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3年儿童口腔科从业医师现状调查 被引量:4
1
作者 夏斌 秦满 葛立宏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8-290,共3页
目的:调查2003年儿童口腔科从业医师的现状,为相关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对参加第五届全国儿童口腔医学会议的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139份有效回卷。结果:儿童口腔科医师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平均年龄为(38.2±8.7)岁;本科... 目的:调查2003年儿童口腔科从业医师的现状,为相关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对参加第五届全国儿童口腔医学会议的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139份有效回卷。结果:儿童口腔科医师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平均年龄为(38.2±8.7)岁;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者占89.9%;从业时间越长、学历越高、工作单位专业水平越高者自我专业水平评估越高。结论:儿童口腔医师队伍初具规模,年龄及学历结构合理,但总人数不足,分布不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口腔科 医师 人力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岁儿童唾液蛋白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林琴 白洁 +2 位作者 包振英 周琼 秦满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68-570,共3页
目的:探讨3—4岁无龋儿童非刺激性和刺激性唾液中IgA、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和总蛋白含量的差异,为研究婴幼儿的唾液成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集北京市区94名3—4岁无龋儿童刺激性和非刺激性唾液各2ml,测定唾液中的IgA... 目的:探讨3—4岁无龋儿童非刺激性和刺激性唾液中IgA、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和总蛋白含量的差异,为研究婴幼儿的唾液成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集北京市区94名3—4岁无龋儿童刺激性和非刺激性唾液各2ml,测定唾液中的IgA、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和总蛋白的含量。结果-女性非刺激性唾液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男性(P〈0.05);其余各成分在男性和女性唾液中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刺激性唾液中IgA含量显著低于非刺激性唾液(P〈0.01),而乳酸脱氢酶和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非刺激性唾液(P〈0.01);刺激性和非刺激性唾液中,碱性磷酸酶和溶菌酶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3~4岁儿童刺激性和非刺激性唾液中蛋白成分不同,男女间唾液蛋白成分也不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蛋白 刺激性唾液 非刺激性唾液 无龋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恒牙全脱出牙周组织预后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白洁 赵玉鸣 秦满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2-316,共5页
目的:对儿童恒牙全脱出后再植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再植牙的牙周组织预后类型和各类根吸收出现的时间,分析影响再植牙牙周组织预后的可能因素。方法:对2000年至2012年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儿童恒牙全脱出系统病历进行回顾性研... 目的:对儿童恒牙全脱出后再植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再植牙的牙周组织预后类型和各类根吸收出现的时间,分析影响再植牙牙周组织预后的可能因素。方法:对2000年至2012年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儿童恒牙全脱出系统病历进行回顾性研究,要求观察期大于12个月,记录再植牙的预后和各类牙根吸收出现的时间,分析影响再植牙预后的相关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周膜愈合率为23.0%,替代性吸收发生率为72.1%,通过临床检查诊断替代性吸收的时间早于影像学检查,86.0%(40/47)的根吸收在再植后1年之内出现。保存在良好储存液中(例如牛奶、生理盐水、唾液等)的全脱出牙齿发生牙周膜愈合的比例显著高于干燥保存和保存在自来水、酒精等不良介质中的牙齿(P<0.05)。尖牙和前磨牙发生牙周膜愈合的比例最高,其次为下颌切牙;上颌切牙发生牙根吸收的比例最高。结论:再植牙的保存方式与牙周组织预后有显著相关性。最常见的牙周组织预后方式是替代性吸收,诊断替代性吸收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牙齿再植后的观察期至少应在1年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撕脱 牙周组织 牙根吸收 牙再植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控制上牙槽前中神经阻滞麻醉在儿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周琼 秦满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6-268,共3页
临床随机选择34名双侧上颌乳尖牙和/或乳磨牙深龋或慢性牙髓炎、慢性牙周炎(共133颗牙齿)的4~8岁儿童,采用自身对照方法,一侧用传统手推式注射器(CS)进行颊侧浸润麻醉(BI),对侧使用计算机控制局部麻醉仪(C-CLADS)行上牙槽... 临床随机选择34名双侧上颌乳尖牙和/或乳磨牙深龋或慢性牙髓炎、慢性牙周炎(共133颗牙齿)的4~8岁儿童,采用自身对照方法,一侧用传统手推式注射器(CS)进行颊侧浸润麻醉(BI),对侧使用计算机控制局部麻醉仪(C-CLADS)行上牙槽前中神经麻醉(AMSA)。CS 和 C-CLADS 组麻药注射时间(s)分别为63.6±22.6和136.6±12.4(P =0.000)。C-CLADS 麻醉进针和注射疼痛显著低于 CS 注射(P <0.05);患儿和术者对2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评价无显著性差异(P >0.05);55.9%儿童倾向于接受C-CLADS 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控制局部麻醉注射仪 口腔局部麻醉 儿童 疼痛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的单核苷酸多态性遗传度 被引量:1
5
作者 薛恩慈 陈曦 +12 位作者 王雪珩 王斯悦 王梦莹 李劲 秦雪英 武轶群 李楠 李静 周治波 朱洪平 吴涛 陈大方 胡永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5-780,共6页
目的:探索非综合征型唇裂伴或不伴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 NSCL/P)全基因组常见遗传变异对NSCL/P风险的影响。方法: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数据,以全基因组单... 目的:探索非综合征型唇裂伴或不伴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 NSCL/P)全基因组常见遗传变异对NSCL/P风险的影响。方法: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数据,以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遗传度和基因组不同分区SNP遗传度评估基因组上常见变异的效应。对GWAS汇总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标准包括数据中无缺失值、弱势等位基因频率≥1%、P值在0~1、SNP正负链明确等。利用连锁不平衡得分回归计算NSCL/P的SNP遗传度,采用分层的连锁不平衡得分回归计算基因组编码区、启动子区、内含子区、增强子区和超级增强子区的分区SNP遗传度,并评估不同分区内的富集度,分析工具为LDSC (v1.0.1)软件。结果:纳入中国人群806个NSCL/P核心家系(2 418人)的GWAS数据,490 593个SNP通过质量控制,被纳入到SNP遗传度的计算中。观测样本中NSCL/P的SNP遗传度为0.55(95%CI:0.28~0.82),由于观测样本患病率较高,按中国人群患病率转换为一般人群后SNP遗传度为0.37(95%CI:0.19~0.55)。SNP遗传度在增强子区的富集度为15.70(P=0.04),在超级增强子区的富集度为3.18(P=0.03)。结论:基因组常见变异有助于解释一部分中国人群NSCL/P目前未被解释的遗传度,同时中国人群NSCL/P的SNP遗传度在增强子分区和超级增强子分区中显著富集,提示该区域中可能存在未被发现的遗传致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型唇裂伴或不伴腭裂 单核苷酸多态性遗传度 核心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年轻恒牙牙髓干细胞体外多向分化的能力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宏胜 白小文 +1 位作者 杨媛 葛立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从人类的年轻恒牙中分离、培养牙髓间充质细胞,并探讨其基本的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体外的多向分化能力。方法:对人类的正畸减数年轻恒前磨牙中分离培养的牙髓细胞进行相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牙髓间充质细胞表... 目的:从人类的年轻恒牙中分离、培养牙髓间充质细胞,并探讨其基本的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体外的多向分化能力。方法:对人类的正畸减数年轻恒前磨牙中分离培养的牙髓细胞进行相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牙髓间充质细胞表型特征和细胞周期时相,并在体外进行定向诱导。结果:从年轻恒牙牙髓中分离培养得到的牙髓间充质细胞为成纤维样;细胞器发育较好;有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特征:CD90,CD44和CD147阳性细胞的比例很高,CD34,CD38,CD45和HLA-DR的阳性比例很低;有很强的增殖生长能力;经体外诱导年轻牙髓细胞可在体外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神经细胞分化,但不能被诱导成为软骨细胞。结论:从人类年轻恒牙牙髓中可以分离培养得到的牙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高的增殖能力和间充质干细胞表面特征,在体外诱导下能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神经元,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 干细胞 儿童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AGNOdent对乳牙龋牙本质再矿化量化监测效果的评估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璇 钟良军 赵双云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98-900,共3页
传统ART(atraumatic restorative treatment)法治疗乳牙龋病后容易出现较高的继发病变,而这类病变的产生多是因为充填前忽视了龋洞的消毒和残留脱矿牙本质的再矿化。近年来,臭氧联合再矿化治疗已逐渐成为ART充填治疗前窝洞处理的必要步... 传统ART(atraumatic restorative treatment)法治疗乳牙龋病后容易出现较高的继发病变,而这类病变的产生多是因为充填前忽视了龋洞的消毒和残留脱矿牙本质的再矿化。近年来,臭氧联合再矿化治疗已逐渐成为ART充填治疗前窝洞处理的必要步骤之一,但对其疗效的评估一直缺乏量化的评价标准。以往的研究显示,激光荧光检测笔(DIAGNOdent)可量化龋损程度,在龋病疗效的监测方面具有优势。因此,作者对DIAGNOdent在ART法配合臭氧联合再矿化治疗充填前的过程进行了跟踪,结果显示,DIANGOdent不具备监测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法去龋法 DIAGNOdent激光荧光龋齿检测笔 臭氧联合再矿化技术 乳牙 脱矿牙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对小鼠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赵玉鸣 葛立宏 Agi E.Grigoriadis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3-435,共3页
目的:在诱导破骨细胞分化的体外骨髓细胞培养系统中,研究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存在和不存在的情况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选用小鼠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依赖性非附着性骨髓细胞,在含有25μg/LM... 目的:在诱导破骨细胞分化的体外骨髓细胞培养系统中,研究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存在和不存在的情况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选用小鼠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依赖性非附着性骨髓细胞,在含有25μg/LM-CSF和0,1,10,100μg/LTNF-α的α-MEM培养液中培养5d后,观察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阳性多核细胞的形成;细胞在含有25μg/LM-CSF和30μg/LsRANKL的α-MEM培养液中进行培养,比较加入和不加入10μg/LTNF-α培养4、5、6和9d后,所形成的TRAP(+)多核细胞的数目和骨吸收面积。结果:TNF-α在没有RANKL的情况下,不能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形成破骨细胞。在RANKL存在的情况下,TNF-α可促进破骨样细胞的形成和骨吸收,但对破骨细胞分化的促进作用仅表现在培养的早期。结论:在RANKL存在的情况下TNF-α可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但不能取代RANKL。TNF-α加速破骨细胞的形成,却并不延长其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破骨细胞 骨髓细胞 幸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群细菌在婴幼儿牙面定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君香 葛立宏 郑树国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3-665,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变形链球菌群细菌(Mutans streptococci,MS)在婴幼儿牙面定植的因素.方法:调查北京市123 名7~42 个月婴幼儿牙面MS定植的情况;同时对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获得了儿童喂养习惯、饮食习惯等方面的信息,运... 目的:探讨影响变形链球菌群细菌(Mutans streptococci,MS)在婴幼儿牙面定植的因素.方法:调查北京市123 名7~42 个月婴幼儿牙面MS定植的情况;同时对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获得了儿童喂养习惯、饮食习惯等方面的信息,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S定植的主要因素.结果: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的变量为牙齿萌出的数目和含糖食品的摄入,2 项变量WALD值分别为17.411和5.637,OR值分别为3.287和2.739.结论:影响MS定植最主要的因素是牙齿萌出的数目和含糖食品的摄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群细菌 定植 LOGISTIC回归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对体外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玉明 葛立宏 A E Grigoriadis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研究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联合应用诱导体外骨髓细胞培养系统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选用小鼠M-CSF依赖性非附着性骨髓细胞,在含有25 ng/m l sM-CSF和30 ... 目的:研究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联合应用诱导体外骨髓细胞培养系统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选用小鼠M-CSF依赖性非附着性骨髓细胞,在含有25 ng/m l sM-CSF和30 ng/m l sRANKL的α-MEM培养液中进行培养,比较加入和不加入1 ng/m lTGF-β1培养4、9 d后,所形成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阳性多核细胞的数目和骨吸收面积。结果:小鼠骨髓细胞在RANKL和M-CSF共同作用下可形成TRAP阳性多核巨细胞,并具有骨吸收功能。加入TGF-β后,破骨样细胞的数目及骨吸收面积显著增加。结论:TGF-β对RANKL和M-CSF诱导的破骨细胞的分化及其功能的促进作用,可能为炎症状态下发生过度骨吸收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破骨细胞 骨髓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一家系)组织蛋白酶C基因突变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海龙 杨媛 秦满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16-621,共6页
目的:对一家系中2名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Papillon-Lefèvre syndrome,PLS)患者及父母进行CTSC基因突变检测,并对突变的组织蛋白酶C进行简要功能分析。方法:(1)针对一个PLS综合征家系,对其进行CTSC基因测序筛查。(2)对研究中发... 目的:对一家系中2名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Papillon-Lefèvre syndrome,PLS)患者及父母进行CTSC基因突变检测,并对突变的组织蛋白酶C进行简要功能分析。方法:(1)针对一个PLS综合征家系,对其进行CTSC基因测序筛查。(2)对研究中发现的CTSC基因突变位点,采用蛋白质结构预测服务器I-TASSER进行组织蛋白酶C蛋白结构预测分析。(3)提取患者及父母外周静脉血中白细胞,测定组织蛋白酶C的活性,并与正常组对比。结果:(1)本家系中2名PLS患者均发现第六、七外显子的c.774 C>G(p.C258W)和c.1033 T>A(p.Y345N)杂合错义突变,其中c.1033 T>A为首次报道。(2)以上两位点突变后蛋白构象与野生型对比,整体结构并未发生明显改变。(3)2名PLS患者的组织蛋白酶C活性较正常对照组平均降低约77%,父亲及母亲的组织蛋白酶C活性降低约23%及63%。结论:本研究中2例PLS患者均存在CTSC基因的复合型杂合子突变,突变位点为c.774 C>G(p.C258W)和c.1033 T>A(p.Y345N),其中c.1033 T>A为新发现的突变位点。该复合型杂合突变并未造成组织蛋白酶C蛋白结构改变,但会造成组织蛋白酶C活性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 CTSC基因 组织蛋白酶C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