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大镜和显微镜对口腔修复医生体位的人体工程学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晓强 廖宇 +2 位作者 杨洋 周建锋 谭建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48-951,共4页
目的:研究放大镜和显微镜对口腔修复医生贴面牙体预备时体位的影响,从人体工程学角度对放大镜和显微镜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选择20名口腔修复医生进行前瞻性、单盲、自身对照试验。研究过程中不告知... 目的:研究放大镜和显微镜对口腔修复医生贴面牙体预备时体位的影响,从人体工程学角度对放大镜和显微镜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选择20名口腔修复医生进行前瞻性、单盲、自身对照试验。研究过程中不告知受试者研究的试验假设和真实目的,每人依次在常规视野下(空白对照组)、2.5倍头戴式放大镜下(放大镜组)和8倍医用显微镜下(显微镜组)在仿头模内完成右上中切牙开窗型贴面牙体预备,试验过程中拍摄医生的侧面和正面体位照片。贴面牙体预备完成后,由医生本人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自身体位进行主观评分,由两名专家利用侧面和正面体位照片按照“改良口腔医生体位评分表”对医生的体位进行专家评分。结果:空白对照组、放大镜组和显微镜组的主观评分分别为4.55±1.96、7.90±1.12、9.00±0.92,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家评分分别为16.38±1.52、15.15±1.30、13.60±0.88,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专家评分在躯干前后向位置(1.33±0.41、1.03±0.11、1.00±0.00)、头颈前后向位置(2.75±0.38、2.13±0.36、1.23±0.38)、肘关节位置(1.38±0.43、1.40±0.45、1.13±0.22)和肩部高度(1.43±0.41、1.23±0.34、1.13±0.28)这4项评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头颈前后向位置和肘关节位置方面,放大镜组与显微镜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大镜和显微镜均能改善口腔修复医生牙体预备时的体位,其中显微镜的效果更好,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二者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镜 显微镜 口腔医生 体位 人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恒牙牙体缺损的修复难点及过渡修复的方式选择 被引量:1
2
作者 程雅雯 李德利 +2 位作者 赵彦 夏斌 刘云松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8-213,共6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界定,青少年所涵盖的年龄是10~19岁[1]。青少年时期是人类生命发展的一个独特阶段,是生理和心理发生迅猛成长的关键时期。当前,世界上青少年的数量总计高达12亿,占全球总人口的六分之一[1],因此,青少年的口腔健康受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界定,青少年所涵盖的年龄是10~19岁[1]。青少年时期是人类生命发展的一个独特阶段,是生理和心理发生迅猛成长的关键时期。当前,世界上青少年的数量总计高达12亿,占全球总人口的六分之一[1],因此,青少年的口腔健康受到了愈发广泛的关注。青少年口腔情况复杂,且处于发育阶段。恒牙作为继乳牙脱落后的第二副牙列,一般在牙根形成2/3左右时开始萌出,但此时恒牙牙根尚未发育完成,这些虽已萌出,但未达到[牙合]平面的恒牙被称为年轻恒牙[2]。根尖部完全形成后的被动萌出导致恒牙在整个青少年时期持续存在临床冠长度的增加[3]。故而,青少年恒牙包括牙根未发育完成的年轻恒牙与牙根发育完成但龈缘位置仍未稳定的恒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青少年恒牙 过渡修复 CAD/CAM树脂基陶瓷 聚合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刻种植体支持式义齿修复的血管化髂骨瓣重建下颌骨缺损
3
作者 康一帆 葛严军 +3 位作者 吕晓鸣 谢尚 单小峰 蔡志刚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4,共7页
目的:总结使用即刻种植体支持式义齿修复的血管化髂骨瓣重建下颌骨的临床效果,探讨本方法的可行性及适应证。方法:回顾2020年6月至2023年8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行即刻种植体支持式义齿修复的血管化髂骨瓣重建下颌骨的患者10例,患者术前... 目的:总结使用即刻种植体支持式义齿修复的血管化髂骨瓣重建下颌骨的临床效果,探讨本方法的可行性及适应证。方法:回顾2020年6月至2023年8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行即刻种植体支持式义齿修复的血管化髂骨瓣重建下颌骨的患者10例,患者术前活检病理均确诊为良性肿瘤。通过三维色谱分析评价术后下颌骨重建的精确度,通过测量颈部平台偏差、根尖偏差、颈部平台深度偏差、角度偏差评价术后种植体植入的精确度,通过计算种植体累积生存率及测量术后颈部骨吸收情况评价远期效果。结果:10例患者共植入38枚种植体,中位随访时间为23.5个月,在随访期内均未出现伤口感染、钛板暴露、钛板折断、种植体松动、种植体折断、基台折断以及义齿折断等术后并发症。术后下颌骨表面偏差≤1 mm的区域占67.82%±10.16%,≤2 mm的区域占82.14%±6.58%,≤3 mm的区域占90.61%±4.62%;平均最大表面偏差为(6.10±0.89)mm,整体平均表面偏差为(1.14±0.31)mm;术后种植体颈部平台偏差为(2.02±0.58)mm,根尖偏差为(2.25±0.66)mm,颈部平台深度偏差为(1.26±0.51)mm,轴向角度偏差为1.84°±1.10°。随访期内有1例患者出现种植体周围炎,4例患者出现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种植体存留率为100%,种植体的累积生存率为97.37%,种植体颈部平均骨吸收为0.94 mm。结论:使用即刻种植体支持式义齿修复的血管化髂骨瓣重建下颌骨在临床实践中切实可行,但仍需要更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和更长期的术后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重建术 髂骨瓣 植入物支持义齿 种植即刻修复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内窥镜在口腔解剖标志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邱淑婷 弗朗斯 +2 位作者 张晓 叶红强 刘云松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0-123,共4页
目的:初步探索口腔内窥镜辅助口腔解剖标志识别的应用场景,以改进临床诊疗模式,培养爱伤观念,加强医患沟通,辅助专家示教,提高临床诊疗效率。方法:在口腔解剖标志识别中应用新型口腔内窥镜,并开发4种应用场景,(1)临床诊疗场景,医生使用... 目的:初步探索口腔内窥镜辅助口腔解剖标志识别的应用场景,以改进临床诊疗模式,培养爱伤观念,加强医患沟通,辅助专家示教,提高临床诊疗效率。方法:在口腔解剖标志识别中应用新型口腔内窥镜,并开发4种应用场景,(1)临床诊疗场景,医生使用口腔内窥镜对患者口内进行全面检查并拍摄录像及照片;(2)医患沟通场景,医生向患者讲述治疗计划时,将口腔内窥镜拍摄的录像或照片展示给患者;(3)专家示教场景,在专家操作时,专家在患者口内使用口腔内窥镜进行示教,年轻医生在投影屏上学习口腔解剖标志,配合理论知识的学习;(4)疑难病例记录场景,临床诊疗的过程中,遇到疑难病例时可以使用口腔内窥镜进行录像和拍照,供年轻医生讨论,专家进行点评和指导。结果:口腔内窥镜的应用,(1)改进临床诊疗模式,提高临床诊疗效率;(2)激发年轻医生学习兴趣,巧妙地将解剖标志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从而提升学习效果;(3)培养爱伤观念,强化轻柔操作的重要性;(4)加强医患沟通,医生可以更形象化地与患者交流,使患者对自身情况更加了解,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结论:口腔内窥镜可以辅助口腔临床诊疗,如口内解剖标志识别等,对于改进临床诊疗模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爱伤观念、提升医患沟通效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内窥镜 口腔解剖 多媒体 医患沟通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C型行为特征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郭雨思 李硕 +2 位作者 吕鸣樾 杨迪 华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0-124,共5页
目的:探讨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与C型行为特征的关系,以期为临床预防、治疗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型行为量表对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黏膜科已确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OLP患者(85例)及非OLP(85例)进行调查,量表包含焦... 目的:探讨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与C型行为特征的关系,以期为临床预防、治疗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型行为量表对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黏膜科已确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OLP患者(85例)及非OLP(85例)进行调查,量表包含焦虑(anxiety)、抑郁(depression)、愤怒(anger)、愤怒内向(anger toward inside,anger-in)、愤怒外向(anger toward outside,anger-out)、理智(reasoning)、控制(domination)、乐观(optimism)、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9个分项,将OLP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各项得分进行计算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将患者的各项C型行为特征得分按照性别、病损网纹-糜烂-溃疡分型、病程长短等分组,分别进行统计、对比。结果:85例OLP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OLP最常好发的部位为颊部,非糜烂型患者多于糜烂型患者。C型行为量表中,OLP组与对照组的焦虑、抑郁、愤怒、乐观得分分别为(43.01±7.47)与(37.94±8.70)、(44.02±7.61)与(39.58±7.35)、(21.56±5.26)与(18.12±5.39)、(22.15±4.00)与(24.05±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女性患者与对照组女性在焦虑、抑郁、愤怒、理智、控制、乐观得分分别为(43.21±6.97)与(37.20±8.68)、(44.29±7.54)与(39.33±7.33)、(21.64±5.09)与(17.64±5.28)、(39.12±5.66)与(41.23±4.71)、(16.29±3.95)与(17.85±3.69)、(22.05±4.12)与(24.20±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各项得分与对照组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糜烂型OLP患者愤怒得分(22.94±5.26)高于非糜烂型OLP患者(20.60±5.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越长,OLP患者抑郁和愤怒的倾向越明显,乐观得分越低。患病时间3年以上患者的外向愤怒得分(17.36±3.35)高于患病3年以内(包含3年)的患者(15.19±3.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LP患者的焦虑、抑郁、愤怒、低乐观等C行行为特征明显,在OLP的诊治过程中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可以此为依据进一步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扁平苔藓 C型行为 行为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牙高嵌体和[牙合]贴面修复的4年临床随访 被引量:1
6
作者 吴美辰 许桐楷 +2 位作者 安伟 刘中宁 姜婷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对比后牙高嵌体和[牙合]贴面修复体在不同性别、不同牙位、活髓牙和根管治疗牙上的4年临床成功率,探讨与全冠对比这种修复方式的优劣及更细化的适应证。方法:对2016—2019年由同一位术者诊治的共102位患者的124颗患牙进行前磨牙及... 目的:对比后牙高嵌体和[牙合]贴面修复体在不同性别、不同牙位、活髓牙和根管治疗牙上的4年临床成功率,探讨与全冠对比这种修复方式的优劣及更细化的适应证。方法:对2016—2019年由同一位术者诊治的共102位患者的124颗患牙进行前磨牙及磨牙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二硅酸锂增强玻璃陶瓷高嵌体或者[牙合]贴面修复,其中活髓牙43颗,根管治疗牙81颗,咬合面修复体厚度为1.5 mm。在修复4年后进行回顾性调查,记录修复体生存率、修复体失败原因、患者满意率,比较活髓牙和根管治疗牙之间、修复牙位之间的修复体生存率。结果:活髓牙和剩余牙体组织较多的根管治疗牙修复4年后的生存率分别为95.5%和90.0%,平均生存率为91.9%。活髓牙的生存率高于根管治疗牙,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位之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失败原因有修复体崩瓷或折裂、修复体脱落、基牙劈裂、邻接触点下方继发龋,以及邻接触点松弛导致食物嵌塞等。患者总体满意率为91.5%。结论:玻璃陶瓷高嵌体和[牙合]贴面的4年生存率低于全冠修复体,并发症多于单冠修复体,应根据基牙牙髓活力和牙体组织剩余量来慎重选择其适应证,牙体组织剩余过少时最好选择桩核冠来进行修复,应保证修复体充分强度和厚度,预防食物嵌塞的发生,由于基牙预备量少,有对牙髓和牙周组织刺激小等优点,可推荐为试用修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嵌体 [牙合]贴面 后牙 生存率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前牙种植单冠修复体切导的数字化设计正确度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穗 马雯洁 +3 位作者 王时敏 丁茜 孙瑶 张磊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7,共7页
目的:通过虚拟数字模型实验比较动态咬合记录法(patient-specific motion,PSM)和平均值数字牙合架法设计前牙种植单冠修复体切导的正确度。方法:招募12名牙列完整、有稳定切导的健康受试者,口内扫描获得受试者牙列模型,并采集两种动态... 目的:通过虚拟数字模型实验比较动态咬合记录法(patient-specific motion,PSM)和平均值数字牙合架法设计前牙种植单冠修复体切导的正确度。方法:招募12名牙列完整、有稳定切导的健康受试者,口内扫描获得受试者牙列模型,并采集两种动态咬合记录:(1)仅包括前伸运动;(2)包括前伸运动及侧前伸运动。加高原始模型上中切牙参与前伸引导的部分舌面作为参考模型;虚拟拔除单个上中切牙,虚拟种植获得上颌工作模型。在修复体设计软件中使用复制功能进行种植单冠形态设计,使用不同数字化方法设计切导:对照组为平均值数字牙合架法,试验组为仅包括前伸运动的动态咬合记录法(PSM1)和包括前伸运动和侧前伸运动的动态咬合记录法(PSM2)。通过逆向工程软件分析比较修复体切导形态与原始切导形态的三维偏差,评价指标包括代表高牙合程度的正值平均值、正面积比、最大值,代表低牙合程度的负值平均值、负面积比、最小值,以及代表整体偏差程度的均方根。结果:数据采用中位数(四分位距)表示。PSM2组的正值平均值、正面积比、负值平均值小于对照组[8.0(18.8)μm vs.37.5(47.5)μm;0 vs.7.2%(38.1%);-109.0(63.8)μm vs.-66.5(64.5)μm],负面积比大于对照组[52.9%(47.8%)vs.17.3%(45.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M1组的正面积比[0.1%(7.0%)]和负值平均值[-97.0(61.5)μm]均小于对照组,负面积比[40.7%(39.2%)]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M1组的正值平均值[20.0(42.0)μm]和正面积比均大于PSM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设计前牙种植单冠修复体切导时,相较于平均值数字牙合架法和仅包括前伸运动的动态咬合记录法,包括前伸运动和侧前伸运动的动态咬合记录法更有利于减少修复体的咬合干扰,提高咬合适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牙修复体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上颌前牙 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沉默NLK基因促进神经化组织工程骨再生
8
作者 李梦迪 雷蕾 +2 位作者 刘中宁 李健 姜婷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7-236,共10页
目的:探讨沉默及过表达Nemo样激酶(Nemo-like kinase,NLK)基因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神经向分化的作用,并探究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沉默NLK基因表达对促进神经化组织工程骨再生... 目的:探讨沉默及过表达Nemo样激酶(Nemo-like kinase,NLK)基因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神经向分化的作用,并探究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沉默NLK基因表达对促进神经化组织工程骨再生的影响。方法:在hBMSCs中分别转染siRNA沉默NLK基因(实验组转染沉默NLK基因的siRNA,对照组转染对照siRNA并记为阴性对照组)或慢病毒过表达NLK基因(实验组感染过表达NLK基因的慢病毒,对照组感染空载体慢病毒并记为空载体组),之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蛋白质印迹实验(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实验检测敲低、过表达NLK基因对hBMSCs神经向分化的影响。采用6周龄雄性BALB/C nu/nu裸鼠构建皮下异位成骨模型,分为以下4组:①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组,②β-TCP+hBMSCs成骨诱导组,③β-TCP+siRNA-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NC)转染的hBMSCs成骨诱导组,④β-TCP+siRNA-NLK转染的hBMSCs成骨诱导组。术后4周获取标本,通过组织形态学染色检测裸鼠体内成骨成神经情况,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iRNA沉默hBMSCs的NLK基因后,神经相关基因βⅢ微管蛋白(classⅢβ-tubulin,TUBB3)、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 association protein-2,MAP2)、可溶性蛋白-100(soluble protein-100,S100)、巢蛋白(nestin,NES)、NG2蛋白聚糖(NG2 proteoglycan,NG2)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表达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TUBB3、MAP2等蛋白表达也升高。慢病毒过表达NLK基因后,与空载体组相比,神经相关基因TUBB3、MAP2、S100及NG2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TUBB3蛋白表达降低。构建裸鼠皮下异位成骨模型术后4周发现β-TCP+siRNA-NLK转染的hBMSCs成骨诱导组较其他3组形成更多矿化组织,并且成骨相关标记物BMP2及成神经相关标记物S100显著高表达。结论:siRNA沉默NLK基因可以促进hBMSCs体外神经向分化,并在裸鼠体内异位成骨模型中能够促进神经化组织工程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干扰RNA NLK基因 神经向分化 骨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牙种植冠桥修复后局部咬合变化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罗强 丁茜 +1 位作者 张磊 谢秋菲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19-1123,共5页
目的:定量分析后牙种植冠桥修复后局部咬合力与咬合接触的变化规律,为种植修复体的精确咬合设计、调整和维护提供参考。方法:按照一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后牙区缺牙并行种植单冠或固定桥修复的患者,分别于修复后2周、3个月、6个月、1... 目的:定量分析后牙种植冠桥修复后局部咬合力与咬合接触的变化规律,为种植修复体的精确咬合设计、调整和维护提供参考。方法:按照一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后牙区缺牙并行种植单冠或固定桥修复的患者,分别于修复后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查,采用咬合纸和T-ScanⅢ(Tekscan,South Boston,USA)电子咬合分析系统检查全牙列咬合接触情况,分别记录每个时间点对照牙、近中邻牙和种植修复体的咬合接触时间和咬合力百分比,分析局部咬合接触和咬合力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共收集33例患者(男性16人,女性17人,年龄24~72岁)、37颗种植修复体,修复体戴用3~12个月(平均8.3个月)。2周到3个月,种植修复体达到咬合接触的时间显著缩短(P<0.05,Wilcoxon检验),种植修复体的咬合力百分比显著增大(P<0.05,Wilcoxon检验);3~6个月、6~12个月期间,咬合力百分比和咬合接触时间变化均不明显。2周时,种植修复体咬合力显著低于对照牙(P<0.01),而戴用3个月后种植修复体咬合力与对照牙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12个月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轻咬合接触和咬合接触时间延迟的后牙种植修复体,在修复后3个月咬合接触强度会明显增加,临床上种植修复后3个月复查时应重点关注咬合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修复体 牙[牙合] 牙种植 调牙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牙周炎磨牙拔除运用微翻瓣位点保存术后种植修复效果短期观察 被引量:12
10
作者 徐涛 李丽曼 +2 位作者 刘云松 危伊萍 胡文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4-268,共5页
目的:评价重度牙周炎磨牙进行微创拔牙和微翻瓣位点保存术后植体负重1年的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牙周科就诊的18名患者共20颗磨牙,种植修复后负重1个月(基线)和12个月对种植牙进行临床检查,记录菌斑指数(silness&leo... 目的:评价重度牙周炎磨牙进行微创拔牙和微翻瓣位点保存术后植体负重1年的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牙周科就诊的18名患者共20颗磨牙,种植修复后负重1个月(基线)和12个月对种植牙进行临床检查,记录菌斑指数(silness&leo plaque index,PLI)、植体周软组织探诊深度(peri-implant probing depth,PPD)、出血指数(mazza bleeding index,BI)、颊侧角化组织宽度(width of keratinized tissue,KTW);基线和负重1年拍摄平行投照根尖片测量边缘骨丧失(marginal bone loss,MBL)。结果:20颗种植修复体负重1年后存留率和成功率为100%。负重即刻和负重1年PLI、PPD、BI、KTW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MBL为(0.12±0.24)mm。结论:微翻瓣位点保存术后种植修复负重1年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牙 重度牙周炎 微创拔牙 位点保存 牙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基于全口义齿测量的牙列缺失修复用颌位记录托盘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洋 胡菳洳 +4 位作者 赵一姣 王勇 孙玉春 潘韶霞 冯海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68-372,共5页
目的:测量全口义齿的相关特征数据,并以此设计用于牙列缺失患者全口义齿修复的一种新的、可记录各种参数的颌位记录托盘。方法:对100副在临床应用的全口义齿,测量双侧上颌第一磨牙中央窝间距a1、上颌第一磨牙中央窝连线至义齿前缘距离a... 目的:测量全口义齿的相关特征数据,并以此设计用于牙列缺失患者全口义齿修复的一种新的、可记录各种参数的颌位记录托盘。方法:对100副在临床应用的全口义齿,测量双侧上颌第一磨牙中央窝间距a1、上颌第一磨牙中央窝连线至义齿前缘距离a2、上颌义齿宽度a3、上颌义齿长度a4、右上颌第一磨牙近中舌尖至基托组织面高度a51、右下颌第一磨牙中央窝至基托组织面高度a52、上唇系带切迹至上颌中切牙切端连线的高度a6、上中切牙区唇侧基托最薄处厚度a7,并以此设计颌位记录托盘支撑杆孔间距b1、支撑杆孔至托盘前缘距离b2、托盘宽度b3、托盘长度b4、上颌后牙区托台高度b51、支撑杆高度b52、前部手柄高度b6、前部手柄厚度b7,以制作不同型号的颌位记录托盘。结果:各组数据的最小值、平均值、最大值(单位:mm)分别如下:a1:37.1、44.5、59.6;a2:22.6、29.0、38.1;a3:48.5、58.2、76.6;a4:37.4、50.8、61.0;a51:5.6、9.5、14.7;a52:3.8、9.9、18.8;a6:8.9、16.6、24.7;a7:1.2、2.8、5.9。设计大、中、小3种号型的颌位记录托盘。临床应用时,首先在托盘组织面用硅橡胶重衬,托台平面和前部手柄下缘确定牙合平面;继而安装下颌支撑杆,旋转螺丝至合适的垂直距离;然后在支撑杆前后放置硅橡胶,确定水平关系;最后在前部手柄唇侧画线标记面部中线及微笑、静息时上唇下缘位置。结论:本研究测量的全口义齿数据对分析修复空间提供了参考,本研究设计的托盘为无牙颌患者全口义齿修复时确定颌位关系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牙 义齿 全口 颌位关系 义齿修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牙美学修复的整体策略及细节剖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刘云松 周倜 叶红强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共6页
口腔修复治疗除了关注生理功能的恢复,还承载着患者的美学需求[1]。牙齿外观是决定颜面部吸引力的重要特征,在社交形象中起着关键作用[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前牙美观的要求越来越高,修复美学效果达不到患者的期望,也往往会... 口腔修复治疗除了关注生理功能的恢复,还承载着患者的美学需求[1]。牙齿外观是决定颜面部吸引力的重要特征,在社交形象中起着关键作用[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前牙美观的要求越来越高,修复美学效果达不到患者的期望,也往往会影响医患关系[3],尤其当今社会上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美牙”服务,就更需要专业的口腔工作者给予规范的引导[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医学 牙修复 美学 牙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去势小鼠骨质疏松的预防
13
作者 盛春辉 张晓 +1 位作者 吕珑薇 周永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7-226,共10页
目的:研究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SCs)外泌体对骨质疏松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以及对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质疏松的预防效果。方... 目的:研究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SCs)外泌体对骨质疏松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以及对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质疏松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hASCs分泌的外泌体,然后提取骨质疏松小鼠BMSCs,并将这些细胞暴露于含有hASCs外泌体的成骨诱导培养基中作为实验组,同时使用不含hASCs外泌体的成骨诱导培养基对BMSCs进行成骨诱导作为对照组,通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和定量分析以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评估hASCs外泌体对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将标记有荧光信号的hASCs外泌体通过尾静脉注射入小鼠体内,观察外泌体的体内分布情况。切除小鼠双侧卵巢构建小鼠雌激素缺乏模型,术后两周将小鼠分为3组:实验组为雌激素缺乏小鼠接受hASCs外泌体注射;阴性对照组为雌激素缺乏小鼠接受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注射;阳性对照组为假手术(Sham)小鼠接受PBS注射,每3天注射1次,共注射8次后收集小鼠股骨,拍摄显微CT(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计算骨密度并进行骨形态学分析。结果:使用超速离心法成功提取hASCs外泌体。hASCs外泌体使骨质疏松小鼠BMSCs的ALP染色加深,ALP活性增强,成骨相关基因表达上调。注射hASCs外泌体的雌激素缺乏小鼠较注射PBS的雌激素缺乏小鼠股骨骨小梁更为致密,骨密度增大,并且与Sham组相比并未出现明显的骨密度降低。结论:hASCs外泌体不仅能在体外促进骨质疏松小鼠BMSCs的成骨分化,还能在体内有效预防去势小鼠骨质疏松的发生,这些发现为hASCs外泌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治疗手段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外泌体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玷污层去除方法对牙本质表面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朱灵丽 唐琳 +2 位作者 李博文 王梅 刘玉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0-346,共7页
目的:探究两种玷污层去除方法对牙本质表面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颗健康无龋第三磨牙,制备牙本质玷污层实验试件,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超声(ultrasonic treatment,UT)组、酸蚀(etched treatment,ET)组。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的表面微... 目的:探究两种玷污层去除方法对牙本质表面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颗健康无龋第三磨牙,制备牙本质玷污层实验试件,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超声(ultrasonic treatment,UT)组、酸蚀(etched treatment,ET)组。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的表面微观形貌,通过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别对表面元素、矿物相及官能团作分析,并进一步评价牙本质的机械性能、亲水性以及生物相容性。结果:扫描电镜下UT组和ET组可见清晰的牙本质小管结构,对照组牙本质小管结构不清晰,可见大量牙本质碎屑;元素分析结果3组均可见钙磷峰,其中ET组的钙磷元素峰值最弱;矿物相分析表明3组均具有羟基磷灰石特征峰;官能团分析UT组和ET组可见胶原的酰胺Ⅰ、Ⅱ、Ⅲ带特征峰,而对照组酰胺带特征峰不明显;显微硬度显示ET组低于对照组以及U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角实验证实ET组的亲水性优于对照组及UT组;荧光染色结果显示3组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UT和ET均可有效清除牙本质试件表面的玷污层,暴露出牙本质结构,且不影响其微观形貌和生物相容性,采用UT去除玷污层时对牙本质试件表面矿物质结构、亲水性和机械性能没有明显影响,ET虽能有效改善牙本质亲水性,但却会导致其表面钙磷含量下降,机械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玷污层 牙本质 超声 酸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BCT图像构建牙颌面虚拟患者的两种配准方法比较
15
作者 叶嘉慧 王时敏 +4 位作者 王子轩 刘云松 孙玉春 叶红强 周永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59,共6页
目的:比较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数据参与构建牙颌面虚拟患者时,软组织配准法和牙列配准法的准确度。方法:选择13名需要行CBCT检查的患者,分别获取其数字牙列图像、配准印模三维图像、面部三维图... 目的:比较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数据参与构建牙颌面虚拟患者时,软组织配准法和牙列配准法的准确度。方法:选择13名需要行CBCT检查的患者,分别获取其数字牙列图像、配准印模三维图像、面部三维图像和颌面部数据。以配准印模三维图像为媒介建立包含牙列和面部软组织的牙面虚拟患者,将CBCT数据三维重建并形成包含面部软组织、颌骨和牙列的牙颌面虚拟患者,分别通过面中下部软组织标志点(软组织配准法)及牙列标志点(牙列配准法)将CBCT来源的牙颌面虚拟患者和配准印模法建立的牙面虚拟患者进行配准,选择口内扫描来源的数字牙列图像、面部扫描来源的面部三维图像和CBCT来源的颌骨图像建立2种牙颌面虚拟患者(隐藏CBCT来源的面部图像和牙列图像)。以配准印模法建立的牙面虚拟患者面部软组织为参考,对2种牙颌面虚拟患者中CBCT来源面部图像的面下1/2区域及面上1/2区域分别进行三维偏差分析,记录各组偏差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用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2种牙颌面虚拟患者中CBCT面部图像的面上1/2与面下1/2区域之间,以及面上1/2区域之间的RMSE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配对t检验结果表明,2种牙颌面虚拟患者中CBCT来源面部图像的面上1/2与面下1/2区域之间的RMS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面上1/2区域软组织配准法的RMSE值小于牙列配准法[(1.696±0.420)mm vs.(1.752±0.424)mm,P<0.01]。结论:基于数字牙列图像、面部三维图像和CBCT来源颌骨图像建立牙颌面虚拟患者时,用软组织配准法将CBCT数据配准到牙面虚拟患者中的准确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患者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牙颌面 牙面 配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两种改良式印章法辅助后牙树脂牙合贴面修复的形态准确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洋 浦婷婷 +1 位作者 陈立 谭建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77-982,共6页
目的:对比评价两种改良式印章法辅助后牙直接法复合树脂牙合贴面修复的形态准确性。方法:采用标准树脂牙右下第一磨牙54颗,制作硬质硅橡胶和透明硅橡胶两种印章复制牙冠外形,并进行牙合贴面预备及复合树脂牙合贴面修复。试验共分为9组:... 目的:对比评价两种改良式印章法辅助后牙直接法复合树脂牙合贴面修复的形态准确性。方法:采用标准树脂牙右下第一磨牙54颗,制作硬质硅橡胶和透明硅橡胶两种印章复制牙冠外形,并进行牙合贴面预备及复合树脂牙合贴面修复。试验共分为9组:按照不同印章(硬质硅橡胶或透明硅橡胶)、牙合面预备量(1 mm或2 mm)和不同复合树脂材料(通用型复合树脂或整块充填复合树脂)分为8个实验组,对照组为CAD/CAM生物复制方法进行间接修复。牙合贴面修复完成后进行模型扫描,并与修复前原始牙冠形态的扫描数据进行3D比较,按牙合面及轴面分别计算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值。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RMS值。结果:牙合面RMS值硬质硅橡胶印章法组为(0.136±0.031)mm,透明硅橡胶印章法组为(0.130±0.024)mm,对照组为(0.130±0.009)m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轴面RMS值分别为(0.135±0.020)mm、(0.147±0.021)mm及(0.153±0.014)mm,硬质硅橡胶印章法组最小(P<0.05)。两种改良式印章法在2 mm厚的通用型树脂组牙合面平均RMS值最大,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两种改良式印章法辅助进行直接法牙合贴面修复具有较高的形态准确性,硬质硅橡胶印章法所得修复体的轴面形态更佳。当修复体牙合面厚度为2 mm时,使用整块充填复合树脂具有更准确的牙合面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章法 复合树脂 牙合贴面 形态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牙位点保存后进行种植修复及软组织增量的1例报告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丽萍 詹雅琳 +5 位作者 胡文杰 王浩杰 危伊萍 甄敏 徐涛 刘云松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90-1094,共5页
临床上,常规拔牙后牙槽骨的自然愈合存在不同程度的牙槽骨吸收,影响未来的种植体植入修复位置,角度及软、硬组织处理。研究表明,采取微创拔牙和位点保存技术可以减少牙槽骨吸收,显著保留牙槽嵴宽度及高度,减少或避免种植治疗同期实施复... 临床上,常规拔牙后牙槽骨的自然愈合存在不同程度的牙槽骨吸收,影响未来的种植体植入修复位置,角度及软、硬组织处理。研究表明,采取微创拔牙和位点保存技术可以减少牙槽骨吸收,显著保留牙槽嵴宽度及高度,减少或避免种植治疗同期实施复杂的植骨手术。另有文献指出,种植体周围至少需要2 mm的角化龈及1 mm的附着龈,方能维护种植体周围组织健康,获得长期稳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拔牙 牙种植 牙修复体 软组织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方法复制暂时修复体[牙合]面形态在重度磨耗病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峥 柳玉树 +7 位作者 王时敏 张瑞 贾璐 叶红强 胡文杰 赵文艳 刘云松 周永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2-68,共7页
目的:探索数字化方法复制暂时修复体牙合面形态在牙齿重度磨耗病例中的应用,以减少最终修复体的调牙合难度,节约临床时间,提升修复的精准度。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因牙齿重度磨耗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患者12例,实验... 目的:探索数字化方法复制暂时修复体牙合面形态在牙齿重度磨耗病例中的应用,以减少最终修复体的调牙合难度,节约临床时间,提升修复的精准度。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因牙齿重度磨耗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患者12例,实验组(6例)最终修复体制作时应用数字化复制暂时修复体牙合面形态,对照组(6例)应用传统方法制作最终修复体,分别记录两种方法制作最终修复体的调牙合时间、患者复诊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由患者对初戴修复体和戴用修复体3个月后的咬合舒适度进行评分,比较两种方法制作的最终修复体咬合舒适度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正中牙合和非正中牙合平均每个牙冠调牙合时间的均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平均复诊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戴时实验组患者对最终修复体的咬合舒适度评分中位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戴冠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对最终修复体的咬合舒适度评分中位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应用数字化方法复制暂时修复体牙合面形态的设计方法具有可行性,有利于降低重度磨耗病例修复的调牙合难度并达到可预测的功能和美学效果,对节约临床时间,提升修复精准度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 生物复制功能 牙磨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固定修复咬合记录预成帽的研发与临床应用初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茜 张磊 +5 位作者 王时敏 何明珠 浦婷婷 佟岱 周永胜 谢秋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30-534,共5页
目的:研发一种用于制取种植固定修复咬合记录的预成帽,进行初步临床应用。方法:基于愈合基台三维数据,设计系列种植固定修复咬合记录预成帽,光固化3D打印加工。选取1例26、27、47缺失拟行种植固定修复的患者进行初步临床应用,采用预成... 目的:研发一种用于制取种植固定修复咬合记录的预成帽,进行初步临床应用。方法:基于愈合基台三维数据,设计系列种植固定修复咬合记录预成帽,光固化3D打印加工。选取1例26、27、47缺失拟行种植固定修复的患者进行初步临床应用,采用预成帽制取咬合记录,通过三维数据测量分析及咬合纸评价对比模型咬合与口内的差异。修复体试戴时记录调[牙合]时间并进行咬合评价。结果:预成咬合记录帽具备良好的临床操作便利性和易用性。模型与口内咬合接触点数目及分布一致性良好,模型与口内左、右侧咬合面平均间距值的差值分别为126和68μm。平均每个修复体临床调[牙合]时间为17.0 s。受试者无不适感觉。结论:运用预成帽制取种植固定修复咬合记录具备较高的精确性、修复体咬合适合性和临床便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固定修复 咬合记录 预成帽 精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改良半固定桥修复单个缺失后牙的3年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谭京 魏秀霞 +1 位作者 张庆辉 周永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4-317,共4页
目的:观察一种改良半固定桥(使用金属翼板和全冠作为固位体,其中桥体与金属翼板间使用非刚性连接体)修复单个缺失后牙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在临床上选择38例单个后牙缺失患者,要求1个基牙牙体缺损较大,另1个基牙牙体完整。在牙体完整... 目的:观察一种改良半固定桥(使用金属翼板和全冠作为固位体,其中桥体与金属翼板间使用非刚性连接体)修复单个缺失后牙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在临床上选择38例单个后牙缺失患者,要求1个基牙牙体缺损较大,另1个基牙牙体完整。在牙体完整的基牙上使用金属翼板固位体,在其邻近缺隙侧放置栓体;另1个基牙用全冠作为固位体,与桥体刚性连接,在桥体的另一侧放置栓道,与金属翼板上的栓体形成非刚性连接。同时选取42例相同条件的病例,使用传统双端固定桥进行修复。对比改良半固定桥与传统双端固定桥修复单个缺失后牙的效果。结果:改良半固定桥组平均观察时间为40.3个月(最短观察时间9个月,最长60个月),其中有1例在使用7个月后、1例在使用20个月后,全冠固位体和桥体一侧发生松动脱落,其余未出现异常。对照组平均观察时间为44.7个月(最短22个月,最长50个月),未发现基牙松动、固位体松动等。所有80例修复体边缘良好,基牙均没有出现龋坏及基牙松动等情况。结论:改良半固定桥在观察期内显示出良好的修复效果,该方法一侧采用金属翼板固位体,有利于保留健康牙体组织,是一种简单易行的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牙 义齿 固定 树脂粘结 附着体 锁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