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gG4相关唾液腺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 被引量:8
1
作者 俞光岩 洪霞 +10 位作者 李巍 张严妍 高岩 陈艳 张祖燕 谢晓艳 栗占国 刘燕鹰 苏家增 朱文瑄 孙志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共3页
IgG4相关唾液腺炎(IgG4-related sialadenitis,IgG4-RS)是最近一些年才被认识的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IgG4相关系统性疾病的一种,临床上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唾液腺和(或)泪腺肿大,以往常误诊为肿瘤或慢性炎症行下颌下腺切除,导致唾液腺... IgG4相关唾液腺炎(IgG4-related sialadenitis,IgG4-RS)是最近一些年才被认识的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IgG4相关系统性疾病的一种,临床上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唾液腺和(或)泪腺肿大,以往常误诊为肿瘤或慢性炎症行下颌下腺切除,导致唾液腺功能器官的丧失[1-3]。近10年来,本课题组对IgG4相关唾液腺炎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4相关唾液腺炎 IgG4相关病 唾液腺 下颌下腺 腮腺 泪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lan CMF软件辅助下增强CT三维重建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于尧 章文博 +4 位作者 王洋 刘筱菁 郭传瑸 俞光岩 彭歆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78-882,共5页
目的:应用iPlan CMF软件重建头颈部肿瘤患者增强CT影像中的肿物及周围重要解剖结构,探讨iPlan CMF指导下增强CT三维重建技术在头颈部肿瘤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的1... 目的:应用iPlan CMF软件重建头颈部肿瘤患者增强CT影像中的肿物及周围重要解剖结构,探讨iPlan CMF指导下增强CT三维重建技术在头颈部肿瘤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的13例头颈部肿瘤紧邻重要神经、血管的患者,利用Seimens 16排螺旋CT薄层扫描技术,以额定扫描参数完成头颈部增强扫描,iPlan CMF软件直接读入Dicom格式原始数据,利用表面阴影重建法分别重建肿瘤、血管、骨骼及其他重要解剖结构,显示其术前三维空间关系,测量标记肿瘤与重要血管等解剖结构的距离,视肿瘤观察需要可行虚拟截骨,完成肿瘤暴露,设计手术入路,用以指导术前准备及手术。收集13例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3例患者中,男6例,女7例,年龄23~65岁,中位年龄50岁。观察三维重建图像,可以清晰显示肿瘤范围、大小、位置及其与周围临近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根据三维重建图像,评估13例患者的手术风险,3例患者经过肿瘤三维重建等术前评估,建议综合治疗;10例患者完成术前准备并成功完成手术,其中3例患者术前备血及术中输血,2例患者邀请神经外科、胸外科协助手术,10例患者手术平均用时(202±135)min,手术平均出血(235±252)m L,三维标记与术中情况符合率为100%,其中1例患者由于肿瘤来源于迷走神经,术后出现声音嘶哑,其余患者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利用iPlan CMF软件三维重建增强CT可以清楚显示头颈部深大肿瘤的特征及其与周围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有利于手术方案的设计,避免术中损伤重要解剖结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动态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小鼠淋巴结的解剖和组织学特点 被引量:6
3
作者 孙睿 高波 郭传瑸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93-898,共6页
目的:研究裸小鼠淋巴结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特点。方法:使用手术显微镜解剖20只BALB/c裸小鼠和20只BALB/c小鼠,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了两者淋巴结中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表达的不同。结果:平均每只裸小鼠中包含23个淋巴结和一组大型淋... 目的:研究裸小鼠淋巴结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特点。方法:使用手术显微镜解剖20只BALB/c裸小鼠和20只BALB/c小鼠,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了两者淋巴结中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表达的不同。结果:平均每只裸小鼠中包含23个淋巴结和一组大型淋巴结群。裸小鼠颈部淋巴结分布密度较高,其中颌下淋巴结及颈浅淋巴结在裸小鼠中大多数为2个(构成比分别为95%和90%),而在小鼠中大多数为4个(构成比分别为95%和9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论小鼠还是裸小鼠的颈深淋巴结均为2个(构成比分别为100%和9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裸小鼠淋巴结中CD3阳性的T淋巴细胞减少。细胞膜和细胞质着色的CD3阳性表达的T细胞在裸小鼠的表达阳性率为15%,在小鼠的表达阳性率为100%,两者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胞膜阳性表达CD20的B细胞在裸小鼠中的阳性率为95%,在小鼠中的阳性率为100%,两者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裸小鼠淋巴结分布的解剖图对于初学者有一定的帮助,裸小鼠颈部淋巴结密度较高的解剖学特点和缺乏CD3阳性的T淋巴细胞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裸小鼠的淋巴结转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小鼠 淋巴结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0上颌恶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孙乾 章文博 +5 位作者 高敏 于森 毛驰 郭传瑸 俞光岩 彭歆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50-1054,共5页
目的:探讨和比较不同病理类型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linically negative neck lymph node,c N0)上颌恶性肿瘤的颈淋巴结转移率,为此类患者颈部淋巴结的处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990年至2010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具有完整临床及随访资料... 目的:探讨和比较不同病理类型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linically negative neck lymph node,c N0)上颌恶性肿瘤的颈淋巴结转移率,为此类患者颈部淋巴结的处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990年至2010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具有完整临床及随访资料的c N0上颌恶性肿瘤患者277例,记录颈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相关临床信息,研究不同病理类型上颌恶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规律,并通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影响上颈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277例c N0上颌恶性肿瘤患者的总体颈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15.5%(43/277),上颌鳞状细胞癌因其较强的淋巴结转移倾向,颈淋巴结转移率为33.0%;腺源性癌的整体转移率较低,为7.6%,且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时间较晚,但高度恶性腺源性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中、低度恶性腺源性癌(分别为P=0.037),其中非特异性腺癌、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导管癌的颈淋巴结转移率高于15%,而同属于高度恶性肿瘤的腺样囊性癌与肌上皮癌的转移率较低;肉瘤类恶性肿瘤的整体淋巴结转移率很低,仅为4.9%。结论:建议对c N0上颌鳞状细胞癌患者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对于非特异性腺癌、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导管癌等高度恶性腺源性癌患者可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对于肉瘤类患者可对颈部进行密切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 上颌骨肿瘤 淋巴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镇静对拔除下颌第三磨牙患者焦虑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天骄 刘宇 关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44-1049,共6页
目的:研究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静脉镇静对拔除下颌第三磨牙患者在围手术期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在初次就诊时状态焦虑量表(state anxiety inventory... 目的:研究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静脉镇静对拔除下颌第三磨牙患者在围手术期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在初次就诊时状态焦虑量表(state anxiety inventory,SAI)得分≥38分的患者,根据是否于静脉镇静下拔牙分为静脉镇静+局部麻醉组(intravenous sedation,IVS)和局部麻醉组(local anesthesia,LA)。每组患者再根据初次就诊时的SAI评分分为两个亚组:IVS-Ⅰ、LA-Ⅰ(SAI得分38~50)和IVS-Ⅱ、LA-Ⅱ(SAI得分51~80)。根据患者在初诊(T1)、手术前(T2)和手术后7 d(T3)时SAI评分,评价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焦虑情况。通过观察患者术中的心率、血压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手术中的焦虑情况。结果:IVS组和LA组在T1、T2、T3时的SA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S组在术中的心率、血压和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LA组(P<0.001)。结论: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镇静可以显著降低拔除下颌第三磨牙患者术中的焦虑,提高手术的舒适性,使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维持在正常水平。但对比两组患者的SAI评分发现,静脉镇静对初诊(T1)、手术前(T2)、手术后7d(T3)的焦虑水平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醒镇静 麻醉 静脉 焦虑 磨牙 第三 拔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上颌骨二膦酸盐颌骨坏死1例报道 被引量:1
6
作者 孟沛琦 郭玉兴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98-1102,共5页
二膦酸盐类(bisphosphonates,BP)药物作为一种强效骨吸收抑制剂已用于临床30余年,广泛用于控制与骨代谢改变相关的疾病,如:骨质疏松症、恶性肿瘤骨转移、恶性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多发性骨髓瘤和Paget骨病。自2003年Marx-([1])首... 二膦酸盐类(bisphosphonates,BP)药物作为一种强效骨吸收抑制剂已用于临床30余年,广泛用于控制与骨代谢改变相关的疾病,如:骨质疏松症、恶性肿瘤骨转移、恶性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多发性骨髓瘤和Paget骨病。自2003年Marx-([1])首次报道二膦酸盐类药物可导致颌骨坏死的现象以来,相关病例报道逐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膦酸盐类 上颌骨 骨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牙非中性关系与虚拟环境下拼对终末咬合精度
7
作者 吴灵 刘筱菁 +1 位作者 李自力 王兴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4-159,共6页
目的:检测磨牙非中性关系时虚拟咬合拼对的精度及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已完成正颌术前正畸、拼对终末咬合关系良好的寄存正颌患者牙列模型20副,其中10副术前正畸时上颌拔除左右各一颗双尖牙,术后拼对咬合为磨牙非中性关系(拔牙组),另1... 目的:检测磨牙非中性关系时虚拟咬合拼对的精度及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已完成正颌术前正畸、拼对终末咬合关系良好的寄存正颌患者牙列模型20副,其中10副术前正畸时上颌拔除左右各一颗双尖牙,术后拼对咬合为磨牙非中性关系(拔牙组),另10副未进行减数拔牙,术后拼对咬合为中性磨牙关系(非拔牙组)。手工拼对石膏模型确立的终末咬合关系作为评价拔牙组、非拔牙组误差的实测值。进行虚拟终末咬合关系确立的数字流程为:结构光扫描仪分别获取上下牙列的三维数据,导入3Shape软件,在虚拟环境下整体移动上颌牙列确立终末咬合关系。得到的测试上颌模型和手工拼对上颌模型以下颌模型为标准图形配准,采用直线距离法分析上颌牙列每颗牙齿的实验位置与手工拼对位置的差异,计算误差值。结果:拔牙组虚拟咬合拼对的全牙列平均误差为(0.60±0.36)mm,大于非拔牙组的(0.51±0.1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牙组误差与1 m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拔牙组误差小于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磨牙非中性关系虚拟咬合拼对的误差值高于磨牙中性关系虚拟咬合拼对的误差值,但其精度满足临床需求,具备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手术模拟 正颌外科 虚拟终末咬合 中性磨牙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