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7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秩序与人工智能对齐——超越技术问题的国际关系理论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庞珣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4-87,共14页
在国际关系视角下,人工智能对齐不仅是技术风险治理的核心议题,更关乎未来全球秩序稳定性。近年来,人工智能对齐研究逐步从假定个体目标独立性的“直接对齐”延伸至更具结构性的“社会对齐”,在对齐过程中纳入偏好的外部性和群体排序等... 在国际关系视角下,人工智能对齐不仅是技术风险治理的核心议题,更关乎未来全球秩序稳定性。近年来,人工智能对齐研究逐步从假定个体目标独立性的“直接对齐”延伸至更具结构性的“社会对齐”,在对齐过程中纳入偏好的外部性和群体排序等宏观层面问题。进一步看,人工智能对齐还不可避免地涉及价值冲突、制度协调和地缘政治张力,亟需在全球政治框架中予以审视,确保由人类主导的全球秩序的功能和价值,即实现“秩序对齐”。人工智能正在与人类形成新型且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不仅影响既有全球秩序的运行逻辑,更可能演化为秩序的一部分。国际关系学能为对齐提供概念框架和分析工具以识别和解决“委托人问题”,揭示对齐的结构性挑战和政治本质。唯有通过政治妥协和弹性治理,方能防止人工智能沦为地缘博弈工具,从而释放其造福人类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秩序 对齐 委托-代理 错位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际关系研究的知识属性——兼论西方国际关系研究的内在缺陷 被引量:3
2
作者 唐士其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8,共25页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经历百年发展历程之后,正面临着新的机会和选择,需对其基本属性进行重新定位和认识。国内政治与国际关系在本体论层面上的差异决定了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研究在方法论意义上的根本性差异,国家这个分析单元的个体性而非一...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经历百年发展历程之后,正面临着新的机会和选择,需对其基本属性进行重新定位和认识。国内政治与国际关系在本体论层面上的差异决定了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研究在方法论意义上的根本性差异,国家这个分析单元的个体性而非一般性特征是国际关系研究必须关注的重点。对“科学化”的过分追求可能导致国际关系研究陷入体系性和实践性之间的矛盾,对国际关系研究而言,任何追求简单性、普遍性和体系性的方法可能都未必真正有效,能够切合国际关系实际的,也许是一种更注重复杂性、个体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国际关系研究中找回特殊性应加强对历史研究的关注和对社会研究的借鉴,并注重对文化和价值问题的分析。国际关系的知识应该是一种同时面向个体性、可变性和可能性并高度关注文化和价值因素的知识,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科学面向,也需要有新的追求,即降低国家行为的不确定性并探讨国家行为的可能性。这种追求,应该能够为国际关系研究开掘更广阔且更具实效性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研究 知识属性 政治学 特殊性 国际关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对北京大学学生的调查 被引量:34
3
作者 蒋承 李宜泽 黄震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0-123,共4页
创业意向是创业行为的有效预测指标,以意向为切入点的创业行为研究对缓和我国劳动力市场饱和状况、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以北京大学本科生为问卷调查对象,来讨论教育相关因素对本科生创业意向的... 创业意向是创业行为的有效预测指标,以意向为切入点的创业行为研究对缓和我国劳动力市场饱和状况、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以北京大学本科生为问卷调查对象,来讨论教育相关因素对本科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和相关关系。研究发现,男性在大学期间的创业意识与倾向强于女性;大学期间接受教育内容与时长不同,对大学生的创业倾向影响不同;随家庭资本的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会随之增强;周边环境中创业榜样和本人实习经历的增加会促进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教育 创业意向 北京大学本科生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昔底德命题”抑或“修昔底德陷阱”——历史学者与国际关系学者对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缘由之不同解读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晨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0-100,共11页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场十分重要的战争。修昔底德对这场战争的记录与分析使之同时吸引了历史学者与国际关系学人的关注。前者多试图摆脱"修昔底德命题"对思想的束缚,通过对更多战前历史细节的梳理和掌握得出有异于...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场十分重要的战争。修昔底德对这场战争的记录与分析使之同时吸引了历史学者与国际关系学人的关注。前者多试图摆脱"修昔底德命题"对思想的束缚,通过对更多战前历史细节的梳理和掌握得出有异于修昔底德的结论;后者则多认可修昔底德的论断,并试图以不同的视角对所谓"修昔底德陷阱"作进一步发散与升华。之所以出现如此学科上的差异,究其实,是因为历史学者们更多地是将伯罗奔尼撒战争当作一个孤立的事件,把战争的爆发当作某次蝴蝶效应带来的偶然结果;而国际关系学人则是把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当作某种现象产生时近乎必然出现的后果。双方在不同方向上的努力,对于我们理解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罗奔尼撒战争 修昔底德 历史学者 国际关系学人 战争起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小国概念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方军祥 李波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42,共5页
一直以来,现实主义的范式主导着国际关系研究,国际体系中大国扮演主角,小国处于从属地位。在无数的实证和经验的研究中,毫无疑问,理论的话语权仍然为大国所掌握,小国处于边缘化的地位。本文拟就被学术界所忽视的小国一词概念为对象,对... 一直以来,现实主义的范式主导着国际关系研究,国际体系中大国扮演主角,小国处于从属地位。在无数的实证和经验的研究中,毫无疑问,理论的话语权仍然为大国所掌握,小国处于边缘化的地位。本文拟就被学术界所忽视的小国一词概念为对象,对现有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小国定义以及其特征进行一番梳理,廓清国际关系中对这一行为主体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国 定义 分类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战后国际政治中人权与主权的关系 被引量:18
6
作者 梁守德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9,共6页
国际政治,尽管纷繁复杂、曲折多变,但权力政治与权利政治的较量,始终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其中。冷战结束后,权利政治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主权与人权的关系变得更为突出。主权与人权是紧密相连的两大政治权利,两权并重,应同时充实... 国际政治,尽管纷繁复杂、曲折多变,但权力政治与权利政治的较量,始终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其中。冷战结束后,权利政治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主权与人权的关系变得更为突出。主权与人权是紧密相连的两大政治权利,两权并重,应同时充实和完善,不可偏废;两权相辅相成,既相互依托又相互制约,不可分割,更不能相互对立;两权内外相交(即主要属于国内问题,又具有国际性),既一致又有区别,不可混淆,更不能相互排斥。正确处理主权与人权的关系,除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外,同时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在此问题上的“双重标准”,揭露“人权高于主权”错误论调的用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政治 人权 主权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国际合作论 被引量:8
7
作者 金亨真 《国际论坛》 CSSCI 2004年第5期1-6,共6页
在国际政治中实现合作并不容易 ,但国与国之间有时会进行合作。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有关国际合作的争论 ,以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之间的争论为主要形式 ,主要围绕美国霸权的衰退及其对国际秩序稳定的影响而展开。... 在国际政治中实现合作并不容易 ,但国与国之间有时会进行合作。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有关国际合作的争论 ,以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之间的争论为主要形式 ,主要围绕美国霸权的衰退及其对国际秩序稳定的影响而展开。本文主要讨论有关国际合作的理论———新现实主义的国际合作理论 ,即霸权稳定论和新自由主义的国际合作理论 ,分析它们的可行性(有用性 )和局限性 ,找出克服局限性并且提高解释力的方法。本文认为国家要实现合作的愿望很大部分取决于国内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合作 霸权稳定论 博弈论 国际制度 国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关系中的“葬礼外交”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庆忠 谷宁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4期45-49,共5页
外交作为一门实践艺术,其主体的多元化与内容的多样化必然要求外交手段的灵活化,"葬礼外交"就是一种灵活化的外交谈判方式。它表面上的非政治化、谈判议题的事先不确定性、以及谈判过程中双边和多边的灵活运用,使它能够降低... 外交作为一门实践艺术,其主体的多元化与内容的多样化必然要求外交手段的灵活化,"葬礼外交"就是一种灵活化的外交谈判方式。它表面上的非政治化、谈判议题的事先不确定性、以及谈判过程中双边和多边的灵活运用,使它能够降低在正式外交活动中的交易成本。但是它所取得的外交成果也具有偶然性、不充分性等特点,需要在传统外交方式的努力下不断完善。正确评析"葬礼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有利于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加深对它的了解,从而在复杂的国际舞台上,利用多样化的外交手段更好地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葬礼外交 外交实践 作用评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经思维与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
9
作者 叶自成 潘丽君 +2 位作者 李珉窥 褚颖春 徐攀攀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0-136,共7页
西方人文社会领域的研究方法有其优点,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在继续学习和借鉴西方研究方法的同时,也应对中国易经中的思维方法给予高度重视,并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结合起来。所谓中国特色的研究,应在思维方法中有所体现。对东亚和国... 西方人文社会领域的研究方法有其优点,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在继续学习和借鉴西方研究方法的同时,也应对中国易经中的思维方法给予高度重视,并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结合起来。所谓中国特色的研究,应在思维方法中有所体现。对东亚和国际体系研究中的西方中心论、大国兴衰、和平共处与"和谐世界"等问题,可以尝试着用易经的整体思维方法作出新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会领域研究方法 易经思维 东亚和国际关系体系 西方中心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关系中的世界城市:世界体系论的视角 被引量:3
10
作者 熊九玲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15,共6页
论文在简要回顾了世界体系论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从世界体系角度出发的世界城市理论。该理论认为,世界城市的性质、地位和内部特征都由世界经济体系所决定,随着劳动分工、资本控制的变化而变化;在信息时代和全球化的背景下... 论文在简要回顾了世界体系论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从世界体系角度出发的世界城市理论。该理论认为,世界城市的性质、地位和内部特征都由世界经济体系所决定,随着劳动分工、资本控制的变化而变化;在信息时代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城市承担着国际生产、金融和资本控制中心的职能,实现着最大化的剩余价值抽取;跨国资本阶层是世界城市的主人和主要受益者,中低收入阶层、移民等群体的处境却在恶化;世界城市由于在金融、生产性服务业和企业总部等方面的集中性程度的差异,构成了一个以中心和半边缘地带的世界城市为核心、世界其他地区为边缘的世界城市体系。论文的最后对从世界体系角度出发的世界城市理论进行了简要的总结、评论和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体系 世界城市 新的国际劳动分工 中心-边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国际关系中的同盟政治:理论与实践的考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宋伟 《国际论坛》 2002年第5期51-55,共5页
本文总结了新现实主义等理论中关于联盟问题的论述 ,对联盟的形成、运作和影响分别做出了理论上的说明。本文重点结合现代国际关系时期 (1919— 1945年 )同盟政治的实践来说明这些问题。
关键词 同盟 结构 现代国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研究中的预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芳芳 张清敏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48,80,共7页
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的研究中经常存在"预测困境",学者们往往热衷对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的未来走向进行预测,但预测结果常常不尽如人意。通过调研发现,预测不仅在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在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的研究中经常存在"预测困境",学者们往往热衷对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的未来走向进行预测,但预测结果常常不尽如人意。通过调研发现,预测不仅在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在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国内外对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仍需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本文首先界定了预测的基本概念,然后在分析预测的可行性基础上,通过建立预测系统模型图来阐述预测的基本原理,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法对减少预测失误的途径进行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 对外政策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战后中国与国际机制的互动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乔卫兵 《太平洋学报》 2001年第4期13-19,共7页
目前中国国际政治领域关于国际机制的研究存在着两个基本倾向 :其一 ,较多侧重于国际机制对中国的要求、制约和规范 ;其二 ,较多侧重于中国对国际机制的认识、参与和遵循。针对这种现状 ,作者尝试从中国与国际机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 目前中国国际政治领域关于国际机制的研究存在着两个基本倾向 :其一 ,较多侧重于国际机制对中国的要求、制约和规范 ;其二 ,较多侧重于中国对国际机制的认识、参与和遵循。针对这种现状 ,作者尝试从中国与国际机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角度 ,研究二者互动的历史条件、动力、具体表现、结果与意义 ,以突现中国通过与国际机制的互动所带来的自身变化及其对国际机制的反作用和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机制 冷战后 国际政治 制约 历史条件 互动关系 领域 贡献 相互促进 尝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关系中全球化问题的展望——关于全球化两种声音的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卫刚 《河南社会科学》 2002年第4期15-17,共3页
在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用语的时候,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的益处和全球化可能引致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从而导致了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这两种对立观点的出现。其中反全球化者的声音引起了世人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就反全球化者所提及的... 在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用语的时候,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的益处和全球化可能引致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从而导致了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这两种对立观点的出现。其中反全球化者的声音引起了世人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就反全球化者所提及的问题而言,他们无疑给全球化浪潮的继续推进提出了适时的警告,但是仅仅看到全球化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全盘否定全球化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取的。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用全球治理的方法去解决。中国在全球化与反全球化二者之间的态度应该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抓住机遇,实现加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反全球化 全球问题 全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外关系史研究的“跨界”路径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小明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4,共5页
虽然此次笔谈讨论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外交史”,但我个人更喜欢用“中国对外关系史”这个概念,因为后者的内涵要比前者丰富得多。不管是中国对外关系史,还是中国外交史,都是很大的研究课题。在本文中,我将主要就中国对外关系史研究中的... 虽然此次笔谈讨论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外交史”,但我个人更喜欢用“中国对外关系史”这个概念,因为后者的内涵要比前者丰富得多。不管是中国对外关系史,还是中国外交史,都是很大的研究课题。在本文中,我将主要就中国对外关系史研究中的跨学科或者叫“跨界”问题,谈一些自己多年来一直在琢磨、实践但又不太成熟的想法。其实,我应邀参加这次笔谈本身就是一种“跨界”行为。过去40多年里,我一直在高校学习、研究和讲授国际关系的历史和理论,并把自己定位为一名国际关系学者。虽然始终对中国对外关系史感兴趣,也发表过相关著作和论文,但我并不是专门研究中国对外关系史的学者,更没有想过在《中共党史研究》上发表文章,尽管《中共党史研究》一直是我喜欢阅读的学术刊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刊物 高校学习 国际关系学者 跨界 喜欢阅读 跨学科 《中共党史研究》 研究课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G20杭州峰会看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的变化
16
作者 张小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7,共4页
主持人语:G20杭州峰会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成为实现G20体制的功能从危机应对向全球经济社会治理转型的一次里程碑式的会议;中国在筹备、组织峰会召开和协调、落实峰会议题方面展现出来的领导力和大国风范,受到与会各国及各主要国际... 主持人语:G20杭州峰会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成为实现G20体制的功能从危机应对向全球经济社会治理转型的一次里程碑式的会议;中国在筹备、组织峰会召开和协调、落实峰会议题方面展现出来的领导力和大国风范,受到与会各国及各主要国际组织领导人高度评价,G20杭州峰会也成为中国和平崛起的标志性事件。如何认识、理解和评价G20体制和G20杭州峰会?如何理解G20功能转型的意义?这次峰会的成功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本组文章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读者思考和进一步研究上述三个问题有所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和平崛起 国际组织 峰会 杭州 社会关系 功能转型 标志性事件 治理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研究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新视角
17
作者 宋伟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67,共5页
本文从几种国际关系主流理论对外交决策的要求出发,分析了邓小平外交决策和外交思想是如何适应国际关系发展规律的。传统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等理论提出了国际体系中影响国家对外政策中的不同关键因素,反映着国际关系的... 本文从几种国际关系主流理论对外交决策的要求出发,分析了邓小平外交决策和外交思想是如何适应国际关系发展规律的。传统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等理论提出了国际体系中影响国家对外政策中的不同关键因素,反映着国际关系的总体要求。邓小平外交思想就是这样一种理性的、符合中国国情和国际体系要求的思想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外交思想 国际关系理论 传统现实主义 结构现实主义 自由制度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关系理论内核下的演绎过程——论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变通
18
作者 范斯聪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5-101,共7页
理论的发展与完善是以现实经验为基础的。正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关系学中的新自由制度主义在现实主义的权力理论下逐步"发展",进而演化出多种"分支"理论,表现了理论的延续与演进。本文试图以内核概念为引导,... 理论的发展与完善是以现实经验为基础的。正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关系学中的新自由制度主义在现实主义的权力理论下逐步"发展",进而演化出多种"分支"理论,表现了理论的延续与演进。本文试图以内核概念为引导,在归纳现实主义理论内核的框架基础上,通过全球化、相互依赖等概念,着重分析新自由制度主义内核及其演绎逻辑,并提出相关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内核 国家中心论 权力 有限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忘战必危 好战必亡 国际关系的战和定律
19
作者 梁云祥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6-47,共2页
如果我们做足了该做的功课仍然被迫卷入战争,那么当然最根本的目标就是争取战争的胜利。然而,一旦爆发战争,尤其大国之间的战争,谁也难以保证其可控,战争已经越来越不再是走向和平的手段战争与和平构成了国际关系的永恒主题自人类... 如果我们做足了该做的功课仍然被迫卷入战争,那么当然最根本的目标就是争取战争的胜利。然而,一旦爆发战争,尤其大国之间的战争,谁也难以保证其可控,战争已经越来越不再是走向和平的手段战争与和平构成了国际关系的永恒主题自人类社会出现国家以及国家之间交往以来,国际关系中就不断地交替或同时出现战争与和平的状态。也就是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 战争与和平 定律 人类社会 永恒主题 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建设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的一点思考(上)
20
作者 岳晓勇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40-144,共5页
随着我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国际关系理论建设任务日益紧迫。在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方面,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科学办外交,进一步理清这一领域的基础性概念和理论体系间的关系,注意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相结合,国外理论借鉴... 随着我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国际关系理论建设任务日益紧迫。在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方面,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科学办外交,进一步理清这一领域的基础性概念和理论体系间的关系,注意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相结合,国外理论借鉴与中国国情相结合,静态研究与动态发展研究相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与国际战略相结合。同时,我国国际关系理论与政策研究也有一个既要活跃研究,又要加强统筹的问题。要立足国家利益和发展需要,为不断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建设而扎实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国际关系理论 和平发展道路 和谐世界 科学办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