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软骨寡聚基质蛋白浓度与血管钙化及心血管事件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2
1
作者 赵伟 戈艳蕾 +2 位作者 王田力 孔炜 王悦 《中国血液净化》 2011年第5期254-25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artilage oligomeric matrix protein,COMP)浓度与血管钙化及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比较血液透析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COMP浓度的差异,且根据患者血清COMP水平,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净化...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artilage oligomeric matrix protein,COMP)浓度与血管钙化及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比较血液透析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COMP浓度的差异,且根据患者血清COMP水平,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5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成高、低浓度2组,胸片法评估2组间基线血管钙化情况,并随访20个月,观察2组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的基线血管钙化发生率分别是64.5%(20/31)和91.3%(2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184,P=0.023),相应的随访过程中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分别是10.4%(3/29)和40.9%(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495,P=0.011)。回归分析提示高浓度血清COMP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素之一。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血清COMP浓度可能是血管钙化及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清软骨寡聚基质蛋白 血管钙化 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褚松筠 丁文惠 +3 位作者 胡春阳 蔡大勇 马铁民 唐朝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04-407,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IR)时应用白细胞介素10(IL-10)是否可减少细胞凋亡及其可能的信号途径。方法SD大鼠40只,分为4组,每组10只。IR组结扎左前降支(LAD)1 h,再灌注2 h造成模型。IL-10干预10μg/kg和20μg/kg 2组在再灌注前15 min静...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IR)时应用白细胞介素10(IL-10)是否可减少细胞凋亡及其可能的信号途径。方法SD大鼠40只,分为4组,每组10只。IR组结扎左前降支(LAD)1 h,再灌注2 h造成模型。IL-10干预10μg/kg和20μg/kg 2组在再灌注前15 min静脉给予IL-10。假手术组在LAD下穿线但不结扎。测定梗死面积、血流动力学参数,TUNEL计数凋亡细胞数,Western blot测定caspase-3以及蛋白激酶B(Akt),p38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p38MAPK)磷酸化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显示明确的心肌缺血和梗死区域,且细胞凋亡明显。IL-10干预组减少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心肌细胞凋亡减少,caspase-3的激活降低。同时IL-10干预磷酸化Akt表达上调,而磷酸化p38MAPK表达下调。结论IL-10可减少IR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保护心功能;IL-10干预的保护作用可能影响了caspase-3的激活,通过激活Akt,抑制p38MAPK途径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白细胞介素10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受体阻滞剂对心力衰竭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13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孙涛 沈潞华 +4 位作者 陈晖 李虹伟 郭春艳 李志忠 唐朝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40-84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β受体阻滞剂对心力衰竭模型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方法取SD雄性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将37只大鼠随机分为心力衰竭组(9只)、卡维地洛组(10只... 目的探讨不同β受体阻滞剂对心力衰竭模型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方法取SD雄性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将37只大鼠随机分为心力衰竭组(9只)、卡维地洛组(10只)、美托洛尔组(8只)和假手术组(10只),观察各组大鼠的左心室参数和丙二醛(MDA)水平,并行MMP-13及TIMP-1的Westernblot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心力衰竭组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经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干预后下降,其中卡维地洛组MDA下降显著(P<0.05);心力衰竭组TIMP-1蛋白水平表达降低,药物干预后TIMP-1蛋白水平表达上调,卡维地洛组更为明显;心力衰竭组MMP-13蛋白水平表达明显增加,药物干预后MMP-13蛋白水平表达下调,卡维地洛组更为明显。结论卡维地洛有调节MMP-13和TIMP-1蛋白表达的作用,可部分解释心肌梗死模型胶原重构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基质金属蛋白酶 卡维地洛 美托洛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中溶血磷脂酸含量的动态变化
4
作者 李振光 于占彩 +6 位作者 伍期专 王道珍 鞠卫萍 詹霞 吴喜娟 周丽 唐朝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脊液中溶血磷脂酸(LPA)含量动态变化的特点与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选择经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的SAH患者67例为SAH组,另选同期住院的非SAH患者55例为对照组,分别于发病后1、7、14及28天测定... 目的观察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脊液中溶血磷脂酸(LPA)含量动态变化的特点与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选择经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的SAH患者67例为SAH组,另选同期住院的非SAH患者55例为对照组,分别于发病后1、7、14及28天测定脑脊液中LPA的含量,又将SAH组患者经脑血管造影和经颅多普勒超声确诊后分为CVS组(21例)和无CVS组(46例)。结果SAH组患者发病1天时脑脊液中LP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SAH组患者发病7天时明显升高(P<0.01);14天时仍高(P<0.01),28天降至基线水平。CVS组患者发病1天时脑脊液中LPA含量与无CVS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VS组患者发病7天时明显升高(P<0.01);14天时仍高(P<0.01),28天降至基线水平。结论SAH后7和14天脑脊液中LPA含量与CVS的发生明显关联。检测脑脊液中LPA含量对预测CVS的发生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脊髓液 溶血磷脂素类 血管痉挛 颅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