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应用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技术分析国际腰痛康复领域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方法以“low back pain”为检索词,检索2016年至2020年Web of Science核心集收录的康复相关研究。采用Web of Science创建引文报告和分析检索结果功能进行计量...目的应用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技术分析国际腰痛康复领域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方法以“low back pain”为检索词,检索2016年至2020年Web of Science核心集收录的康复相关研究。采用Web of Science创建引文报告和分析检索结果功能进行计量学分析,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检索2026篇文献,近5年总被引6793次。文献量和被引次数逐年增加。文献量排名前列的研究机构大多来自美、欧、澳等国家,排名前5位的大学研究机构均具有较高的中心性;美国国家级研究基金资助数量排首位。发文量和被引频次前10位的期刊以康复类为主,以骨科、运动医学、保健医学方向为主。共获得468个关键词,其中高中心性关键词33个,突现关键词29个。检索分析得到9篇高被引文献;可视化分析获得466篇参考文献,其中高中心性文献35篇,突现性文献53篇;腰痛研究关键节点文献主要是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综述。结论腰痛疼痛机制和疼痛管理相关研究,如中枢敏化、压力性疼痛阈值、疼痛模式分类、疼痛方向偏好及向心化、疼痛生理/神经学教育、非药物综合性疼痛管理策略是目前研究热点;当前研究重视心理和社会因素在腰痛中的作用,如行为认知疗法/心理知情疗法、自我效能、运动恐惧症、恐惧躲避,以及与重返工作相关变量和干预措施的研究等;应用STarT Back tool的风险分层和靶向治疗、核心测量工具和核心结果报告标准化、实施个体化和精准康复治疗等相关研究,可能是腰痛康复研究的前沿趋势。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单节段融合术后早期功能康复对患者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0月~2017年12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行腰椎后路单节段融合手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病例,将患者分为早期康复组和...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单节段融合术后早期功能康复对患者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0月~2017年12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行腰椎后路单节段融合手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病例,将患者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早期康复组患者术后第1天在腰围保护下离床活动,同时拔除尿管,更改引流为常压引流袋,在康复师指导下行早期功能锻炼;对照组患者术后卧床休息,维持负压引流,拔除引流管后进行自行功能锻炼.主要观察指标包括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围手术期并发症、引流量及引流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3例单节段PLIF病例,其中2017年6月前手术患者均行传统康复措施,纳入对照组,之后手术患者均进行早期康复锻炼并纳入早期康复组.早期康复组52例,女性占61.5%(32例),患者平均年龄52.4±15.9岁(23~78岁).对照组61例,患者平均年龄55.0±11.2岁(21~76岁),女性患者占54.1%(33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118.79min vs 117.77min,P>0.05)、术中出血量(306.56ml vs 307.73ml,P>0.05)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术后两组拔管时间(3.00d vs 3.15d)及总引流量(390.77ml vs 374.75ml)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随访ODI和VAS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康复组出现1例再手术,1例术后腹胀便秘,对照组出现2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例泌尿系感染,4例腹胀便秘,两组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8%vs 13.1%,P<0.05)及平均住院时间(8.7±3.2d vs 10.2±2.7d,P<0.0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单节段融合术后早期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离床活动及主动功能锻炼可降低围手术期卧床相关并发症风险,减少住院时间,但对总引流量、拔管时间、临床疗效及疼痛改善无明显影响.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应用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技术分析国际腰痛康复领域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方法以“low back pain”为检索词,检索2016年至2020年Web of Science核心集收录的康复相关研究。采用Web of Science创建引文报告和分析检索结果功能进行计量学分析,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检索2026篇文献,近5年总被引6793次。文献量和被引次数逐年增加。文献量排名前列的研究机构大多来自美、欧、澳等国家,排名前5位的大学研究机构均具有较高的中心性;美国国家级研究基金资助数量排首位。发文量和被引频次前10位的期刊以康复类为主,以骨科、运动医学、保健医学方向为主。共获得468个关键词,其中高中心性关键词33个,突现关键词29个。检索分析得到9篇高被引文献;可视化分析获得466篇参考文献,其中高中心性文献35篇,突现性文献53篇;腰痛研究关键节点文献主要是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综述。结论腰痛疼痛机制和疼痛管理相关研究,如中枢敏化、压力性疼痛阈值、疼痛模式分类、疼痛方向偏好及向心化、疼痛生理/神经学教育、非药物综合性疼痛管理策略是目前研究热点;当前研究重视心理和社会因素在腰痛中的作用,如行为认知疗法/心理知情疗法、自我效能、运动恐惧症、恐惧躲避,以及与重返工作相关变量和干预措施的研究等;应用STarT Back tool的风险分层和靶向治疗、核心测量工具和核心结果报告标准化、实施个体化和精准康复治疗等相关研究,可能是腰痛康复研究的前沿趋势。
文摘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单节段融合术后早期功能康复对患者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0月~2017年12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行腰椎后路单节段融合手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病例,将患者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早期康复组患者术后第1天在腰围保护下离床活动,同时拔除尿管,更改引流为常压引流袋,在康复师指导下行早期功能锻炼;对照组患者术后卧床休息,维持负压引流,拔除引流管后进行自行功能锻炼.主要观察指标包括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围手术期并发症、引流量及引流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3例单节段PLIF病例,其中2017年6月前手术患者均行传统康复措施,纳入对照组,之后手术患者均进行早期康复锻炼并纳入早期康复组.早期康复组52例,女性占61.5%(32例),患者平均年龄52.4±15.9岁(23~78岁).对照组61例,患者平均年龄55.0±11.2岁(21~76岁),女性患者占54.1%(33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118.79min vs 117.77min,P>0.05)、术中出血量(306.56ml vs 307.73ml,P>0.05)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术后两组拔管时间(3.00d vs 3.15d)及总引流量(390.77ml vs 374.75ml)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随访ODI和VAS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康复组出现1例再手术,1例术后腹胀便秘,对照组出现2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例泌尿系感染,4例腹胀便秘,两组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8%vs 13.1%,P<0.05)及平均住院时间(8.7±3.2d vs 10.2±2.7d,P<0.0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单节段融合术后早期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离床活动及主动功能锻炼可降低围手术期卧床相关并发症风险,减少住院时间,但对总引流量、拔管时间、临床疗效及疼痛改善无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