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例牙源性黏液瘤的三维影像特点分析
1
作者 屈留洋 凌晓彤 +4 位作者 郑丹妮 杨静 闫雪冰 柳登高 高岩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0-684,共5页
目的:利用螺旋CT(SCT)和锥形束CT(CBCT)分析18例牙源性黏液瘤(OM)的三维影像学特点,以帮助在临床上对OM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有完整临床资料、病理诊断及SCT或CBCT影像的OM病例18例,结合临床与病理表现,分析其三维影像学特点,... 目的:利用螺旋CT(SCT)和锥形束CT(CBCT)分析18例牙源性黏液瘤(OM)的三维影像学特点,以帮助在临床上对OM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有完整临床资料、病理诊断及SCT或CBCT影像的OM病例18例,结合临床与病理表现,分析其三维影像学特点,包括病变位置、大小、膨隆情况及房室分隔情况等。根据病变内房室分隔特点,将病变分型。结果:18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10例,年龄9~39岁;其中12例(66.7%)为类圆形;8例(44.4%)位于下颌骨后部,7例(38.9%)位于上颌骨后部。14例(77.8%)病变有细直锐利的房室分隔,包括4例房隔位于瘤内边缘(边缘分隔型)、4例房隔自病变周缘向中心汇聚(向心型)及6例房隔在瘤内交织呈网状(网格型);余4例(22.2%)未见分隔(单房型)。另外,11例(61.1%)病变唇/颊侧骨质膨隆,12例(66.7%)舌/腭侧骨质膨隆;14例(77.8%)存在骨皮质不连续;8例(44.4%)有牙根吸收。结论:OM好发于颌骨后部,多房者多见,瘤体可突破骨皮质。根据瘤内房室分隔特点,可将其分为4型:单房型、边缘分隔型、向心型及网格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黏液瘤 影像诊断 螺旋CT 锥形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源性钙化囊肿与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的三维影像特点 被引量:2
2
作者 凌晓彤 屈留洋 +4 位作者 郑丹妮 杨静 闫雪冰 柳登高 高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7,共7页
目的:利用螺旋CT和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比较分析牙源性钙化囊肿(calcifying odontogenic cyst,COC)与牙源性钙化上皮瘤(calcifying epithelial odontogenic tumor,CEOT)的三维影像学特征。方法:... 目的:利用螺旋CT和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比较分析牙源性钙化囊肿(calcifying odontogenic cyst,COC)与牙源性钙化上皮瘤(calcifying epithelial odontogenic tumor,CEOT)的三维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9例COC和16例CEOT的螺旋CT或CBCT影像资料,结合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表现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包括病变位置、大小、膨隆程度、内部结构及牙齿受累情况等,并对病变内钙化特点进行分类。结果:19例COC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27岁,89.5%(17/19)的病变位于前牙区和前磨牙区,100.0%存在颌骨膨隆,78.9%出现骨皮质不连续。16例CEOT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36岁,81.3%(13/16)的病变位于前磨牙区和磨牙区,56.3%存在颌骨膨隆,93.8%出现骨皮质不连续。根据病变内钙化物的分布特点分为无钙化型(未见钙化影像)、边缘型(钙化影位于病变边缘,且仅在一侧散在分布)、弥散型(多发钙化影广泛分布于病变范围内)、团块型(存在直径大于5 mm的钙化团块)及冠周型(钙化影像聚集于阻生牙周围)。73.7%的COC病变区存在钙化,包括边缘型9例、弥散型3例及团块型2例;42.8%的CEOT病变区存在钙化,包括弥散型2例及冠周型5例。另外,6例COC病变中存在牙瘤样影像,9例无钙化的CEOT中8例为朗格汉斯(Langerhans)型,病变较小(近远中径平均为17.8 mm),不含阻生牙,且无牙根吸收。结论:COC好发于颌骨前部,膨隆明显,而CEOT好发于颌骨后部,多存在骨皮质不连续。两者的钙化特点差异较大,COC病变区钙化影像发生率高,多沿病变边缘散在分布,位于病变一侧,远离阻生牙,部分病变与牙瘤共同发生;CEOT逾半数无钙化且病变较小,其余病变中钙化物影像多围绕在阻生牙周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钙化囊肿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 三维成像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