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69例口腔颌面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 被引量:1
1
作者 宿骞 彭歆 +1 位作者 周传香 俞光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1,共9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0年6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口腔颌面部NH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合随访结果,总结其...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0年6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口腔颌面部NH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合随访结果,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369例患者中,男性180例,女性189例;中位年龄56岁(3个月至92岁),中位病期3个月。283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肿块,38例为组织溃疡坏死,48例呈软组织弥漫性肿胀。病变位于面颈部软组织者90例(颈部75例,占20.3%),大唾液腺99例(腮腺77例,占20.9%),口腔软组织103例,颌面部骨组织50例,咽部软组织20例,颞下窝7例。247例伴发颈部淋巴结肿大,仅40例伴有B症状。298例为B细胞NHL,70例为T细胞NH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滤泡淋巴瘤、结外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鼻型最常见。Ann ArborⅠ期87例、Ⅱ期138例、Ⅲ期106例、Ⅳ期38例。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164例患者死亡,1年、2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0.1%、82.4%和59.9%,中位生存期为(86.00±7.98)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01)、临床分期(P<0.001)、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P=0.014)、病理分型(P=0.049)是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口腔颌面部NHL具有多样化的临床表现及独特的病理类型分布,与全身性淋巴瘤存在差异。颈部软组织和腮腺为最常见的受侵部位,患者较少伴全身症状。高龄、临床晚期、伴有B症状、T细胞NHL患者的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病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5例口腔颅颌面部纤维性结构不良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薛江 张建运 +3 位作者 时瑞瑞 谢晓艳 白嘉英 李铁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4-61,共8页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口腔颅颌面部纤维性结构不良(fibrous dysplasia,FD)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确诊为FD或McCune-Albright综合征(McCune-Albright syndrome,M...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口腔颅颌面部纤维性结构不良(fibrous dysplasia,FD)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确诊为FD或McCune-Albright综合征(McCune-Albright syndrome,MAS)的患者105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分别归类为单骨型、多骨型、MAS型及口腔颅颌面部特有的口腔颅面型纤维性结构不良(craniofacial fibrous dysplasia,CFD)四型,对各型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随访资料等进行分析。结果:105例患者的男女比为1∶1.3,发病年龄0~56岁(中位数为12岁)。本组病例中,单骨型43例(40.95%),其中上颌骨29例,下颌骨12例,颧骨2例;多骨型32例(30.48%);MAS型7例(6.67%);发生在颅上颌部位的FD,经影像学分析确诊CFD型23例(21.90%)。CFD在患者性别、术前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等方面有别于其他类型的FD。病理学上,各型FD的形态特点类似,但多骨型及MAS型患者可能出现以纤维成分增生为主的特征。结论:口腔颅颌面部FD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有别于身体其他部位发生的FD病变,CFD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与发生于颅颌面部的单骨型或多骨型FD也有显著差异,应注意区分,以进一步明确CFD在临床处置及预后等方面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纤维发育不良 面骨 病理学 临床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例口腔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3
作者 周传香 周正 +2 位作者 张晔 刘晓筱 高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基底样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诊治并经病理确诊为基底样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选取诊断明确且组织学不伴有其他类型杂交瘤,并有明... 目的:回顾性分析基底样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诊治并经病理确诊为基底样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选取诊断明确且组织学不伴有其他类型杂交瘤,并有明确手术治疗史及完善临床病理资料的基底样鳞状细胞癌28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筛选可用于鉴别诊断的特异性免疫标记,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生存分析,评估预后相关因素,同时随机选取28例临床分期相同的传统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28例基底样鳞状细胞癌最常发生的部位是舌及口底,为11例(11/28,39.3%),其余牙龈6例(6/28,21.4%)、颊部5例(5/28,17.9%)、腭部4例(4/28,14.3%)、口咽部2例(2/28,7.1%)。患者多为中晚期,12例为Ⅱ期,16例为Ⅲ~Ⅳ期。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伴淋巴结转移者12例,占总病例数42.9%(12/28),局部复发者9例,伴远处转移者1例(转移至肺)。28例传统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伴淋巴结转移者13例,占总病例数46.4%(13/28)。局部复发者5例,伴远处转移者3例,其中2例转移至肺、1例转移至脑。临床分期相同的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组和传统鳞状细胞癌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4.6%、53.8%。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组织学上表现为基底样细胞构成的实性癌巢,癌巢中心一般不形成角化,常可见粉刺样坏死结构。28例基底样鳞状细胞癌均呈现CK5/6、P63强阳性表达,而神经内分泌标志物CgA和Syn阴性表达,其中8例呈P16阳性表达,1例局灶阳性表达SOX10,但CK7阴性。结论:口腔基底样鳞状细胞癌中晚期患者多见,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但与相同临床分期的传统鳞状细胞癌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6阳性患者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预后较好;CK7与SOX10免疫组织化学可用于基底样鳞状细胞癌与实性型腺样囊性癌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腺样囊性癌 P16 人乳头瘤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婴儿黑色素神经外胚瘤的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艳 李铁军 +1 位作者 俞光岩 史作慧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口腔婴儿黑色素神经外胚瘤的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对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1980年至2007年8月间收治的13例口腔婴儿黑色素神经外胚瘤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复习临床资料及病理切片。结果:9例口腔婴儿黑色素神经外胚瘤发生于上... 目的:探讨口腔婴儿黑色素神经外胚瘤的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对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1980年至2007年8月间收治的13例口腔婴儿黑色素神经外胚瘤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复习临床资料及病理切片。结果:9例口腔婴儿黑色素神经外胚瘤发生于上颌骨,3例位于下颌骨,1例位于颊部。发病年龄从2个月至7个月。临床症状均为肿物,5例术前检查发现肿物为紫红色或蓝黑色。肿物生长迅速,3例术前诊断为恶性肿瘤,仅有1例术前临床诊断为婴儿黑色素神经外胚瘤。9例有随访结果,2例确定复发,复发时间均为术后1个月,1例死亡。1例切除不完全的病例术后19年无复发。结论:口腔婴儿黑色素神经外胚瘤具有典型的发病部位与发病年龄,临床检查时应注意肿物的颜色。肿瘤常生长迅速,具有局部侵袭性。对患者术后半年内要密切随访;病理诊断要与儿童小圆细胞恶性肿瘤相鉴别;相对保守的手术为首选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胚瘤 黑色素 口腔 婴儿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
5
作者 朱正达 高岩 +5 位作者 何汶秀 方鑫 刘洋 魏攀 闫志敏 华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64-969,共6页
目的:初步观察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Nocardia rubra cell wall skeleton,Nr-CWS)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erosive oral lichen planus,EOL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经临床及组织病理确诊为EOLP的患者,根据随机号随机分入两组... 目的:初步观察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Nocardia rubra cell wall skeleton,Nr-CWS)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erosive oral lichen planus,EOL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经临床及组织病理确诊为EOLP的患者,根据随机号随机分入两组,试验组局部使用含Nr-CWS的冻干粉,配合使用生理盐水,对照组局部使用安慰剂(不含Nr-CWS的冻干粉),配合使用生理盐水。分别于初诊以及用药后第1、2、4周复查时记录患者糜烂病损面积大小和疼痛程度的变化,比较治疗前后患者REU量表(reticulation,erythema,ulceration)、视觉模拟量表以及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OHIP-14)(中文版)评分的差异,并观察初诊和治疗4周后的安全性指标。结果:共纳入EOLP患者62例,其中2例失访,试验组31例,对照组29例,平均年龄分别为(52.9±12.4)岁和(54.07±12.40)岁,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口腔卫生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2、4周口腔扁平苔藓的充血糜烂面积明显缩小(P<0.05),缩小率为81.75%,患者的疼痛指数明显降低(P<0.05),口腔健康影响程度计分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r-CWS治疗EOLP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诺卡氏菌 细胞壁支架 口腔扁平苔藓 治疗结果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贴面神经的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处理 被引量:10
6
作者 高敏 陈艳 +2 位作者 高岩 彭歆 俞光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紧贴面神经的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处理。方法:2000年9月至2010年8月间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手术治疗的20例(21侧)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术中发现面神经与肿瘤紧贴,分离、保留面神经后行肿瘤及腮腺切除,病理观察与面... 目的:探讨紧贴面神经的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处理。方法:2000年9月至2010年8月间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手术治疗的20例(21侧)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术中发现面神经与肿瘤紧贴,分离、保留面神经后行肿瘤及腮腺切除,病理观察与面神经紧贴部位的肿瘤包膜结构,术后随访观察有无肿瘤复发。结果:21侧与面神经紧贴的肿瘤均有完整包膜,其中5侧包膜菲薄但完整;3侧包膜内有肿瘤结节浸润,但未突出包膜。术中1侧肿瘤破裂,术后2.5年出现种植性复发,其余20侧术中未发生肿瘤破裂,经平均4.5年随访,均未出现肿瘤复发。结论:与面神经紧贴的腮腺部位多形性腺瘤有菲薄但完整的包膜,细致分离并保留面神经是可行的,术中避免肿瘤破裂是预防种植性复发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腺瘤 多形性 面神经 病理学 临床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相关颌骨骨坏死的病理特点及临床治疗策略 被引量:3
7
作者 郭玉兴 张建运 +1 位作者 王佃灿 郭传瑸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90-1195,共6页
目的:总结药物相关颌骨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标本病理特点,结合患者不同手术方案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分析,为临床工作中有效治疗MRONJ提供思路。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 目的:总结药物相关颌骨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标本病理特点,结合患者不同手术方案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分析,为临床工作中有效治疗MRONJ提供思路。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采用颌骨刮治术和颌骨区段截骨术进行治疗的23例MRONJ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总结MRONJ病理特点,并结合手术治疗方式,探讨基于病理表现特征下的临床治疗策略。MRONJ诊断标准和疾病分期依据2014年美国口腔颌面外科学会专家共识进行判定。结果:本组患者5例采用颌骨区段截骨治疗,均为Ⅲ期;18例采用颌骨刮治治疗,其中Ⅱ期5例,Ⅲ期13例。5例颌骨区段截骨术的MRONJ标本病理特征从浅至深分为炎症区、骨硬化区、骨反应带,为更好分析颌骨刮治术的标本病理表现特征,我们将仅包括炎症区的表现定义为Ⅰ类病理特征,包括炎症区和骨硬化区的表现定义为Ⅱ类病理特征,而包括炎症区、骨硬化区和骨反应带的表现定义为Ⅲ类病理特征。18例颌骨刮治术患者病理特征分布如下:Ⅰ类38.9%(7/18),Ⅱ类44.4%(8/18),Ⅲ类16.7%(3/18)。5例患者采用颌骨区段截骨术治疗,术后完全愈合。18例患者采用颌骨刮治术治疗,术后完全愈合的患者中病理特征分别为Ⅰ类2例,Ⅱ类和Ⅲ类各1例;而术后出现MRONJ复发的患者中病理特征分别为Ⅰ类5例,Ⅱ类7例和Ⅲ类2例。结论:MRONJ病变由浅至深的病理表现可分为炎症区、骨硬化区、骨反应带;颌骨刮治术治疗MRONJ复发的常见原因可能为术中未充分去除骨硬化区,而遗留的骨硬化区可能阻断了骨创愈合所需要的血运、营养因子及间充质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相关颌骨骨坏死 病理特征 颌骨刮治术 颌骨区段截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腺腺样囊性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晔 张妮 +1 位作者 刘晓筱 周传香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唾液腺腺样囊性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发病率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诊治并经病理确诊为腺样囊性癌的79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82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进行详细... 目的:回顾性分析唾液腺腺样囊性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发病率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诊治并经病理确诊为腺样囊性癌的79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82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病理及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腺样囊性癌患者798例,腭部、舌下口底区域和腮腺区是腺样囊性癌常见的发病部位。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者82例,总体转移率约10.3%(82/798),其中原发于颌下腺、舌下口底区及舌部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分别为20.8%、16.1%、15.1%,而腭部、腮腺原发病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分别为6.1%、3.4%。颈Ⅰ、Ⅱ区为常见转移区域,极少累及Ⅳ、Ⅴ区淋巴结。主要转移模式是由癌细胞沿经典的淋巴管/血管通路转移(70.7%),部分颌下及舌下病例不除外直接侵犯淋巴结。82例伴淋巴结转移的患者5年和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7.4%和20.6%。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显著低于转移阴性组,且组织学呈现实性型的腺样囊性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筛孔型和管状型肿瘤。结论:舌下、口底及颌下腺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颈部淋巴转移常见原发部位,实性型组织学结构与转移率显著正相关,在临床诊治及随访中需要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 腺样囊性 淋巴结 肿瘤转移 病理学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性型牙源性角化囊肿的三维影像特点分析
9
作者 马化森 赵珺如 +5 位作者 李玉冰 韩畅 宋阳婧 陈艳 孙志鹏 李刚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SCT)分析颌骨实性型牙源性角化囊肿(SOKC)的三维影像学特征。方法:对8例颌面部实性型牙源性角化囊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临床、病理及MSCT表现,分析其三维影像学特点,包括病变位置、范围、边界、颌骨膨隆、房室分...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SCT)分析颌骨实性型牙源性角化囊肿(SOKC)的三维影像学特征。方法:对8例颌面部实性型牙源性角化囊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临床、病理及MSCT表现,分析其三维影像学特点,包括病变位置、范围、边界、颌骨膨隆、房室分隔和周围结构受累情况。结果:8例患者(男4例、女4例),年龄37~65岁;发生在上颌骨和下颌骨各4例,均为单发病变;临床表现为颌骨病变区膨大,其中6例伴疼痛。螺旋CT显示,3例病变边界大致清晰,5例边界欠清晰,均有明显的颌骨膨隆;4例为多房透射性病变,4例为类似骨纤维病变的高低密度混杂性病变。上颌病变累及周围骨质较为明显,包括腭部、鼻腔、上颌窦及眶底;下颌病变均为复发性病变伴继发感染,可见周围软组织受累。结论:SOKC具有区别于普通牙源性角化囊肿的影像学特点,呈良性或低度恶性实性颌骨肿物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性型牙源性角化囊肿 螺旋CT 影像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源性钙化囊肿与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的三维影像特点 被引量:1
10
作者 凌晓彤 屈留洋 +4 位作者 郑丹妮 杨静 闫雪冰 柳登高 高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7,共7页
目的:利用螺旋CT和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比较分析牙源性钙化囊肿(calcifying odontogenic cyst,COC)与牙源性钙化上皮瘤(calcifying epithelial odontogenic tumor,CEOT)的三维影像学特征。方法:... 目的:利用螺旋CT和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比较分析牙源性钙化囊肿(calcifying odontogenic cyst,COC)与牙源性钙化上皮瘤(calcifying epithelial odontogenic tumor,CEOT)的三维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9例COC和16例CEOT的螺旋CT或CBCT影像资料,结合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表现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包括病变位置、大小、膨隆程度、内部结构及牙齿受累情况等,并对病变内钙化特点进行分类。结果:19例COC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27岁,89.5%(17/19)的病变位于前牙区和前磨牙区,100.0%存在颌骨膨隆,78.9%出现骨皮质不连续。16例CEOT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36岁,81.3%(13/16)的病变位于前磨牙区和磨牙区,56.3%存在颌骨膨隆,93.8%出现骨皮质不连续。根据病变内钙化物的分布特点分为无钙化型(未见钙化影像)、边缘型(钙化影位于病变边缘,且仅在一侧散在分布)、弥散型(多发钙化影广泛分布于病变范围内)、团块型(存在直径大于5 mm的钙化团块)及冠周型(钙化影像聚集于阻生牙周围)。73.7%的COC病变区存在钙化,包括边缘型9例、弥散型3例及团块型2例;42.8%的CEOT病变区存在钙化,包括弥散型2例及冠周型5例。另外,6例COC病变中存在牙瘤样影像,9例无钙化的CEOT中8例为朗格汉斯(Langerhans)型,病变较小(近远中径平均为17.8 mm),不含阻生牙,且无牙根吸收。结论:COC好发于颌骨前部,膨隆明显,而CEOT好发于颌骨后部,多存在骨皮质不连续。两者的钙化特点差异较大,COC病变区钙化影像发生率高,多沿病变边缘散在分布,位于病变一侧,远离阻生牙,部分病变与牙瘤共同发生;CEOT逾半数无钙化且病变较小,其余病变中钙化物影像多围绕在阻生牙周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钙化囊肿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 三维成像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7例上颌根尖周囊肿的三维影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孟圆 张丽琪 +3 位作者 赵雅宁 柳登高 张祖燕 高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6-401,共6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和螺旋CT分析上颌根尖周囊肿的三维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并有完整临床资料、病理诊断及锥形束CT或螺旋CT影像的上颌根尖周囊肿患者67例,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包括病变大小... 目的:利用锥形束CT和螺旋CT分析上颌根尖周囊肿的三维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并有完整临床资料、病理诊断及锥形束CT或螺旋CT影像的上颌根尖周囊肿患者67例,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包括病变大小、形态、膨隆情况、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根据病变累及牙的范围分为三型:(1)单牙型:病变仅累及1枚病原牙的根周骨质;(2)邻牙受累型:病变除累及1枚病原牙的根周骨质外,向近中和/或远中累及1枚邻牙牙根;(3)多牙型:病变累及≥4枚相邻牙位的根周骨质。另外,根据矢状位图像囊肿与牙根长轴的关系分为向心(病原牙牙根长轴指向病变中心)、偏腭(囊肿主体位于病原牙根的腭侧)及偏唇颊(囊肿主体位于病原牙根的唇颊侧)三种。结果:共纳入67例患者,男性38例,女性29例,年龄13~77岁,其中46例(68.7%)位于上颌前部,65例(97.0%)为类圆形或椭圆形,43例(64.2%)唇颊侧骨板膨隆,37例(55.2%)腭侧骨板膨隆,27例(40.3%)累及鼻底,26例(38.8%)突入上颌窦,9例(13.4%)可见牙根吸收。近远中最大径为(20.89±8.11)mm,唇(颊)腭向最大径为(16.70±5.88)mm。4例患者的病原牙已拔除,其余63例患者根据病变范围分为单牙型14例、邻牙受累型26例、多牙型23例,根据病变与牙长轴关系分为向心46例、偏腭15例、偏唇颊2例。结论:根尖周囊肿以上颌前部多见,多表现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少数病变尺寸较大。根据病变与病原牙的近远中向累及范围分为单牙型、邻牙受累型和多牙型。矢状面上,病变与病原牙长轴多为向心关系,少数偏腭或偏唇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周囊肿 上颌骨 影像诊断 螺旋CT 锥形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类新型慢性唾液腺炎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4
12
作者 俞光岩 柳登高 +10 位作者 李巍 洪霞 张严妍 朱文瑄 张可夫 李潇 栗占国 刘燕鹰 陈艳 高岩 苏家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17,共5页
慢性唾液腺炎是组织病理学以唾液腺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有传统的已经熟知的慢性唾液腺炎,也有新近才被认识或者受到重视的慢性唾液腺炎,即新型慢性唾液腺炎;有唾液腺本身局部病变为主的疾病,也有唾液腺作为靶器官受损的全身... 慢性唾液腺炎是组织病理学以唾液腺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有传统的已经熟知的慢性唾液腺炎,也有新近才被认识或者受到重视的慢性唾液腺炎,即新型慢性唾液腺炎;有唾液腺本身局部病变为主的疾病,也有唾液腺作为靶器官受损的全身性疾病。传统的已经熟知的慢性唾液腺炎有慢性复发性腮腺炎、唾液腺结石伴发的唾液腺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4相关唾液腺炎 ^(131)I相关唾液腺炎 嗜酸性唾液腺导管炎 唾液腺 下颌下腺 腮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
13
作者 孟娟红 郭玉兴 +2 位作者 罗海燕 郭传瑸 马绪臣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49-1054,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颞下颌关节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diffuse tenosynovial giant cell tumor,D-TSGC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3年10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就诊并进行手术治疗,最... 目的:回顾性分析颞下颌关节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diffuse tenosynovial giant cell tumor,D-TSGC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3年10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就诊并进行手术治疗,最终组织病理诊断为颞下颌关节D-TSGCT的患者15例,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随访情况等进行总结和讨论。结果:15例中12例为女性,主要症状包括耳前区疼痛性肿胀或肿块、开口受限及开口偏斜等。CT表现主要为关节区软组织肿块,增强时有强化,常伴有髁突、关节窝及颅底骨质破坏,关节间隙增宽。MRI检查11例,6例在T1、T2加权序列上均呈现较低信号表现。9例病变向关节外扩展,6例有颅底破坏,病变进入颞下窝、颅中窝者各有4例。入院后行手术切除者14例,手术活组织检查者1例,术后接受放射治疗者3例,术后随访有3例复发。结论:颞下颌关节D-TSGCT应注意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颞下颌关节其他肿瘤及瘤样病变以及腮腺区肿瘤等进行鉴别。CT及MRI检查对D-TSGCT的诊断和治疗设计有重要价值。因该病有侵袭性,可扩展到关节外,特别是对有颅底破坏者,应尽快彻底手术切除。术后放射治疗对于病变范围广、有颅底破坏者是一种较好的补充治疗。D-TSGCT存在复发和恶变的可能性,建议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巨细胞瘤 滑膜炎 色素绒毛结节性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的CT影像特点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崇珂 张建运 +4 位作者 孙志鹏 傅开元 赵燕平 张祖燕 马绪臣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38-1143,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促结缔组织型成釉细胞瘤(desmoplastic ameloblastoma,DA)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2000年7月至2017年8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诊治的颌骨成釉细胞瘤病例,分析各类型成釉细胞瘤的构成比和一般特征。选取具有完整病历和... 目的:回顾性分析促结缔组织型成釉细胞瘤(desmoplastic ameloblastoma,DA)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2000年7月至2017年8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诊治的颌骨成釉细胞瘤病例,分析各类型成釉细胞瘤的构成比和一般特征。选取具有完整病历和影像资料的DA病例28例、实性多囊型和单囊型成釉细胞瘤连续病例各50例进行对比分析,提取关键影像特征,包括边界、周围骨质、三维形态、内部结构、牙和牙周膜情况、密质骨等,并比较病变的CT值。结果:1269例颌骨成釉细胞瘤中DA构成比为3.9%,上颌发病率达46.0%,好发于前牙区(62.0%)和前磨牙区(30.0%)。DA在CT中多表现为边界呈扇贝样,内部含有骨化结构的实性肿物。肿瘤平均高度与长轴径比值为0.76,平均颊舌径与长轴径比值为0.63,大于其他两类成釉细胞瘤。根据成骨密度特点,DA可见3种类型:成骨致密型(Ⅰ型)、蜂窝/皂泡型(Ⅱ型)和成骨稀疏型(Ⅲ型);Ⅰ~Ⅲ型CT值分别为:(488.8±164.0)HU、(171.7±102.8)HU和(42.1±8.8)HU,均高于其他两种类型成釉细胞瘤。结论:DA在CT中表现为内部含不同程度骨化的实性病变,对于影像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釉细胞瘤 颌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CT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玉冰 孙丽莎 +5 位作者 孙志鹏 谢晓艳 张建运 张祖燕 赵燕平 马绪臣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3-89,共7页
目的:初步建立腮腺CT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Parot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PI-RADS),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因腮腺肿物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并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例,回顾性评估所有病例的... 目的:初步建立腮腺CT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Parot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PI-RADS),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因腮腺肿物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并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例,回顾性评估所有病例的影像资料,获取相关影像特征,评估肿瘤恶性风险概率,并分为6个等级(1级,正常腮腺;2级,基本确定为良性病变或肿瘤;3级,无明确恶性病变证据但不能确定为良性病变;4级,怀疑为恶性肿瘤病变但证据不充分;5级,恶性肿瘤影像征象较充分;6级,有恶性肿瘤病理学证据)。结果:共纳入腮腺肿物病例897例次,其中良性病变905例次、恶性肿瘤98例次,影像诊断为2级、3级、4级和5级的病变中,恶性肿瘤的构成比分别为0.4%、5.7%、35.5%和96.7%,随PI-RADS分级呈逐渐增高趋势(Z=-15.579,P<0.001)。相邻等级[2级与3级(χ^2=12.048,P=0.001)、3级与4级(χ^2=75.231,P<0.001)、4级与5级(χ^2=32.266,P<0.001)]之间的恶性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hen’s Kappa检验表明两位研究者分级诊断具有中度一致性(κ=0.614,P<0.001,95%CI:0.569~0.695)。结论:应用影像诊断分级方法对腮腺肿瘤性疾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