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急诊患者全身健康状况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陈红涛 姬爱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4-348,共5页
目的:分析口腔急诊患者全身健康状况的特点,以指导口腔急诊患者应急处理和治疗,预防突发事件发生。方法:对2013年2月至11月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急诊科初诊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总结患者的基本信息、全身健康状... 目的:分析口腔急诊患者全身健康状况的特点,以指导口腔急诊患者应急处理和治疗,预防突发事件发生。方法:对2013年2月至11月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急诊科初诊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总结患者的基本信息、全身健康状况、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以及口腔诊疗信息。结果:心脑血管疾病(6.4%)、高血压(13.4%)、内分泌系统疾病(4.2%)是口腔急诊成人患者最常见的全身系统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合并全身系统疾病数目以及ASA分级都在增加。根尖周疾病(24.6%)、牙髓疾病(24.4%)、牙周疾病(18.0%)约占口腔急诊病例的2/3。结论:口腔急诊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恶化,口腔医师应该在治疗前进行风险评估。ASA分级系统可帮助医师预测患者的治疗风险,提前采取防治措施有助于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症 口腔医学 健康状况指标 全身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20例口腔急诊患者情况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陈红涛 姬爱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1066-1068,共3页
目的:分析口腔急诊患者全身健康状况的特点,以指导口腔急诊患者应急处理和治疗,预防突发事件发生。方法:对2013年2月~2013年11月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急诊科初诊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总结患者的基本信息、全身健康... 目的:分析口腔急诊患者全身健康状况的特点,以指导口腔急诊患者应急处理和治疗,预防突发事件发生。方法:对2013年2月~2013年11月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急诊科初诊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总结患者的基本信息、全身健康状况、ASA分级以及口腔诊疗信息。结果: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内分泌系统疾病是口腔急诊成人患者最常见的的全身系统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合并全身系统疾病数目以及ASA分级都在增加。根尖周疾病、牙髓疾病、牙周疾病约占口腔急诊病例的2/3。结论:口腔急诊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恶化,口腔医师应该在治疗前进行风险评估。ASA分级系统可帮助医师预测患者的治疗风险,提前采取防治措施,有助于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急诊 ASA分级 全身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牙髓炎疼痛定位准确性的临床调查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津 孙伟 姬爱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3-486,共4页
目的通过调查表的形式,分析急性牙髓炎疼痛的定位准确性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3 432例急性牙髓炎病例,详细记录患者临床症状和检查体征,包括年龄、性别、牙位、感染来源、疼痛史、急性发作时间、疼痛持续时间、疼痛性质、疼痛频率... 目的通过调查表的形式,分析急性牙髓炎疼痛的定位准确性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3 432例急性牙髓炎病例,详细记录患者临床症状和检查体征,包括年龄、性别、牙位、感染来源、疼痛史、急性发作时间、疼痛持续时间、疼痛性质、疼痛频率、放散痛,以及叩痛检查、温度测试结果和牙髓出血情况和定位的准确性。对数据整理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急性牙髓炎疼痛定位准确性可以达到39.1%,当出现放散痛时会降低定位准确性(P<0.05),患牙为牙周感染来源时定位准确性更高(P<0.05),而其他因素可能与疼痛定位准确性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部分急性牙髓炎病例的疼痛可以准确定位,与是否出现放散痛和感染来源有一定关系,确切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牙髓炎 疼痛 定位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高血压分级患者急性牙髓炎开髓治疗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8
4
作者 陈红涛 王文英 +4 位作者 王津 梁亚平 王小婷 侯光敏 姬爱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9-93,共5页
目的:评估不同高血压分级患者治疗急性牙髓炎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变化和影响因素,以获得风险预防措施。方法:纳入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急诊科的不同高血压分级的急性牙髓炎患者90例,收集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口腔... 目的:评估不同高血压分级患者治疗急性牙髓炎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变化和影响因素,以获得风险预防措施。方法:纳入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急诊科的不同高血压分级的急性牙髓炎患者90例,收集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口腔治疗情况、生命体征的变化等信息,根据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风险评估分型,把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牙髓炎治疗的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各30例。结果:(1)与术前相比,高危组术中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心率增快的比例都在80%以上(分别为90%、80%、100%),中危组和低危组各项指标升高的比例明显低于高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高危组超过1/4(26.7%)的患者收缩压增幅大于20 mm Hg(1 mm Hg=0.133 k Pa),2/5的患者舒张压增幅大于10 mm Hg,与中危组和低危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术前相比,高危组术中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的最大峰值均增高,收缩压增高(18.0±1.5)mm Hg,舒张压增高(8.0±1.7)mm Hg,心率变化均值也增加了(7.0±0.3)次/min,而低危组和中危组这两项指标均下降;高危组有6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心电图改变,低危组和中危组则无明显改变。(3)术前初评、术后终评的风险评估对比发现,中危组患者在术后被评价为中等危险的有23例,6例被评价为低等危险,1例为高等危险(风险评级增加);高危组术后被评价为高等危险的有20例,7例被评价为极高危险,3例为中等危险(风险评级降低)。结论:口腔治疗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是非常安全的,但危险因素、靶器官受损及并发症也会增加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心血管意外的风险,因此应该采取一定措施来规避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牙髓炎 危险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恒牙全脱出牙髓组织预后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白洁 秦满 赵玉鸣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0-144,共5页
目的:观察儿童恒牙全脱出后再植牙的牙髓组织预后类型,牙髓坏死出现的时间,分析影响再植牙牙髓组织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000年至2012年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儿童恒牙全脱出且观察期大于12个月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再植牙的牙... 目的:观察儿童恒牙全脱出后再植牙的牙髓组织预后类型,牙髓坏死出现的时间,分析影响再植牙牙髓组织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000年至2012年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儿童恒牙全脱出且观察期大于12个月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再植牙的牙髓组织预后方式,牙髓坏死、钙变出现的时间,分析影响再植牙预后的相关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超过30 min再植的全脱出牙再植后60 d内全部发生了牙髓坏死,且出现牙髓坏死的时间明显早于30 min内再植的全脱出牙(P<0.05);30 min内再植的牙齿80%(4/5)牙髓存活,主要表现为牙髓钙变。结论:离体时间会影响再植牙的牙髓组织预后,超过30 min再植的牙齿牙髓几乎没有存活机会,临床上应考虑施行牙髓摘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撕脱 牙髓坏死 牙再植术 预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lpdent Multi-Cal用于年轻恒前牙活髓切断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白洁 秦满 姬爱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82-885,共4页
目的:研究Pulpdent Multi-Cal(PMC)盖髓剂用于活髓切断术的临床可操作性和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因冠折露髓到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的上颌年轻恒前牙25颗(20例患者)进行活髓切断术,用PMC盖髓剂作为活髓保存剂... 目的:研究Pulpdent Multi-Cal(PMC)盖髓剂用于活髓切断术的临床可操作性和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因冠折露髓到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的上颌年轻恒前牙25颗(20例患者)进行活髓切断术,用PMC盖髓剂作为活髓保存剂,观察临床可操作性和操作时间,术后对患牙进行定期随访观察,复诊时记录患牙的临床检查和X线片检查情况,并与采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自制制剂进行活髓切断术的患牙进行比较。结果:随访6~15个月(中位时间12个月),25颗患牙(20例患者)均于1~3个月间在X线片上观察到钙化桥的形成并持续增厚,牙根继续发育,无根内外吸收和根管钙化出现。应用PMC盖髓剂活髓切断术中操作时间显著缩短(P<0.01),术后牙根长度的发育与正常的中切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PMC盖髓剂进行活髓切断术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可以作为一种成品制剂应用于临床活髓切断术的常规治疗,有助于缩短临床操作时间、控制感染,也可为研究年轻恒牙活髓保存技术和新型盖髓剂提供统一的参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切断术 牙髓覆盖术 牙科材料 牙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CT融合三维面像评估正颌术后软硬组织的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哲 朱榴宁 +1 位作者 周琳 伊彪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4-549,共6页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融合三维面像用于研究牙颌面畸形患者正颌术后软硬组织变化的可行性,并应用此方法初步测量各软硬组织标志点手术前后的位置变化。方法:选取10例牙颌面畸形患者,分别于术前(T0)和...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融合三维面像用于研究牙颌面畸形患者正颌术后软硬组织变化的可行性,并应用此方法初步测量各软硬组织标志点手术前后的位置变化。方法:选取10例牙颌面畸形患者,分别于术前(T0)和术后3个月(T1)拍摄大视野CBCT和三维面像。利用MIMICS和Geomagic Studio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将CBCT进行阈值分割并与三维面像融合,生成新的三维立体模型,探讨该方法可行性。使用3D色谱分析(3D color map)和测量平均距离对CBCT与三维面像配准过程的误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CBCT骨组织配准,将新生成的手术前后三维模型置于同一空间坐标系,测量各标志点[鼻尖点(pronasale,Prn)、鼻下点(subnasale,Sn)、上唇突点(labrale superior,Ls)、前鼻棘点(anterior nasal spine,ANS)、上齿槽座点(subspinale,A)、上中切牙点(upper incisor edge,UIE)]手术前后位置变化。结果:CBCT融合三维面像用于研究正颌术后软硬组织变化具有可行性,配准误差在0.3 mm以内,通过3D色谱分析直观看到,面部区域配准良好。正颌术后唇部各标志点(Ls、ANS、A、UIE)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鼻部标志点(Prn、Sn)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结论:CBCT融合三维面像作为一种新方法可以用于临床研究正颌术后软硬组织变化,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可重复性。正颌术后唇部软硬组织标志点位置明显变化,而鼻部标志点位置受正颌手术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立体摄影测量术 正颌外科 软硬组织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