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门诊孕期患者护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1
作者 宣岩 钱军 +2 位作者 王春丽 姜丹 景泉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24-1229,共6页
目的:构建口腔门诊孕期患者护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相关风险的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与德尔菲法确立口腔门诊孕期患者护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结果:3轮专家函询有效问卷回收率... 目的:构建口腔门诊孕期患者护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相关风险的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与德尔菲法确立口腔门诊孕期患者护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结果:3轮专家函询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00%、100.00%、94.74%,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42、0.842、0.832,经3轮函询后一、二、三级指标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467、0.286、0.193(均P<0.01)。最终构建的评估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40项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口腔门诊孕期患者护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内容全面,具有科学性和专业性,可为临床护理人员准确、有效地评估口腔门诊孕期患者护理风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门诊 孕期患者 护理风险 评估指标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心理痛苦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4
2
作者 郭宏梅 王伟平 +3 位作者 徐春燕 贺敏敏 郑甜甜 帅婷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8-90,94,共4页
目的探索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心理痛苦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开展有效心理支持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及其相关问题列表、自尊量表、知觉压力量表对399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口腔颌面部恶... 目的探索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心理痛苦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开展有效心理支持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及其相关问题列表、自尊量表、知觉压力量表对399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心理痛苦得分为(3.34±2.81)分,显著心理痛苦水平检出率为43.6%。患者心理痛苦水平与自尊水平呈负相关,与知觉压力水平呈正相关(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人均月收入、无时间精力做家务、经济问题、恐惧、悲伤、担忧、睡眠问题、便秘、口腔疼痛、疼痛等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心理痛苦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心理痛苦检出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医护人员应予以重视并给予有效措施减轻其心理痛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肿瘤 心理痛苦 自尊 知觉压力 疼痛 恐惧 睡眠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中学生维护口腔健康意识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8
3
作者 李箐 范旭 李雪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2-644,648,共4页
目的评价以学校为基础的口腔健康教育改善中学生口腔健康状况的效果。方法将随机抽取的四川省德阳市农村地区2所中学的初一学生按学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0名学生。对试验组学生进行以学校为基础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同时要求试验... 目的评价以学校为基础的口腔健康教育改善中学生口腔健康状况的效果。方法将随机抽取的四川省德阳市农村地区2所中学的初一学生按学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0名学生。对试验组学生进行以学校为基础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同时要求试验组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在试验前和1年后对2组学生进行龋病、口腔卫生状况检查,并对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年后,与基线相比,试验组的龋均和龋面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的龋均和龋面均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的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下降(P<0.05),而对照组的OHI-S上升(P<0.05);试验组学生对"使用含氟牙膏能预防蛀牙"和"甜食致龋"的认识增加率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试验组学生每天至少刷牙2次、使用含氟牙膏、拜访牙医的增加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学校为基础的口腔健康教育和使用含氟牙膏的综合口腔卫生项目对促进农村地区中学生口腔健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健康教育 含氟牙膏 龋病 口腔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微核细胞数与上皮异常增生病损癌变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曹婕 刘宏伟 +2 位作者 刘晓松 金建秋 张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0-602,共3页
目的:探讨微核细胞计数与上皮异常增生病损(oral epithelial dysplasia,OED)癌变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健康对照者口腔黏膜、46例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病损、78例口腔黏膜白斑(oral leukoplakia,OLK)伴上皮单纯增生病损... 目的:探讨微核细胞计数与上皮异常增生病损(oral epithelial dysplasia,OED)癌变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健康对照者口腔黏膜、46例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病损、78例口腔黏膜白斑(oral leukoplakia,OLK)伴上皮单纯增生病损、30例OLK伴轻度OED病损、29例OLK伴中度OED病损、15例OLK伴重度OED病损和2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病损的口腔脱落细胞进行Feulgen及fast green染色,计数微核细胞数。结果:微核细胞率依OSCC、OLK伴重度OED、OLK伴中度OED、OLK伴轻度OED、OLK上皮单纯增生、OLP、健康对照者口腔黏膜的顺序逐渐降低(P<0.001)。结论:口腔黏膜微核细胞计数可反映口腔上皮癌变的进程,可作为患者定期随访的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 微核 染色体不完整 局灶性上皮增生 鳞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三维激光扫描的仿真颌骨模型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许卫华 唐志辉 +2 位作者 吴敏节 赵雪竹 朱洁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4-516,共3页
目的:探索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仿真颌骨模型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第二门诊部要求种植修复的20例患者,进行口腔颌面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将扫描后的数据与3D激光扫描数... 目的:探索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仿真颌骨模型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第二门诊部要求种植修复的20例患者,进行口腔颌面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将扫描后的数据与3D激光扫描数据进行匹配,形成计算机三维颌骨模型并通过三维快速成型机形成实物的三维颌骨模型。术者在此模型上进行术前设计和模拟,制作手术导板。完成种植修复。结果:20例患者中12例颌骨的锥形束CT数据与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匹配准确;制作出手术导板,并在手术导板引导下顺利完成手术及最终修复。3例CBCT数据与激光扫描模型配比后发现CBCT在后牙区有偏差,最大偏差1mm。5例患者缺牙区骨质形态与临床不符,骨缺损范围偏大。结论:结合激光扫描技术的仿真颌骨模型在牙列区有清晰外形同时真实的显示了颌骨形态,为医生提供了一个熟悉而真实的模拟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 种植牙 快速成型技术 锥形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熔融技术制作的个性化根形种植体的制作精度评价 被引量:10
6
作者 胡洪成 卢松鹤 +3 位作者 毋育伟 李箐 栾庆先 唐志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6期558-562,共5页
目的:初步评估CBCT结合电子束熔融技术制作的个性化根形种植体的制作误差大小,并分别计算其中CBCT数据提取误差和电子束熔融设备加工误差的大小。方法:分别依据8颗正畸减数离体牙的光学扫描模型和拔牙前CBCT数据提取模型,采用电子束熔... 目的:初步评估CBCT结合电子束熔融技术制作的个性化根形种植体的制作误差大小,并分别计算其中CBCT数据提取误差和电子束熔融设备加工误差的大小。方法:分别依据8颗正畸减数离体牙的光学扫描模型和拔牙前CBCT数据提取模型,采用电子束熔融技术制作个性化根形种植体,并建立光学扫描模型,比较个性化根形种植体与离体牙三维偏差的大小。结果:CBCT结合电子束熔融技术制作的个性化根形种植体的整体制作误差为(-0.18±0.04)mm(P<0.01),其中EBM设备的加工误差为(-0.20±0.01)mm(P<0.01),CBCT数据提取误差为(0.04±0.05)mm。结论:CBCT结合电子束熔融技术制作的个性化根形种植体制作误差较小,主要来自于电子束熔融设备加工误差,并可以通过调节制作参数加以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根形种植体 电子束熔融技术 精度 即刻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充填方法对椭圆形根管充填效果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姚娜 马琦 +2 位作者 尹星喆 王倩倩 张成飞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74-878,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充填方法对椭圆形根管的充填效果。方法:选60颗拔除的椭圆形根管的下颌前磨牙,用ProTaper机用旋转镍钛锉预备根管后,随机分成4组。分别用Dentsply变锥度牙胶尖单尖充填法、标准牙胶尖侧方加压充填法、System B+ObturaⅡ充... 目的:研究不同充填方法对椭圆形根管的充填效果。方法:选60颗拔除的椭圆形根管的下颌前磨牙,用ProTaper机用旋转镍钛锉预备根管后,随机分成4组。分别用Dentsply变锥度牙胶尖单尖充填法、标准牙胶尖侧方加压充填法、System B+ObturaⅡ充填法以及Thermafil充填法进行充填。将填充后的牙齿在距离根尖2、5、8mm处水平切断。对每个横断面进行显微拍照,并用图象处理软件分析获得充填面积占根管横截面面积的百分率。最后对所有牙的填充百分比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在2mm水平,Thermafil的牙胶百分比最高,空隙率和糊剂百分比最低(P<0.05)。在5mm水平,System B+ObturaⅡ和Thermafil的牙胶百分比都高于其他2种方法,空隙率和糊剂百分比都较低(P<0.05),但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System B+Ob-turaⅡ在8mm处空隙率最低(P<0.05)。用变锥度单尖充填,牙胶百分比在各截面都最低,空隙百分比和糊剂百分比在2mm横截面与标准牙胶尖侧方加压充填法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hermafil充填法充填椭圆形根管的根尖区域效果好,System B+ObturaⅡ充填法充填椭圆形根管的冠方更有优势,冷牙胶侧方加压和大锥度单尖充填椭圆形根管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充填 椭圆形根管 牙胶充填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升支区半柱状自体骨移植与颏部矩形自体骨移植在美学区水平向骨增量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随机对照临床实验 被引量:4
8
作者 赵雪竹 唐志辉 +1 位作者 邹立东 许卫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69-973,共5页
目的:比较通过下颌升支半柱状自体骨移植及颏部矩形自体骨移植进行前牙区水平向骨增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组1:在下颌升支区取半柱状自体骨,组2:在颏部取矩形块状自体骨,分别进行水平向骨增量手术。观察植骨后即刻及... 目的:比较通过下颌升支半柱状自体骨移植及颏部矩形自体骨移植进行前牙区水平向骨增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组1:在下颌升支区取半柱状自体骨,组2:在颏部取矩形块状自体骨,分别进行水平向骨增量手术。观察植骨后即刻及植骨后4个月骨厚度及高度的变化,以及负重后1年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结果:共纳入患者47例,植入种植体61枚。植骨后即刻测量,两组在嵴顶区的骨厚度增加量无显著性差异[组1为(3.9±1.6)mm,组2为(3.3±1.8)mm],在嵴顶根方4mm的骨厚度增加量无显著性差异[组1为(3.9±1.4)mm,组2为(3.5±1.7)mm]。植骨后4个月,两组在嵴顶区的水平向骨吸收无显著性差异[组1为(0.59±0.69)mm,组2为(1.13±1.6)mm];在嵴顶根方4mm位置,组1的水平向骨吸收(0.03±0.96)mm显著小于组2(0.87±1.16)mm。种植负重后1年,组1的边缘骨吸收(0.13±0.65)mm显著小于组2(0.74±1.09)mm。结论:自下颌升支区半柱状取骨及颏部矩形取骨进行前牙区水平向块状自体骨移植,均可得到满意的临床效果。植骨后4个月及负重后1年,下颌升支半柱状取骨组的骨维持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状自体骨移植 半柱状 牙种植 下颌升支 颏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锥度通畅通道在模拟弯曲根管中对ProTaper Next成形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韩怡 付宏宇 侯晓玫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9-93,共5页
目的:比较ProGlider、HyFlex EDM Glidepath File、RaCe ISO 10、PathFile和手动不锈钢K锉在树脂模拟根管制备的通畅通道对ProTaper Next成形能力的影响。方法:40个模拟根管,随机分为5组,分别制备通畅通道,随后统一用ProTaper Next根备... 目的:比较ProGlider、HyFlex EDM Glidepath File、RaCe ISO 10、PathFile和手动不锈钢K锉在树脂模拟根管制备的通畅通道对ProTaper Next成形能力的影响。方法:40个模拟根管,随机分为5组,分别制备通畅通道,随后统一用ProTaper Next根备到X2,记录通畅锉和ProTaper Next的操作时间;使用Photoshop和ImageJ测量从根尖止点开始,每隔1mm内外侧壁树脂去除量,计算中心定位能力。结果:HyFlex EDM Glidepath File和RaCe ISO 10制备的通畅通道形态显著降低后续ProTaper Next根备时间。中心定位能力方面,距根尖孔0~2mm处,HyFlex EDM Glidepath File+ProTaper Next最优,不锈钢K锉+ProTaper Next偏移最大。距根尖孔3~6mm处,HyFlex EDM Glidepath File和RaCe ISO10+ProTaper Next最优,ProGlider+ProTaper Next的偏移显著增大,超过不锈钢K锉+ProTaper Next的偏移量。结论:通畅通道形态对ProTaper Next根管预备形态有显著影响。根尖偏移小,中上段开敞好的通道,ProTaper Next中心定位能力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畅通道 成形能力 模拟根管 PROTAPER NEXT HyFlex EDM Glidepath FI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扫描结合逆向工程技术建立多植体空间位置信息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毋育伟 曹佳 +7 位作者 韩飞 温奥楠 高梓翔 李德利 唐志辉 钱军 赵一姣 王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23-826,共4页
目的:探讨牙列缺失种植修复患者石膏模型中多植体空间位置信息的建立方法,为比较不同方法获取的植体空间位置信息奠定基础。方法:选取6名8个牙列缺失种植固定修复患者,通过开窗夹板式聚醚橡胶制取印模,灌制石膏模型。通过模型扫描仪扫... 目的:探讨牙列缺失种植修复患者石膏模型中多植体空间位置信息的建立方法,为比较不同方法获取的植体空间位置信息奠定基础。方法:选取6名8个牙列缺失种植固定修复患者,通过开窗夹板式聚醚橡胶制取印模,灌制石膏模型。通过模型扫描仪扫描石膏模型,输出三角网格数据(stereolithography,STL)作为参考模型数据库。探讨在Geomagic Control X软件中,确定单个植体和多颗植体的空间位置信息的可行性。结果:在Geomagic Control X软件的同一坐标系下,建立了单个和多颗植体的修复基台平面、中心线、中心点,并用这3个参数完成了石膏扫描数据与牙列缺失患者术后CBCT多颗植体的空间位置比较。结论:在Geomagic Control X软件可以获取多植体的空间位置信息,实现比较植体三维空间的位置偏差和角度偏差,本研究为比较多颗植体空间位置信息比对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缺失 种植 修复基台平面 中心线 中心点 逆向工程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用镍钛通畅锉在模拟根管中成形能力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韩怡 白雨豪 侯晓玫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比较Scout RaCe、Hyflex GPF、S3Superpass、PathFile和手动不锈钢K锉在树脂模拟根管制备通畅通道的成形能力。方法:40个模拟根管,随机分为5组(n=8),分别制备通畅通道,记录制备时间;使用Photoshop和ImageJ测量制备前后根管的重叠图... 目的:比较Scout RaCe、Hyflex GPF、S3Superpass、PathFile和手动不锈钢K锉在树脂模拟根管制备通畅通道的成形能力。方法:40个模拟根管,随机分为5组(n=8),分别制备通畅通道,记录制备时间;使用Photoshop和ImageJ测量制备前后根管的重叠图像,从根尖止点开始,每隔1 mm测量内外侧壁树脂去除量,计算中心定位能力。结果:Scout RaCe和S3Superpass制备时间最短。内侧壁弯曲段和外侧壁根尖段,均为Scout RaCe切削量最小,Hyflex GPF稍多,S3Superpass显著大于前两者。中心定位能力,Scout RaCe和Hyflex GPF最小,S3Superpass稍大。结论:Scout RaCe和Hyflex GPF在弯曲根管中的切削量最少,中心定位能力最优。S3Superpass切削量稍大,中心定位能力与PathFile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畅通道 成形能力 模拟根管 镍钛锉 CM-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联素微球复合 PLGA/β-TCP 支架材料的制备及生物活性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毋育伟 陆慧 +4 位作者 胡洪成 李丹 郭园 李子臣 唐志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5-618,共4页
目的:制备载脂联素缓释骨支架材料,并评价其体外生物学性能。方法:利用离子乳化交联法制备负载脂联素的壳聚糖微球,应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乳酸和乙醇酸共聚物/β-TCP 支架材料并在其中包覆载药微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体外释放... 目的:制备载脂联素缓释骨支架材料,并评价其体外生物学性能。方法:利用离子乳化交联法制备负载脂联素的壳聚糖微球,应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乳酸和乙醇酸共聚物/β-TCP 支架材料并在其中包覆载药微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体外释放行为、检测材料浸提液对 MC3T3细胞凋亡和增殖作用等实验综合评价载药支架材料的性能及生物学活性。结果:微球直径均匀,载药支架孔径20~200μm 并相互穿通,载药率1.3%,包封率70.3%,在缓冲液中药物释放持续91 d。材料浸提液诱导细胞凋亡率与空白对照组相当,载药支架材料对成骨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结论:载脂联素缓释骨支架材料具有缓释效果并促进成骨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微球 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 Β-TCP 脂联素(AP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技术在上颌窦内提升植骨中应用效果的影像学评价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智 邹立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88-692,共5页
目的:通过随访应用微创技术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植骨并同期种植的病例,用锥形束CT(CBCT)及根尖片对植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56例患者(68个上颌后牙区缺牙位点),可用骨高度4~9 mm,运用微创技术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植骨并同期植入种植体,术... 目的:通过随访应用微创技术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植骨并同期种植的病例,用锥形束CT(CBCT)及根尖片对植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56例患者(68个上颌后牙区缺牙位点),可用骨高度4~9 mm,运用微创技术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植骨并同期植入种植体,术后即刻、3个月和1年复查时拍摄CBCT和根尖片,测量上颌窦底提升的骨高度和种植体周围边缘骨水平的变化,并对提升植骨后的形态进行分类。结果:术前骨高度为(6.34±1.15)mm,术后骨高度为(11.57±1.28)mm,术前与术后即刻具有显著性差异。术后即刻的提升高度为(5.23±1.33)mm,术后1年的提升高度为(4.66±1.36)mm,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提升后窦底成骨形态分为四种,A型47例(69.1%),B型11例(16.2%),C型4例(5.9%),D型6例(8.8%),穿孔率为4.4%。术后1年种植体边缘骨吸收为(0.65±0.20)mm。结论:应用本研究中的微创方法进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植骨,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术后窦膜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推荐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内提升 种植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喹对MT01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14
作者 李维婷 李博 +4 位作者 丁子清 崔野 高涵 刘引 申玉芹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61-1063,1068,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氯喹(chloroquine,CQ)对MT01促进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的影响,证实MT01可能经由内吞小体对BMSCs细胞生物学性能产生影响。方法:不同工作浓度的CQ与第3代Wistar大鼠BMSCs共培养24、48、72、96h,检测CQ对BM... 目的:通过检测氯喹(chloroquine,CQ)对MT01促进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的影响,证实MT01可能经由内吞小体对BMSCs细胞生物学性能产生影响。方法:不同工作浓度的CQ与第3代Wistar大鼠BMSCs共培养24、48、72、96h,检测CQ对BMSCs增殖影响的量效和时效关系;在此基础上,加入工作浓度为1mg/L的MT01,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点CQ对MT01作用下BMSCs增殖的影响。结果:适当浓度CQ(4mg/L)具有促进BMSCs增殖的作用;48hCQ刺激BMSCs增殖最明显;低浓度CQ(1mg/L、2mg/L)对MT01促进BMSCs增殖具有抑制作用。结论:CQ对MT01促进BMSCs增殖具有抑制作用,提示MT01可能通过进入BMSCs内吞小体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01 氯喹 寡脱氧核苷酸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曹晓静 和璐 +2 位作者 孟焕新 李蓬 陈智滨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97-702,共6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牙周炎的关系。方法:选取105例轻/中度慢性牙周炎和85例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采集口腔颊黏膜拭子,提取DNA,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trix-assi...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牙周炎的关系。方法:选取105例轻/中度慢性牙周炎和85例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采集口腔颊黏膜拭子,提取DNA,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MALDI-TOF)检测VDR基因的多态性。结果:在受检总人群及女性患者中,rs1544410的A等位基因及AA+AG基因型在重度牙周炎组检出率高于轻/中度组(总人群:P=0.006,0.007;女性患者:P=0.001,0.001);rs731236的C等位基因及CC+CT基因型在重度牙周炎组检出率高于轻/中度组(总人群:P=0.003,0.004;女性患者:P<0.001,<0.001)。结论:VDR的rs731236和rs1544410基因多态性可能是中国汉族重度慢性牙周炎的危险因素,VDR多态性对牙周炎程度的影响可能存在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受体 维生素D 多态现象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用镍钛通畅锉用于S形根管成形能力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于江利 谭瑶 +1 位作者 侯晓玫 韩怡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81-785,共5页
目的:比较R-Pilot(RP)、One G(OG)、ProGlider(Pr)、PathFile(Pa)、HyFlex EDM Glidepath File(EDM)以及手动不锈钢K锉(K锉)在S形树脂模拟根管制备通畅通道的成形能力。方法:48个S形树脂模拟根管,随机分为6组(n=8),分别使用6种器械制备... 目的:比较R-Pilot(RP)、One G(OG)、ProGlider(Pr)、PathFile(Pa)、HyFlex EDM Glidepath File(EDM)以及手动不锈钢K锉(K锉)在S形树脂模拟根管制备通畅通道的成形能力。方法:48个S形树脂模拟根管,随机分为6组(n=8),分别使用6种器械制备通畅通道,记录制备时间;扫描仪获取制备前后根管图像,使用Photoshop和ImageJ软件进行图像重叠,并从根尖止点开始,每隔1 mm测量根管内、外侧壁树脂去除量;外弯量减去内弯量,表示中心定位能力。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检验,显著水平为0.05。结果:制备时间方面,RP与OG最短,显著小于其他各组(P<0.05)。树脂去除量方面,根方弯曲段(距根尖0~3 mm),RP、OG、Pr、Pa均显著小于EDM和K锉(P<0.05);冠方弯曲段(距根尖4~6 mm),RP、OG、K锉均显著小于EDM(P<0.05),显著多于Pr和Pa(P<0.05)。中心定位能力方面,根方弯曲段,RP、OG显著优于其他组(P<0.05);冠方弯曲段,Pr、Pa组最佳(P<0.05),RP、OG、K锉次之(P<0.05)。结论:S形根管制备通畅通道宜选用.03~.04锥度镍钛通畅锉,制备时间短、顺应性好、形成中上段开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复运动 镍钛根管锉 通畅通道 S形树脂根管 根管成形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用于牙科根管消毒的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董立民 聂彤颖 +3 位作者 胡辛欣 李聪然 侯晓玫 游雪甫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J0002-J0007,共6页
目的研究纳米银对引起牙科根管治疗失败的致病菌粪肠球菌、溶血链球菌的抑菌、杀菌和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为纳米银应用于根管消毒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微稀释法测定纳米银及其对照药物对粪肠球菌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 目的研究纳米银对引起牙科根管治疗失败的致病菌粪肠球菌、溶血链球菌的抑菌、杀菌和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为纳米银应用于根管消毒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微稀释法测定纳米银及其对照药物对粪肠球菌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对溶血链球菌的MIC,评价纳米银的抗菌作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粪肠球菌ATCC51299和粪肠球菌ATCC29212,溶血链球菌ATCC6644和溶血链球菌ATCC19615生物被膜形成情况,评价纳米银及对照药物对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结果纳米银对25株粪肠球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MIC_(range)为37.5~75μmol/L,MIC_(50)和MIC_(90)均为75μmol/L;对24株链球菌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MIC_(range)为18.75~37.5μmol/L,MIC_(50)和MIC_(90)均为37.5μmol/L。纳米银对粪肠球菌ATCC51299和粪肠球菌ATCC29212显示较好的杀菌活性,最小杀菌浓度和最小抑菌浓度比值(MBC/MIC)为2。同时,纳米银对粪肠球菌ATCC51299和粪肠球菌ATCC29212,溶血链球菌ATCC6644和溶血链球菌ATCC19615生物被膜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2倍MIC浓度的纳米银对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率为79%~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根管消毒 粪肠球菌 溶血链球菌 抗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对弯曲根管内氢氧化钙清除效果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白雨豪 侯晓玫 苏征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93-1196,共4页
目的:比较5种技术对弯曲根管内氢氧化钙的清除效果。方法:50个45°弯曲树脂根管经预备后随机分为5组(n=10)。将氢氧化钙糊剂注射入根管内,锥形束CT扫描并计算根管内氢氧化钙体积。分别使用针头冲洗法、PIPS激光荡洗法、超声荡洗法... 目的:比较5种技术对弯曲根管内氢氧化钙的清除效果。方法:50个45°弯曲树脂根管经预备后随机分为5组(n=10)。将氢氧化钙糊剂注射入根管内,锥形束CT扫描并计算根管内氢氧化钙体积。分别使用针头冲洗法、PIPS激光荡洗法、超声荡洗法、声波荡洗法和XP-endo finisher法清除根管内氢氧化钙。清理后锥形束CT扫描,计算剩余氢氧化钙体积和氢氧化钙清除百分比。使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显著性水平0.05。结果:PIPS激光荡洗组剩余氢氧化钙体积为0mm3(0mm3,0.08mm3),显著小于其他各组(P<0.05)。PIPS激光荡洗组氢氧化钙清除率为100.00%(98.89%,100.00%),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超声荡洗组和XPendo finisher组的氢氧化钙清除率显著高于声波荡洗组(P<0.05)。结论:5种清理方法均不能完全清除弯曲根管内的氢氧化钙。相较于其他4种方法,PIPS激光荡洗法对弯曲根管内的氢氧化钙具有最佳的清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钙 激光荡洗 锥形束CT 根管冲洗 弯曲根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后牙区骨内解剖结构的CBCT测量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蒋文雯 李良忠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1050-1053,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专用锥形束CT(CBCT)对下颌后牙区骨内三维结构、走行特点以及毗邻关系进行观察和测量的临床可行性,运用easydent计算机软件进行图像重建和分析测量,得出下颌管、颏孔的正常位置,为临床操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 目的:探讨口腔专用锥形束CT(CBCT)对下颌后牙区骨内三维结构、走行特点以及毗邻关系进行观察和测量的临床可行性,运用easydent计算机软件进行图像重建和分析测量,得出下颌管、颏孔的正常位置,为临床操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患者CBCT影像资料。测量20岁以上不同性别分组人群第一、二前磨牙及第一、二磨牙根尖处下颌管位置的4个距离:下颌管上缘到牙槽嵴顶(MA)、下颌管下缘到下颌骨下缘最下点(MD)、下颌管外缘到与颊侧在同一水平线的颊侧点(MB)、下颌管内缘到与舌侧在同一水平线的舌侧点(ML)的距离,每个距离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并观察不同性别分组人群颏孔位置。结果:不同性别分组人群后牙区下颌管至周围MA、MD、MB、ML4个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颏孔位于第一前磨牙根尖区2例(1.0%),第一、二前磨牙之间80例(40.0%),第二前磨牙根尖区107例(53.5%),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11例(5.5%)。结论:运用CBCT测量下颌后牙区骨内解剖结构,对临床操作中如进行正颌手术中下颌骨矢状劈开术(SSRO)、下颌骨囊肿刮治术、下颌骨种植术以及自体取骨术等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CBCT) 下颌骨 下颌神经管 颏孔 牙槽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的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血氧含量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园 黄义翔 +3 位作者 黄长平 孙雪剑 栾庆先 张立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563-2567,共5页
牙周炎是牙齿周围软硬组织的一种感染性、破坏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牙周袋的形成,临床附着丧失以及牙槽骨吸收。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无创、快速检测等优势,在医学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重度牙周炎... 牙周炎是牙齿周围软硬组织的一种感染性、破坏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牙周袋的形成,临床附着丧失以及牙槽骨吸收。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无创、快速检测等优势,在医学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重度牙周炎牙龈组织内含氧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含量。本研究纳入5名健康对照者和5名重度牙周炎患者,采集健康者20个位点和重度牙周炎20个位点龈缘、龈缘下4 mm及龈缘下7 mm的牙龈组织光谱(400~1700 nm),研究发现含氧血红蛋白与脱氧血红蛋白分别在544和576 nm处表现出明显光谱吸收特征。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包络线去除分析,并计算含氧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的相对吸收深度。结果表明重度牙周炎牙周袋内的含氧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而重度牙周炎深牙周袋内不同深度位置其含氧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含量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可反映重度牙周炎与健康牙龈组织中血氧含量差异,为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中含氧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含量的无创检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谱 无创检测 牙周炎 含氧血红蛋白 脱氧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