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全球秩序与人工智能对齐——超越技术问题的国际关系理论视角 |
庞珣
|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2
|
论国际关系研究的知识属性——兼论西方国际关系研究的内在缺陷 |
唐士其
|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3
|
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对北京大学学生的调查 |
蒋承
李宜泽
黄震
|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4
|
|
4
|
“修昔底德命题”抑或“修昔底德陷阱”——历史学者与国际关系学者对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缘由之不同解读 |
杨晨桢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4
|
|
5
|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小国概念分析 |
方军祥
李波
|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3
|
|
6
|
冷战后国际政治中人权与主权的关系 |
梁守德
|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8
|
|
7
|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国际合作论 |
金亨真
|
《国际论坛》
CSSCI
|
2004 |
8
|
|
8
|
国际关系中的“葬礼外交” |
王庆忠
谷宁
|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
2010 |
3
|
|
9
|
易经思维与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
叶自成
潘丽君
李珉窥
褚颖春
徐攀攀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10
|
国际关系中的世界城市:世界体系论的视角 |
熊九玲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11
|
现代国际关系中的同盟政治:理论与实践的考察 |
宋伟
|
《国际论坛》
|
2002 |
4
|
|
12
|
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研究中的预测 |
李芳芳
张清敏
|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3
|
冷战后中国与国际机制的互动关系 |
乔卫兵
|
《太平洋学报》
|
2001 |
1
|
|
14
|
国际关系中全球化问题的展望——关于全球化两种声音的思考 |
何卫刚
|
《河南社会科学》
|
2002 |
1
|
|
15
|
中国对外关系史研究的“跨界”路径 |
张小明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6
|
从G20杭州峰会看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的变化 |
张小明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7
|
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研究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新视角 |
宋伟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8
|
国际关系理论内核下的演绎过程——论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变通 |
范斯聪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9
|
忘战必危 好战必亡 国际关系的战和定律 |
梁云祥
|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20
|
对建设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的一点思考(上) |
岳晓勇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