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颌磨牙穿龈形态设计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影响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1
作者 王鹃 邱立新 尉华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2,共8页
目的:比较下颌磨牙区种植修复体不同穿龈形态对软组织的影响。方法:纳入40例患者(44例单颗磨牙种植修复),按黏膜厚度分为厚黏膜组(A组,黏膜厚度≥2 mm)和薄黏膜组(B组,黏膜厚度<2 mm),随机纳入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复制愈合基... 目的:比较下颌磨牙区种植修复体不同穿龈形态对软组织的影响。方法:纳入40例患者(44例单颗磨牙种植修复),按黏膜厚度分为厚黏膜组(A组,黏膜厚度≥2 mm)和薄黏膜组(B组,黏膜厚度<2 mm),随机纳入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复制愈合基台穿龈形态的修复体设计(A1、B1组),试验组修复体的颊侧穿龈形态设计基于软组织宽度和高度比(width-to-height ratio,W/H)为1.3∶1的生物学比例进行设计(A2、B2组),A2组的修复体穿龈形态设计为微凹形,B2组修复体的穿龈形态为微凸形。在修复体戴入前(T0)、戴入后1个月(T1)和戴入后12个月(T2)时进行评估。通过口内扫描获得软组织和修复体的信息,将不同时间点的口内扫描数据进行配准后,测量黏膜W/H、修复体穿龈角度(emergence angle,EA)和颊侧软组织边缘退缩(buccal mucosal margin recession,ΔGM)。结果:戴牙后1年,试验组(A2和B2组)的ΔGM显著低于对照组(A1和B1组)。在厚黏膜组,A2组的ΔGM显著低于A1组(P=0.033),薄黏膜组B1组和B2组的ΔG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2组的W/H在戴牙后1个月时显著增加,但在戴牙后1年保持稳定;A1组的W/H从初始到戴牙后1个月变化不大,但在戴牙后1年时,W/H显著增加。B2组的W/H从初始到戴牙后1年均保持稳定,B1组的W/H在戴牙后1个月变化不大,但在戴牙后1年时有显著增加。结论:当黏膜厚度≥2 mm时,基于W/H生物学比例设计的微凹型的修复体穿龈形态,可以更好地维持颊侧黏膜水平;当黏膜厚度<2 mm时,修复体轮廓的调整对ΔGM的影响不大,但微凸形设计的修复体可以更好地维持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龈轮廓 牙种植体 单牙 牙龈退缩 口腔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42调节人脂肪干细胞成骨向分化 被引量:1
2
作者 潘媛 顾航 +3 位作者 肖涵 赵笠君 汤祎熳 葛雯姝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6,共8页
目的:探索泛素特异性蛋白酶42(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42,USP42)在人脂肪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hASCs)体内外成骨向分化中的作用。方法:用慢病毒转染hASCs,构建敲低和过表达USP42的稳定转染细胞系,通过碱性磷... 目的:探索泛素特异性蛋白酶42(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42,USP42)在人脂肪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hASCs)体内外成骨向分化中的作用。方法:用慢病毒转染hASCs,构建敲低和过表达USP42的稳定转染细胞系,通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及活性定量、茜素红S矿化结节染色及定量,检测实验组(敲低组和过表达组)及对照组在成骨诱导下hASCs成骨向分化能力的差异,通过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成骨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裸鼠异位成骨实验评价USP42在hASCs体内成骨向分化中的作用。结果:敲低组USP42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过表达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成骨诱导7 d后,敲低组的AL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过表达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成骨诱导14 d后,敲低组茜素红S染色显著深于对照组,过表达组显著浅于对照组。qRT-PCR结果显示,成骨诱导14 d时,敲低组ALP、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OSX)和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Ⅰ,COLⅠ)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过表达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蛋白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成骨诱导14 d时敲低组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OSX和COLⅠ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过表达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裸鼠皮下移植物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敲低组类骨组织百分比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结论:敲低USP42显著促进hASCs的体内外成骨向分化,过表达USP42显著抑制hASCs的体内成骨向分化,USP42可作为骨组织工程学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类 人脂肪干细胞 细胞分化 骨和骨组织 再生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正畸-牙体联合治疗1例预后无望上前牙患者的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李熠 徐莉 +2 位作者 周彦恒 欧阳翔英 曹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40-744,共5页
位于美学区的上前牙因重度牙周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牙外伤等原因丧失大量牙周支持组织、出现移位及明显松动时,常被临床医生评估为"预后无望"[1],此类患牙的治疗计划包括试保留、拔除后种植、拔除后修复等。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计... 位于美学区的上前牙因重度牙周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牙外伤等原因丧失大量牙周支持组织、出现移位及明显松动时,常被临床医生评估为"预后无望"[1],此类患牙的治疗计划包括试保留、拔除后种植、拔除后修复等。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计划,临床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牙周状况、牙周生物型、局部解剖结构、面部结构、美学要求、经济状况、社会心理状况等诸多因素。因外伤、根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牙周炎 预后无望 咬合创伤 美学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腺疾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3
4
作者 俞光岩 宿骞 +1 位作者 张艳 吴立玲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唾液腺疾病颇为常见,有些是仅累及唾液腺局部的病变,而有些则为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与全身系统性疾病密切相关。在唾液腺疾病的诊治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病变的局部,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全身健康状态,关注唾液腺疾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 唾液腺疾病颇为常见,有些是仅累及唾液腺局部的病变,而有些则为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与全身系统性疾病密切相关。在唾液腺疾病的诊治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病变的局部,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全身健康状态,关注唾液腺疾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相关性,通过系统评估、综合诊断和治疗,才能达到预期的疾病诊治效果。与唾液腺疾病关系较为密切的全身系统性疾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肉芽肿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疾病、唾液腺发育缺陷相关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疾病 系统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肉芽肿性疾病 代谢性疾病 过敏性疾病 发育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体折裂的临床分型与临床治疗方案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熠 尉华杰 邱立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6-133,共8页
目的:基于对32枚折裂种植体的再治疗随访观察,拟提出一套基于种植体折裂位置与骨吸收形态的种植体折裂二元临床分型法,并依据此分型归纳总结种植体折裂的治疗决策,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选择1994年4月至2019年8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 目的:基于对32枚折裂种植体的再治疗随访观察,拟提出一套基于种植体折裂位置与骨吸收形态的种植体折裂二元临床分型法,并依据此分型归纳总结种植体折裂的治疗决策,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选择1994年4月至2019年8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及第四门诊部就诊且由作者团队种植治疗后出现种植体折裂并接受再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和长期随访,提出基于种植体折裂形态与骨吸收的二元临床分型法,并探讨基于种植体折裂新分型的治疗方案。结果:回顾了5481例患者(10642枚种植体),共发现27例患者(32枚种植体)折裂。在新分型体系下,种植体颈部垂直型折裂(F1,50.0%)与种植体颈部水平型折裂(F2,40.6%)多见,深部水平型折裂(F3,9.4%)少见,植体周围骨缺损的3种类型(D1:无骨吸收或窄骨内袋;D2:四壁杯状骨缺损;D3:杯状骨缺损伴颊侧和/或舌侧骨缺损)则分布均匀。在种植体折裂二元分型体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F1D1型(31.3%)和F2D2型(25.0%),其中F1与D1成显著正相关(r=0.592,P<0.001);F2与D2成显著正相关(r=0.352,P=0.048);F1与D2成显著负相关(r=-0.465,P=0.007)。种植体折裂最常采用的治疗手段为植体取出+引导骨再生术+延期种植(65.6%);其次为植体取出+同期种植(18.8%)。F1D1分型与植体取出+同期种植的治疗策略显著相关(r=0.367,P=0.039)。结论:种植体折裂二元新分型法可以较好适应临床应用,并能为种植体折裂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种植 种植体折裂 治疗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轩艳 蔡宇 +3 位作者 王啸轩 石巧 邱立新 栾庆先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3-749,共7页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引起的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8周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 knockout,ApoE-/-)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两...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引起的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8周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 knockout,ApoE-/-)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两组:(1)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健康对照组:8只ApoE-/-小鼠,普通饮食+PBS鼠尾静脉注射;(2)P.gingivalis感染组:8只ApoE-/-小鼠,普通饮食+P.gingivalis鼠尾静脉注射。1周3次,隔天1次,共10次。4周后处死,取心脏组织进行油红O染色,血清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主动脉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P.gingivalis感染组较PBS健康对照组可以显著加重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增加血清中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以及氧化应激介质8-羟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表达,增加主动脉组织中IL-1β、IL-6、TNF-α、NADPH氧化酶(NADPH oxidase,NOX)-2和NOX-4基因的mRNA水平。P.gingivalis感染后在主动脉组织中观察到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表达有增高趋势。结论:P.gingivalis感染会加速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诱导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NF-κB信号通路可能是P.gingivalis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 氧化应激 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成刚性连接杆用于无牙颌种植即刻印模制取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王鹃 尉华杰 +1 位作者 孙井德 邱立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7-192,共6页
目的:比较传统夹板式印模和利用预成刚性连接杆系统进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印模制取的操作复杂程度及精度差异。方法:制备带有6颗种植体替代体的下颌无牙颌标准模型,种植体植入位置平齐骨面,在种植体替代体上连接多牙修复基台。对照组... 目的:比较传统夹板式印模和利用预成刚性连接杆系统进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印模制取的操作复杂程度及精度差异。方法:制备带有6颗种植体替代体的下颌无牙颌标准模型,种植体植入位置平齐骨面,在种植体替代体上连接多牙修复基台。对照组采用传统开窗夹板式印模技术制取印模,在多牙修复基台上连接转移杆,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制作夹板,并制取开窗印模。试验组采用刚性连接杆系统制取开窗印模,在多牙修复基台上连接临时修复套筒,根据种植体间距,选择合适长度的预成刚性连接杆,使用少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将套筒和预成刚性连接杆固定,制取开窗印模。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重复6次印模制取,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印模制取耗时差异。在制取的印模上连接基台替代体,灌制石膏模型,并使用模型扫描仪将石膏模型和标准模型转化为三角网格数据文件。将试验组和对照组模型分别与标准模型进行精度差异测量,比较两种印模方法获得模型的精度差异。结果:在标准模型上进行印模制取,试验组用时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84.5±63.3)s vs.(1478.3±156.2)s,P<0.05]。与标准模型相比,在种植体基台处,试验组制取印模灌制模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aquare,RMS)与对照组模型基本相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9±5.5)μm vs.(20.2±8.0)μm,P>0.05]。结论:预成刚性连接杆可以简化无牙颌种植即刻固定修复的印模流程,节约椅旁操作时间,获取的印模精度与传统印模技术无显著差异,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无牙 牙科印模技术 牙修复体固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患者术前正畸下前牙去代偿效果及牙槽骨改建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付玉 胡鑫浓 +1 位作者 崔圣洁 施捷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69,共8页
目的:应用头颅侧位片和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价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患者术前正畸的下前牙去代偿效果和牙槽骨改建情况。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22年8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完成术前正畸及正颌手... 目的:应用头颅侧位片和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价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患者术前正畸的下前牙去代偿效果和牙槽骨改建情况。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22年8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完成术前正畸及正颌手术的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患者中,筛选出30例术前正畸前后拍摄了头颅侧位片和CBCT的患者。测量术前正畸前后与下前牙角度及线距相关的头影测量项目,包括:下中切牙(L1)长轴-眶耳平面角(L1-Frankfort horizontal plane angle,L1-FH)、L1长轴-下颌平面角(L1-mandibular plane angle,L1-MP)、L1长轴-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连线交角(L1-nasion-supramental angle,L1-NB)、L1切缘到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L1-NB线距)等。利用CBCT测量并评估术前正畸前后下前牙唇/舌侧骨开裂长度(d-La/d-Li)及骨开裂/骨开窗发生情况的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L1的d-Li变化量与年龄、术前正畸疗程及治疗前头影测量项目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与术前正畸牙周风险相关的因素。结果:经过术前正畸治疗,L1-FH、L1-MP、L1-NB、L1-NB线距分别变化了11.56°±5.62°、-11.13°±5.53°、-11.57°±5.43°、(-4.99±1.89)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80个测量牙位中,45个术前正畸前(T0)唇侧存在骨开裂/骨开窗,而术前正畸后(T1)不再骨开裂/骨开窗;142个T0时舌侧不存在骨开裂/骨开窗,而T1时出现了骨开裂/骨开窗。术前正畸后下侧切牙(L2)、下尖牙(L3)及下前牙(L1+L2+L3)的d-La分别减小了(0.95±2.22)mm、(1.20±3.23)mm及(0.68±2.50)mm,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正畸后L1、L2、L3及L1+L2+L3的d-Li分别增加了(4.43±1.94)mm、(4.53±2.35)mm、(3.19±2.80)mm及(4.05±2.46)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1的d-Li变化量与治疗前的L1-FH值成正相关(r=0.373,P=0.042)。结论: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患者在减数双侧下颌第一前磨牙后经过完善的术前正畸可以实现较为理想的下前牙去代偿效果,但下前牙舌侧牙周风险升高。这种风险可能与治疗前下前牙相对眶耳平面的唇倾程度相关,在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设计时应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错[牙合]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骨开裂 骨开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玷污层对新型三氧化矿物凝聚体根尖封闭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爽 张清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60-563,共4页
目的:评价根尖倒预备窝洞壁的玷污层对根尖倒充填材料新型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Plus封闭性的影响。方法:选取50颗单根管离体上颌前牙或前磨牙,以步退法根管预备至60#,冷牙胶侧方加压法充填根管,行根尖切除... 目的:评价根尖倒预备窝洞壁的玷污层对根尖倒充填材料新型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Plus封闭性的影响。方法:选取50颗单根管离体上颌前牙或前磨牙,以步退法根管预备至60#,冷牙胶侧方加压法充填根管,行根尖切除及超声倒预备处理后,随机均分成两组:实验组(Smear-组)用0.17 g/L乙二胺四乙酸溶液(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EDTA)冲洗倒预备窝洞,对照组(Smear+组)用生理盐水冲洗。各抽取5颗离体牙,采用体视显微镜排除微裂。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窝洞壁的玷污层去除情况及牙本质小管管口开放情况;其余40颗牙使用材料MTA Plus行根尖倒充填后,采用蔗糖定量流体渗漏法,在第1、7、14、21、28、35、42、49、56 d检测从冠方向根方渗漏出的蔗糖量。实验模型置于恒温箱(37℃,100%湿度)中保存。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比较两组同一时间点和同组不同时间点的渗漏量差异,显著性水平α=0.05。结果:在56 d的观察期内,Smear-组和Smear+组渗漏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检测时间点的渗漏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玷污层对根尖倒充填材料MTA Plus的封闭性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玷污层 微渗漏 根尖倒充填 三氧化矿物凝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