high power field,HPF)或不表达(50.0%),2例为10~30/HPF(16.7%),4例>30/HPF(33.3%),3例患者可诊断为IgG4相关性RPF。17例患者中,13例在接受药物治疗前放置输尿管支架,其中4例因药物治疗时间尚短,未到评估拔管时机,仍需继续随访;余9例患者平均置管时间(6.7±3.0)个月,包括6例在随访期间因药物治疗梗阻好转拔除支架,3例患者则因梗阻难以解除,拟行药物治疗前行输尿管松解术,术后顺利拔除支架。4例患者虽然存在单侧肾盂积水,但由于病变较小,梗阻轻,未放置输尿管支架,其中2例仅进行药物治疗后输尿管梗阻便得以解除,另外2例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后失访。10例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5(3,13)个月,ESR、CRP、IgG4、IgG、IgE、IgA治疗前分别为54.0(36.3,98.5)mm/h、26.8(8.7,53.0)mg/L、1.34(0.55,3.36)g/L、16.3(13.0,21.1)g/L、40.5(31.4,203.0)IU/mL、2.51(1.82,3.25)g/L,治疗后分别下降了38.5(23.5,54.3)mm/h(P<0.01)、23.0(5.5,52.0)mg/L(P<0.05)、0.92(0.40,2.85)g/L(P<0.01)、6.5(1.7,9.1)g/L(P<0.05)、23.7(4.8,162.0)IU/mL(P<0.05)、0.77(0.32,1.26)g/L(P<0.05)。对比治疗前后影像学资料发现RPF肿物较治疗前显著缩小,以上患者在治疗后输尿管梗阻均得以解除。结论:RPF起病隐匿,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以激素治疗为主并根据病情选择联用免疫抑制剂,同时积极通过外科手段解除输尿管梗阻的综合治疗方案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取得确切疗效,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纤维化 肾盂积水 糖皮质激素类 外科手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细胞病毒核酸和抗体检测在不同特征患者中的一致性分析及临床指导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戴菊华 孙新平 +1 位作者 张捷 石连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7-271,共5页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 nucleic acid,DNA)检测和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抗体检测在不同特征患者中的一致性及对临床工作的指导价值。方法:2014年12月至2019年11月期间,北京大学...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 nucleic acid,DNA)检测和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抗体检测在不同特征患者中的一致性及对临床工作的指导价值。方法:2014年12月至2019年11月期间,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检验科同时进行CMV-IgM抗体和CMV-DNA检测的患者共计507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一般资料,同时收集患者的诊断、用药及转归等临床资料。根据患者CMV-DNA阴性或阳性、CMV-IgM抗体阴性或阳性,以及年龄、性别和是否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进行分组和分层,组别之间率的比较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经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507例送检患者中,CMV-DNA阳性患者55例(10.85%),CMV-IgM抗体阳性患者74例(14.60%),CMV-DNA和CMV-IgM抗体同时阳性患者20例(3.94%)。55例CMV-DNA阳性患者中,男性37例(67.27%),60岁以上者25例(45.45%),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33例(60%),均高于CMV-DNA阴性组的47.35%(P=0.005)、31.86%(P=0.043)和46.02%(P=0.050)。CMV-DNA和IgM抗体双阳性患者中45%接受免疫抑制治疗,低于CMV-DNA阳性但IgM抗体阴性患者(68.57%,P=0.086),也低于CMV-DNA阴性但IgM抗体阳性患者(68.52%,P=0.064)。CMV-DNA和IgM抗体双阳性患者接受更昔洛韦治疗后91.67%出现好转,而CMV-DNA阳性但IgM抗体阴性患者的好转率仅为60%(P=0.067)。结论:CMV-IgM抗体检测受到年龄、性别、免疫状态等影响,不推荐对存在免疫抑制状态和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单独采用CMV-IgM抗体检测判断CMV感染;CMV-DNA和CMV-IgM抗体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预判患者的免疫状态和抗病毒治疗的结局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DNA 免疫球蛋白M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病情评估方法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胜光 张清 周惠琼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22-1026,共5页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ssociated vasculitis,AAV)病情评估方法的意义及其各自的相关性。方法:以121例来自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住院确诊...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ssociated vasculitis,AAV)病情评估方法的意义及其各自的相关性。方法:以121例来自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住院确诊的AAV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us with polyangiitis,EGPA) 15例、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ranulomatous with polyangiitis,GPA) 59例及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 47例。依据随访中是否死亡,将其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分别应用伯明翰系统性血管炎活动评分(Birmingham vasculitis activity score,BVAS)-1994、BVAS-2003、BVAS/GPA、血管炎损伤指数(vasculitis damage index,VDI)、疾病范围指数(disease extent index,DEI)、5因子评估量表(five factor score,FFS)-1996及FFS-2009共7种病情评价量表进行评分,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患者各项评估指标(BVAS、VDI、DEI及FFS)得分均明显高于生存组(P <0. 05),且EGPA患者无论在疾病活动度(BVAS 1994/2003)、器官受累情况(VDI/DEI)还是疾病预测因子(FFS 1996/2009)评分方面均低于GPA、MPA和总AAV患者。其中BVAS-2003与BVAS-1994、BVAS/GPA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r值分别为0. 9和0. 7),BVAS-1994与BVAS/GPA之间呈一般性相关(r=0. 69); FFS-1996与FFS-2009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r=0. 73); DEI与BVAS-1994、BVAS-2003及BVAS/GPA之间均呈一般性相关(r值分别为0. 62、0. 65和0. 62),VDI与BVAS-1994和BVAS-2003之间亦呈一般性相关(r值分别为0. 49和0. 52)。结论:AAV各评估指标均可作为评测疾病活动性及判断预后的指标,其中BVAS-2003与BVAS-1994及BVAS/GPA之间,FFS-1996与FFS-2009之间均呈高度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预后 疾病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