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历史地理思想的发展与文明传承观念的深化
- 1
-
-
作者
罗炳良
-
机构
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3-225,共3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研究"成果之一(01JAZJD770005)
-
文摘
历史地理思想与文明传承观念,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统一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地理思想的角度宣扬大一统政治观与历史观的传统由来已久,而宋、元、明、清时期的表现则更加突出。中华文明不断传承的观念深入人心,则是这一社会现实在史学领域的一个突出反映。无论是全国各族统一时期,还是地方割据政权并列时期;无论是汉族政权,还是少数民族政权,只要是建立在中国疆域之内,无一例外地都以中华文明的传承者自居,历史地理思想与文明传承观念进一步发展与深化。宋、辽、金时期学者对于"正统"问题的讨论,元代统治者注意从历史地理角度认识元朝所处的历史地位,以及明清时期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认识的深入,都是对这一观念的诠释。而这一观念的深远影响,反过来又对维护祖国统一与国家稳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关键词
历史地理思想
文明传承观念
中华民族
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
-
分类号
K0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宋太祖“不诛大臣、言官”誓约考论
被引量:9
- 2
-
-
作者
张希清
-
机构
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
-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6-56,共11页
-
文摘
南宋高宗建炎元年,曹勋自金朝的燕山府(今北京)回到宋朝的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传达的宋徽宗宣谕云:"艺祖有约,藏于太庙,誓不诛大臣、言官,违者不祥。"他在随后所上《进前十事札子》和绍兴十四年编次的《北狩见闻录》中,又重申了这一宣谕。可见"不诛大臣、言官"的宋太祖誓约,应该确有其事。有宋一朝,"不诛大臣、言官"作为一条祖宗家法,已经得到宋朝君臣的公认。事实上,除特殊时期诛杀过少数几位大臣之外,基本上没有诛杀大臣、言官。宋太祖之所以订立"不诛大臣、言官"这一誓约,以及宋朝君臣谨奉之为祖宗家法,是最高统治者接受前代历史教训,为了巩固政权,采取"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政策的必然结果。宋太祖誓约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在当今也有借鉴意义。
-
关键词
宋太祖
誓约
大臣
言官
共治天下
-
分类号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唐宋进士科取舍依据的演变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张希清
-
机构
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
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38,共23页
-
文摘
从隋唐五代到北宋初期,进士科取舍的依据经历了从"公荐"、"公卷"加"程文"到"禁公荐"、"罢公卷"、"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的演变过程,这也就是从"以程文考试成绩为主"到"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的演变。这一演变经历了四百多年的时间,是通过对朝臣"请托"、知举官徇私滥取"重行朝典"和完备以封弥(糊名)、誊录为代表的一整套贡举考试制度来完成的。"一切以程文为去留"虽然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它比较好地体现了"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可以说,这一演变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它不但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我们今天也具有借鉴的价值。
-
关键词
科举制度
公荐
公卷
程文
封弥
誊录
-
分类号
D691.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范仲淹与富弼关系考
- 4
-
-
作者
张希清
-
机构
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7-203,共7页
-
文摘
范仲淹与富弼相交近三十年。二人在报效国家、追求本身自我完善的过程中,"相勖以忠,相劝以义",同心僇力,抵御外侮,革新内政,忠君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富弼与仲淹"平日闲居,则相称美之不暇;为国议事,则公言廷诤而无私",双方可谓"出处以道,俯仰无愧"。富弼与仲淹正如韩琦与仲淹一样,"与公并命,参翊万枢。凡有大事,为国远图。争而后已,欢言如初。指之为党,岂如是乎!"富弼与范仲淹始终保持了亦师亦友亦同僚的健康关系,是中国古代文人政治家实践"和而不同"政治理想的典范。即使在今天,也颇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
关键词
范仲淹
富弼
师友与同僚
和而不同
典范
-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美国近现代重大教育政策与综合国力提升关系考论
被引量:3
- 5
-
-
作者
范国强
-
机构
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2-134,共3页
-
文摘
毋庸讳言,美国以其强大的综合国力雄居当今世界各国之首位。回望历史,美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其演进的历史之短、发展的速度之快,个中原因和动力,非一偏可以概全。但其综合国力的提高与政府实施的一系列重大教育政策密切相关,也是不争的事实。近现代一百多年来美国政府所实施的一系列重大教育政策,对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国家凝聚力的强化、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全面繁荣,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为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美国重视国民教育所实施的相关政策和经验,值得当今发展中大国借鉴。
-
关键词
美国
教育政策
经验与启示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勤政:古今官员最基本的品格
- 6
-
-
作者
张希清
-
机构
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
-
出处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44-46,共3页
-
文摘
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提出了许多为官箴言,公认的第一为官箴言即是"清"、"慎"、"勤"三字。"勤"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为官箴言,而要做到勤政需树立居官就是要为民兴利除害的思想,要早起问政、使事无积滞,要屏除杂务、专心政事,身心都要勤奋,最重要的是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制度。在这样的体系下,中国古代也涌现出了许多"勤政"的典范。
-
关键词
勤政
为官
楷模
-
分类号
D630.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