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定量评价集成压缩气流系统扫描头辅助口内三维扫描仪(intraoral 3D scanners,IOS)获取的液体干扰表面数据精度,为集成压缩气流系统扫描头的临床应用提供精度数据。方法:选择《YY/T 1818—2022牙科学口腔数字印模仪》中标准模型作...目的:定量评价集成压缩气流系统扫描头辅助口内三维扫描仪(intraoral 3D scanners,IOS)获取的液体干扰表面数据精度,为集成压缩气流系统扫描头的临床应用提供精度数据。方法:选择《YY/T 1818—2022牙科学口腔数字印模仪》中标准模型作为扫描对象,利用ATOS Q 12M得到三维扫描数据,作为扫描正确度评价的真值。基于现有扫描仪结构,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扫描方案,以解决液体导致IOS精度下降的问题。设计新型扫描头,并集成扫描系统与压缩气流系统,实现口内三维扫描仪在液体干扰表面的高精度数据采集。以常规标准扫描方式作为对照组,探究扫描镜头遮挡、气流、液体介质、新型扫描头对扫描过程及精度的影响,并设置4组实验,且每组扫描15次,以评价基于压缩气流系统扫描头辅助IOS获取液体干扰表面的精度数据。选用Elite和Primescan两款扫描仪作为精度数值的参考。结果:在正确度和精密度两方面评价中,被液体干扰表面的扫描精度显著下降[正确度:18.5(6.5)vs.38.0(6.7),P<0.05;精密度:19.1(8.5)vs.31.7(15.0),P<0.05];使用集成压缩气流系统的新型扫描头辅助口内三维扫描仪,扫描精度显著提升[正确度:22.3(7.6)vs.38.0(6.7),P<0.05;精密度:25.8(9.6)vs.31.7(15.0),P<0.05]。结论:集成压缩气流系统的扫描头可以辅助提高IOS液体干扰表面数据的精度。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患者牙髓切断术的临床疗效,探讨牙髓钙化发生的情况和特点。方法:选择2019年10月到2022年8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综合科龋源性露髓的成年恒前磨牙、恒磨牙行牙髓切断术的患者共77例,使用iRoot BP Plus生物陶瓷类材...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患者牙髓切断术的临床疗效,探讨牙髓钙化发生的情况和特点。方法:选择2019年10月到2022年8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综合科龋源性露髓的成年恒前磨牙、恒磨牙行牙髓切断术的患者共77例,使用iRoot BP Plus生物陶瓷类材料作为盖髓剂,一次法完成牙髓切断术。将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青少年组(11~20岁)25例,平均年龄(15.88±2.19)岁;中年组(21~50岁)27例,平均年龄(34.59±8.67)岁;老年组(51~83岁)25例,平均年龄(63.84±7.40)岁。术后1年复查,评价临床疗效,记录钙化桥形成、钙化桥厚度,以及牙髓钙化指数(pulp calcification index,PCI)。结果:3组患者在性别、牙列及牙位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率为85.71%(66/77),其中青少年组随访率为88.00%(22/25),中年组随访率为85.19%(23/27),老年组随访率为84.00%(21/25)。3组病例1年复查临床成功率分别为95.45%(21/22)、91.30%(21/23)、95.24%(20/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成功病例中,钙化桥出现率青少年组12例(57.14%,12/21),中年组8例(38.10%,8/21),老年组3例(15.00%,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0,P=0.020<0.05)。3组间钙化桥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34,P=0.020<0.05)。钙化桥厚度与年龄呈负相关(r=-0.516,P<0.05)。3组间PCI变化(ΔPCI)分别为0.67±0.58、0.43±0.51、0.25±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04,P=0.040<0.05)。结论:老年患者龋源性露髓牙髓切断术同样能够获得较高的成功率;牙髓切断术后钙化桥的发生率以及牙髓钙化的加速程度与年龄相关;青少年组更易形成钙化桥,同时也出现更明显的根管钙化加速现象。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患者牙髓切断术的临床疗效,探讨牙髓钙化发生的情况和特点。方法:选择2019年10月到2022年8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综合科龋源性露髓的成年恒前磨牙、恒磨牙行牙髓切断术的患者共77例,使用iRoot BP Plus生物陶瓷类材料作为盖髓剂,一次法完成牙髓切断术。将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青少年组(11~20岁)25例,平均年龄(15.88±2.19)岁;中年组(21~50岁)27例,平均年龄(34.59±8.67)岁;老年组(51~83岁)25例,平均年龄(63.84±7.40)岁。术后1年复查,评价临床疗效,记录钙化桥形成、钙化桥厚度,以及牙髓钙化指数(pulp calcification index,PCI)。结果:3组患者在性别、牙列及牙位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率为85.71%(66/77),其中青少年组随访率为88.00%(22/25),中年组随访率为85.19%(23/27),老年组随访率为84.00%(21/25)。3组病例1年复查临床成功率分别为95.45%(21/22)、91.30%(21/23)、95.24%(20/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成功病例中,钙化桥出现率青少年组12例(57.14%,12/21),中年组8例(38.10%,8/21),老年组3例(15.00%,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0,P=0.020<0.05)。3组间钙化桥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34,P=0.020<0.05)。钙化桥厚度与年龄呈负相关(r=-0.516,P<0.05)。3组间PCI变化(ΔPCI)分别为0.67±0.58、0.43±0.51、0.25±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04,P=0.040<0.05)。结论:老年患者龋源性露髓牙髓切断术同样能够获得较高的成功率;牙髓切断术后钙化桥的发生率以及牙髓钙化的加速程度与年龄相关;青少年组更易形成钙化桥,同时也出现更明显的根管钙化加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