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锥形束CT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志辉 姜岚 +1 位作者 赵燕平 马绪臣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0-285,共6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osis,TMJOA)患病情况及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X线片征象。方法:选取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颞下颌关节病及口面痛治疗中心就诊的10~19岁颞... 目的:探讨青少年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osis,TMJOA)患病情况及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X线片征象。方法:选取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颞下颌关节病及口面痛治疗中心就诊的10~19岁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386例为患者组,因错牙合畸形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就诊的10~19岁患者339例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均采用CBCT进行双侧颞下颌关节扫描。对两组患者TMJOA检出率及X线片征象进行分类比较。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患者组TMJOA病例157例,检出率40.7%(157/386),对照组TMJOA病例41例,检出率12.1%(41/339),患者组TMJOA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组男性和女性TMJOA检出率分别为30.9%(34/110)和44.6%(123/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分别为8.6%(9/105)和13.7%(32/234),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两组TMJOA骨质改变类型构成比进行比较,患者组髁突骨皮质模糊(31.7%,65/205)、骨质小凹陷缺损和骨质较广泛破坏(共占25.4%,52/205)高于对照组[髁突骨皮质模糊占1/58(1.7%),骨质小凹陷缺损和骨质较广泛破坏共占3/58(5.2%),P均<0.05],对照组髁突磨平变短(39.7%,23/58)和骨质硬化(39.7%,23/58)高于患者组[髁突磨平变短占13/205(6.3%),骨质硬化占30/205(14.6%),P均<0.05]。结论:青少年TMD患者及正畸患者中骨关节病并不罕见,TMD患者组骨关节病病例女性多见。患者组与对照组TMJOA X线片征象中溶解破坏类(包括髁突骨皮质模糊、骨质小凹陷缺损和骨质较广泛破坏)和相对稳定类(骨质硬化、骨质增生、囊样变、骨质磨损和磨平变短)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障碍 骨关节炎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错牙合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胚胎干细胞健康安全评价体系的构建
2
作者 俞光岩 曹彤 +16 位作者 邹晓晖 张学慧 傅歆 彭双清 邓旭亮 李盛林 刘鹤 肖苒 欧阳宏伟 彭晖 陈晓 赵增明 王晓颖 方海琴 路璐 任玉兰 徐明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共4页
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和材料、生物制剂以及环境的质量和健康安全是政府和民众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国际标准的健康安全评价检测方法以微生物、动物及其细胞作为载体,不能准确反映人类的生物学特征,预测人体心、肝等靶器官毒性及发... 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和材料、生物制剂以及环境的质量和健康安全是政府和民众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国际标准的健康安全评价检测方法以微生物、动物及其细胞作为载体,不能准确反映人类的生物学特征,预测人体心、肝等靶器官毒性及发育毒性的准确率偏低,在技术层面严重制约了人类健康安全的评价和监控。如何建立准确反映人类生物学特征的健康安全评价体系是关系国民健康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毒性试验 细胞分化 体外研究 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陶瓷材料在乳牙牙髓切断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3
作者 雷玥 杨颖婷 战园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研究生物陶瓷材料(iRoot BP Plus)作为盖髓剂用于乳牙牙髓切断术的临床可操作性和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到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第三门诊部儿科就诊患者,在乳磨牙的牙髓切断术中使用生物陶瓷材... 目的:研究生物陶瓷材料(iRoot BP Plus)作为盖髓剂用于乳牙牙髓切断术的临床可操作性和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到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第三门诊部儿科就诊患者,在乳磨牙的牙髓切断术中使用生物陶瓷材料作为盖髓剂,以治疗时间为观察开始时间,以最后一次拍摄X线片的时间为观察终点时间,对患牙进行定期随访观察1年以上,每次复诊时记录患牙的临床检查和X线片检查情况,将患牙预后归为N、H、P0、PX、PY五类,N为临床和X线均未见异常,H为临床未见异常,X线表现为牙根生理性吸收,P0为临床未见异常,X线出现牙髓钙化、牙根吸收等改变,但暂时无需治疗,PX为临床出现或未出现异常,X线出现根尖周病变,需要根管治疗或拔除,PY为乳牙早失;其中N、H定义为成功,P0、PX、PY定义为失败。结果:截至2018年9月,共纳入患牙40颗(患者34人),初诊年龄为3. 1~8. 5岁,平均(4. 7±1. 2)岁,观察时间12~24个月(中位时间16个月),患牙预后符合N的牙齿34颗,符合H的2颗,符合P0的1颗,符合PX的3颗,符合PY的0颗。使用生物陶瓷材料作为盖髓剂的乳磨牙牙髓切断术12个月成功率95%。结论:使用生物陶瓷材料作为盖髓剂进行乳牙牙髓切断术取得满意疗效,可以作为盖髓剂用于乳牙牙髓切断术的常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切断术 生物陶瓷 乳磨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辛伐他汀及骨胶原支架进行体内异位成骨
4
作者 欧蒙恩 张晓 +2 位作者 刘云松 葛严军 周永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使用小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murine 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m SDF-1)结合辛伐他汀(simvastatin,SIM)以及骨胶原支架(Bio-Oss)构建无外加种子细胞的组织工程化骨的可行性,并检验其体内异位成骨的效果。方法:将32只IC... 目的:探讨使用小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murine 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m SDF-1)结合辛伐他汀(simvastatin,SIM)以及骨胶原支架(Bio-Oss)构建无外加种子细胞的组织工程化骨的可行性,并检验其体内异位成骨的效果。方法:将32只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于小鼠颅部做皮肤切口,各组小鼠分别植入:(1)1∶50(体积比)的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buffered saline,PBS)混合液+骨胶原支架(空白对照组);(2)10-3mol/L SIM溶液+骨胶原支架(SIM组);(3)200 mg/L m SDF-1溶液+骨胶原支架(m SDF-1组);(4)10-3mol/L SIM+200 mg/L m SDF-1溶液+骨胶原支架(SIM+m SDF-1组)。植入1周后,连续2 d,每天分别在支架局部注射上述各组相应的溶液50μL。饲养6周后,取出支架及其周围组织,通过软X射线投射成像及灰度测定、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定性及定量观察其成骨效果。结果:SIM+m SDF-1组软X射线灰度值[(421 836.5±65 425.7)像素]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153 345.6±45 222.2)像素,P<0.01]、SIM组[(158 119.2±100 284.2)像素,P<0.01]以及m SDF-1组[(255 529.5±152 142.4)像素,P<0.05];在SIM+m SDF-1组内可见明显的骨桥蛋白和骨钙素的表达;SIM+m SDF-1组血管丛密度[(46±8)条/mm2]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23±7)条/mm2,P<0.01]和SIM组[(24±6)条/mm2,P<0.01]。结论:使用m SDF-1结合SIM以及骨胶原支架构建的无外加种子细胞的组织工程化骨可于小鼠颅部皮下异位成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CXCL12 辛伐他汀 胶原 骨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