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具有杆状体结构的肌肉病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与鉴别诊断
1
作者
郑丹枫
李春瑶
+4 位作者
刘向一
郭文阳
孟庆阳
钟延丰
张英爽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7-258,共12页
目的 总结具有杆状体结构的肌肉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与结果 纳入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经肌肉组织活检证实的22例具有杆状体结构的肌肉病患者,最终诊断为先天性杆状体肌病3例(13.64%)、肌萎缩侧索硬...
目的 总结具有杆状体结构的肌肉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与结果 纳入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经肌肉组织活检证实的22例具有杆状体结构的肌肉病患者,最终诊断为先天性杆状体肌病3例(13.64%)、肌萎缩侧索硬化12例(54.54%)、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2例(9.09%),以及结蛋白病、腓骨肌萎缩症、非特异性肌炎、GRN基因变异的额颞叶痴呆、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肌病各1例(4.55%)。改良Gomori三色染色可见肌浆内数量不等的颗粒状、杆状或片状紫红色物质。免疫组化染色肌收缩蛋白和(或)α-肌动蛋白阳性。超微结构观察,部分具有杆状体超微结构特征。先天性杆状体肌病杆状体形态较典型且数量较多,肌收缩蛋白和α-肌动蛋白均免疫阳性;其他疾病除存在杆状体结构外,固有病理改变各有特点,肌萎缩侧索硬化常见神经源性肌萎缩,结蛋白病肌纤维可见结蛋白异常聚集,肌营养不良常见圆形萎缩、多量核内移、间质纤维化,非特异性肌炎常见较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等。因此,杆状体肌病的诊断不能仅依靠HE染色和电子显微镜检查。全外显子组测序显示存在NEB基因变异(3例)、CAPN3基因杂合突变(1例)、DYSF基因变异(1例)、SH3TC2基因杂合突变(1例)、GRN基因变异(1例)和DES基因杂合突变(1例)。结论 杆状体结构可见于多种肌肉病和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结合临床病理学特点有助于诊断杆状体肌病,明确诊断依靠基因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病
杆状体
免疫组织化学
显微镜检查
电子
透射
病理学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Slit引导配体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
2
2
作者
吴西抗
王跃
贺慧颖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4-359,共6页
目的观察Slit引导配体3(Slit guidance ligand 3,Slit3)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中的表达及其与UTUC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lit3在UTUC中的表达,并运用相关统...
目的观察Slit引导配体3(Slit guidance ligand 3,Slit3)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中的表达及其与UTUC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lit3在UTUC中的表达,并运用相关统计学方法分析Slit3表达与UTUC临床病理特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分级、分期和大片坏死等)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在UTUC患者中,Slit3表达随着肿瘤组织学分级和分期的增高而减低(P=0.014和P=0.006),Slit3还与肿瘤膀胱复发具有相关性(P=0.011)。在单因素生存分析中,Slit3低表达与UTUC患者的较短无病生存期和癌特异性生存期均相关(P=0.006,P=0.015),但在多因素生存分析中无统计学意义(P=0.213,P=0.332)。结论 Slit3的低表达与肿瘤高分级、高分期以及膀胱复发相关,但不影响UTUC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Slit引导配体3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神经内神经束膜瘤16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3
作者
董荣芳
郑丹枫
+1 位作者
孙晓淇
丁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32-1235,1240,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神经束膜瘤(intraneural perineurioma,In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InP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6例InP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11例,年龄5~56岁,平均年龄27.4岁,14例为单发病变(分别...
目的探讨神经内神经束膜瘤(intraneural perineurioma,In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InP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6例InP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11例,年龄5~56岁,平均年龄27.4岁,14例为单发病变(分别位于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腓总神经),2例为多发病变(分别位于双侧臂丛神经及C1-3神经根)。患者术前病程2~360个月,常表现为病变神经对应区域缓慢进展的运动功能障碍,部分有感觉功能异常;影像学提示局部神经增粗呈纺锤形或长梭形,边界尚清,肌电图提示周围神经损伤;光镜下见梭形的神经束膜细胞以轴突-施万细胞复合体为中心形成假洋葱球样结构。电镜下见长而细的神经束膜细胞胞质内富含吞噬囊泡,与其伴随的施万细胞一起围绕轴突呈同心圆状排列。免疫表型:神经束膜细胞EMA、Glut-1、Claudin-1阳性,中心的轴突-施万细胞复合体NF、S-100及SOX10阳性。Ki-67增殖指数<5%。结论InP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神经束膜的良性肿瘤,易与肥大性周围神经病、腓骨肌萎缩症、混杂性神经鞘膜肿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等混淆,熟练掌握其特征性的组织学表现及免疫表型是诊断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束膜瘤
神经内神经束膜瘤
假洋葱球样结构
周围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具有杆状体结构的肌肉病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与鉴别诊断
1
作者
郑丹枫
李春瑶
刘向一
郭文阳
孟庆阳
钟延丰
张英爽
机构
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
南方医科
大学
第十附属
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神经内科
出处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7-258,共12页
文摘
目的 总结具有杆状体结构的肌肉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与结果 纳入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经肌肉组织活检证实的22例具有杆状体结构的肌肉病患者,最终诊断为先天性杆状体肌病3例(13.64%)、肌萎缩侧索硬化12例(54.54%)、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2例(9.09%),以及结蛋白病、腓骨肌萎缩症、非特异性肌炎、GRN基因变异的额颞叶痴呆、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肌病各1例(4.55%)。改良Gomori三色染色可见肌浆内数量不等的颗粒状、杆状或片状紫红色物质。免疫组化染色肌收缩蛋白和(或)α-肌动蛋白阳性。超微结构观察,部分具有杆状体超微结构特征。先天性杆状体肌病杆状体形态较典型且数量较多,肌收缩蛋白和α-肌动蛋白均免疫阳性;其他疾病除存在杆状体结构外,固有病理改变各有特点,肌萎缩侧索硬化常见神经源性肌萎缩,结蛋白病肌纤维可见结蛋白异常聚集,肌营养不良常见圆形萎缩、多量核内移、间质纤维化,非特异性肌炎常见较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等。因此,杆状体肌病的诊断不能仅依靠HE染色和电子显微镜检查。全外显子组测序显示存在NEB基因变异(3例)、CAPN3基因杂合突变(1例)、DYSF基因变异(1例)、SH3TC2基因杂合突变(1例)、GRN基因变异(1例)和DES基因杂合突变(1例)。结论 杆状体结构可见于多种肌肉病和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结合临床病理学特点有助于诊断杆状体肌病,明确诊断依靠基因检测。
关键词
肌病
杆状体
免疫组织化学
显微镜检查
电子
透射
病理学
诊断
鉴别
Keywords
Myopathies,nemaline
I
mmunohistochemistry
Microscopy,electron,transmission
Pathology
Diagnosis,differential
分类号
R746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Slit引导配体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
2
2
作者
吴西抗
王跃
贺慧颖
机构
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
北京大学
首钢
医院
病理科
出处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4-359,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872382)
北京市重点学科基础医学学科建设项目(BNU20110254)。
文摘
目的观察Slit引导配体3(Slit guidance ligand 3,Slit3)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中的表达及其与UTUC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lit3在UTUC中的表达,并运用相关统计学方法分析Slit3表达与UTUC临床病理特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分级、分期和大片坏死等)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在UTUC患者中,Slit3表达随着肿瘤组织学分级和分期的增高而减低(P=0.014和P=0.006),Slit3还与肿瘤膀胱复发具有相关性(P=0.011)。在单因素生存分析中,Slit3低表达与UTUC患者的较短无病生存期和癌特异性生存期均相关(P=0.006,P=0.015),但在多因素生存分析中无统计学意义(P=0.213,P=0.332)。结论 Slit3的低表达与肿瘤高分级、高分期以及膀胱复发相关,但不影响UTUC的预后。
关键词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Slit引导配体3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Keywords
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Slit guidance ligand 3
immunohistochemistry
prognosis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s
UCs)
分类号
R737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神经内神经束膜瘤16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3
作者
董荣芳
郑丹枫
孙晓淇
丁宜
机构
首都医科
大学
附属
北京
积水潭
医院
病理科
北京大学医学部
病理
系
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病理科
出处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32-1235,1240,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神经内神经束膜瘤(intraneural perineurioma,In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InP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6例InP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11例,年龄5~56岁,平均年龄27.4岁,14例为单发病变(分别位于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腓总神经),2例为多发病变(分别位于双侧臂丛神经及C1-3神经根)。患者术前病程2~360个月,常表现为病变神经对应区域缓慢进展的运动功能障碍,部分有感觉功能异常;影像学提示局部神经增粗呈纺锤形或长梭形,边界尚清,肌电图提示周围神经损伤;光镜下见梭形的神经束膜细胞以轴突-施万细胞复合体为中心形成假洋葱球样结构。电镜下见长而细的神经束膜细胞胞质内富含吞噬囊泡,与其伴随的施万细胞一起围绕轴突呈同心圆状排列。免疫表型:神经束膜细胞EMA、Glut-1、Claudin-1阳性,中心的轴突-施万细胞复合体NF、S-100及SOX10阳性。Ki-67增殖指数<5%。结论InP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神经束膜的良性肿瘤,易与肥大性周围神经病、腓骨肌萎缩症、混杂性神经鞘膜肿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等混淆,熟练掌握其特征性的组织学表现及免疫表型是诊断关键。
关键词
神经束膜瘤
神经内神经束膜瘤
假洋葱球样结构
周围神经
Keywords
perineurioma
intraneural perineurioma
pseudo-onion bulb
peripheral nerve
分类号
R739.43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具有杆状体结构的肌肉病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与鉴别诊断
郑丹枫
李春瑶
刘向一
郭文阳
孟庆阳
钟延丰
张英爽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Slit引导配体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
吴西抗
王跃
贺慧颖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神经内神经束膜瘤16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董荣芳
郑丹枫
孙晓淇
丁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