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上尿路结石的外科治疗进展
1
作者 陈至鑫 张弋 夏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4-448,共5页
儿童泌尿系结石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且大部分都是上尿路结石,外科手术治疗是目前针对儿童上尿路结石治疗的主要方式。随着外科微创技术的逐渐发展,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和经皮肾镜取石术已经成为了儿童上尿路结... 儿童泌尿系结石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且大部分都是上尿路结石,外科手术治疗是目前针对儿童上尿路结石治疗的主要方式。随着外科微创技术的逐渐发展,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和经皮肾镜取石术已经成为了儿童上尿路结石的主要治疗方式。本文总结了目前儿童上尿路结石外科手术治疗的进展,并对未来治疗方式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结石 儿童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 经皮肾镜取石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氏点斜切口在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叶雄俊 刘军 +3 位作者 安立哲 熊六林 徐涛 黄晓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62-765,共4页
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切除术目前被认为是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urinary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的标准治疗术式,无论采用开放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治疗,均能够实现较好的肿瘤控制效果[1-2]。国内多采用后腹腔镜处理患侧... 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切除术目前被认为是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urinary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的标准治疗术式,无论采用开放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治疗,均能够实现较好的肿瘤控制效果[1-2]。国内多采用后腹腔镜处理患侧肾及上段输尿管后,改平卧位取下腹部弧形切口(Gibson切口)腹膜外途径处理输尿管末端[3],但该术式存在一些问题:变换体位增加了手术及麻醉时间;虽然Gibson切口较大,但暴露输尿管壁内段仍存在空间受限。本研究采用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UT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行细胞 泌尿系肿瘤 腹腔镜 肾切除术 输尿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后不留置双J管的安全性:探索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田 洪欣 +2 位作者 李珲 于澄钒 王晓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82-685,共4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后不留置双J管的安全性。方法设计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7年6月~2019年2月有手术指征的输尿管结石,排除结石合并感染、妊娠,术中发现结石嵌顿,发生输尿管严重损伤以及>0.5 cm结石残留者,共6...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后不留置双J管的安全性。方法设计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7年6月~2019年2月有手术指征的输尿管结石,排除结石合并感染、妊娠,术中发现结石嵌顿,发生输尿管严重损伤以及>0.5 cm结石残留者,共6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2组,术后不留置双J管30例(无管组),留置双J管2周30例(置管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发热、血红蛋白下降值、腰胁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肉眼血尿、膀胱刺激症状、输尿管狭窄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与置管组比较,无管组术后7、14天腰胁部疼痛评分显著降低[术后第7天中位数0(0~1)vs.2(0~3)分,Z=-5.655,P=0.000;术后第14天0(0~1)vs.2(0~3)分,Z=-5.875,P=0.000],术后7、14天肉眼血尿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第7天3.3%vs.60.0%,χ^2=22.259,P=0.000;术后第14天0%vs.60.0%,P=0.000),术后7、14天膀胱刺激症状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第7天3.3%vs.53.3%,χ^2=18.468,P=0.000;术后第14天0%vs.50.0%,P=0.000)。2组术后第1天腰胁部疼痛评分、肉眼血尿发生率、膀胱刺激症状发生率以及2组手术时间、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发热、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术后6个月均无输尿管狭窄发生。结论输尿管结石如果不合并感染、结石嵌顿、输尿管损伤等复杂因素,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后不留置双J管不影响手术安全性,而且可以减少术后置管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镜 气压弹道碎石 双J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针状电极在经尿道近输尿管口膀胱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附16例报道)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田 洪欣 王晓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32-636,共5页
目的:探讨等离子针状电极在经尿道近输尿管口膀胱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泌尿外科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例接受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切除的近输尿管口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基底... 目的:探讨等离子针状电极在经尿道近输尿管口膀胱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泌尿外科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例接受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切除的近输尿管口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基底部距离输尿管口1 cm以内者7例,其中侵犯输尿管口者2例,距输尿管口1~2 cm者9例。全部研究对象术前均明确诊断并除外手术禁忌,采用等离子针状电极对肿瘤进行整块切除,将全部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术后行规律灌注治疗并随访。对手术时间、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出血量、输尿管导管或双猪尾管留置情况、术后肾积水发生率、肿瘤临床分期、复发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6~57 min,平均(32.6±11.8)min,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明显闭孔神经反射及围手术期出血。术中肿瘤切除前需要预置输尿管导管7例,术后继续留置输尿管导管4例,更换留置双猪尾管3例。术后病理提示所有肿瘤均为尿路上皮癌,其中低级别9例、高级别7例;病理分期:Ta期10例、T1期5例、T2a期1例,所有肿瘤基底部及侧切缘均为阴性。所有患者接受3~56个月的随访,平均(26.0±18.1)个月,无1例出现上尿路积水和肿瘤复发。结论: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可以整块切除膀胱肿瘤,减少闭孔神经反射并有效保护输尿管口结构,是一种治疗近输尿管口膀胱肿瘤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输尿管 电极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虚拟输尿管镜在上尿路结石内镜手术临床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朝阳 李向东 +1 位作者 张弋 赵国斌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9-271,共3页
3D虚拟输尿管镜(VU)是近年来图像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具有动态、仿真等优点。本研究中组织初级外科医生观察CT泌尿系造影(CTU)及对应的VU学习,发现VU可以提高初级外科医生对CTU的阅读理解能力及对肾内结构和结石的认知。
关键词 3D虚拟输尿管镜 初级外科医生 CT泌尿系造影阅读 肾内结构 外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间隔时间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影响(附专家点评)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清 肖博 +2 位作者 刘士军 徐涛 王晓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2-535,共4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与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之间的时间间隔长短对手术难易程度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89例,以6周为界,将患者按穿刺术... 目的:探讨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与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之间的时间间隔长短对手术难易程度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89例,以6周为界,将患者按穿刺术后间隔时间长短分为2组:IT <6周组平均间隔时间3.1周(1.5~4.4周),IT≥6周组平均间隔时间7.6周(6.0~16.2周).患者平均年龄67岁(57 ~78岁),术前平均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 15.4 μg/L(5.2~72.0 μg/L),平均前列腺体积55 mL(42~89 mL).评估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缘阳性率、术后住院时间等相关围手术期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50 min(110 ~242 min),平均出血量约230 mL(100~750 mL),术后切缘阳性率为18%,术后3个月控尿率为100%.随访中未见临床复发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术前PSA、Gleason评分及前列腺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缘阳性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3个月控尿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与腹腔镜根治术之间的时间间隔长短并非是影响手术难易程度及效果的因素,其对患者术后长期生存及复发率的影响尚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活组织检查 针吸 前列腺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治疗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联合经腰小切口“杂交”手术在复杂肾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叶雄俊 刘军 +4 位作者 阿不都克依木.阿不力米提 熊六林 刘士军 徐涛 黄晓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3-616,共4页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联合经腰小切口"杂交"手术在复杂肾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进行"杂交"保留肾单位手术的复杂肾肿瘤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联合经腰小切口"杂交"手术在复杂肾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进行"杂交"保留肾单位手术的复杂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50.2±10.7)岁,肿瘤位于左侧9例,右侧7例,肿瘤直径(6.1±1.0)cm,R.E.N.A.L.评分平均(9.3±1.3)分。患者均采用后腹腔镜联合经腰小切口的"杂交"手术方式进行保留肾单位手术,即在后腹腔镜下完全游离肾和肾蒂血管,预置肾动脉,然后取12肋下长约10~12 cm的切口进行开放手术,阻断肾动脉,直视下切除肿瘤、缝合创面。记录手术时间、肾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围手术期资料以及术后肾功能随访情况。结果:16例均全部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64.9±23.6)min,肾缺血时间(32.4±6.2)min,术中出血量(204.0±125.1)m L,引流管拔除时间(4.1±1.0)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9±1.5)d。术后发生ClavienⅢ级以上并发症2例:1例集合系统损伤;1例患者因术后出血,再次急诊手术探查止血。术后第1天平均血肌酐水平为(126.3±26.4)μmol/L,与术前(74.3±16.9)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平均血肌酐水平为(92.6±18.2)μmol/L、术后3个月平均血肌酐水平为(80.8±18.4)μ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20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后腹腔镜联合经腰小切口"杂交"保留肾单位手术能够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安全性,适用于部分经过选择的复杂肾肿瘤患者,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腹腔镜手术 保留肾单位手术 开放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TM5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袁也晴 张轶庠 +4 位作者 刘振华 秦彩朋 盛正祚 徐涛 王晓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71-576,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CMTM5(CKLF-like MARVEL transmembrane domain containing 5)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分析其在前列腺癌发生及发展中可能存在的联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前列... 目的:通过检测CMTM5(CKLF-like MARVEL transmembrane domain containing 5)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分析其在前列腺癌发生及发展中可能存在的联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h prostatic hyperlasia,BPH)组织中CMTM5的表达,分析其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GFR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CMTM5在前列腺癌中表达水平的关系;Western blot检测CMTM5和EGFR在BPH组织及各前列腺癌细胞系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MTM5在75%(27/36)BPH和35.9%(23/64)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2)。CMTM5的表达水平与年龄、临床分期、有无转移之间无明显关系(P>0.05),在中高度分化(Gleason评分≤7)的肿瘤组织中,CMTM5的表达水平高于低度分化(Gleason评分≥8)的肿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EGFR在57.8%的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37/64),其与CMTM5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23例前列腺癌组织CMTM5低表达且EGFR高表达,占35.9%。Western bolt结果显示CMTM5在BPH组织中表达,但在各前列腺癌细胞系中均表达缺失,而EGFR在BPH组织中的表达低于各前列腺癌细胞系,特别是激素非依赖性细胞系PC3和DU145。结论:CMTM5的表达缺失与EGFR的过表达可能同时参与了前列腺癌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基因 肿瘤抑制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CMTM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K/ERK通路蛋白在肾癌骨转移患者的表达 被引量:3
9
作者 秦彩朋 刘春雷 +5 位作者 赵燕辉 殷华奇 杜依青 胡风战 盛正祚 徐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0-593,共4页
目的:探讨MEK/ERK通路蛋白在肾癌骨转移患者原发灶及转移灶表达的差异及其意义,并探索这种差异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7例肾癌骨转移患者的原发灶及转移灶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VEGFR-2... 目的:探讨MEK/ERK通路蛋白在肾癌骨转移患者原发灶及转移灶表达的差异及其意义,并探索这种差异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7例肾癌骨转移患者的原发灶及转移灶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VEGFR-2、MEK、ERK蛋白在原发灶与转移灶表达的差异,VEGFR-2、MEK、ERK的Ⅰ抗工作浓度(体积比)分别为1∶200、1∶25、1∶250,应用PCR技术检测PDGFRA基因20号外显子,K-ras基因2号外显子,Braf基因15号外显子和MEK1基因2号外显子的相关突变。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判读:细胞阳性率≤5%为1分,6%~50%为2分,51%~100%为3分;染色强度:不着色为1分,淡黄色细颗粒状为2分,黄色颗粒状为3分,棕黄色粗颗粒状为4分,将两个得分数相乘得到其表达强度。本组7例肾癌骨转移患者VEGFR-2在原发灶(2.86±2.27)和骨转移灶(2.67±1.85)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1),而MEK(1.33±0.51 vs.6.10±4.10,P=0.015)和ERK(4.43±2.84 vs.9.10±2.24,P=0.02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原发灶及转移灶标本中并未检测到相关的基因突变。结论:MEK/ERK通路蛋白在肾癌骨转移患者原发灶和转移灶表达的差异可能与其转移过程有关,也可能是影响靶向治疗效果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MAP激酶信号系统 肿瘤转移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对再次肾移植受者尸体供肾移植免疫诱导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闫晓冬 林俊 +6 位作者 张健 徐俊楠 刘志佳 洪欣 陈昌庆 于涛 王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目的探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对再次肾移植受者尸体供肾移植免疫诱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11月应用ATG行免疫诱导的20例再次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淋巴细胞亚群、肺部感染和骨髓抑制情况评估ATG诱... 目的探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对再次肾移植受者尸体供肾移植免疫诱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11月应用ATG行免疫诱导的20例再次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淋巴细胞亚群、肺部感染和骨髓抑制情况评估ATG诱导的临床安全性,根据急性排斥反应(AR)、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情况评估ATG诱导的临床有效性。结果共纳入20例患者,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45.7(25~71)岁;预存抗体阳性6例(30.0%);二次移植17例(85.0%),三次移植3例(15.0%)。ATG诱导T淋巴细胞数在术后第1天下降70%以上,第3天逐渐恢复达总数的50%(P<0.01),术后2周可基本恢复至移植前水平;NK细胞数呈持续下降趋势(P<0.01)。术后患者发生AR 5例(20.0%),DGF 1例(5.0%),肺部感染7例(35.0%),骨髓抑制6例(30.0%),无ATG过敏反应。中位随访时间17.6(6~53)个月,19例(95.0%)人肾存活,1例(5.0%)死亡。结论ATG可明显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降低AR发生率,加速再次移植患者的移植肾短期功能恢复,且ATG诱导没有增高感染发生率,临床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次肾移植 免疫诱导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致敏受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下孤立肾采用肾动脉非阻断法行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剜除术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伟国 秦彩朋 +5 位作者 于路平 张晓鹏 刘士军 王永顺 白文俊 徐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59-761,共3页
孤立肾合并肾肿瘤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laparoscopic nephron sparing surgery,LNSS)成为孤立肾合并肾肿瘤的主要术式[1]。本研究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7... 孤立肾合并肾肿瘤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laparoscopic nephron sparing surgery,LNSS)成为孤立肾合并肾肿瘤的主要术式[1]。本研究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例孤立肾合并肾肿瘤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动脉非阻断法LNSS,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研究8例孤立肾合并肾肿瘤患者均为体检发现,6例因对侧肾肿瘤行肾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腹腔镜 孤立肾 非阻断肾动脉 肾肿瘤剜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期局麻下处理双J管膀胱端附壁结石致拔管困难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田 王君 +1 位作者 洪欣 王晓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05-1007,共3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双J管膀胱端附壁结石致拔管困难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6月~2020年5月26例因双J管膀胱端附壁结石导致拔管困难的临床资料。双J管放置时间1~18.5月,中位数8.75月。奥布卡因凝胶尿道局麻,先尝试经膀胱镜(或... 目的探讨输尿管双J管膀胱端附壁结石致拔管困难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6月~2020年5月26例因双J管膀胱端附壁结石导致拔管困难的临床资料。双J管放置时间1~18.5月,中位数8.75月。奥布卡因凝胶尿道局麻,先尝试经膀胱镜(或纤维膀胱镜)用异物钳将肾端猪尾环拉出尿道口,反复向尿道注入奥布卡因凝胶并保持一定张力持续缓慢牵拉双J管;如此方法失败,以肾镜代膀胱镜用大口径异物钳反复钳夹双J管表面附壁结石,将结石夹碎后取出双J管;如仍失败,经尿道膀胱镜(或纤维膀胱镜)下钬激光碎石,将双J管表面结石粉末化击碎后取出双J管。结果26例均局麻下一期拔除双J管,其中6例奥布卡因凝胶充分尿道局麻后取出,11例大口径异物钳夹碎双J管表面结石后取出,9例行钬激光碎石后取出。手术时间6~51 min,(20.6±8.1)min。无严重并发症。拔管后2周均复查泌尿系超声,未见肾积水或残留结石。结论双J管膀胱端附壁结石致拔管困难可以局麻下一期治疗,必要时使用大口径异物钳或钬激光碎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J管 附壁结石 拔管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