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顾20世纪中国药理学的发展历程 被引量:1
1
作者 林志彬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2007年11月6~9日,中国药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在武汉市隆重召开。会上,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药理学会第三任理事长、《医药导报》杂志顾问林志彬教授作了《以史为鉴可知兴替》的学术... 2007年11月6~9日,中国药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在武汉市隆重召开。会上,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药理学会第三任理事长、《医药导报》杂志顾问林志彬教授作了《以史为鉴可知兴替》的学术报告。同时,林教授主编的《嘉言懿行——老一辈药理学家讲述自己的故事》已于2007年9月出版,该书收录26位作者的自传体文章,这些文章所述的内容可视为是20世纪中国药理学历史的一部分,读后无不为老一代药理学家的爱国主义情操、勇于探索科学真理的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学作风、乐于奉献甘当人梯的学者风范所感动。书中所撰“前言——兼回顾20世纪中国药理学的发展历程”一文以准确而精炼的语言概括介绍了20世纪中国药理学的发展历程。为了让本刊读者及时全面了解20世纪初迄今中国药理学的发展历史进程,以及老一辈药理学家在中国药理学创建和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本刊编辑部征得林教授同意,并经他本人对文章润色修改,以题为《回顾20世纪中国药理学的发展历程》刊登在本期“特约稿”栏目中,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药物的发现和药理学研究
2
作者 周虹 高晋生 杨宝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110-110,共1页
目的应用MDCK囊泡模型筛选具有抑制囊泡形成和生长的化合物,并对得到的候选化合物进行离体器官水平和整体水平的药效学验证,以期发现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具有防治作用的... 目的应用MDCK囊泡模型筛选具有抑制囊泡形成和生长的化合物,并对得到的候选化合物进行离体器官水平和整体水平的药效学验证,以期发现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具有防治作用的药物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首先采用MDCK囊泡模型,对多种天然产物进行筛选.评价其对体外囊泡形成和生长的抑制作用,得到有效化合物的量效曲线,求得半数抑制剂量(IC50).其次采用胚胎肾模型,在体外器官培养水平进一步验证候选化合物的药理学效应.然后,采用Pkd1flox/+;Ksp-Cre小鼠对化合物的体内药理学作用进行研究.最后,以cAMPPKA活化的MAPK通路为靶标,探讨候选化合物治疗ADPKD的可能机制.结果发现银杏内酯B、姜黄素、灵芝三萜等天然产物具有明显的抑制MDCK囊泡形成和生长的作用.同时,证实这些化合物具有抑制胚胎肾和Pkd1基因敲除小鼠囊泡形成和生长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cAMPPKA活化的MAPK通路和促进肾小管分化有关.结论银杏内酯B和姜黄素具有明显的抑制囊泡形成和生长的药理学作用,有可能开发成为治疗多囊肾病的新型候选药物,并为ADPKD的治疗靶点和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 cAMP PKA 姜黄素 银杏内酯B MAPK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骨架蛋白调节囊泡转运及其与神经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吴越阳 铁璐 李学军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3-46,共4页
细胞内囊泡转运依赖于细胞骨架系统,细胞骨架为囊泡转运提供了轨道,而细胞骨架表面的马达蛋白则为其提供了动力。近年来,随着活细胞成像技术以及相关的生化、药理实验方法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囊泡转运的分子机制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越来... 细胞内囊泡转运依赖于细胞骨架系统,细胞骨架为囊泡转运提供了轨道,而细胞骨架表面的马达蛋白则为其提供了动力。近年来,随着活细胞成像技术以及相关的生化、药理实验方法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囊泡转运的分子机制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越来越多的实验结果表明,细胞骨架蛋白对囊泡转运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囊泡转运的紊乱与多种神经疾病相关。囊泡转运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将为多种神经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动蛋白 微管相关蛋白 囊泡转运 神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素受体及其与肥胖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邬楠 谭焕然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334-1336,共3页
瘦素受体 (LeptinReceptororob R)通过与瘦素结合发挥调节机体能量代谢和体脂平衡的作用。瘦素受体在体内分布广泛并与肥胖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瘦素受体基因结构的研究进展 ,并分析了瘦素受体与肥胖的发生、治疗等关系。
关键词 瘦素受体 基因 肥胖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肚菌生物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33
5
作者 李卫东 《食药用菌》 2018年第3期157-160,共4页
羊肚菌富含粗蛋白及各种氨基酸、18种维生素以及人体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还含有多糖、酶类、硒、有机锗等生物活性成分。羊肚菌除用于补充人体营养素的不足外,还具有抑制肿瘤、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疲劳、保肝、保肾、调血脂及保护胃肠... 羊肚菌富含粗蛋白及各种氨基酸、18种维生素以及人体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还含有多糖、酶类、硒、有机锗等生物活性成分。羊肚菌除用于补充人体营养素的不足外,还具有抑制肿瘤、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疲劳、保肝、保肾、调血脂及保护胃肠功能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活性成分 药理作用 多糖 抗癌 保护肝脏 保护肠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操作技术在药物代谢酶系研究中的应用
6
作者 李强 章国良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8-180,共3页
采用基因敲除与转基因技术 ,可制备具有人类CYP4 5 0药物氧化代谢种属特性的“人源化”整体动物模型 ,在外源性化学物质与肿瘤发生的易感性研究等方面 ,具有重要的药理学和毒理学意义 。
关键词 基因操作技术 药物代谢 基因敲除 转基因技术 基因打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李佳怡 张益梦 +2 位作者 王晨曦 李军 潘燕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1期76-81,共6页
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是指睡眠-觉醒周期与人体24 h生物节律失调所致的一类睡眠疾病,它可以影响人体的认知功能和代谢等过程,还能促进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通过改变时钟基因表达直接促进肿瘤增殖,并通过抑制褪黑素的分泌等内分泌机... 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是指睡眠-觉醒周期与人体24 h生物节律失调所致的一类睡眠疾病,它可以影响人体的认知功能和代谢等过程,还能促进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通过改变时钟基因表达直接促进肿瘤增殖,并通过抑制褪黑素的分泌等内分泌机制间接加速肿瘤发展。本文阐述了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的定义、它导致的病理状态以及它对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以期为昼夜节律性睡眠-觉醒障碍影响的肿瘤发生发展的防治提供可能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 睡眠障碍 轮班工作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抗肿瘤作用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8
作者 李玉倩 李学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21-335,共15页
姜黄素是中药姜黄根茎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一种疏水性多酚,具有广泛的生物和药理活性,可用于治疗肿瘤、糖尿病、炎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和肝病等,其中姜黄素的抗肿瘤作用更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姜黄... 姜黄素是中药姜黄根茎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一种疏水性多酚,具有广泛的生物和药理活性,可用于治疗肿瘤、糖尿病、炎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和肝病等,其中姜黄素的抗肿瘤作用更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姜黄素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如靶向调节肿瘤细胞周期、抑制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等信号通路和相关靶点,姜黄素的药物代谢和代谢产物、结构修饰及衍生物、新型药物递送系统,以及姜黄素的临床研究现状,包括姜黄素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希望通过综述姜黄素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现状,以揭示其临床应用前景,也为其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肿瘤 衍生物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药物代谢酶系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磊 章国良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细胞色素P450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已被公认是导致临床上个体间药物反应差异的重要原因,然而这一理论无法完全解释个体间某些P450酶亚型的基因型和表型不一致的现象。表观遗传学调控因素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综述了... 细胞色素P450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已被公认是导致临床上个体间药物反应差异的重要原因,然而这一理论无法完全解释个体间某些P450酶亚型的基因型和表型不一致的现象。表观遗传学调控因素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综述了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RNA的调节等表观遗传机制对P450药物代谢酶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进展。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将为揭示个体间P450酶差异性表达的实质提供新的视角,并有望为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更充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学 P450药物代谢酶 核受体 DNA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及糖类抗原125新型联用诊断模式在卵巢上皮性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同霞 高妍 +3 位作者 李圆 王翕 谭焕然 郭红燕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6-290,共5页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s)联合糖类抗原125(CA 125)对卵巢上皮性癌(EO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经病理确诊的160例EOC患者和非癌对照(50例卵巢良性病变患者及40例健康成年女性)为...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s)联合糖类抗原125(CA 125)对卵巢上皮性癌(EO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经病理确诊的160例EOC患者和非癌对照(50例卵巢良性病变患者及40例健康成年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法检测CTCs的表达,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CA 125的表达,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两者诊断EOC的最佳组合方式。结果:①EOC患者与非癌对照时,CA 125>35 U/ml和CTCs阳性诊断EOC的敏感度分别为75.6%、79.4%,特异度分别为82.2%、91.1%。EOC患者与卵巢良性病变患者时,CA 125>35 U/ml及CTCs阳性诊断EOC的敏感度不变(仍分别为75.6%、79.4%),特异度均有所下降(分别为68.0%、86.0%)。②传统的并联试验诊断EOC的敏感度提高至95.0%,但特异度降低至58.0%;传统的串联试验诊断EOC的特异度提高至96.0%,但敏感度降低至60.0%。③定义CTCs及CA 125的新型联用诊断模式检出阳性为:CA 125≥90 U/ml或25 U/ml<CA 125<90 U/ml且CTCs阳性。采用新型联用诊断模式诊断EOC的敏感度为88.8%,特异度为86.0%。结论:CTCs或CA 125单独区分卵巢良恶性肿物时的敏感度均不高,且特异度偏低,特别是CA 125。传统的并联或串联试验不能提高EOC诊断效能;CTCs及CA 125新型联用诊断模式提高了EOC诊断的敏感度,同时保证了特异度没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糖类抗原125 卵巢上皮性癌 卵巢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糖尿病模型小鼠糖原代谢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肖梅芳 张学梅 +1 位作者 白香 谭焕然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6期613-616,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类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糖原代谢的变化,初步探讨糖原代谢异常在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首先建立4种糖尿病小鼠模型:四氧嘧啶诱导模型、STZ诱导模型、n5STZ诱导模型和葡萄糖激酶基因敲除模型,并对模型小鼠血糖水平...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类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糖原代谢的变化,初步探讨糖原代谢异常在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首先建立4种糖尿病小鼠模型:四氧嘧啶诱导模型、STZ诱导模型、n5STZ诱导模型和葡萄糖激酶基因敲除模型,并对模型小鼠血糖水平进行检测。然后测定上述动物模型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含量,并采用Westernblot方法对葡萄糖激酶基因敲除模型鼠肝组织中葡萄糖激酶的蛋白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血糖检测结果显示各模型组空腹血糖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糖尿病造模基本成功。除n5STZ诱导模型外,其它模型组肝糖原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外,与对照组比较,4种糖尿病模型肌糖原含量均显著降低。Westernblot结果表明葡萄糖激酶基因敲除模型鼠肝组织中葡萄糖激酶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这可能是该模型肝糖原含量减少的机制之一。结论:糖尿病动物模型出现糖原代谢异常,表现为肝糖原和肌糖原减少,提示糖原代谢在糖尿病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 动物疾病模型 四氧嘧啶 链脲佐菌素 糖尿病 葡萄糖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慢性应激大鼠不同脑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马行 徐英 +1 位作者 姚海燕 库宝善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68-472,共5页
目的为探讨姜黄素可能的抗抑郁作用机制,观察姜黄素对慢性应激大鼠不同脑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应激方式交替、持续应激20d,制成大鼠慢性应激损伤模型,用开野实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大鼠给姜黄... 目的为探讨姜黄素可能的抗抑郁作用机制,观察姜黄素对慢性应激大鼠不同脑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应激方式交替、持续应激20d,制成大鼠慢性应激损伤模型,用开野实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大鼠给姜黄素(2.5,5和10mg·kg-1,po,每日1次,共21d)前后行为的改变以及下丘脑、海马及额叶皮质中CRFmRNA的表达。结果慢性应激模型组大鼠在开野实验中5min内穿越格数、探究次数均显著减少;给予姜黄素后,应激大鼠穿越格数、探究次数均较应激对照组不同程度的增加。慢性应激模型组大鼠下丘脑、海马和额叶皮质中CRFmRNA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姜黄素可以明显逆转上述脑区CRFmRNA表达的改变。结论姜黄素对慢性应激大鼠的活动性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这一作用很可能与逆转慢性应激大鼠不同脑区的CRFmRNA的异常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慢性应激 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 行为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丙米嗪镇痛抗炎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胡然 贾永蕊 +2 位作者 朱素君 库宝善 张永鹤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 :研究氯丙米嗪镇痛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热板实验、醋酸扭体实验和福尔马林实验。结果 :腹腔注射氯丙米嗪 10mg/kg可延长小鼠舔脚潜伏期 ,减少小鼠扭体次数 ,抑制福尔马林引起的疼痛反应 ,能减轻福尔马林所致小鼠足跖水肿。结... 目的 :研究氯丙米嗪镇痛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热板实验、醋酸扭体实验和福尔马林实验。结果 :腹腔注射氯丙米嗪 10mg/kg可延长小鼠舔脚潜伏期 ,减少小鼠扭体次数 ,抑制福尔马林引起的疼痛反应 ,能减轻福尔马林所致小鼠足跖水肿。结论 :氯丙米嗪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在镇痛剂量时能抑制皮下注射福尔马林引起的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丙米嗪 镇痛抗炎作用 小鼠热板实验 醋酸扭体实验 福尔马林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FoxO1在糖尿病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锦文 王卓飞 +1 位作者 铁璐 李学军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5-60,共6页
在糖尿病的进程中,常伴随有多种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及功能的改变。叉头框蛋白1(FOXO1)蛋白是人体内重要的转录因子,可以调节机体中多种基因的表达,包括与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线粒体功能以及细胞自噬密切相... 在糖尿病的进程中,常伴随有多种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及功能的改变。叉头框蛋白1(FOXO1)蛋白是人体内重要的转录因子,可以调节机体中多种基因的表达,包括与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线粒体功能以及细胞自噬密切相关的基因。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实验结果表明,FoxO1可以通过上述不同的途径参与糖尿病的形成及其相关肝脏、血管、神经、心脏并发症的发展。研究FoxO1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作用,有助于为寻找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靶点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O1 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心血管 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椒碱抗实验性癫痫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29
15
作者 崔广智 裴印权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75-680,共6页
目的 研究胡椒碱的抗惊厥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引起小鼠和大鼠不同类型的惊厥 ,形成不同类型的实验性动物癫痫模型 ,预先ip不同剂量的胡椒碱 ,观察其有无抗惊厥作用。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 ,分... 目的 研究胡椒碱的抗惊厥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引起小鼠和大鼠不同类型的惊厥 ,形成不同类型的实验性动物癫痫模型 ,预先ip不同剂量的胡椒碱 ,观察其有无抗惊厥作用。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 ,分别测量小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和氨基酸含量和大鼠脑片3H Glu释放实验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 胡椒碱对多种实验性癫痫动物模型均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 ;对癫痫大发作动物模型MES、小发作动物模型Met和小鼠脑室注射 (icv)KA形成的颞叶性癫痫模型对抗作用较强 ,但对士的宁引起的强直性惊厥、3 巯基丙酸、荷包牡丹碱和兴奋性氨基酸引起的阵挛性惊厥均无明显的对抗作用。胡椒碱可明显增加小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 5 HT的含量和明显降低Glu和Asp含量 ,并能降低 (Glu +Asp) /GABA的比值。 1× 10 -6 mol·L-1的胡椒碱对大鼠大脑皮层脑片预载的3H Glu的释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胡椒碱有较强的抗惊厥作用。是一种广谱抗惊厥药。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加动物脑内 5 HT和降低Glu及Asp的含量和阻断K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 癫痫 胡椒碱 抗惊厥作用 5-羟色胺 谷氨酸 门冬氨酸 KA-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Y720对免疫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何景华 张慧娜 林志彬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目的 应用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研究FTY72 0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分别以BCG +LPS和ConA诱导两种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并通过测定血清中ALT和AST水平的变化检测FTY72 0对两种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以ELISA方法测定... 目的 应用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研究FTY72 0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分别以BCG +LPS和ConA诱导两种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并通过测定血清中ALT和AST水平的变化检测FTY72 0对两种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以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细胞因子IFN γ及IL 4水平的变化并应用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检测FTY72 0对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FTY72 0可以使两种肝损伤模型中升高的血清ALT和AST水平下降 ,并可以降低肝损伤时血清中IFN γ及IL 4的水平 ,实验还证明FTY72 0可以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结论 FTY72 0预防应用对免疫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其保肝作用机制可能和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Y720 肝损伤 IFN-Γ IL-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氢生物蝶呤的合成及其生物学功能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卓飞 陈锦文 +1 位作者 铁璐 李学军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9-264,共6页
四氢生物蝶呤(BH4)属于芳香族氨基酸羟化酶的辅酶,是一氧化氮合酶的重要辅因子。在人体内中,BH4具有抗氧化和清除活性氮氧化物的功能,并在体内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研究表明,在糖尿病、肺动脉高压以及病理性心肌重塑等疾... 四氢生物蝶呤(BH4)属于芳香族氨基酸羟化酶的辅酶,是一氧化氮合酶的重要辅因子。在人体内中,BH4具有抗氧化和清除活性氮氧化物的功能,并在体内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研究表明,在糖尿病、肺动脉高压以及病理性心肌重塑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BH4生物利用度下降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脱偶联所导致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就目前BH4在上述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生物蝶呤 一氧化氮合酶脱偶联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糖尿病 心肌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脂安对大鼠血脂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邬楠 张金树 +6 位作者 张跃飞 毛一卿 李清漪 阮元 林虎 高德禄 谭焕然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1285-1288,共4页
目的:观察泰脂安对高脂模型大鼠的降脂作用,探讨泰脂安可能的降脂作用机制。方法:应用SD和SHR大鼠建立高脂血症模型,观察中药泰脂安对高脂大鼠的降脂作用。结果:口服泰脂安对正常饮食的SD大鼠的血清中血脂没有影响。口服泰脂安2周可以... 目的:观察泰脂安对高脂模型大鼠的降脂作用,探讨泰脂安可能的降脂作用机制。方法:应用SD和SHR大鼠建立高脂血症模型,观察中药泰脂安对高脂大鼠的降脂作用。结果:口服泰脂安对正常饮食的SD大鼠的血清中血脂没有影响。口服泰脂安2周可以使食用高脂饮食的大鼠血清中的胆固醇的含量明显降低,还可以提高SD大鼠血清中的脂蛋白脂肪酶含量。结论:泰脂安对高脂模型大鼠有较好的降脂作用,其降脂作用机制可能与泰脂安升高血清中的脂蛋白脂肪酶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脂安 高脂模型 脂蛋白脂肪酶 高脂血症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孢子和破壁孢子多糖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及腹腔巨噬细胞免疫调节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鹏云 王赛贞 +1 位作者 林树钱 林志彬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69-574,共6页
目的比较体外给药时灵芝孢子多糖(Gl-SP)和灵芝破壁孢子多糖(Gl-BSP)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及腹腔巨噬细胞免疫调节活性的影响。方法噻唑蓝(MTT)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反应(MLR)、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比色分析检测巨噬... 目的比较体外给药时灵芝孢子多糖(Gl-SP)和灵芝破壁孢子多糖(Gl-BSP)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及腹腔巨噬细胞免疫调节活性的影响。方法噻唑蓝(MTT)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反应(MLR)、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比色分析检测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的能力;流式细胞术测定脾T细胞亚群;ELISA法测定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含量,生物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活性,Griess法测定NO含量。结果当质量浓度为0.2~12.8mg/L时两种多糖均可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及丝裂原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提高NK细胞活性,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并促进TNF-α和NO分泌。两种多糖均可促进MLR,在质量浓度为12.8mg/L时,Gl-BSP促增殖作用明显强于Gl-SP,Gl-SP或Gl-BSP(0.2~12.8mg/L)可显著增加IL-2、IFN-γ的分泌,但相同浓度的Gl-BSP增加IL-2和IFN-γ分泌的作用均强于Gl-SP。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两种多糖均可显著增加双向MLR反应中CD3+T、CD4+T和CD8+T细胞百分率,Gl-BSP在质量浓度为0.2~12.8mg/L或3.2~12.8mg/L时,增加CD4+或CD8+T细胞的作用较Gl-SP更为显著。在质量浓度为0.2~0.8mg/L时,Gl-BSP组的CD4+T和CD8+T细胞的比值大于Gl-SP组。结论Gl-SP和Gl-BSP在体外试验中具有相似的免疫调节活性,Gl-BSP的某些免疫调节作用强于Gl-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孢子 多糖类 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CR和单克隆抗体方法从人粪便及肿瘤组织中检测大肠癌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曹琦珍 牛刚 +2 位作者 高立永 高子芬 谭焕然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7期734-738,共5页
目的 :检测大肠癌病人粪便中脱落细胞与肿瘤组织细胞的DNA ,对比两者K ras基因序列和突变位点的变化 ,为临床非介入性的、简便的大肠癌诊断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分离和提纯大肠癌组织及粪便中脱落细胞的DNA ,用PCR (Polymerasecha... 目的 :检测大肠癌病人粪便中脱落细胞与肿瘤组织细胞的DNA ,对比两者K ras基因序列和突变位点的变化 ,为临床非介入性的、简便的大肠癌诊断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分离和提纯大肠癌组织及粪便中脱落细胞的DNA ,用PCR (Polymerasechainreaction)法扩增K ras基因 ,克隆K ras基因PCR产物并进行DNA序列的测定。免疫组化检测大肠癌相应抗原的表达 :采用ELISA法 ,用大肠癌单克隆抗体对大便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同一病人的大肠癌组织细胞与粪便中的脱落细胞的K ras基因的序列完全一致 ,并检测到 1例K ras基因点突变。K ras基因突变与否与大肠癌病理类型和大肠癌单克隆抗体检测大便样品中脱落细胞的癌抗原表达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以大肠癌分子发病机理为基础的非介入性检测粪便中K ras突变是可行的 ,有望成为正常人群大肠癌筛查以及诊断的新方法之一 ,可以为大肠癌的早期发现及监测大肠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K—ras基因 基因突变 大肠癌单克隆抗体 粪便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