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17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卢月 曹雅晶 钱瑞琴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55-859,共5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滑膜持续炎症和关节软骨及骨破坏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RA的发展伴随着滑膜细胞增生、新生血管形成,以及局部大量T细胞浸润[1]。IL-17是主要由Th17细胞分泌,并在RA滑膜中表现出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的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滑膜持续炎症和关节软骨及骨破坏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RA的发展伴随着滑膜细胞增生、新生血管形成,以及局部大量T细胞浸润[1]。IL-17是主要由Th17细胞分泌,并在RA滑膜中表现出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的炎性因子体外实验表明IL-17通过活化滑膜细胞而侵蚀关节,是RA病理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IL-17 发病机制 滑膜细胞增生 自身免疫性疾病 新生血管形成 疾病严重程度 T细胞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对光化学反应诱导的大鼠肠系膜细静脉血栓的抑制作用——三七主要成分抑制细静脉血栓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芳 刘育英 +4 位作者 刘涟祎 曾庆江 樊景禹 王传社 韩晶岩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8年第3期106-111,共6页
目的:三七总皂苷(PNS)、三七皂苷R1(R1)、人参皂苷Rb1(Rb1)、人参皂苷Rg1(Rg1)是三七的主要水溶性成份。含有PNS、R1、Rb1、Rg1的中药复方制剂复方丹参滴丸(CP)能抑制光化学反应诱导的大鼠肠系膜细静脉血栓的形成。但是有关PNS、R1、Rb1... 目的:三七总皂苷(PNS)、三七皂苷R1(R1)、人参皂苷Rb1(Rb1)、人参皂苷Rg1(Rg1)是三七的主要水溶性成份。含有PNS、R1、Rb1、Rg1的中药复方制剂复方丹参滴丸(CP)能抑制光化学反应诱导的大鼠肠系膜细静脉血栓的形成。但是有关PNS、R1、Rb1、Rg1对血栓形成的在体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探讨PNS、R1、Rb1、Rg1对光化学反应(PR)诱导的大鼠肠系膜细静脉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将麻醉的雄性SD大鼠(200~250g)的肠系膜展开至观察板上,经大鼠股静脉注入血啉甲醚(HMME,1mg/ kg),用倒置荧光显微镜100瓦汞灯作光源经蓝光滤光片照射在选定的大鼠肠系膜细静脉上。在照射开始时,设定显示器的时间为0分,在血栓达到细静脉管径的1/2时停止照射,通过连接在显微镜上的CCD连续观察并记录30min内细静脉血栓出现的时间、血栓到达细静脉直径一半的时间、血栓与照射的血管面积比。一部分大鼠在光化学反应前10min,经颈静脉分别一次性注入PNS、R1、Rb1、Rg1(各10mg/kg.BW)、或阿斯匹林(ASP,200mg/kg.BW)提前60min灌胃。结果:光化学反应组在照射13.67±2.67s后细静脉开始出现血栓,血栓与血管径的面积比迅速增加。PNS、R1、Rb1、Rg1、ASP可以延长由照射开始到血栓出现的时间,减少血栓的面积。结论:PNS、R1、Rb1、Rg1可以抑制光化学反应后细静脉血栓的形成,其效果与ASP近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皂苷 血栓形成 光化学反应 微循环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血清脑颗粒对双侧颈动脉结扎-再通引起的蒙古沙鼠脑皮层微循环障碍和脑灌流量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徐想顺 王芳 +6 位作者 刘育英 廖福龙 樊景禹 新见英幸 马治中 王传社 韩晶岩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8年第3期112-117,共6页
目的:研究养血清脑颗粒(Cerebralcare Granule,CG)对双侧颈动脉结扎再通引起的蒙古沙鼠脑皮层微循环障碍和脑灌流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蒙古沙鼠双侧颈动脉缺血再灌注(is—chemia/erperfusion,I/R)模型,在正立显微镜微循环观察系统... 目的:研究养血清脑颗粒(Cerebralcare Granule,CG)对双侧颈动脉结扎再通引起的蒙古沙鼠脑皮层微循环障碍和脑灌流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蒙古沙鼠双侧颈动脉缺血再灌注(is—chemia/erperfusion,I/R)模型,在正立显微镜微循环观察系统下,观察脑皮层细静脉管径、细静脉红细胞流速、dihydrorhodamine 123(DHR)萤先强度和血浆白蛋白漏出的变化,记录脑表面血流量。一部分沙鼠在缺血前90min灌胃给予CG0.8 g/kg。结果:I/R 30min后,粘附于细静脉壁的白细胞数量、细静脉过氧化物、血浆白蛋白漏出显著增加,脑血流量降低。CG可以显著地抑制上述变化。结论:CG前给药可以抑制双侧颈动脉结扎再通引起的脑微循环障碍和脑灌流量,该作用可能与抑制过氧化物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损伤 脑微循环障碍 白细胞黏附 白蛋白漏出 过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壬醇对牛Ⅱ型胶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体内和体外作用(英文) 被引量:2
4
作者 卢月 肖娟 +4 位作者 吴再旺 王喆明 付宏征 陈英玉 钱瑞琴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观察奇壬醇对牛II型胶原特异性淋巴细胞体内和体外的免疫调节作用,探讨奇壬醇对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奇壬醇组和泼尼松龙组。除对照组外,均复制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模型... 目的观察奇壬醇对牛II型胶原特异性淋巴细胞体内和体外的免疫调节作用,探讨奇壬醇对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奇壬醇组和泼尼松龙组。除对照组外,均复制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模型,造模当天开始给药。造模30 d后取脾脏和引流淋巴结,制备单细胞悬液,经体外培养48 h后,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0(IL-10)、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在II型胶原诱导下,取正常大鼠淋巴结细胞、脾细胞与不同浓度的奇壬醇共同培养,检测胶原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及凋亡。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奇壬醇组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TNF-α含量降低(P<0.05,P<0.01),IL-10和IL-4水平升高(P<0.05,P<0.01);淋巴结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TNF-α含量降低(P<0.05,P<0.001),IL-10和IL-4水平升高(P<0.05,P<0.001);体外实验中,奇壬醇抑制II型胶原特异性淋巴结细胞增殖,促进II型胶原特异性淋巴结细胞和脾细胞凋亡,均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奇壬醇可通过抑制II型胶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分泌促炎因子,促进胶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分泌抗炎因子,抑制胶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和促进其凋亡,以多条途径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壬醇 牛II型胶原 淋巴细胞 类风湿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кB受体激动子配体在慢性根尖周炎病损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文东 李志新 +2 位作者 郭颖 孙建军 高学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кB受体激动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在慢性根尖周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法,从mRNA水平检测RANKL在10例慢性根尖肉芽肿及3例根尖囊肿中的表达,分析RANKLmRNA的表达与慢... 目的:探讨核因子кB受体激动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在慢性根尖周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法,从mRNA水平检测RANKL在10例慢性根尖肉芽肿及3例根尖囊肿中的表达,分析RANKLmRNA的表达与慢性根尖周炎病损的病理学表现(包括病损的病理分型、炎症细胞浸润程度)之间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RANKL的表达进行细胞定位。结果:RANKLmRNA在根尖肉芽肿病损组和根尖囊肿组明显增高,但根尖肉芽肿和根尖囊肿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RANKL mRNA在轻、重度炎症细胞浸润组较中度炎症细胞浸润组明显增高(P<0.05)。RANKL mRNA水平与病损大小无关。免疫组化结果显示,RANKL主要表达于浸润的炎症细胞中及增生的上皮细胞中。结论:RANKL在慢性根尖周炎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也提示存在其它细胞因子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кB受体激动子配体 根尖周疾病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