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远隔缺血后适应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27
1
作者 王宁 王贵松 +3 位作者 于海奕 米琳 郭丽君 高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38-843,共6页
目的:评价肢体远隔缺血后适应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4月在... 目的:评价肢体远隔缺血后适应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4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46例,随机分为远隔缺血后适应组(n=23)和常规PCI组即对照组(n=23)。远隔缺血后适应组在PCI术前于左下肢绑缚无创血压袖带,术中第一次球囊扩张或血栓抽吸而恢复血流后1 min内开始充气加压阻断左下肢血流,充气5 min,放气5 min,交替3个循环。比较两组酶学心肌梗死面积、术后1 h ST段完全回落率、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related artery,IRA)、校正TIMI(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的差异以及直接PCI术前、术后血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酶学心肌梗死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隔缺血后适应组PCI术后1 h ST段完全回落率高于对照组(60.9%vs.30.4%,P=0.04);PCI术后CTFC在远隔缺血后适应组有降低趋势(28±11 vs.33±11,P=0.10),在前壁STEMI患者远隔缺血后适应组显著低于对照组(25±9 vs.39±10,P=0.01)。远隔缺血后适应组血浆MDA、ET-1、TNFα水平于直接PCI术后不同时间点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肢体远隔缺血后适应可改善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心肌组织灌注水平,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保护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适应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的Meta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陶庆梅 孙星河 +3 位作者 高乐 翟伟 梁伟 孙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34-1340,共7页
背景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在临床应用已有50年,挽救了数以万计患者的生命。目前,我国植入式心脏起搏器数量正在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增长,其不良反应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目前尚缺乏大样本的调查数据对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不良反应发生率进... 背景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在临床应用已有50年,挽救了数以万计患者的生命。目前,我国植入式心脏起搏器数量正在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增长,其不良反应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目前尚缺乏大样本的调查数据对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全面报道。目的系统评价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及临床试验注册平台ClinicalTrails.gov,均从数据库最早收录时间检索至2016-11-01。中英文分别结合(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不良事件or不良反应or安全性)相关主题词和自由词进行检索。检索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囊袋感染、电池提前耗竭、电极脱位/移位、电极断裂、电极穿孔、电极阈值升高、膈肌刺激症状、皮肤破溃红肿、感知不良/过度、死亡等10种主要不良反应及其他,采用SPSS 16.0和Meta-analyst统计学软件进行率的Meta分析,根据随访时间、发表年份、起搏器类型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组死亡发生率最高,为6.6%〔95%CI(4.8%,8.9%)〕,其次为其他〔4.5%,95%CI(4.0%,5.2%)〕、皮肤破溃红肿〔3.6%,95%CI(1.8%,7.0%)〕和电极脱位/移位〔3.4%,95%CI(2.9%,4.0%)〕,再次为电极阈值升高〔2.9%,95%CI(1.9%,4.5%)〕、感知不良/过度〔2.6%,95%CI(1.8%,3.8%)〕、电池提前耗竭〔2.3%,95%CI(1.4%,4.0%)〕等。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95%CI(6.7%,8.4%)〕。结论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尤其是死亡、皮肤破溃红肿、电极脱位/移位等,应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与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不良反应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调Cdr1as表达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杰 贾丽萍 +4 位作者 周辉 刘亮 银鹏飞 陈文强 苏兴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72-775,共4页
目的:探讨上调小脑变性相关蛋白1的反义转录物(Cdr1as)表达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空载体组和Cdr1as组,每组10只。模型组、空载体组和Cdr1as组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目的:探讨上调小脑变性相关蛋白1的反义转录物(Cdr1as)表达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空载体组和Cdr1as组,每组10只。模型组、空载体组和Cdr1as组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AMI大鼠模型;术前12 h分别心肌内注射生理盐水、pc DNA和pc DNA-Cdr1as溶液。术后1周,心脏彩超检测大鼠心脏功能;然后取心肌组织,TTC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比色法检测Caspase-3活性,qRT-PCR检测Cdr1as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和Bax蛋白。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空载体组和Cdr1as组心肌组织中Cdr1as表达水平、心肌细胞凋亡指数、Caspase-3活性、Bax蛋白表达水平以及左室长轴缩短分数、左室射血分数均升高,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心肌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 <0. 05); Cdr1as组上述指标变化更显著(P <0. 05)。Cdr1as组心肌梗死面积大于模型组和空载体组(P <0. 05)。结论:Cdr1as可能通过间接调控Caspase-3、Bcl-2和Bax的表达,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促进心肌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r1as 急性心肌梗死 细胞凋亡 CASPASE-3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调抗增殖蛋白表达对TNF-α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张杰 刘亮 +5 位作者 周辉 郭桂喜 于强 银鹏飞 陈文强 苏兴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28-732,共5页
目的:研究抗增殖蛋白(PHB)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心肌H9c2细胞分为4组,以不感染病毒且不用TNF-α处理的H9c2细胞作为对照组,以不感染病毒、仅用20μg/L的TNF-α细胞培养液培养的细胞作为TNF-α... 目的:研究抗增殖蛋白(PHB)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心肌H9c2细胞分为4组,以不感染病毒且不用TNF-α处理的H9c2细胞作为对照组,以不感染病毒、仅用20μg/L的TNF-α细胞培养液培养的细胞作为TNF-α组,以行Lv-PHB或Lv-NC感染、并用含有20μg/L的TNF-α细胞培养液培养24 h的细胞作为Lv-PHB+TNF-α组和Lv-NC+TNF-α组。采用MTT法测定4组细胞的增殖活性,比色法检测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Cleaved 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Lv-PHB+TNF-α组细胞中PHB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高于TNF-α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TNF-α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LDH漏出率升高,凋亡率升高,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CHOP、Cleaved Caspase-12蛋白水平也升高(P<0.05)。与TNF-α组比较,Lv-PHB+TNF-α组细胞增殖活性升高,LDH漏出率降低,凋亡率降低,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CHOP、Cleaved Caspase-12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上调PHB表达可以减轻TNF-α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提高心肌细胞活性、降低细胞凋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抗增殖蛋白 TNF-Α 细胞损伤 H9C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低EphB1基因对过氧化氢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杰 周辉 +5 位作者 刘亮 郭桂喜 于强 银鹏飞 陈文强 苏兴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9-824,共6页
目的:探讨敲低EphB1基因对过氧化氢(H 2O 2)诱导的大鼠心肌H9c2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为EphB1基因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心肌H9c2细胞,分为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H 2O 2组(H 2O 2细胞损伤)、阴性对照组(转染siRNA co... 目的:探讨敲低EphB1基因对过氧化氢(H 2O 2)诱导的大鼠心肌H9c2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为EphB1基因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心肌H9c2细胞,分为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H 2O 2组(H 2O 2细胞损伤)、阴性对照组(转染siRNA control)和转染si-EphB1组(转染si-EphB1后H 2O 2细胞损伤)。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各组H9c2细胞中EphB1基因表达水平,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H9c2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DCFH-DA探针法检测各组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各组细胞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H 2O 2组H9c2细胞中EphB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阴性对照组H9c2细胞中EphB1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H 2O 2组比较,转染si-EphB1组H9c2细胞中EphB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H 2O 2组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ROS和MDA水平升高(P<0.05),SOD水平降低(P<0.05),而阴性对照组细胞存活率、凋亡率、ROS、MDA和SO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 2O 2组比较,转染si-EphB1组细胞存活率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ROS和MDA水平降低(P<0.05),SOD水平升高(P<0.05)。结论:敲低EphB1基因能够抑制H 2O 2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氧化损伤,起到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提高心肌细胞存活率、抑制细胞凋亡、改善抗氧化酶活性和提高细胞内氧化应激产物清除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基因 心肌细胞 氧化损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4C延续性护理 被引量:52
6
作者 周小英 刘子华 陈兵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4C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PCI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4C延续性护理干... 目的探讨4C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PCI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4C延续性护理干预。出院时和干预3个月后分别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生活质量量表(SF-36)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感受负担得分为19.81±3.8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生活质量得分为79.52±16.6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4C延续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4C延续性护理 自我感受负担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利用点尿钠估测24h尿钠水平准确性的验证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星河 汪洋 +1 位作者 康俊萍 刘小慧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5-691,共7页
背景通过24 h尿钠测定计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钠盐摄入量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检测过程繁琐。已有的通过点尿钠估测24 h尿钠水平公式在我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估测价值尚不清楚。目的评价在我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应用Kawasaki... 背景通过24 h尿钠测定计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钠盐摄入量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检测过程繁琐。已有的通过点尿钠估测24 h尿钠水平公式在我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估测价值尚不清楚。目的评价在我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应用Kawasaki、INTERSALT、Tanaka公式(以下分别简称K法、I法、T法)以点尿钠估测24 h尿钠水平的准确性。方法纳入2018年3月—2021年3月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测量24 h尿钠排泄量,通过点尿钠估测24 h尿钠排泄量。采用配对t检验评估3种公式24 h尿钠排泄量估测值与实测值差异的显著性,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绘制Bland–Altman图对24 h尿钠排泄量实测值与估测值进行一致性分析。计算3种方法24 h尿钠排泄量估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偏差。评估在不同钠盐摄入水平、患有糖尿病、临床蛋白尿患者中3种估测公式的准确性。结果最终纳入患者196例,平均实测24 h尿钠排泄量(165.04±78.53)mmol/d,相当于钠盐摄入量(9.65±4.59)g/d。女性患者年龄、微量蛋白尿比例、临床蛋白尿比例高于男性患者,BMI、入院舒张压、24 h平均舒张压、吸烟比例、点尿钠、实测24 h尿钠排泄量低于男性患者(P<0.05)。患者24 h尿钠排泄量实测值低于K法24 h尿钠排泄量估测值(t配对=-8.008,P<0.001),Bland-Altman散点图显示有94.90%的点在95%CI之内。患者24 h尿钠排泄量实测值高于I法24 h尿钠排泄量估测值(t配对=4.167,P<0.001),Bland-Altman散点图显示有94.39%的点在95%CI之内。患者24 h尿钠排泄量实测值与T法24 h尿钠排泄量估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配对=-0.547,P>0.05),Bland-Altman散点图显示有96.43%的点在95%CI之内。K法、I法、T法24 h尿钠排泄量估测值的相对偏差分别为-31.82%、12.94%、-1.90%。根据钠盐摄入量进行分组后,估测值与实测值原本中等强度的相关性消失。三种方法的估测偏差在是否患有糖尿病、临床蛋白尿的患者之间差距不大。结论通过K法、I法、T法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通过点尿钠预测24 h尿钠水平上均具有偏差,但整体上T法偏差最小。未发现可能影响尿钠排泄的疾病(如糖尿病、蛋白尿)对估测公式的准确性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钠尿增多 膳食 限钠 诊断 一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水平与冠状动脉斑块稳定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郭丽娟 尹春琳 +6 位作者 张燕莉 王红霞 刘雪 李国楠 夏经钢 刘马超 徐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58-961,共4页
目的:观察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水平及动态变化与冠状动脉(冠脉)斑块稳定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13-03至2013-08在我院心脏内科住院的ACS患者135例。健康对照者48例。测定ACS患者入院即刻血浆UⅡ... 目的:观察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水平及动态变化与冠状动脉(冠脉)斑块稳定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13-03至2013-08在我院心脏内科住院的ACS患者135例。健康对照者48例。测定ACS患者入院即刻血浆U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随访的58例ACS患者3个月门诊随访时测定UⅡ水平。结果:ACS患者入院即刻血浆UⅡ水平较健康对照者显著升高[(39.82±22.28)pg/ml vs(26.88±6.09)pg/ml,P<0.001];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即刻血浆UⅡ水平显著低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37.41±22.74)pg/ml vs(48.07±15.82)pg/ml,t=2.092,P<0.05]。ACS患者入院即刻血浆UⅡ水平与hs-CRP(r=0.041,P=0.639)、NT-proBNP(r=0.112,P=0.261)无相关关系。3个月时门诊随访的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UⅡ水平为(56.52±20.70)pg/ml,较入院时(51.58±18.70)pg/ml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6,P<0.05)。结论:不同临床类型的ACS患者入院即刻血浆UⅡ水平存在差别,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到NSTEMI再到STEMI呈递减趋势,STEMI显著低于NSTEMI,随病情的稳定,ACS患者的血浆UⅡ水平呈显著升高趋势,入院即刻血浆UⅡ水平与炎性标记物hs-CRP和心室负荷标记物NT-proBNP不相关,冠心病患者血浆UⅡ水平不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同时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性质或稳定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浆尾加压素Ⅱ水平 斑块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在左心室壁增厚患者中鉴别Fabry病的价值
9
作者 王崇慧 王涵 +6 位作者 杨颖 刘琳 范芳芳 赵亚雯 张巍 于扬 马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8期848-853,879,共7页
目的探索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在左心室壁增厚患者中鉴别Fabry病左心室壁增厚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8月—2023年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经临床确诊的23例左心室壁增厚Fabry病患者作为左心室壁增厚组,选取同期北京... 目的探索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在左心室壁增厚患者中鉴别Fabry病左心室壁增厚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8月—2023年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经临床确诊的23例左心室壁增厚Fabry病患者作为左心室壁增厚组,选取同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诊断为高血压左心室壁增厚、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各23例,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和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分析左心房应变以及左心室纵向应变,比较3组间相关参数的差异。运用LASSO回归筛选变量建立鉴别3种疾病的模型。结果Fabry病左心室壁增厚组的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左心室基底段前壁、前侧壁、中间段下壁纵向应变比高血压左心室壁增厚组明显降低(P<0.05)。Fabry病左心室壁增厚组与肥厚型心肌病组左心房应变、左心室整体及节段纵向应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超声建立的模型相比,联合常规超声心动图与应变的模型诊断效能未明显增加(Z=-1.314~-0.594,P>0.05)。结论肥厚型心肌病及Fabry病患者较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左心房、左心室整体及节段纵向应变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在左心室壁增厚的情况下,相比于常规超声心动图,进一步测量左心室纵向应变以及左心房应变未显示出对3种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布里病 超声检查 肥大 左心室 应变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