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1例
1
作者 杨菊 刘玥 +3 位作者 曲春娜 孙健斌 李天英 石连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8-392,共5页
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s,BPs)类药物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可以缓解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同时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功能抑制骨吸收从而增加骨密度,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及骨质疏松等以骨吸收为特点的疾病[1]。骨质... 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s,BPs)类药物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可以缓解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同时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功能抑制骨吸收从而增加骨密度,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及骨质疏松等以骨吸收为特点的疾病[1]。骨质疏松在临床中被认为是以骨质丧失为主的病理过程,目前研究认为骨质疏松是由于成骨和破骨活动失衡所致[2]。2003年Marx[3]报道使用BPs后出现颌骨坏死,这一严重并发症在医学界引起了广泛重视,此后,国内外相继报道了多起BPs相关性颌骨坏死(BPs-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BRON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 骨质疏松 唑来膦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显性糖尿病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健斌 袁宁 +3 位作者 赵心 辛思旭 柴三葆 张晓梅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28-832,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显性糖尿病(ODM)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分娩的孕妇1321例,分为血糖正常(NGDM)组、妊娠期糖尿病(GDM)组和ODM组,比较母体和新生儿不良结局。结果:ODM组妇女年龄、妊娠早期糖化血红蛋白、尿... 目的:探讨妊娠期显性糖尿病(ODM)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分娩的孕妇1321例,分为血糖正常(NGDM)组、妊娠期糖尿病(GDM)组和ODM组,比较母体和新生儿不良结局。结果:ODM组妇女年龄、妊娠早期糖化血红蛋白、尿酸、甘油三酯、妊娠晚期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NG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DM组发生妊娠期高血压(OR 6.32,P<0.01)、剖宫产(OR 1.87,P<0.05)、早产(OR 2.73,P<0.05)、巨大儿(OR 3.45,P<0.01)风险显著高于NGDM组。与GDM相比,ODM组未增加妊娠期高血压、子痫或子痫前期、肩难产、胎盘早破、剖宫产、早产、巨大儿、低体质量儿的发生风险(P>0.05)。结论:ODM增加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新生儿早产和巨大儿的发生风险,需要积极对ODM妇女进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显性糖尿病 不良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骨代谢、骨密度及骨质疏松的关系 被引量:51
3
作者 井源 孙健斌 张晓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4-118,138,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骨代谢标志物、骨密度及骨质疏松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18-2019年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年龄60岁以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共计577人,其中男性289人,女性288人(均为绝经后...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骨代谢标志物、骨密度及骨质疏松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18-2019年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年龄60岁以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共计577人,其中男性289人,女性288人(均为绝经后女性)。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一般临床资料调查、生化指标及甲状旁腺素(PTH)、25羟维生素D[25(OH)D]、骨钙素(OC)、血清I型前胶原N-末端前肽(P1NP)、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CTX)测定,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股骨颈(FN)及腰椎(L1~4)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将血尿酸(SUA)四分位法分层比较分析股骨颈及腰椎总BMD变化趋势,Pearson和Spearman相关分析SUA与血钙(Ca)、PTH及OC、P1NP、CTX、25(OH)D、腰椎及股骨颈BMD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UA与骨质疏松的关系。结果SUA第4分组BMI、肌酐(Cr)、股骨颈及总腰椎BMD水平明显高于第1分位组,SUA第4分组eGFR水平明显低于第1分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UA与股骨颈BMD(r=0.082,P=0.002)、糖尿病病程(r=0.129,P=0.005)、BMI(r=0.201,P=0.000)正相关,与eGFR负相关(r=-0.434,P=0.000),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SUA与腰椎总BMD(r=0.168,P=0.003)、Ca(r=0.147,P=0.001)正相关,与β-CTX负相关(r=-0.157,P=0.001),与PTH、25(OH)D、OC、P1NP无相关性(P>0.05)。以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为因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调整年龄、eGFR、BMI、HbA1c后,SUA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P=0.039,OR=0.452,95%CI:0.212~0.962)。结论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正常偏高的血尿酸水平可能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尿酸 骨密度 骨代谢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早期不同水平同型半胱氨酸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袁宁 李智 +3 位作者 柴三葆 孙健斌 赵心 张晓梅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00-704,共5页
目的:探讨在不同年龄组妊娠妇女中,妊娠早期不同水平同型半胱氨酸(Hcy)暴露对自然流产(SA)的影响,为妊娠妇女SA的早期识别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11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就诊并建档的妊娠妇女887例为研究对象。SA定义为妊娠在2... 目的:探讨在不同年龄组妊娠妇女中,妊娠早期不同水平同型半胱氨酸(Hcy)暴露对自然流产(SA)的影响,为妊娠妇女SA的早期识别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11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就诊并建档的妊娠妇女887例为研究对象。SA定义为妊娠在28周前自行终止。根据入组妊娠妇女Hcy水平的四分位数间距分为4组:A组(209例)Hcy<5.7μmol/L;B组(216例)Hcy 5.7~6.4μmol/L;C组(201例)Hcy 6.4~7.2μmol/L;D组(261例)Hcy>7.2μmol/L。比较不同Hcy水平的SA发生情况及不同年龄(<35岁,≥35岁)Hcy水平对SA的影响。结果:妊娠早期健康妊娠妇女Hcy中位数为6.30μmol/L,四分位数间距为5.60~7.25μmol/L。A、B、C和D组SA率分别为6.2%、8.8%、10.0%和11.9%,4组SA率随着Hcy水平升高而呈现升高趋势(P<0.05)。以SA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在调整了体质量指数、产次、不良孕产史、游离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后,D组SA风险高于A组(OR 2.603,95%CI 1.246~5.440)。将年龄进行分层后分析:年龄<35岁,D组SA风险高于A组(OR 3.891,95%CI 1.371~11.039);而在年龄≥35岁中,未发现Hcy水平升高是SA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随着Hcy水平的升高,SA的发生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在年龄<35岁的妊娠妇女中,Hcy>7.2μmol/L是SA的危险因素。妊娠早期关注Hcy水平可能为早期识别SA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妊娠 自然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R-pQCT检测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vBMD差异Meta分析
5
作者 刘玉芳 柴三葆 +5 位作者 孙健斌 赵心 袁宁 辛思旭 张晓梅 纪立农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88-596,共9页
目的比较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外周骨体积骨密度(volume bone mineral density,vBMD)的差异。方法 2017年12月对Medline (使用PubMed网站)、Embase、Cochrane数据库进行了检索。检索关键词为"diabetes"(糖尿病)、"bo... 目的比较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外周骨体积骨密度(volume bone mineral density,vBMD)的差异。方法 2017年12月对Medline (使用PubMed网站)、Embase、Cochrane数据库进行了检索。检索关键词为"diabetes"(糖尿病)、"bone microstructure"(骨微结构)、"volume bone mineral density"(vBMD)、"high resolution peripheral bone quantitative CT"(高分辨外周骨定量CT,HR-pQCT),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1日至2017年11月30日,研究类型为横断面研究。通过HR-pQCT方法,比较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vBMD的差异,评估部位包括桡骨远端和胫骨远端,评估指标包括皮质骨vBMD、骨小梁vBMD。采用Q统计量检验和I2检验进行异质性评估。采用RevM an 5. 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总计糖尿病患者430例,非糖尿病对照1 313例。(1)在桡骨远端,糖尿病患者的骨小梁vBMD显著高于非糖尿患者[WMD=8. 99,95%CI (6. 33,11. 65)],去除1型糖尿病后,差异更加显著[WMD=9. 66,95%CI(6. 96,12. 36)];而皮质骨v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3. 79,95%CI (-13. 45,5. 87)]。(2)在胫骨远端,糖尿病患者的骨小梁vBMD显著高于非糖尿患者[WMD=5. 03,95%CI (2. 56,7. 50)],去除1型糖尿病后,差异更加显著[WMD=5. 43,95%CI (2. 93,7. 93)];而皮质骨v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 89,95%CI (-11. 76,13. 54)]。敏感性分析示本次荟萃分析结果稳定性较好。结论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骨的骨小梁vBMD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体积骨密度 高分辨外周骨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总骨钙素水平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赵心 于小凤 +2 位作者 袁宁 柴三葆 张晓梅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1-467,共7页
目的分析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总骨钙素水平组间的胰岛素抵抗指标及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标差异及其相关性,探讨总骨钙素与胰岛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0月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21... 目的分析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总骨钙素水平组间的胰岛素抵抗指标及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标差异及其相关性,探讨总骨钙素与胰岛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0月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216例,根据患者总骨钙素水平分为4组,比较不同血清总骨钙素水平组间胰岛素抵抗指标及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之间的差异及上述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4组间甲状旁腺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低骨钙素水平组甲状旁腺素水平较低(F=3. 55,P<0. 05)。女性患者,骨钙素水平与稳态模型评估β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β,HOMA-β)及葡萄糖处置指数(disposition index 0,DI0)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 41,P<0. 05;r=0. 45,P<0. 05)。60岁以上男性患者,骨钙素水平与HOMA-β及DI0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 34,P<0. 05;r=0. 32,P<0. 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及60岁以上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低骨钙素水平与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降低独立相关(P<0. 05)。结论对于初诊女性及60岁以上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低骨钙素水平可能与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降低独立相关,这为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骨钙素 胰岛胰β细胞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双膦酸盐类药物相关的非典型股骨骨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辛思旭 柴三葆 +4 位作者 孙健斌 袁宁 刘玉芳 南敏 张晓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07-1113,共7页
双膦酸盐类药物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用药物之一。它们的应用大大降低了骨质疏松症相关的椎体、非椎体骨折的发生率。然而,近年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安全警告:长期使用双膦酸盐可能导致下颌骨坏死、心房颤动、非典型股骨骨折等... 双膦酸盐类药物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用药物之一。它们的应用大大降低了骨质疏松症相关的椎体、非椎体骨折的发生率。然而,近年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安全警告:长期使用双膦酸盐可能导致下颌骨坏死、心房颤动、非典型股骨骨折等。最近关于长期应用双膦酸盐与非典型骨折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些低能量性骨折也称为脆性骨折。其多发生于股骨转子下或股骨干。目前认为双膦酸盐可能通过长期严重地过度抑制骨转换,导致骨重塑受损,骨微损伤累积,骨脆性增加,从而诱发自发性骨折。女性、亚裔、西班牙裔人种、体重指数、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双膦酸盐且无药物假期被认为是非典型股骨骨折的危险因素。美国骨与矿物质研究学会推荐非典型骨折患者应立即停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并予以钙剂、维生素D及特立帕肽治疗;对于完全性骨折患者,建议行股骨全长髓内钉内固定以保护整个股骨。总之,与经典的高能量性骨折相比,非典型股骨骨折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等。这里我们基于近期研究及文献检索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股骨骨折 双膦酸盐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8
作者 王玉楠 许琳 +6 位作者 吴瑶强 姚宝婷 刘赢 徐丹 迟希明 王丹阳 张晓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45-1048,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合并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osteoporsis,OP)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617例住院T2DM患者股骨颈(N)及腰椎1~4(L1-4)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按...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合并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osteoporsis,OP)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617例住院T2DM患者股骨颈(N)及腰椎1~4(L1-4)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按BMD分为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组,采用SPSS软件比较各组之间年龄、性别、病程及生化指标之间的差异性,分析T2DM骨密度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OP组及骨量减少组女性比例、年龄均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BMI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OP组T2DM病程大于骨量减少组及骨量正常组(P<0.05),FPG、2h PG、糖化血红蛋白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空腹C肽水平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血钙低于骨量减少组及骨量正常组(P<0.05),骨量减少组空腹胰岛素水平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将上述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低FC-P水平、低Hb A1C、低BMI与T2DM合并骨量减少及OP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老龄、低空腹C肽水平、低BMI的2型糖尿病患者易出现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骨密度 骨量减少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