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的中古时代:一次重要的历史地理转向 被引量:1
1
作者 唐晓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3-116,共4页
北京城诞生于三千多年前周人灭商的时代,在其历史发展的前期只是一座边地城镇,然而在其历史发展的后期,巨变为全国的首善京师。在这一巨变之中,包括历史地理方面的重要转向。甚至可以说,这一具体历史过程,乃是以历史地理方面的重要转向... 北京城诞生于三千多年前周人灭商的时代,在其历史发展的前期只是一座边地城镇,然而在其历史发展的后期,巨变为全国的首善京师。在这一巨变之中,包括历史地理方面的重要转向。甚至可以说,这一具体历史过程,乃是以历史地理方面的重要转向为基础的。本文拟对这一历史地理转向做一考察,考察的重点,是北京的中古时代。中古时代,是北京走向全国政治中心的启动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时代 地理 北京城 转向 历史 巨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历史文献数字人文图书馆构建--以徽州文书数字人文图书馆实践反思为例 被引量:33
2
作者 王蕾 薛玉 +1 位作者 肖鹏 申斌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36,共7页
随着"向下看"的史学路径日渐成为主流思潮,民间历史文献资源的收藏、利用与数据库开发已成为学术型图书馆的工作重点,数字人文的兴起恰好为这一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系统化思路。文章对当前中国图书馆界数字人文相关会议、理论研... 随着"向下看"的史学路径日渐成为主流思潮,民间历史文献资源的收藏、利用与数据库开发已成为学术型图书馆的工作重点,数字人文的兴起恰好为这一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系统化思路。文章对当前中国图书馆界数字人文相关会议、理论研究与实践开发进行回顾,提出对数字人文领域而言,民间历史文献资源同样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从中山大学图书馆徽州文书数据库的实践案例出发,从元数据方案、检索点设计和数据关联等角度,初步总结数字人文兴起的语境之下,如何利用已有的优势资源和研究传统,展开民间历史文献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文书 民间历史文献 数字人文 中山大学图书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民间历史文献学——20世纪民间文献搜集整理方法的演进历程 被引量:26
3
作者 杨培娜 申斌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80,共10页
20世纪初,随着对民间惯习的法律调查,民间契约合同受到重视;同时,伴随着文史学界相应的观念更新,民间文献开始成为研究、典藏的对象。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界在整理利用民间历史文献的方向上产生了三个转变:在收集方面,从"文献搬家&qu... 20世纪初,随着对民间惯习的法律调查,民间契约合同受到重视;同时,伴随着文史学界相应的观念更新,民间文献开始成为研究、典藏的对象。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界在整理利用民间历史文献的方向上产生了三个转变:在收集方面,从"文献搬家"走向了"就地保存原件、复制副本";在整理方面,从"打散文书、内容分类"走向了"现状记录,保持文献固有系统性";在研究方面,从"就文献论文献"走向了"结合田野调查在文献留存现场解读文献,构建多元史料群"。既有学术研究揭示出民间历史文献的特性,也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对民间历史文献的搜集、整理、解读方法进行系统化,构建民间历史文献学将是今后该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历史文献 田野调查 就地保存 现状记录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恢复与整合——法国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考察(1944-1965) 被引量:9
4
作者 秦川 许平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9-113,共5页
二战结束时法国政府面临着恢复农业生产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双重任务。在 1 944至 1 965年期间政府推行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对法国农业中的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进行重新整合和安排。这些措施包括推进机械化和农业技术的进步 ,整合土地资源 ... 二战结束时法国政府面临着恢复农业生产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双重任务。在 1 944至 1 965年期间政府推行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对法国农业中的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进行重新整合和安排。这些措施包括推进机械化和农业技术的进步 ,整合土地资源 ,改革生产和流通体制等。当时有利的国际环境也为农业的现代化提供了保证。到 2 0世纪 60年代中期 ,农业现代化取得了初步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 农业现代化 土地合并 合作社 农业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公园与民初北京社会 被引量:18
5
作者 戴海斌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5-53,121,共10页
中央公园是北京城第一个近代意义上的“公园”,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公共空间,中央公园接纳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大量内容,新与旧、中与西、政治与文化、国家与社会,均在此有充分的呈现。可以说,中央公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社会史研究的模型,它... 中央公园是北京城第一个近代意义上的“公园”,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公共空间,中央公园接纳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大量内容,新与旧、中与西、政治与文化、国家与社会,均在此有充分的呈现。可以说,中央公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社会史研究的模型,它见证了历史,也映射了民国初年北京社会的驳杂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公园 北京 皇家禁地 城市公共空间 茶座 消费主体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调和与冲突——罗家伦对五四运动的历史阐释 被引量:7
6
作者 冯夏根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8-123,共6页
在近代中国剧烈变幻的历史背景下,作为五四亲历者之一的罗家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五四历史的阐释有着不同的重心。尽管他坚持以民族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的双重身份发表言说,但他的阐释无法消解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的内在紧张。
关键词 自由主义 民族主义 罗家伦 五四运动 中国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莽变法前后知识群体的历史变迁 被引量:6
7
作者 阎步克 《社会科学研究》 1987年第2期49-57,共9页
在《秦政、汉政与文吏、儒生》①一文中,我曾运用社会学的方法,在社会分工的角色体系中区分出“知识分子”与“技能官吏”这两种角色,而把战国时之“文学游士”看作前者,把变法运动中发展起来的文吏群体看成后者。秦代文吏政治全盛而知... 在《秦政、汉政与文吏、儒生》①一文中,我曾运用社会学的方法,在社会分工的角色体系中区分出“知识分子”与“技能官吏”这两种角色,而把战国时之“文学游士”看作前者,把变法运动中发展起来的文吏群体看成后者。秦代文吏政治全盛而知识群体消歇,汉代则文吏儒生并用,二者在冲突中又趋融合,遂形成了既承担文化责任又承担行政责任的“士大夫”形态。但知识群体的历史演进过程事实上更为复杂,本文拟从秦政、西京汉政、新政与东京汉政的关系中,进一步探讨这一过程。为达其目的,本文还将引入社会学家韦伯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分析方法。概括地说,价值理性指涉对各种“绝对的”精神价值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群体 王莽变法 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 文吏 儒生 知识分子 意识形态 霸王道杂之 士大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历史上的曹元忠时代 被引量:5
8
作者 荣新江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2-96,共5页
本文以公元10世纪敦煌历史上的曹元忠时代为个案,通过这一时期归义军政权的历史活动,探讨了在相对稳定的历史时期,一些地方官员为历史进步所做的贡献。
关键词 10世纪 敦煌 曹元忠 北大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水江文书在重建中国历史叙述上的意义 被引量:19
9
作者 赵世瑜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5年第4期1-4,共4页
不同的文献系统代表着不同的历史叙述,官修正史必然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民间文献则体现了普通民众的行为逻辑。民间文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理解特定时间下人的行为及其异同。利用清水江文书重建西南乃至中国的历史叙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 不同的文献系统代表着不同的历史叙述,官修正史必然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民间文献则体现了普通民众的行为逻辑。民间文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理解特定时间下人的行为及其异同。利用清水江文书重建西南乃至中国的历史叙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放到一个更长时段、更大范围的历史进程中去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文书 历史叙述 民间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语境中的宽容(一)——12世纪西欧教会法论异端和绝罚 被引量:6
10
作者 彭小瑜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84-92,共9页
中世纪西欧教会曾严厉镇压异端运动 ,同时又有一系列宽容的思想和举措。这是逻辑混乱或虚伪吗 ?教会法对异端分子的处理展现了基督教宽容在特定历史语境中的存在和运作 ,也说明这一宽容的渊源不是对真理的怀疑和冷漠 ,而是出自对神恩的... 中世纪西欧教会曾严厉镇压异端运动 ,同时又有一系列宽容的思想和举措。这是逻辑混乱或虚伪吗 ?教会法对异端分子的处理展现了基督教宽容在特定历史语境中的存在和运作 ,也说明这一宽容的渊源不是对真理的怀疑和冷漠 ,而是出自对神恩的信心、对他人良知的尊重。真理只能在历史进程中得以认知 ,而对宽容的评价也只能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进行。按照 1 2世纪教会法学家格兰西的理解 ,处分异端分子的方式和举措典型地展示了正义和仁慈统合于爱 ,而爱就是关怀人类的拯救。不论是对罪犯处以绝罚还是鼓励他们与上帝和教会和解 ,相应的教会法规范都应该遵循 ,但是解释和应用法律必须考虑时间、地点、案件和当事人的特殊情形 ,据此减免刑罚或停止律法的施行。有时教会宽恕异端分子 ,期望他们能因此更快地纠正谬误。宽恕 ,不应该是神职人员渎职的借口 ;严格执法 ,也不应该蜕变成贪图和炫耀个人权威的机会。教会法对株连的批评尤其值得借鉴。教会法关于宽容的原则在律法的解释和施行中并未得到完全贯彻 ,迫害和滥用权威的现象时有发生 ,可知在寻求真理的同时又怀抱宽仁之心何其难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会法 绝罚 教会法 法制史 罗马天主教会 中世纪 西欧 异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东西:博古学、考据学以及近代早期历史学发展的全球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晴佳 屠含章(译)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1-86,共16页
从比较的角度考察了18世纪清代考据学的兴起历程及其对近代中国思想发展的深远影响。与欧洲近代早期的人文主义者和博古学者相似的是,清代中后期的考据学者对儒学要义的探寻也有着复古主义的兴趣。他们通过综合运用文字学、音韵学、训... 从比较的角度考察了18世纪清代考据学的兴起历程及其对近代中国思想发展的深远影响。与欧洲近代早期的人文主义者和博古学者相似的是,清代中后期的考据学者对儒学要义的探寻也有着复古主义的兴趣。他们通过综合运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从而完善考证的方法,以期将儒家经典恢复到在他们看来更为准确可信的早期版本。正如他们的欧洲同行在推进人文主义和博古学研究时所形成的文人圈一样,这些考据学者为了共同的学术兴趣组成了一个活跃的学术团体,交流研究心得并相互切磋。在对儒家经典产生的历史语境进行重构的过程中,他们也认识到历史学与金石学的重要性,并以历史学的取径诠释经典。在二十世纪初中国近代史学家将历史学研究塑造成现代学科的努力中,清代考据学的学术遗产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考据学的遗产表明,那些在塑造欧洲现代历史学科的过程中通常被认为是独一无二的先例也存在于东亚,很可能也存在于世界的其他地方。我们应当将历史观念以及史学研究的方法论作为一种全球现象加以分析与看待,从而超越东西方二元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据学 近代史学 博古学 钱大昕 戴震 胡适 全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哲学和历史中的哲学——简论昆廷·斯金纳对史学理论的贡献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晴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59,238,共14页
英国史家昆廷·斯金纳闻名遐迩,是当代世界思想界的重量级人物,斯金纳的学术以两卷本的《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一书而闻名于世。他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欧洲著名思想家为对象,研究他们的论著如何形塑了近代国家的政治和社会。... 英国史家昆廷·斯金纳闻名遐迩,是当代世界思想界的重量级人物,斯金纳的学术以两卷本的《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一书而闻名于世。他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欧洲著名思想家为对象,研究他们的论著如何形塑了近代国家的政治和社会。从早年起,斯金纳便在研究政治思想史的同时,积极探讨史学理论和方法的创新。他在20世纪60和70年代出版的数篇论文,就已经反映了这一思考路径及其演变。斯金纳对近代史学的实证主义传统,持有批判的立场。他通过借鉴约翰·奥斯汀等语言哲学家的著作,探究语言和观念所隐含的“言外之意”如何需要通过阅读同时代的著作,了解当时的语言习惯来获取对其真切的理解。斯金纳的探索有助推广学术界的“语言学转向”,但他又并非是一个后结构主义者和后现代主义者。他对历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历史中的哲学”—做出了别具一格的贡献,而其学术兴趣,则依旧受制于“西方中心论”的传统,与现代史学的基本走向没有形成积极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廷·斯金纳 史学理论 语言学转向 约翰·奥斯汀 理查德·罗蒂 海登·怀特 历史语境 言外之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代北京皇城的瓮城结构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新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8-152,共15页
元明清以来的皇宫城池,越来越呈现为内外两重结构,但在明代,北京皇城多被视为一个整体,而非内外两重。分析明代两京皇城的建造历程、布局结构、防卫门禁可知:明代北京皇城,并非按内外双重理念设计建造,而可视为一内城加四瓮城的整体结... 元明清以来的皇宫城池,越来越呈现为内外两重结构,但在明代,北京皇城多被视为一个整体,而非内外两重。分析明代两京皇城的建造历程、布局结构、防卫门禁可知:明代北京皇城,并非按内外双重理念设计建造,而可视为一内城加四瓮城的整体结构。洪武时期的南京皇城,沿南方传统新修内城,为强化防御增建瓮城,仿元代皇城加筑外城。永乐时期的北京皇城,在元代两重结构基础上,模仿、保留了南京模式,内外城之间瓮城地带的封围、防卫、门禁得到强化,内城与外城的区别相应弱化。所以,明代北京的皇宫城池,虽较以往更明显地分为内城和外城,在明人心目中却首先是一个内外一体的“皇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北京皇城 瓮城 南京皇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历史和文化研究中的归约问题——“欧洲中心论”批判 被引量:3
14
作者 彭小瑜 《社会科学研究》 1986年第6期64-70,共7页
“史学归约”是现代历史哲学的一个术语,特指从历史研究中得出的一般知识(知识性史学归约)和提出的具有普遍性或声称具有普遍性的概念、观点、原理(理论性史学归约)。近现代中国历史和文化研究在这方面的一大特点,是大量借用源自西欧的... “史学归约”是现代历史哲学的一个术语,特指从历史研究中得出的一般知识(知识性史学归约)和提出的具有普遍性或声称具有普遍性的概念、观点、原理(理论性史学归约)。近现代中国历史和文化研究在这方面的一大特点,是大量借用源自西欧的概念、观点和原理(许多带有“欧州中心论”的色彩)。中国史研究要想有所前进,仅仅诉诸于史实的详尽准确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重新评价——补充、修正乃至推翻旧归约,建立新的更科学的归约。鉴于中国史研究中大量归约的上述外来性,对归约的重新评价顺理成章地要从了解近现代以来外国(主要是欧洲、北美)思想和史学对我国史学的影响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 历史研究 史学家 欧洲中心论 外来性 文化研究 中国封建社会 魏特夫 长期延续 归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在京朝鲜实习生的历史考察:基本状况及政策变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董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0-56,150,共7页
北京市作为中国接受朝鲜实习生的39个城市中的一个,自1950年起,开始接受和培训朝鲜实习生。在开展朝鲜实习生工作的过程中,北京市始终遵循中央指示精神,将实习生项目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发挥国际主义精神,在技术学习和生活娱乐的各... 北京市作为中国接受朝鲜实习生的39个城市中的一个,自1950年起,开始接受和培训朝鲜实习生。在开展朝鲜实习生工作的过程中,北京市始终遵循中央指示精神,将实习生项目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发挥国际主义精神,在技术学习和生活娱乐的各个方面,给予朝鲜实习生照顾和优待。在遭遇新技术泄密而限于外交被动之时,北京市以政治为先,以不伤害中朝两国关系为前提,向朝鲜慷慨公开新技术。朝鲜实习生项目作为中朝关系的一个缩影,说明中朝关系的交往准则并非是现代国家关系中的国家利益,而是共产党党际关系中的政治准则,因此,意识形态是决定彼此间开展所有关系活动的唯一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 实习生 中朝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惠穷人的取向——天主教社会思想历史考察之一 被引量:3
16
作者 彭小瑜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共10页
罗马天主教会历来明确认可私有财产的合法性,但同时又认为,人的尊严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最高的社会价值,私有权必须从属于人权和人的尊严;私有财产尽管为个人合法拥有,却具有重要的社会功用,天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具有普世的公用性,所以教... 罗马天主教会历来明确认可私有财产的合法性,但同时又认为,人的尊严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最高的社会价值,私有权必须从属于人权和人的尊严;私有财产尽管为个人合法拥有,却具有重要的社会功用,天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具有普世的公用性,所以教会并不认为私有权是绝对的。在工业革命以后的现代经济体制中,严重贫富分化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在这一背景下,特惠穷人的取向成为天主教物权观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映出教会力图在尘世实现社会公平的改革纲领。美国神父富菲(1896—1992年)在一系列有关社会问题的著作中,展示了他对天主教社会思想的理解和发展。本文以他的思想为个案,对罗马天主教社会思想进行初步的历史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天主教 社会思想 美国天主教会 私有财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地对待文明的历史——关于文明史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华榕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5-141,共7页
国外与国内先后对于世界文明的历史进行了或进行着研究,从而引发出一系列的争论,如对于文明和文化的理解、它们的含义的界定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等。其实,另有一个重要问题,即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世界文明的历史,科学地探讨人类社... 国外与国内先后对于世界文明的历史进行了或进行着研究,从而引发出一系列的争论,如对于文明和文化的理解、它们的含义的界定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等。其实,另有一个重要问题,即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世界文明的历史,科学地探讨人类社会的过去。客观与辩证地对待文明的历史,这是文明地对待世界文明史的一个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与文化 时代条件 进步的连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54年波罗的海之战的重要历史价值——基于法国国家档案馆与外交部档案馆所藏档案的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华榕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3-161,共9页
19世纪中期,发生了一场欧洲范围的巨大冲突,引发了欧洲北部至中近东的广大地域的战事。人们比较熟悉克里木战争,但是几乎不了解1854年波罗的海战争。实际上,1854年的波罗的海战争也是这一场大冲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地表明:法英两国... 19世纪中期,发生了一场欧洲范围的巨大冲突,引发了欧洲北部至中近东的广大地域的战事。人们比较熟悉克里木战争,但是几乎不了解1854年波罗的海战争。实际上,1854年的波罗的海战争也是这一场大冲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地表明:法英两国为了谋求欧洲的优势,曾以军事力量直逼俄罗斯帝国的心脏。无疑,波罗的海战争严重地打击了这个帝国的军事威望与国际声誉。因此,必须加强对于1854年波罗的海战争的研究,才能深刻认识当时欧洲列强法英与俄罗斯之间的大冲突的实际状况与真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罗的海 法英联合舰队 法国远征军 克朗施塔德 博马宋德要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理论对历史研究的影响——以修昔底德的写作策略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隆国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0-125,共6页
本文以修昔底德研究为个案,分别从史学理论界、史学史界和普通史学家群体等三个层次,分析引入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互动,进而揭示叙事理论对史学界的影响,以及现代史学史上理论与实践的特殊关系。
关键词 修昔底德 叙事理论 史学实践 现代史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语境中的宽容(二)——12世纪西欧教会法论异端和绝罚 被引量:2
20
作者 彭小瑜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34-43,共10页
关键词 绝罚 起源 发展 基督教 教会法 种类 神职人员权力 异端 西欧 12世纪 法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